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選、用、育、留(完結篇)

3 評論 6216 瀏覽 52 收藏 47 分鐘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必須要通過選、用、育、留這四個成長路徑,那么選、用、育、留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呢?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產品經理的如何去選,講到第26段,所以下半篇從第27段開始,到最后的留的部分整個四個章節,來繼續為您講解。推薦給對產品經理感興趣的童鞋們閱讀。

這次我們分享產品經理「選用育留」的下半篇,如果沒有看過上半篇的同學可以看這里:產品經理的「選用育留」。上半篇講到產品經理的如何去選。講到第26段。所以下半篇從這里開始。到最后的留的部分整個四個章節,產品經理「選用育留」就講完了。

01 如何選產品經理

1.27 產品做的簡潔不是必然正確的

如果你的目標是10億用戶,我們知道用戶的智力一定是按照金字塔形式分布的。你要讓智商是10億的用戶也會用,那你一定要把它的簡單程度,做到第10億的用戶也會用。用戶的交付能力,支付意愿也是按照金字塔形分布的。中國排名第14億的人的支付能力是多少,他一定是零。你只有免費產品才能到10億。但是反過來說,你的產品低價是10元。支付能力在10元以上的用戶才會用你的產品。用正常的成本,用補貼的成本。我又做到一個9元的產品。

你的產品每往下下層一個層級,你就會多一個層級的用戶。而且肯定比10元到11元的用戶群大的多。他這個是金字塔形分布的。所以說把價格降低永遠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對于企業來說的。有效遠遠比不上競爭對手有效。因為這個金字塔形分布,有一個塔底堆積效應。

1.28 塔底堆積效應

產品經理的選用育留 完結篇

你看這部分是10元的用戶,但是下面有很多5元6元,8元。他們有很多場景,他是必須要打車,而不是坐公交車或者走路。但是他們其實不在乎你的價格體驗什么,價格體驗服務之間的平衡的。

30元的產品我提供30元的服務,100元的產品我提供100元的服務,但是10元的產品我只提供10元的服務。服務,舒適度,時間,你是成套提供的。但是有相當的人他的承受能力低于10元。他只關心價格的。他對其他的幾乎沒有要求,或者說要求更低。這叫價格敏感型用戶。

這個金字塔三角形上面是均勻分布的,但是下面堆積了相當大的10元用戶。這個就是價格兜底重要性,比如說公交車,他的價格是2元的。如果他降價得到1.8元,那么有無數多的人他們的支付能力就是更低的。當他們有些場景需要打車的,他們只能忍受最低的價格。你往下降價9元,只能增加10到9點那個部分。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做到了9元,你沒有做到9元,那么他吃掉的不單單是10到9元的用戶,而且他把你塔底堆積的那部分用戶也吃掉了?;ハ喔偁幍臅r候降價是最有效的。競爭降價有塔底堆積效應,他把你其他的用戶全部拉走了。

用戶不是人是某種場景下特殊需求的集合。你看著他付款了10元。但是10元和10元是完全不一樣的。很多人其實他的潛在支付能力沒有那么高,那是因為在某些場景在他不得不付這個錢用這個產品。只要有細分就會往下走。

最近有一個產品也能說明這個現象就是拼多多。他的日活已經超過京東。那對于淘寶來說也是很痛苦的。淘寶也有內部統計,它40%的用戶是10元用戶,所謂的10元用戶就是兩邊的差價一旦大于10元就會被其他的平臺拉走。拼多多只要降價一點點,他不是拉走的10元的用戶,他是拉走40%的用戶。

這里說的是價格,這金字塔模型不光光的說是價格,也可以是體驗,或者身體,情感的體驗,或者社區文化,或者社群效應。只要把你的體驗做好一點點,那么就會被吸走。文化差一點點,就可以把很多人拉走。體驗的價值,社群的價值,身體的價值。但是,塔底堆積理論是對競爭對手適用。

1.29 同理心

能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感同身受,同理心最強的就是我感覺和受到的和別人都是樣的。不是說我同理心強是5分的,那么世界上所有的事兒我都能感受到,因為很多事我沒有經歷,我就是無法感受。就是同理心。盡可能增加自己不同的體驗,至少是體驗過相似的事兒。多實踐,真的是體驗。說到產品就是使用不同場景下的產品。閱讀足夠多的用戶反饋,體驗足夠多的case。聽用戶的錄音。再加上思考。在這個領域的同理心就會有提升。

