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對產品原型的心得體會
做產品原型,我想是每個產品經理最普通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為了做好產品原型,很多人會專門學習多個原型工具,努力讓自己的產品原型變得更加的精細,我就曾經花了幾百塊買了一個產品原型制作教程。不過在工作了了幾年后,會對產品原型有了新的體會,我覺得產品原型最為核心的不是呈現精細的頁面和炫酷的交互,更為重要的是能否借助產品原型與他人互通,達成共識。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我對產品原型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產品原型一定是服務于溝通的
在理解這句話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汪晨(產品經理)的領導陳璐最近給他安排了一個新任務,讓他負責一個全新產品的研發工作。而前期針對這個產品規劃的會議(領導會議),汪晨并沒有參加。因此這天陳璐把汪晨叫到辦公室,跟他談了一下相關情況。
陳璐:關于這個產品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這里有些資料,你拿回去研究一下。你有一周的時間做產品原型,做完以后我們會和相關的領導溝通一下。
汪晨:好的。那我去準備了。
三天過去了,汪晨也沒有找陳璐溝通產品相關的內容。這天陳璐走到汪晨的工位前,詢問產品原型的情況。
陳璐:汪晨,產品原型整理得怎么樣了?。?/p>
汪晨:額,一半多了。這個產品真的還挺復雜的,需要想的細節也很多。不過領導放心,我周末會加班做,一定在準時完成。
汪晨說完,得意地笑了笑,但陳璐卻變得嚴肅起來。
陳璐:你剛才說整理了一半多,你打開原型我看一看。
汪晨從電腦上打開產品原型。陳璐看到原型,臉色變得凝重。
陳璐:汪晨,你的工作態度很不錯,但你做的產品原型并不是現階段我想要的?,F在我們是要給公司領導匯報產品解決方案。領導關心的是產品框架、核心流程,至于Banner圖如何切換、按鈕交互是什么,不是領導關心的。你現在做的產品原型,更適合團隊溝通執行的時候用。你來我辦公室,我再跟你說一下,回頭趕緊重新做一份。
看到這里,大家估計能想到汪晨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在陳璐辦公室聆聽“教誨”。有人可能會問,這個結果是誰造成的呢?我覺得主要問題出在汪晨身上。汪晨之所以會犯錯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1.對產品各階段的溝通重點理解不深刻;2.在與陳璐溝通過程中,沒有詳細了解相關的要求;3.認為產品整個開發過程只需要一份產品原型。
因為我們今天說的是產品原型,那我們就從產品原型入手,來分析一下。從案例中,可以折射出第一個問題:做產品原型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是有共識的。進一步分析,又會發現第二個問題:產品原型是否只需要做一個?從汪晨的遭遇可以清晰地看出,肯定不是,是需要多個的。那問題又來了:到底需要做多少個產品原型,有沒有標準的格式呢?關于這個問題,我的體會是做多少個產品原型,格式是怎樣的,需要和公司溝通機制相匹配。
產品原型的制作是基于公司溝通機制的不斷循環,其中的邏輯關系是,在日常工作中,產品人員做產品原型的驅動力應該是源于外部,然后再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需求進行整理,最終產生產品原型,而新的產品原型又會成為下一次與外部溝通的載體,達成共識以后,再進一步的化完善,如此往復循環。可以說,這個循環的過程,將伴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的溝通工作。
基于溝通的產品原型優化機制
產品原型的層級
其實我們討論產品原型的層級,就是在討論溝通的階段,畢竟溝通會直接決定產品原型所要表達的內容。至于溝通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想不同的公司也會有不同的分法,不過我覺得大致都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溝通階段與產品原型類型的關系
框架階段
通俗的說,框架階段就是產品初期剛剛立項,或者已有產品要開發全新的模塊。這個時候溝通的重點,更多是圍繞著產品規劃展開的,最終的目標是確定產品的核心流程,換種說法就是確定用戶的真實需求。這個階段的溝通工作將直接決定產品的成敗。我相信大家應該聽說過或經歷過由于前期需求溝通不到位,而導致開發出來的產品不是用戶想要的情況,可以說這對產品人員來講是最痛苦也是最傷士氣的事情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重視產品原型的輔助作用。在這個階段,產品原型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或者框架圖。不過就像我們前面說的,產品原型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但這個階段的產品原型必須確保兩點:
