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核激勵“不打糧食”的中后臺部門?

1 評論 6368 瀏覽 11 收藏 10 分鐘

近日,阿里、京東等大廠紛紛開啟“做薄”中臺的組織調整,而其中,中后臺的考核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因此,要相對精準地考核中后臺成文本文重點討論的內容,如何去做呢?讓我們看看作者的分析吧~

最近,阿里、京東等大廠先后開啟了“號稱幾年來最大”的組織調整,不約而同地要“做薄”中臺,曾經的“大中臺戰略”正悄然退場。

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公司戰略的調整自然是中臺退場的根本原因,但中臺難以量化考核的特點也對其退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根據穆勝咨詢的研究,一線互聯網大廠尚未完全解決中后臺考核的問題。那么,“不打糧食”的中后臺部門究竟該如何考核激勵呢?

一、中后臺不考核效能就是耍流氓

在一般的認知里,不直接打糧食的部門統稱為職能部門。其中,供應鏈、生產、采購部門等成本中心一般被視為中臺,而人力、財務、法務等費用中心一般被視為后臺。由于職能部門不打糧食,如何對其考核成為了千古難題。

在所有老板心中,最理想的狀態肯定是能考核中后臺部門的經營價值。說白了,就是能考核出這些部門對于打糧食有多少貢獻。有的企業甚至為此把中后臺部門推到前臺去打仗,但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于是,企業只能尋找一種替代指標,將經營目標拆分為戰略目標,將戰略目標下沉到每個中后臺部門。

但是,這形成了“各管一段”的效果,導致中后臺部門對于前臺部門的支持大大衰減,甚至導致中后臺部門形成了一種“緊盯KPI、管理一刀切”的官僚化。而且,無論戰略目標的分解如何科學,沒有掛上前臺經營結果的KPI,實在缺乏說服力,更像是這些部門的自說自話。

因此,我們可以確定,要相對精準地考核中后臺,應該遵循的第一個原則:

原則1——應該與前臺經營結果有明確的數學聯動關系,而非邏輯聯動關系(傳統戰略分解方法)。

業務中臺甚至后臺的兩大職能是“落地規則”和“輸送資源”,兩者相互交融成為了支持前臺作戰的“彈藥”。傳統中后臺喜歡強調自己的主要功能是“落地規則”,因為這個定位不好考核,自由空間極大。

為了讓中后臺實實在在地提供“彈藥”,應該把考核倒過來,從主要考核“落地規則”,到主要考核“輸送資源”的效果。只有如此,掌握權力的業務中臺部門才會以經營資源為前提,考慮如何彈性地適配規則而不是用剛性政策“一刀切”,為前臺找到經營空間。

由此,我們可以確定,要相對精準地考核中后臺,應該遵循的第二個原則:

原則2——應該重點考核本部門“輸送資源”的結果,而非“落地規則”的結果。

原則1意味著要從前臺經營業績中以數學邏輯拆分出中后臺的貢獻,原則2則意味著應該明確中后臺部門的資源運作方式,并將其量化。

兩者結合不難發現,中后臺部門的考核就應該只有一個主題——效能(Efficiency,即效率)。這是中后臺的結果指標,而其他指標都是過程指標。沒有結果指標,過程指標是空中樓閣,毫無意義。

二、中后臺的分配邏輯

下面我們以平臺型組織中最常見的幾類中后臺部門——組織中臺、業務中臺和后臺為例,明確其分配邏輯。

1. 組織中臺的分配

它的身份特殊,一方面對于前臺項目的經營業績負責,另一方面也對所在職能條線的關鍵戰略目標負責。前一方面很好理解,后一方面可以舉個例子。

例如:HRBP作為中臺,需要配合公司整體的人效管理,完成后臺人力資源部門要求的縮編、外包等部署。

組織中臺踩在兩個指揮鏈條上,一是前臺基于市場要求的業務指揮,二是后臺基于管理訴求的職能指揮。它投入對賭的是兩類目標:一類是在項目里的賦能效果;另一類是按照后臺的部署完成工作任務。

在兩類目標達成的情況下,組織中臺才能按比例分享項目的超利包。只有這樣的設計,才能平衡組織中臺的角色,讓其不偏不倚地代表后臺,投身前臺。

2. 業務中臺的分配

它對所管轄資源的效能負責。實際上,原來沒有成立業務中臺時,窩在總部職能部門里的專業人士最容易以“專業”自居,聽不到前線的炮火,閉門造車。但現在,業務中臺的設計要求他們盡可能地提供適配用戶需求的“中間件”。

這意味著,專業人士們必須將專業做成產品,用產品來驗證專業。所謂的產品思維,就是用設計、測試、運營、迭代的系列流程來形成交付,在這種思維下,所有的專業輸出都要強調“產品力”。

業務中臺的產品好不好,還是前臺人員說了算。因此,他們對賭的是所管轄資源的整體效能,而他們獲得的超利包,來自前臺各個項目使用“中間件”后的付費。

這種付費邏輯可以是項目利潤抽成,也可以是按次付費,前者風險和收益都更高,相當于合伙關系;而后者則相對保守,相當于外包關系。

具體如何設計,還要看企業的實際情況。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整體效能未能達成對賭要求,即使某些項目能夠獲得付費,也不能分享超利。

3. 后臺的分配

它對于平臺整體效能或關鍵戰略目標負責。后臺部門大概有兩類功能:一類是負責資源池的建設,另一類是負責規則的設計和督導。

對于這些工作內容,實際上是很難進行對賭考核的,可以考慮以下兩個切入點。

  1. 資源的整體效能。如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效負責,財務部對財效(ROI、ROE等)負責,質量部門對良品率負責。這些都是硬指標,會倒逼他們設計游戲規則并利用組織中臺去影響業務部門。
  2. 階段性戰略級項目的完成。基于公司的戰略指向,為平臺進行長期主義的建設,例如企業BI系統的建設、工業4.0項目的建設等。

后臺對賭上述兩類目標,在兩個獎金包中分別進行分配:一是基于整體效能的對賭,分享來自前臺項目的超利包;二是基于戰略級項目的完成,分享從公司的預算里劃撥的“戰略撥備金”。

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后一個獎金包的分配必須嚴肅,否則就容易形成對于后臺部門的定向補貼,導致內部的不公平,引發抱怨。

要實現合理分配,就一定要發揮合伙人委員會的作用。每年,合伙人委員會對戰略級項目的立項和結項進行嚴格審批,合伙人各自都有管轄部門,但又相互監督,倒逼各個部門提供戰略級的產出。這會帶來另一種“倒逼”,如果一個部門連續沒有戰略級項目的立項,那么,只能證明它在低水平運作,這個部門就應該縮小甚至消失。

專欄作家
穆勝,微信公眾號:穆勝事務所(ID:hrm-yu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镀脚_型組織:釋放個體與組織的潛能》作者,互聯網商業模式和組織轉型研究專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個,真的能量化中后臺的產出嗎?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