1.30 附加項

經驗附加項,經驗的復用性, 他做過8年產品, 其實8年產品經理和3年產品經理沒有什么差距的。所謂經驗他是閱讀 思考 實踐。三位一體的木桶理論,那個最短就決定了哪里,要看他是不是深入思考,如果有深入思考那這個經驗是有用的。我才能認這個經驗。只有A在,B類這個經歷才是經驗。經歷的話他的復用性就會很低,除非你這邊做的事情和他要做的事情完全一樣。我只要復制,要完全的復制,只要60分的復制,這個時候完全匹配才有價值。你要做打車產品,你能復制嘛?你面臨了環境不是一樣的產品嗎?看起來好像同樣的產品,你能有多少是復用的。

只要他是深度思考的,那么經驗我才認。那么3年和10年是沒有差別的。這個對于年輕的產品經理是個好消息,就是年齡大做的時間長沒有什么用的。本質還是經歷思考閱讀三者是要結合的。

產品經理的選用育留 完結篇

1.31 期望值的匹配

同樣的產品經理他對自我的認知,首先是自我認知是什么情況,他覺得自己厲害不厲害,跟其他人比怎么樣,他覺得你的公司怎么樣,基于這個工資我想要什么樣的薪酬,要做管理還是我要做業務的,基于這樣的認知,我想要什么樣的薪酬,要什么樣的職級,這個和產品一樣了都是有理性價值和感知價值。你要判斷他的客觀價值??陀^情況算理性價值。但是也要考慮他的感性情況。用戶是怎么你理解你的產品的。他的期望值和你公司期望值的match程度。要看兩者match相差比較遠,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為了眼前一時之快。

但是有些人是特別match雙方的不論是潛在需求還是互相認可特別好,那其實是可以加分的。配合的與越來越好,因為一個人的價值 ,你的絕對值, 你的理性價值有多少是一方面,但是在一個團隊中你能發揮的和match程度是特別影響的,而且公司越大,一個團隊中你能發揮的程度和match程度是特別影響,組織越大這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它是一個乘數。拉一個人進來還是要留出成長性來。即使一開始你們是match的,但是他想要的已經是是他的能力上限了。

剛開始可能還是不錯的。即使第一年感覺不錯,第二年不錯,那么之后,人一定是要求上升的。因為越是后面他和你分開的成本越高。因為他的替換成本是越來越高的。對個人而言他的遷移成本是很高的。即使體現在薪酬上也不是加10%至少要有上升一大步的空間。

1.32 平臺匹配度

包括平臺的匹配度,團隊的匹配度。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風格,這個企業是數據驅動的,這個企業是用戶體驗的。這個也是自上而下拍的KPI。這個企業是需求為主,這個企業是工程師驅動的,有的企業就是特別強調用戶體驗。雖然我們鼓勵產品經理換領域,其他大多數人來說是要看匹配程度的。但是需要你特別有深度思考的。包括領域又包括平臺匹配度。

1.33 動機

每個人都是要成長的。上次講完看了一下大家提的反饋。大家反饋說講的好像是不錯的,有點瑣碎,不夠系統,沒有案例,沒有仔細的講明白。這個需求你也不能說他錯。有些人就是習慣了,他希望是成系統的。有些暢銷書都是一點點的給你講,這是灌輸式的?,F在的新知識都是瑣碎的,現在不會把知識都整理出來,很系統很體系的,這個機會可能不太會有了。前沿知識可能就是盲人摸象,一點點摸出來,然后可能還有一些迭代。用很多案例解釋去教育你讓你明白的。這種其實幫助很小的。

教育的第一要素是:動機。根本不是我教的多好,就是你究竟想干什么。產品經理就是自我認知,說白了就是你到底想干什么?;谀阆朐诘恼J知你到底想干什么。有一個特別的詞叫自我效能,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棒的產品經理,俞軍老師說我不單單是A級,甚至還是罕見的S級,那你以后做這個東西的興趣,熱情專注度完全不一樣的,肯定比俞軍老師沒說這句話之前完全不一樣的,我的上級和我的同學都說我不行,那就算是一個人其實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還有動機是很關鍵的。培訓大多是沒用的,或者只對有用的人有用。

