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3期:在優化迭代的過程中,如何平衡產品功能和用戶需求?
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個場景:產品已更新迭代了幾個版本,目前用戶反饋了幾個可優化的點,要解決話就要做多一個新功能來實現。然而加多了一個功能又感覺產品似乎“臃腫”了起來,不知道是否應該添加。想要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又不想產品過于臃腫,此時該如何平衡產品功能跟用戶需求?umm,這確實是個好問題。所以,本期天天問精選了幾個問答,來助大家解除這個疑惑~
問題清單
- 如何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
- 你會從哪些方面評估和度量一個新功能是否添加?
- 新產品上線,功能做全還是做專?
- 如何在迭代優化的過程中給產品做減法?
- 為什么國內有眾多臃腫的產品?
————————————————— 我是分割線 —————————————————
問題1:如何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 @陳渝
精選回復@boujack
要客觀的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首先還是那句說爛了的,透過表里看內里。就像那個被舉爛了的例子一樣,用戶說想要叉燒包,你說只有菜包問用戶要么,用戶還是接受了。這是用戶想吃叉燒包?只是因為TA餓了。在這個例子中,叉燒包只是表面的用戶需求,而內在的本質原因是因為用戶餓了,想要找點東西填飽肚子。
好了,確認了用戶需求之后,怎么將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
首先將所有的需求羅列出來,其次結合產品的核心需求、產品的發展方向、現有框架、團隊資源和用戶期望進行排序,然后選出最重要的、與商業目標和產品核心價值最接近的需求,優先實現。還是以上面吃叉燒包的那個例子,用戶最需要的是解決溫飽問題,我們要滿足這個最痛點+實現商業價值,有可能會做一個外賣平臺,提供多種店家信息供用戶選擇訂購,那么產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附近的餐飲商家商品展示給前臺,讓附近的人挑選,下單,對應的去做相應的管理系統。
要注意的一點是,從接到任務的時候開始,作為PM肯定是先在腦海里形成初步的產品框架,搜集完數據進行產品規劃時也難免會帶有個人的主觀想法更傾向于選擇自己認同的那一部分,而后影響到產品的整體功能規劃,所以在接到任務的時候先不要著急著在腦海里面畫原型,先去進行用戶需求的搜集工作,搜集的渠道不能有傾向性,盡量客觀完整,用戶需求搜集之后進行需求評估并進行需求優先級排序,最后再來做產品規劃。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f9mf.html
問題2:你會從哪些方面評估和度量一個新功能是否添加? @soul
精選回復@明捷
- 這個功能解決了什么問題,解決之后達到的效果?(功能價值)
- 此功能主要使用的場景是什么?(用戶場景)
- 競爭對手那里是否有這個功能?(競品分析)
- 沒有這個功能的時候,用戶是怎么去解決問題的?(可替代度)
- 新增此功能是否增加盈利模式?(盈利模式)
- 若新增功能的風險點,若發生風險后的相關預備方案?(風險措施)
- 當前是否有阻礙此功能實現的矛盾?(主要矛盾)
- 如果新增了功能,到達什么樣的數據指標才算合格?(數據指標)
- 功能的復雜度,如果功能復雜是否需要分期迭代進行?(版本規劃)
如果是一個新產品,還需考慮成本、可調用的資源、及產品上線后如何進行運營等等。
精選回復@挖穿地球
即便是用戶或領導認為自己提出了一個明確的【功能】,但產品還是要看成一個【問題】或【需求】來看待,樓上@明捷已經描述得很細致,稍做發散:
