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軟件產品生命周期的重要角色
從運營維護、軟件開發、SA到BA,職業的發展軌跡,讓我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軟件產品開發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其中有幾個角色與BA接觸較多且角色定位上容易被交錯,比如產品經理,產品運營,IT運營, SA,開發負責人,UI,UE,架構工程師。借本文,想總結下自己的認識和思考,供同行參考。
關于軟件產品生命周期的環節和角色
我們軟件產品生命周期的主要環節應有如下:
- 業務分析(BRD)
- 需求分析(PRD)
- UE交互設計
- UI設計
- 系統分析設計
- 系統開發
- 系統測試SIT
- 驗收測試UAT
- 上線
- 生產驗證
- 產品運營
- 系統運營
- 系統維護
每個環節的主要工作和產出以及對應的角色總結主要如下:
關于軟件產品生命周期中角色設置的思考
其實每個角色都是應運各個環節的需求而產生的,對于參與產品生命周期的人員而言,不管您冠以何種角色,相應環節的事情總是要有人做,角色稱呼可以變,事情卻總要有人做。
對于小公司而言,可能一個人全包了所有角色;對于大公司而言,以用戶為導向的系統更關注用戶體驗,而以業務為導向的系統則更關注業務邏輯在系統中的實現,就需要針對產品重點配置相應的角色。比如互聯網產品,目的是流量,那么必須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從而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用戶,正常要做好互聯網產品,UI\UE必須有專業的團隊。然而那些偏后臺支持業務運作的系統往往沒有專門的UI\UE團隊,只要產出的東西能夠滿足業務部門的需要,業務部門對系統的用戶體驗容忍程度非常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管他們是否喜歡,這個系統都是他們必須用的系統,也就是用戶沒有選擇權。
所以對于一個系統的團隊建設,往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來設立組織架構。個人認為以下都是考慮因素,但具體量化處理依賴于各系統日常的運轉情況的考量,個人認為管理層要關注日常的運轉數據、不斷調整適配,才能確保系統能夠順利運營和發展。
1、系統的目標用戶屬性
如上所述,如果目標用戶互聯網用戶,沒有培訓的可能性,那么這個系統要特別關注用戶體驗,一般應該要設立專門UI、UE團隊,且要有專業的產品經理關注、統籌系統相關方方面面的事宜。
而如果目標用戶是既定范圍的公司內部用戶,有培訓的基礎,那么這個系統的用戶體驗反而不是最高要求,而業務邏輯是最高要求,這個時候就必須要求有產品經理專門梳理業務流程、業務邏輯,且業務部門必須有業務運營經理角色可以負責用戶培訓、用戶咨詢等工作。
2、系統的用戶量
如果系統的用戶量會達到一定數量級,必須建立專門的運營經理和運營工程師角色,否則無法迅速應對大量用戶在使用系統時碰到的各種問題。
3、系統所實施的業務流程和規則的復雜程度
如果系統的業務流程簡單、且邏輯簡單、功能單一,這樣的系統很容易成熟穩定,即使用戶量很大可能也不會有太多的使用問題,這個時候運營經理和運營工程師的人員相對可以很少或者跟其他角色合并。
4、系統投入產出比要求
如果對于該系統的投入產出有更高的要求,就要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從而對角色進行合理的配置,否則很容易超標。
5、系統規劃發展的要求
如果一個系統規劃良好,不易發生變更,這樣的系統,運營經理和維護工程師也可以相對少些,也即維護成本會少些。有個IT同事總結的一句話非常好,沒有變更就沒有傷害。系統的穩定有賴于良好的系統規劃,而運維的成本有賴于系統的穩定。
結語
我們討論角色設置,很多時候要結合每個公司具體的情況,角色的職能也要結合各公司具體情況,但是角色設置總體上應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這個合理性的建立可以參考行業的情況,也要結合自己公司的實際情況,不管怎么設置,職能描述一定要比較清楚,避免出現職責不清、互相推諉的情況。
話又說回來,不管角色怎么設置,人永遠是最重要的,找一個職業素質高的人可以減少很多勞心勞力的管理問題,這也是常說的,找對人,做對事。我不是排斥管理制度,只是覺得,人才永遠是最重要的,管理制度可以用來規范群體行為,但是一個好的系統很多時候靠人力實打實地超強度的集中腦力勞動做出來的,有時候不得不依賴人才的自我約束、自我犧牲以及天生的爆發力、創造力。
本文由 @安麗?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