如果排第二的也不是教育,而是方向。不管你說你想做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或者別的教育能給你的就是很好的方向。產品經理如何成長,他要過人性,理性,實踐關。你在這個行業內,你理解了,你要做哪些方向。他們是什么樣的。你總結出四個方向你去結合。真正最好的產品經理是相對的。不同的發展方向。對我來說現在適合那個方向。一年后要跳槽,這個都是一個方向。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領域的方向要想清楚。最后是教育,就是更成體系的,

動機》方向》教育,就算沒有反向,只要你動機足夠強。你早晚能夠找到方向。90年代那時候互聯網。99年大家很多人轉去做互聯網編輯,做編輯要找很多資料,就開始認真的用搜索引擎,系統的使用搜索引擎,然后第一次接觸到Google,我覺得這玩意太有用了,我當時突然有一個想法就是普及中文搜索,推動社會進步。因為我覺得這個和造紙術, 印刷術一樣,極大地降低了人類獲取知識的門檻。那就是我的動機。

那時候我如果很理性想,要不要學算法,或者學個計算機啊,強大的動機能夠讓你突破常規的。動機最重要的,能讓你克服懶惰,你一次次把事情做對就會提升效能。不是A類才能成為優秀的的產品經理,B類的也可以的。如果動機特別強也會很有前途的。到了一定程度,大局觀和可溝通能力會更有幫助。

1.34 反應速度

有些人很聰明他的反應速度會很快?;卮鹜瑯拥膯栴},他的反應速度會很快。

1.35 細節敏感

只是想做一般的產品經理也不是必須的。但是我所見過的,了解的,最優秀的產品經理,這個是必選項。這個是跑不掉的,是一個基本素質。它反映你的發散能力,也讓你更容易比較,因為同一個人你看到的細節會更多,就像兩種儀器,后一種精密度達到5倍十倍。對細節敏感是頂級產品經理必須的。無數很大的決策都是在細小處發現端倪,然后做成的。

1.36 溝通、語言文字、客觀世界 意識 語言

本質上語言文字就是邏輯 ??陀^世界是同一個,但是我們對客觀世界的理解有70億個。

產品經理的選用育留 完結篇

同一個詞表達的是同一樣的。語言考慮受眾,我和你說的話,和他說的話,不應該是一樣的。我知道是在討論客觀世界,但是我需要考慮的是你的受眾能力,你的意識是什么樣的,擅長語言溝通,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客觀事件的。你對于語言的掌握又是什么樣的。說的話,我要去判斷你的語言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同理心為什么重要,是因為這中間隔著太多層次。

1.37 閱讀與寫作

但是閱讀和寫作在國外是特別基礎的。大量的閱讀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描述的是他的意識,你通過閱讀可以理解不同人的認知,他的精微程度,他的差別。你光閱讀,你也還是需要寫作。

閱讀到寫作中間一個內化的過程。光閱讀價值很小的。最后要變成寫作,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描繪出來,才能理解更多。最好還是加上一個實踐。大量思考再去寫作。思考的最基本的練習途徑。思考練習,同理心練習圍繞你正在進行的工作去進行。哪怕把一個圖書館的內容都看了,也留不下來什么東西。

閱讀、寫作,數據是國外非常重要的三個學科,首先是閱讀,你需要看明白他是怎么理解世界的。通過閱讀你能夠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語言,你能理解精微的差異,文字背后細節的變化。你光閱讀啊,不寫作,閱讀到寫作有一個內化的過程。最后要變成寫作用自己的話把它表達出來。

圍繞你正在做的事情,大量的閱讀有意義。然后把他們寫出來,圍繞你工作的內容,具體問題寫出來的, 才有意義。

你在真正認識你自己, 就是你和別人的差別是什么。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成為企業給你定級的產品經理都是不一樣的。你不要用別人做錨點。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細拆下來你去比沒有意義,你要找到你能做到的那些部分,這就是顛覆性的比較。所以最后優秀的產品經理,成為優秀的原因都是不一樣的。會成為各種各樣優秀的產品經理。你把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的能力拆開了看,因為他推動能力很好或者本質思考能力很強。