(1)回溯問題,考查功能價值&用戶場景
這個【功能】背后的問題或需求是什么?重要性如何?重要性是單純地基于用戶需求來定義的(同一問題對不同用戶的重要性也是有差異的),而項目排期時的【優先級】是綜合考慮開發成本、需求沖突等其他因素后,團隊共同認可的另一個指標。用戶場景本身算是問題的一部分吧
(2)可替代度(內部)&競品分析(外部)
目前自己的用戶是如何應對這個問題的?競品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當然,既然老板/用戶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那也一并考慮就行。其實就是進行一個內外的功能調研,這是第一輪梳理新功能的邏輯,會產生一些紙面上的線框圖或表示邏輯的草稿
(3)盈利模式&風險措施&主要矛盾&數據指標
第一次梳理后功能已經基本成型,這是第二次梳理,這一輪會發現很多問題,這時可能會有簡單的線框圖、原型
(4)碰需求
帶著發現的問題,先后與前后端技術負責人、產品上級(如果有)、問題的提出者(老板等)、運營簡單碰一下你的方案,討論可能存在的問題
(5)設計功能
制作你的需求
(6)需求評審&功能排期
與相關人員開會確定排期,排期主要包括【優先級】和【版本規劃】,之前自己需要打個草稿,不過大家都認同的【優先級】和【版本規劃】,才是有效的。
PS:別看這么多步驟,根據問題的不同,很多是可以一帶而過或同時進行的,養成習慣就好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t196d.html
問題3:新產品上線,功能做全還是做專? @點滴李浩
精選回復@Zeroo7
新產品上線的話,我的理解是先做專,然后做全。
在開始定位產品時,肯定會針對目標用戶的痛點特定推出,然后有了自己的第一批種子用戶,通過口碑或者運營不斷的去拓展新的用戶。等到產品的運營模式穩定下來,功能方面的bug也越來越少,界面表現方式也越來越完美時,用戶也都沉淀下來后,再去進行衍生功能的補充、增加。如果一次性把產品所有的功能都上齊全了,首先就像你說的成本是否能承擔,其次是產品接下去的使命是什么,總不能上線以后除了修復bug就啥事兒沒了,最后當你的用戶已經完全熟悉了你的產品,甚至因為沒有新的吸引力而放棄時,你又要怎么辦?
舉個例子,我們對于現在常用的微信來說,最開始幾個版本的迭代只專注于社交方向,發信息,發圖片,朋友圈分享,搖一搖,漂流瓶等。后來整個產品的用戶沉淀下來后,微信進行商業化模式的嘗試,有了微信表情包,錢包,卡包之類的功能,一步一步的增加用戶對于自己產品的黏性,但是微信首要的社交功能始終都是整個產品生命的主線。任何跟產品相關的東西都很重要,但也不能一蹴而就,一步一個腳印的規劃好。
精選回復@nangel
不是非全及專,這兩個并非是對立的兩個概念。全和專都不是可以量化的概念。一個新產品上線做哪些功能,每個功能做成什么樣是根據產品的定位和用戶的需求來定的。不能為了專為不提供一個流暢的整體路徑,也不能為了全而各個功能都是千穿百孔。新產品有問題是必然的,只要你能以人為中心,讓用戶與產品有共鳴感,用戶是會接受你的瑕疵,伴你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的。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pms1d.html
問題4:如何在迭代優化的過程中給產品做減法? @螃蟹俠
精選回復@汪子恒
(1)第一個手段是制定少而精的階段性目標
以1-3個月為周期,制定當前階段與下一階段的產品目標。每階段最好只有一項核心目標,絕對不超過兩項,粒度的大小則根據不同時間周期來定。
定目標,也是個技術活。明確單一目標對于劃分任務權重很有幫助,而制定下一階段目標則有益于安排當前階段的次要任務。
(2)第二個手段是制定嚴格的發布日程規劃
我在Joel的《軟件隨想錄》里看到這么一段話,深感共鳴,當即手打出來群發PM共賞。
有效的日程規劃有許多很大的好處,其中之一就是你會被迫刪去一些功能。這為什么是好事?
