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進階:小 IPD 開發流程
采用IPD開發流程,在初期能把各種工作問題識別出來并扼殺在搖籃中。本篇文章作者將簡單敘述一個小IPD的開發流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之前的內容談到過三星的 PLC 流程。
這里再簡單說明一下。
PLC 的全稱是指全社商品開發標準流程。PLC 流程將開發過程分成了 4 個階段。
跟 IBM、華為 6 個階段的 IPD 流程相比。
三星將開發和驗證階段合并為開發 (development)階段。將發布和生命周期階段合并為生產(production)階段。
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關于 PLC 流程的具體內容這里就不再詳細解釋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學習。
今天主要來看看華為在使用的產品開發流程是什么樣的。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 IPD 流程。這里的小 IPD 特指 IPD 體系中的產品開發側的流程。
先來主要看看小 IPD 開發流程的價值,以及對企業效率提升方面的意義。
在具體講解小 IPD 之前,先來看看 IPD 體系在整個企業流程體系中的位置。
其中,IPD 流程是要把產品做出來;當然了,這里的做出來不僅僅是指開發。還包括對需求的獲取、市場方向的選擇、產品定位、項目管理等等這些內容。
LTC 流程和 MTL 流程則是直接貼近市場的。
他們是多打“糧食”、打好“糧食”的最重要的流程。
而 ITR 是指從問題到解決,屬于售后服務體系的一個流程。
硬件產品一定會涉及供應鏈的管理,這個時候就需要 ISC 流程的支持。
另外還包括集成財經服務 IFS 流程,戰略制定流程等等。
一般來說,在導入 IPD 體系的時候,多數公司通常都會從小 IPD 開始。
主要是因為研發側是比較容易出成果的,有沒有效果也非常直觀。
正常來講,從立項到產品開發、再到產品上市。
這個流程都做完之后,很多項目、平臺就已經可以正常跑起來了。大家都可以直觀看到實踐的結果。
華為是于 1999 年初與 IBM 合作啟動 IPD 項目的。
當時,IBM 首先對華為研發現狀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的掃描。并對一些低復雜度的項目做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結果就表明華為的平均開發周期是 74 周。
后來經過 4 年的努力,到 2003 年,華為該類項目的平均研發周期下降到了 48 周。其中下降幅度高達 35%。
最終結果帶來了兩個層面的降低:
- 一個是產品開發周期的降低,就是從 74 周降到了 48 周;
- 另外一個產品的故障率,缺陷率的降低,從 17% 最多 1.3%。
其實采用 IPD 流程后,對產品開發最大的改變是在前期各領域組成了跨部門團隊。
這樣就會帶來一個好處:項目啟動后各部門同步充分介入,各司其職開展本領域工作。并且把各種問題在早期就識別出來并扼殺在搖籃中,共同為產品成功上市負責。
雖然這樣做會增加前期的時間和投入。但“想好了再做”縮短了開發、驗證和發布階段的時間。從而從整體上降低了產品開發周期。
其實每一家公司都是從小公司成長起來的。
一般來說,小公司一上來就開始搞開發、編代碼。
華為也是這么走過來的,前面階段花的時間比較少。
但是在計劃階段之后的開發、驗證階段花了很長時間。這樣做的問題是一旦你花費大量資源去做了之后,結果發現不能滿足需求。
客戶說不行,那你就要回來再改。如果改完了之后還是不行,那就要繼續修改,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說,想清楚了再干可以最終節省大量的成本。
這里的成本就包括物理成本和時間上的成本。
專欄作家
衛朋,公眾號:產品人衛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智能硬件領域,擅長市場分析、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等,喜歡閱讀和爬山。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