1.38 當前好用與未來好用

我找應屆生,我找未來好用嘛。我放棄了當前好用,我一定是要找一個未來好用的來對價當前付出的成本。

當前好用,還是未來好用,我帶過的同事對我說,俞軍老師和我們判斷實習生的思考維度不一樣,我們判斷的是現在好用不好用,俞老師判斷是未來好用不好用。大家看我如果沒有比較,我也很難發現我有這樣的想法。這不是一定對的。我要招聘應屆生,我一定要找未來好用,不然我找應屆生干什么。如果是好用的話,正常的初級,中級的產品經理多的是。

不光光是初中級產品經理就算是高級產品經理也是要看潛力的。我們這么缺產品經理的負責人,肯定要招聘潛力高的,是有一定時間才能成長起來。

02 產品經理如何用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之前有很多誤解,不同的公司不一樣的。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人認為產品經理就是做App的都以為是找那個像素和交互,那個也是有用的啦,但是交互設計已經是比較成熟了。大家互相對交互的重視對體驗的重視,基本的認知其實差異越來越小了。大家拉不開差距,那產品經理到底要干什么。

本質上產品經理最大的源起,還是說產品經理應該發揮的作用,都不應該只是一個做App的,App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2.1 ownership 決策權 專業能力

整體上還是一個定義的產品的ownership,還是站在更高的維度在解決問題,整體的思考產品,當然你能力也要過關,產品經理其實什么也做不了,是無授權的領導力,研發不一定聽你的,運營不一定聽你的。ownership也要有,決策權也要有。專業能力和owership會影響到大家給你的決策權。決策權往往不是強授予,而是針對你的產品能力和決策能力的一種軟性授予。才能獲得業務團隊的配合,他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前面這個才能真正的擁有,才能是一個真正的產品經理。

2.2 信息

培養產品經理你還是要給大家足夠的信息。你的上級看上去比你厲害,或者他做出的決策比你多。每個管理層他都具有天然的信息歸集和管理的能力。如果你想要你的團隊更強大, 一定讓你的信息更充分的分享,同樣一個事情他沒有做出更正確的決策,就是因為領導獲得了更重要的信息。

就好比用戶不是有理性價值和感知價值嗎?感知價值就是由兩部分決定的。認知和偏見,改變認知一種方法就是給信息,你給他多少信息或者觀念就會對他產生影響。對于內部來說首先你要做的到就是給信息。

2.3 問題

無數的東西都是問題驅動的,就算你把信息都給了,你考慮的是什么層次的問題。就會決定你會去思考什么。你圍繞這個問題去獲取什么信息去跟誰打交道,設計什么樣的驗證步驟,問題是第一驅動力,如果說教育除了動機和方向以外。真正的成長從微觀細節上來說問題才是第一驅動力。有的時候你考慮的問題,對于團隊其他產品經理去考慮這個問題,這個成長才會特別快。

2.4 帶入

還有帶入。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產品經理不是培訓的,主要是靠自己,你就想想上級在思考什么問題。很多人會說我沒有到哪里我的權利沒有那么多,但是你代入了你就會有成長。你的上司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最后還是靠你思考問題,產品經理還是需要自我成長,你要帶入你的上級他們在思考什么問題。

如果你想要更大的挑戰和能力,你可以代入CEO,你覺得他在思考什么問題?;蛘吣憧梢詭腭R云和馬化騰,他們在思考什么問題,他們對整個行業,對世界的認知有時候又會不一樣,其實這種同理心這樣一代入。你往往會發現很多問題,很多決策豁然開朗。不見得你這種代入你沒到那個層次,沒有那么多經驗,權利信息時候這樣做就是無效的。沒那個想法就是不行的。它往往會給你很多豁然開朗的東西。

