下班后,你是否也會用產品思維去看世界?

14 評論 12260 瀏覽 139 收藏 20 分鐘

人們常說,工作和生活要分開,不然容易失去平衡。上班你可能是一名程序員,下班后就變成好丈夫好爸爸。你不會想著編程解決問題,你可能只想陪孩子一起去散步,或是做一個可口的晚餐。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就算離開了工作崗位,生活中也會帶著一種產品思維去看世界。

記得一開始想轉行做產品時,很多前輩都會給這樣的建議:首先你要轉變原來的思維模式,學會站在用戶的角度上去看問題。

一開始覺得很簡單,但慢慢地發現轉變長期養成的固有的思維模式是很難的。這好比原來你是技術出身,現在要把工程思維轉變成產品思維,不能再從自己想當然的角度出發;或者你是做運營的,要開始注重用戶需求,不能整天想著寫文案做運營。無論從哪個崗位轉行做產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你原有的思維模式。

那什么是產品思維?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產品的定義。

百度百科說:

產品是指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產品是為人而服務,是滿足人們需求的載體。

于是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產品思維,是指針對用戶的某方面需求,用產品的形態來滿足用戶需求的一種思維模式。

《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中提到了用戶體驗開發流程中包含的五個要素: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和表現層,特別是在戰略層有這樣的描述:產品目標+用戶需求,它清晰地告訴我們做產品的目標和要點。說得簡單點,產品思維就是從用戶需求開始,貫穿于用戶體驗開發流程中的五個層面,到最終產品完成過程中所使用的思維模式。其過程通過嚴謹辯證的邏輯推演、設計判斷,結果得到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產品思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表現形式包含了諸如解決問題,同理心,從表面看本質,逆向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等,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我想通過以上產品思維的幾種表現形式,去分析下班后遇到的生活小事。

一、批判性思維:尋找極致的用戶體驗

1. KTV點歌

不知道朋友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當你用App或顯示屏點歌,然后歡心等待終于輪到自己時,旁邊總會閃出一個小伙伴說:“這是誰點的?”然后不等有人回答就自嗨地唱起來。此時你也只好干瞪眼,擺手說不知道了。

分析:既然用APP點歌,能否把頭像顯示在屏幕的左上角呢?或者屏幕發出報幕的聲音?這樣就能明確知道是誰點的歌,也不怕其它小伙伴蹭歌了。(結果還真有一家KTV這樣做了……)

2. 電影院的座椅

有一次去看電影,開場沒過多久,坐在前面的兩個帥哥不由分說地吵了起來。原因是他們兩個都喜歡把手臂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因為扶手不夠而發生爭執。后來我觀察了一下座椅,發現兩個相鄰的座椅之間只有三個扶手,這就意味著總有一個人只能單手搭在扶手上。于是我開始用產品思維去想一些點子:

  • 把座椅位置調寬,兩只手難以同時搭在扶手上。這估計商家不會同意,因為位置少了,人數就會減少,利潤就降低;
  • 扶手內嵌小扶手,用的時候拉出來;
  • 轉移需求,只要用戶第一次坐上座椅,扶手會發出聲音: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一人一扶手哦。

分析:這三個點子不分好壞,它只是從批判性思維出發,不斷地改變思維角度,往更加合理優質的產品方向去滿足用戶需求,不斷提高用戶體驗。

從以上兩個例子來看,用戶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用戶的需求。即使產品滿足了一般用戶的核心需求,有問題還是說明產品的體驗做的不夠好,因為從人性出發,用戶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對于這種情況,我需要不斷地用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現有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用戶體驗。

那如何去滿足用戶需求呢?《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書中提到過滿足需求有三種方式:改變現狀,降低理想,轉移需求。

  • 改變現狀:從現有的產品出發,進行功能改進。
  • 降低理想:通過與其它競品的對比,降低用戶對產品的要求,但是對于現今被極致的用戶體驗養成習慣的用戶來說,他們是不會接受這套的。
  • 轉移需求:不改變現有產品的功能,通過一些途徑轉移用戶的目標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座椅扶手發出聲音是轉移需求外,其它產品的點子都是改變現狀去滿足用戶需求。

二、從表面看本質:用戶需求和產品需求

“這件衣服怎么這么便宜???”

在YISHION專賣店里,我對著一個服務員問道。

服務員抬頭看了我一眼說:

“公司規定的!”