假定你想實現兩個功能。其中一個非常有用,會使你的產品變成真正的優秀產品。另一個很容易實現,程序員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寫出來(“快看!別眨眼睛!”),但是這個功能并非很有用。
如果你不搞一個日程規劃,程序員就會首先將容易的/有趣的功能做出來。然后,他們剩下的時間就不夠了,你別無選擇,只好推遲日程來開發有用的或重要的功能。
如果你確實搞了一個日程規劃,那么甚至在你開始工作之前,你就會意識到你必須砍掉一些東西。因此,你砍掉了容易的或是有趣的功能,全部精力投入開發有用的或重要的功能。正是這種迫使你砍掉某些功能的壓力,使得你最終做出了一個更強大、更優秀的產品,它包括了更好的功能組合,而且能夠在較早的日期完成。
回想很久以前,我還在Excel5開發團隊的時候,我們最初的功能清單十分龐大,完成日期遠遠落后于日程規劃?!鞍?,老天!”我們心想,“這些全部都是超級重要的功能!如果沒有一個宏編輯向導,我們還怎么活呀?”
最后,事情很明顯,我們沒有第二條路,只能把許多功能都砍掉,砍到不能再砍的地步,“只剩下了骨架”,這樣才能如期完工。所有人都為這件事感到非常不開心。為了讓大家感覺好受一點,我們安慰自己說,被砍掉的功能并不是被拋棄了,而是僅僅被推遲到Excel6中實現了。
當Excel5的開發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和同事開始著手編寫Excel6的設計規格說明書。我們坐下來,詳細審閱從Excel5的日程規劃中被刷下來,準備放進Excel6的功能清單。猜猜結果怎樣?這份功能清單比你能想到的最糟糕的清單還要糟糕,上面沒有一個功能是值得開發的。我想它們之中的每一個功能都從來沒有過開發價值。為了趕上日程,我們砍掉了這些功能,現在看起來這是我們做過的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如果我們當時沒有這樣做,那么Excel5的開發時間會延長一倍,然后做出來的產品中包含了50%無用的垃圾功能,并且未來我們還不得不維護這些功能,直到Excel生命的最后一天,都要讓當前版本向后兼容這些功能。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7ilf.html
問題5:為什么國內有眾多臃腫的產品?@小小明
精選回復@Hunter
為什么有的公司明知道產品應該怎么做加減法,卻還是一味地加了很多偏離產品邏輯的功能?
還不是因為錢唄。單純的做好產品功能還比較容易,要商業化,要生存可不簡單,在做好產品功能的同時還要探索適合的商業模式是件困難的事,很多產品都死在了這條路上,創業公司到了產品慢慢做起來有點體量的時候一焦躁急功近利迷失了方向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例如說人人網。本來做校園社交做的風生水起,硬是要去做什么實名社交,想拓開圈子,離產品定位越走越遠,驀然回首用戶早就不在闌珊處了。用過人人的都知道,在13年前后的人人體系非常臃腫,小站、公眾號、游戲、發現、新鮮事充斥著首頁,最嚴重的是越來越多來自公眾號的文章刷屏了首頁,導致用戶在首頁找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微信朋友圈趁虛而入定位精準,用戶自然而然就轉移陣地了。
新興的互聯網產業,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前行的探路者成功的就一舉成名,失敗的就成為了一把灰,消失在空氣中。也沒有完整的套路可以參考,而且服務不同盈利的方式也不能通用,所以大家都是在一腳深一腳淺的探索中。
問題詳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tcpo9.html
總結
要決定一個新功能到底應不應該添加,要進行多方面考慮,比如主要使用的場景、優化的點跟核心功能是否有強關聯、是否能提升核心功能、是否能新增盈利點等等。雖然用戶很重要,但是不能一味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最終還是得結合用戶、資源、產品來決定。
馬上春節就要來了,小編在此預祝各位新春快樂,雞年大吉喲~(比心)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2期:看了霸屏一周的小程序,你可能會有這些問題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1期:入門精選|社群運營最基本的六大問題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20期:4大方面+12個問題,為你梳理并總結產品工作的經驗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9期:做了幾年產品的你,知道該如何搭建產品架構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8期:匠心精神和商業化模式標準應如何抉擇?
精選問題每周有,歡迎食用~配合回復味道更佳(∩_∩)
本欄目由天天問小編@Cecilia 編輯,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這種類型的文章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