2.5 產品經理分三類:開創、增長、協作

這個也是產品經理之間的差異,在行業里有些公司的產品團隊,它的名聲會不好,但是畢竟那么多團隊,那么多團隊也強大過,肯定也有一些肯定是好的,但是整體的團隊是這么變的,我覺得產品經理也不是一種。產品經理也不是只有一種。產品經理還是要用專業能力做區分。產品經理要么專業能力高,要么專業潛力高。后來發現不能這樣子。往往好與壞是糾纏的。所以我把產品經理這么三類一分,就好解釋了,產品經理分為開創型,增長型,協作型。他是在不同的業務,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他會發揮不同的作用的。他就是客觀現實。他也會帶來收益很客觀的問題。

最早一個新業務他會帶來很多的問題,不管是決策做不做。往無數的方向去試。要犯無數的錯。外部的環境在變化。這個里面就有很多的思考很多的迭代。符合這個產品經理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產品經理能創造的,產品經理要會總結會思考,他對產品經理基本素質要求是比較高的。開創型的產品經理,除了碰上一個能開創的產品以外,碰到一個能開創的機遇。他對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要求是比較高的。這樣的人是比較少的。

但是如果你的產品結束了方向探索期。如果你的產品基本方向基本定型了。后面主要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產品的基本方向定型了。然后是高增長過程,更多的用戶細分挖掘過程,體驗的改進過程。還是渠道尋找,產品分發,包括定價,就是有無數的方式你可以給他做增長。這個對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要求就低多了。至少所有的B類都可以做的很好。因為他可有很多套路可以去總結。

在公司變得越來越大的過程中。公司也變大了,業務本身也復雜了。內部發揮自己的作用。協作管理,如果你的領導力,協調力,外部的和內部的協作,如果外部的合作溝通協作推動的能力比較強的,你也會收到很好的重視。他確實做出了更大的貢獻。有些產品經理是三位一體的。大部分產品完成了方向探索期,你會產品增長和協作都會幫助你獲得很好的職位或者優勢。

一個產品他長得夠大,一個高階產品經理負責人,它往往是靠著增長和協調增長起來的。這個不能說他錯。但是這個問題就說他們對專業能力要求低一些。但是人是不可能否定自己的。他們定的1,2,3,4,5什么3-1 3-2越往上越是把能力模型定型成溝通能力, 管理能力,或者什么樣子的。這會越來越多。哪怕新人招聘都會找能來事兒的,知道它來了會推進的,知道他對數字敏感。因為你公司越大業務越穩定,這么做確實是對自己有好處。

但是互聯網很少有長周期的,你可以這樣定的職位比較穩定,這樣也比較符合你的這樣穩定的行業,你獲得的收益會是最大化的。但是互聯網的行業出現變革,它需要突破,哪怕是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巨大變化,他依然需要開創型產品經理,就會出現新機遇。他們就需要深入思考,顛覆的能力,對理性,人性的理解。

很少有產品經理它三項能力都厲害的。到那個時候,什么產品經理拿著權力呢,就是那種增長和協同的產品經理,他們拿著權力。那么機會的損失,失敗概率也高。那么團隊里面真正有專業潛力,專業能力就是深度思考能力,理性,人性,實踐。除非是核心是強調做產品。

但是團隊也不重視這個,即使選進來了,也不優先培養。也不會優先給機會,整體水平就會平庸化。除非核心決策層比較極客的,比較強調用戶價值,講用戶體驗的,強調專業性??赡軙靡稽c。要不然就是做新產品就必然要找新的團隊來做。生物基因和文化基因要不同。他是另外一個種社群效應。你要認識到這一點,認識到這一點你要有意識的克服。認識到這一點就是理性的作用。

2.6 用戶、實踐、過程、路徑

用戶是關鍵詞,產品經理一定要過實踐觀。喬布斯遺失的訪談錄,批評約翰·斯卡利(喬布斯重金從百事可樂挖過來的營銷人員)。管理者的錯誤,我只要指了一個方向好的產品就會自然就會出現,那根本不是這樣子的。有一些包括那些愛看行業新聞的人。無數做管理的人和做戰略的人還是有這個傾向,他考慮終點,這個會怎么樣,行業會怎么樣,你可以考慮終點,這個方向既然是有價值。對和錯是有著天壤之別。