然后就默默走開了。我看了看她的背影,也默默地離開了。

分析:雖然表面上我是問價格,但其實內心想的是衣服會容易褪色嗎?因為它的價格很便宜,感覺像次品。要知道,服務是一個無形的產品,也是為了解決用戶的需求。

作為服務行業的銷售員,你就像是一個產品經理,你的服務就是產品。你不僅要注重服務質量,更要仔細地從語言表象中挖掘用戶真正的需求,找到產品需求的本質,因為用戶需求和真正實施的產品需求是不一樣的。

  • 用戶需求:用戶從自身出發,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產品的需求,必須要按照我提的需求去做。
  • 產品需求:從用戶需求出發,經過產品經理的需求分析,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本質,然后轉化為產品需求。

他們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其實有時候用戶也不知道自己表達的是否就是真實愿望,作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或者需求分析師,要把自己放空,撥開云霧看真理,結合產品思維去分析用戶的真實訴求,進而更好地抓住產品需求。

最后,我覺得服務員可以這樣回答:

說句實話吧,很多牛仔衫洗久后都會褪色,但是告訴你一個延緩褪色的辦法:買回去后前幾次洗衣服不要使用洗衣液,只用清水去沖洗;也不要太用力去搓衣服,把衣服翻動幾次過幾遍清水即可。這樣你站在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同時給我解決方案,我會毫不猶豫地下單。

三、同理心-換位思考解決溝通問題

“兒子?”

“媽,什么事?”

“找女朋友沒?今年過年要帶一個回家看看??!”

“……”

分析:哎,老媽又打來了連環奪命call,我已經開始有一種回家恐懼感。但仔細想想,如果我是我媽的話,可能也會這樣做。畢竟老媽是過來人,知道早點成家的好處,她只是單純想兒子過得更好而已。經過換位思考,我慢慢地理解了媽媽的心意,于是馬上翻開通訊錄找女朋友去。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是一個團隊里面的溝通核心,要跟開發,設計,測試和其他部門打交道,有時會出現受委屈的情況。如果產品經理沒有一種同理心,不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或者只是覺得自己想當然去執行的話,很容易會造成溝通不順暢,大家都會帶著情緒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果產品經理善于用同理心去思考問題,換位思考,則團隊里很容易就形成一個同心圓,最大化地提高凝聚力,為牛逼的產品打下最堅實的人和基礎。

在生活中,換位思考能解決很多溝通問題,平時要多問自己: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怎么做?

四、解決問題:問題越大,機會越大

“??!”在飯店吃飯,服務員不小心把茶水撒在了我的身上,我痛得喊了一聲。

“不好意思!”服務員見狀后趕緊給我紙巾擦拭,然后滿臉通紅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抬頭看了看她,發現她胸前掛著一個實習生的牌子。此時經理聽到后馬上跑過來跟我道歉,說給我免單,然后等我OK沒事后,才把她拉到一邊教育。

分析:如果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的話,估計一下子就甩出罵娘的“xxx”了。但經理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做得很好,他第一步想的并不是抱怨服務員,而是先想著解決問題,把客戶的心情平復下來,這體現了一種良好的解決問題至上的思維模式,也說明了他擁有一種積極開放的良好心態。他把他的服務當做是一種產品,努力地經營著。

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周圍都充滿著許多困難的問題。例如當你因為公司的管理混亂或者工作遇到難題想辭職時,很多領導都會這樣跟你說:“正因為公司存在著問題,才需要你去解決問題,不然公司招你來是干什么?難道是要你整天在抱怨嗎?”這句話說得沒錯,如果你把這問題解決了,幫公司賺到錢,那說明你的能力很強,領導會開始賞識你,給你更大的發展平臺。問題越大,機會越大。

對于自身來說,有錯誤我們就要改正,別想著尋找其它借口去掩蓋錯誤,這對于問題本身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先解決問題,再說責任,勇敢地去面對失敗和錯誤。

以后遇到問題,我都會心生感恩,開心地對自己說:機會又來了!

五、發散性思維

前天去朋友家,見到他的兩個小孩子,都是四五歲左右,很可愛。于是我走過去跟他們玩了起來。

“你們說哥哥手上抓的是什么東西?”我拿起一個掃把說。

“孫悟空的金箍棒?!?/p>

“數字1?!?/p>

聽到他們天真的回答,我不禁笑了起來。我看的是掃把,小朋友看的卻是天馬行空的東西,這就是典型的發散性思維。

分析:?發散性思維指的就是在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中,對某一問題的解決,要求產生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單一方法的思維方式。又或者是人對一種事物,不止有一種看法,通過聯想可得到多種不一樣的結果。如下圖所示。

一種事物,如果用發散性思維去看待的話,會有利于促進聯想,引發創新。為什么會引發創新呢?這里非常容易理解:你看上圖,一把掃把,如果我把它和科技聯系在一起,把芯片和傳感器(例如攝像頭做圖像識別)植入掃把里,然后它會自動根據家里的環境情況自動清掃,并能把每天的打掃日志通過APP傳給主人,同時也可遠程操控,這樣,一種智能掃把不就出來了嗎?難道這不是創新?