但是并不是說好的產品就會自然出現。還要考慮過程是路徑。實現的過程和路徑。就是這個東西是怎么實現的。實現的過程中有哪幾種可能。這個過程你需要思考什么,關鍵的門檻在哪里,關鍵要素在哪里,哪些是路徑上的關鍵點。我對每個點的了解的確定性有多少。這是依靠過去無數個項目迭代思考出來的。也是思維框架的一部分,也是你對產品理解的一部分。

2.7 神經智力

有三種智力,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其中神經智力主要是基因決定,50~70是天生決定的。主要是基因決定的。一部分還是后天影響的。

2.8 經驗智力

如果我要做一個停車的產品是什么,如果你是一個熟練的產品,你就會想目標用戶是誰,他們的場景是什么,目標用戶的需求有多大。我滿足這個需求是怎么樣的。被替代品是什么。我的體驗差是什么,怎么去獲取這些用戶。路徑是什么。目前的競爭情況是什么。調研比較跟競爭對手的情況。研發的周期,如何談判,去找停車的小區去談判把停車位拿下來。否定點有很多,只要你能找到一個絕對的否定點。那么你就能從根本上否定他。

出行平臺為啥不做校車呢。你能掙多少錢,你做校車你能掙多少錢。社會價值是有的,但是反過來,對你的危險是什么。一個校車死7個人,還死7個學生。你這個公司,那么你一下子200億美元的市值就沒有了。如果一個小公司,沒什么,你一個大公司你搞這么多校車,很容易出事故的。你的經驗就能快速的告訴你結果,比如一個經驗豐富的律師一看案子就是知道怎么判。

2.9 反省

第三方的人格來看待自己。人人都可以成長,他是需要積累。反復迭代,高速成長,小環境的產品文化。產品經理一定要成為負責人。那么這個六個方向都需要鍛煉過會比較好。當然從哪個點開始沒那么重要。

03 產品經理如何育

3.1 業務增量,迭代驗證

有些公司你進去就是大公司,有些大公司文化不錯,但是把人當作螺絲釘用。把產品分的越來越細,可能一個產品經理只做一小塊??赡軐镜臉I務來說是好的。對公司分的越細,就是精細化運營啊。對產品經理是不好的,因為沒有辦法比較嘛。沒法成長。及時它有問題都是很小的問題。

問題是很好的驅動,如果是小問題,還是一個高緯度的問題,他需要牽動你的思考,信息,能量啊不一樣的。即使你分的細了,可以一人多責任??梢粋€人做不同的事情。甚至完全不同的都可以。哪怕增長,運營,前端后端,溝通協作,數據都可以。都聯系一下沒什么壞處。

3.2 從0到1

大公司里面沒有什么機會做從0到1的事兒。比如說我明天去做新業務,那個就叫從0到1,那只是部分的從0到1。因為你依然有無數的配合和周邊環境是和創業的公司不一樣的。你去一個小公司或者做一個新產品,你才容易比較體驗從零到一。內部做從零到一也是有價值的,你只有考慮完全全部的因素,什么維度都有思考才能成長。

比如做校車還是小區停車,不論是內部發現的,還是上級給你的,你去思考的時候,你就不得不脫離做體驗,做內容,做細節,你要跳出這個框架,全方位的考慮這個可能性。這個是完全不一樣的。他會讓你想完全不一樣的??傊鲞^和沒做過有差別。如果一個產品經理做從0到1做的很多,我會建議他到大公司把一個業務做深刻了。核心的策略的變化核心交互的變化。哪怕他的增長渠道的極致利用,你就會理解到很多東西。

之前面過一個Uber的高管,他恰好管過中國業務。我就問他。你在中國有沒有學到一些東西,在中國是第一次做的。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這些是存在的,他說當然有了,他講了很多案例,然后他說他把這些用到了其他的領域。這個就是探索新世界的價值,即使它在中國輸了。光是Uber的這些概念運用到全世界,那個創造的價值已經不可思議了。你去一個新領域,把它研究透了,就可以看到他的規律性和特殊性,這樣就可以用到其他的地方。不管是其他的方向,其他維度。

3.3 做寬做雜

這個和從0到1也不一樣。做一些平臺性的業務,做一些項目性的業務,這個業務的成熟度也不一樣。他是偏向技術型的,算法型的,或者產品型的,策略型的,BP型的,或者前后端的,那么你對產品的理解又會多一些。小公司一個人可以做所有的事兒。做業務的,做做平臺,做平臺的,做做業務。做核心的產品可以去考慮做BD的產品。你做一陣子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就好像Uber產品把價值用到了其他很多的地方。那么產品經理的整體的實力就是提升了。

3.4 大用戶量

如果沒有做過大用戶量的產品還是要去做一下的。因為第一個就是用戶,用戶不是人,是需求的集合。如果你的產品只有1萬個用戶,你怎么研究,也很難給他區分集合,你的產品收到的干擾就會很大。運營,環境,你的數據很難用。對你來說數據是上躥下跳。

如果你的用戶是1000萬的就是放大鏡,那你就很容易看出你的迭代對用戶有沒有影響,影響多大。容易量化。大用戶量即容易讓你細分也容易讓你量化。相當于你研究這個業務你拿到了一個放大鏡。

如果你的產品日活躍用戶有10億的話,就是拿到了電子顯微鏡。你就可以看的更為細致。好比同樣的科學研究有了電子顯微鏡,你必然看到的內容會更多。

3.5 商業閉環

做產品做體驗做交互就會有價值,但是隨著行業越來越成熟,用戶體驗價值就會降低,在下一個新要素爆發之前,就需要權衡來考慮問題。哪怕任何一個產品,你開始是靠用戶體驗,到交互起來的,最后你都要好回歸本質,就是用戶利益和企業利益的平衡。作為產品負責人,你對商業不太理解,對體驗和用戶平衡不理解,還是做不下去的。有些人只想著企業賺錢。要么不行,要么你只圍繞一個小角落在思考,只能做這一部分事兒。有的大公司,在收入增長的級別定的也很高,很難跳槽,因為很難有公司需要這種人才。還是要從用戶利益和企業利益的綜合角度去思考。長遠從變遷的角度去平衡。甚至說不光是用戶和企業。做得好了還是要去考慮整體的生態。

3.6 團隊建設

還要學習團隊建設,這個沒啥可說的。所以你看要是早期想做產品負責人,你就要沖著這六個方面去做。就是從0到1,做深做透,做寬做雜,大量用戶,商業閉環,團隊建設。

但是從哪個點先開始其實沒有那么重要??梢韵冗M大公司從某個點做深做透,也可以先進某個小公司做寬做雜?;蛘哌@正好進入一個新業務從0到1。其實都是可以的。

3.7 產品文化、同理心練習、思考聯系

產品經理也沒有教科書,也沒有專業之分,如果讓我說的話就專業教科書就是心理學 ,經濟學,社會學這個方向,因為我們要研究用戶,既要研究群體也要研究個體。如果優先看的的話,就是這兩個交叉用戶行為學,行為經濟學。既要對用戶個體的理解越來越透,個體的偏見,思考模式,決策行為,感知怎么被影響的,理性感性怎么回事兒到生物的層次,神經是怎么回事兒。通過生物的角度研究人本來面目。人是一個社會性動物。用戶他會即受社會影響也是在社會中成長。你還是要理解這個群體關系。經濟學就要研究群體的。

3.8 閱讀 思考 實踐

互聯網時代不是一定要求所有知識都是從書上獲取的?;ヂ摼W時代的信息更新的又快,點又散。創作的人又多,交流的可能性又大。不是一定要多看書,可以用其他的各種方法,特別是做產品,我們要求是要實踐的。閱讀,經歷,實踐結合。哪怕是內部的交流,很小一個產品部分的交流,工作思考文檔都是廣義上的閱讀。沒有必要一定要糾結于書。

04 產品經理如何留人

留人的話,薪酬是一部分,但是其實,薪酬你看有當前和未來,當前價值和遠期價值。

4.1 薪酬

產品經理的選用育留 完結篇

產品經理有當前價值和遠期價值。遠期價值因為太受限于機遇了。尤其你對比一下產品經理和工程師,薪酬上你對比一下工程師,對工程師來說機遇也是重要的,但是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相對來說你會發現產品經理實驗場景太重要了,太難模擬和還原了。必須是真的。還是用那個軍師,你要是練武術,你可以在家自己練習可能也能成為一個高手,因為個人打擊的場景比較容易還原。但是你要成為一個軍師,你可以學軍事學的技巧,但是學完這個,和你可以打贏一場戰爭沒有關系的。要看你的決策能力。要你的思考能力,還有就是決策能力。