發散性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和多感官性的特點。由于發散性思維的多維度思考,它要求我們:打破常規看問題,要勇敢地質疑一切,敢于直面傳統的僵化思想,不要想著存在即合理。

六、逆向性思維

過年回家,我們幾個朋友約起來打麻將。雖然我打得并不好,但還是湊合著玩。

“哇塞,一個對子都沒,好爛的牌!”旁邊站著的老牛指著我的牌大聲嘲笑道。

我抬頭看了看他,笑著說:“你們別看我一個對子都沒有,正因為我一個對子都沒有,我下次摸牌就很有可能與我臺上的牌湊成一對呢?!闭f完,手一模牌,六筒,剛好湊成一對!

分析:如果你看到臺上的牌一個對子都沒有,你會怎么想?按照常規思維你會覺得,哎,這盤我可能會輸了;而逆向思維思考則會覺得,雖然臺上的牌雜亂無章,但是這才剛開始呢,下次摸到的牌就很有可能成對子了,過幾輪我就會贏了。同樣一副牌,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就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逆向思維要求我們,要善于克服思維定勢,破除由經驗和習慣造成的僵化的認識模式。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按照一般的常規思維去想,有可能會進入一個死胡同。但如果能反方向思考的話,則會有另外一片天空。逆向性思維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反轉型

它指從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進行思考,產生發明構思的途徑。
“事物的相反方方向”常常從事物的功能、結構、因果關系等三個方面作反向思維。上面的例子就是這樣。

2. 轉換型

這是指在研究一問題時,由于解決該問題的手段受阻,而轉換成另一種手段,或轉換思考角度思考,以使問題順利解決的思維方法。如歷史上被傳為佳話的司馬光砸缸救落水兒童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

3. 缺點型

這是一種利用事物的缺點,將缺點變為可利用的東西,化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的思維發明方法。如盲人對于一個正常的人來說,其缺點是眼睛看不見;但是正因為他看不見,他的耳朵會對聲音會非常靈敏,善于做對聲音處理的工作。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換個角度看問題,海闊天空。

七、空杯思維

我的叔公今年已經七十歲了,他當過兵,做過司機和生意人,人生閱歷很豐富。每次我去他家串門,他總愛跟我們聊天和玩耍。他常常跟我說:“雖然我已經活了七十年,人生經驗也很豐富,但是時代和環境在不斷地變化,如果我一直以自己的幾十年經驗自居的話,肯定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爆F在的他不僅開了微信和QQ,還經常發博客學新知識,他說要活到老學到老,我很尊敬他。

分析: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也許本身你知識體系很豐富,溝通能力也很強,很多時候會依仗自己的產品經驗去看待用戶需求,會想當然地認為應該這樣設計。但是互聯網時代信息變化太快了,如果不保持空杯心態,則會容易驕傲自滿,固步自封,脫離了用戶真正的需求。

所以,當我面對產品時,我會按照空杯心態去做:

  1. 謙虛開放,用心去看待用戶需求,找到產品需求的本質;
  2. 嘗試歸零,把自己當成是“傻瓜”,把用戶也當成“傻瓜”,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
  3. 學到老活到老,面對比你厲害的人或者新知識時,要放下自己的姿態,不恥下問;
  4. 不斷挑戰自我,跟隨內心的聲音,把每一天都當成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海乃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裝得更多,則要懂得放手和放空。

產品思維包含的范圍很廣,以上列舉的只是一小部分。它不只體現在工作中,應該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思維利器。好的,下班了,咱們產品思維去!

 

作者:沉森心(微信公眾號@oceancheeky),從事企業移動管理產品工作,相信牛逼的產品會改變世界。愛學習,愛生活,踏踏實實,看世界。

本文由 @沉森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

    來自福建 回復
    1. ??

      來自廣東 回復
  2. 舉得幾個例子很不錯,都是生活中的場景。

    來自浙江 回復
    1. 恩,產品靈感應該由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

      來自廣東 回復
  3. 產品經理沒有下班

    來自廣東 回復
    1. 哈哈,那是 ??

      來自廣東 回復
  4. ??

    來自陜西 回復
    1.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5. 為用心生活點贊,而不是時時刻刻腦海里掛念著產品模型。

    回復
    1. 恩,當產品思維像春風細雨般孕育在生活工作中,產品模型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了。對于新人來說,有時候思維模式也是比較難克服的門檻,一起加油。

      來自廣東 回復
  6. 很不錯

    來自山東 回復
    1. 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7. 電影院的例子,將椅子拓寬,顯然是不可取的,除了老板不同意,觀眾也不同意啊。椅子寬了,手擱哪邊都不舒服啊,可以考慮在椅子兩側加可以抽出來的部分,不僅可以擱手,還可以擱零食(不覺得零食和飲料也不夠位置放嗎)。像很多會議室的可抽式寫字椅那樣。
    除此之外,還建議加一個擱腳的地方,每次看完電影都覺得膝蓋酸痛。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哈哈,那是,內嵌可抽夾板還可以放零食呢,對吃貨來說很贊。如果還要放一個放腳的夾板的話,估計電影院的員工直接叫我們買VIP的票去包場看了,哈哈~!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