但是他需要的是真實的戰爭環境。就是要靠實踐,這個場景沒法還原的。哪怕你模擬一個完美的環境,你打冠軍了你就能指揮好了?現實世界和模擬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覺得這也是產品經理的幸運。如果你能熬出來,拿到足夠好的實踐機遇。那就是最大的報酬。要找復雜性更高的,用戶量更廣,潛在市場空間要大。從這角度去看。然后你的水平才能逐漸上升。

工程師的話,最極端的案例就是一直窩在家里也能變成頂級黑客。他實踐環境容易還原。就算是研究算法的依然是比較容易還原的環境。當然了也有一些工程師,大規模流量的分發,你不進入到互聯網企業也不容易還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遠比產品經理容易還原。獲得在這個實踐環境,最痛苦的是產品經理的這個實踐環境還不能自己搭建,還是要靠這整個公司來搭建所有的團隊。所以你看下這個環境多么稀缺。

4.2 上級

上級,一個人離開往往是因為上級。換一個好的上級對他的成長也好,留人都會很重要。個人話,對個人來說馬斯洛的理論是一個比較好的理論。個人的生存問題解決了最后人還是要有能力成長,自我實現的能力的可能性。不一定是薪酬的提升,而是這是一個綜合考慮的問題。

4.3 機遇

遠期機遇 你要做一個軍事,你學到的技巧和訓練,還是要看你的決策能力?,F實世界和模擬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你能熬出來,拿到最好的機遇就是最大的報酬的。如果你指揮,每一次上升你的挑戰必須越來越高才可以。實踐環境容易還原。產品經理實踐的環境還不容易搭建。

4.4 自我實現、能力成長

產品經理的成長分為五個階段。

可行性,創造性,權衡,變遷,方法論。

即使是是可行性,你作為產品經理的產品是可行的。這就是第一個檔,還有就是一些天賦好一些的。在可行性基礎上來創造性。價值就會明顯不一樣。但是光創造還不夠,產品經理需要從全局去考慮如果能做到權衡。那又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檔次。對企業的價值不一樣。個人能力的成長也不一樣。權衡是一個決策能力。我覺得權衡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天賦有差別,我覺得他也是可以培養的。做產品經理很容易挑戰這一點。個人會變的更加的理性。對整個人生會有幫助。產品經理特別有利于你去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算是一個很幸運的職業吧。

有了權衡,你還得從變遷的角度去理解,權衡是當前的。你真的想要理解這個世界。我記得一個北大的教授說過,不管你學了這么多書,過了這么多考試,你重要能把價格弄清楚,我就給你本科畢業。張五常他說研究生畢業,才弄明白供需原理,當然他說也不是完全弄明白,就是基本舒適的程度。但是真的要比較縱橫的弄明白,還能應用的話,還是需要10年 30年,這個就是變遷的價值。

所以千萬不要覺得,你現在權衡啊,方法論啊都懂了。但是權衡的價值,就是一定要看到他的變遷。這個產品都要看到變遷。包括你特喜歡的某一個領域,偶像,城市,鄉村,國家,從變遷看一遍它的生老病死。你會明白很多。就算是張五常這樣的經濟學家,研究生畢業才能做到馬馬虎虎的知道需求定律。我們做產品的也要從變遷的角度去理解,這最后依然是為了理解他人,理解世界,在這個過程中觀察自己的變遷,從第三方的角度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就是到底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我今天就講到這里。

作者:阿潤,公眾號:阿潤的增長研習社(ID:arungrowth365)用理工科的思維理解增長,以科學方法與概率統計來看待增長,堅持原創,與你聊一聊Growth。

本文由 @阿潤的增長研習社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講得不錯,就是感覺像是語音轉文字,也沒有審查校對過看著比較難受

    來自河南 回復
    1. 聽音打字,有些可能打的不對,有些是語音轉文字

      來自江蘇 回復
  2. 這個真的深有體會,記得求職的時候真的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曾經的知識儲備和產品經理這個職業不甚匹配,真的要做到多專精并齊啊~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