- 能夠清晰表達產品的核心流程;
- 與核心用戶達成共識。
可行階段
確定了核心流程之后,產品經理就需要根據核心流程,規劃產品的任務流程,簡單說就是用戶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需要完成那些任務。這些任務需要完整的表達出來,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做較為細致的產品原型,但這個階段的目標不是執行,而是一方面細化流程,另外一方面從技術層面評估是否可行。
這里所講的技術,并非單指產品底層架構、功能實現,而是包括設計、頁面等部門的技術評估。例如,領導希望產品能做得很炫酷,并指出可以參考競品B(B產品是用H5技術實現的),但目前公司內部并沒有能夠做H5的技術人員。如果在可行階段及時發現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很快地進行重新討論,但如果到了執行階段再發現,那項目風險就會很大了。
不過因為這個階段的溝通不涉及執行,所以原型沒有必要把所有的交互效果做出來,只需要頁面和重點版塊的交互制作出來即可。
執行階段
到了執行階段,就是針對具體怎么做的溝通了,因此這個階段的產品原型一定是高保真產品原型,其中判斷是否是高保真原型的重要標準就是:一個用戶是否能通過產品原型看到每一個交互細節(涉及到數據的交互可簡化處理)。
之所以這樣要求,關鍵原因是開發產品所涉及到的各個部門,都需要依據產品原型制定自己的工作標準。產品原型做得越精細,相應的工作標準就越詳細,后期溝通的成本就會越小,進而產品的風險也就越小。
常見的問題
這里我根據自己的工作體會,整理了幾個有關產品原型的常見問題,供大家參考。
1、產品原型與溝通目的不相符
這個問題就是上面我們一直在講的內容,就不再贅述,但絕對需要特別關注。
2、產品原型沒有讓所有產品干系人看到
在不同階段,產品人員需要借助產品原型與產品干系人達成共識。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產品干系人沒有看到產品原型,沒有確認,那產品失敗的風險會變得很大,就比如前面提到的開發出來的產品與用戶的真實需求相悖;另一方面可能是產品開發過程變得不可控,導致產品無法準時上線。因此,各個階段的產品原型,一定想方設法與相關干系人進行溝通,達成共識。
3、產品原型與團隊習慣存在差別
前面我們也說,產品工作有規范的工作流程,但沒有規范的工作格式,所以不同的公司之間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產品原型方面亦是如此。如果一個產品經理來到一個新的環境,沒有“入鄉隨俗”,仍然沿用以前的工作格式,那就容易出現溝通不暢的問題,加大產品風險。關于這個問題,一個比較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快速地和相關部門同事溝通,再參閱之前同事做的相關原型,形成基本的概念。然后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再進一步優化。
4、產品原型同一元素存在差異
這個問題更多會出現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項目進行過程中,我們難免會對產品原型進行修改。不過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往往只會修改一個頁面,而其他頁面就不做修改。這樣一來,其他部門在根據原型工作時,就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不知道該按照哪個標準來進行了。這時候,我建議在整體原型之外可以添加一個規范說明,將相應的修改及規范描述清楚,這樣其他部門的同事,就有了依據,問題可能就會少很多。
實用案例
項目背景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客戶數量也越來越大,但原有的紙質管理已經不能滿足發展需求,因此公司決定由產品部門牽頭,開發一套供業務部門使用的CRM系統。
溝通1:需求溝通
溝通形式:會議
干系人:業務部門領導、業務代表(不少于3人)、產品部門領導、技術部門領導
溝通內容:討論CRM結構框架,梳理核心流程
原型體現:思維導圖,輔助白板畫流程草圖
溝通目標:確定產品方向
溝通2:需求溝通
溝通形式:郵件或會議
干系人:業務部門領導、業務代表或全部(不少于10人)、產品部門領導、技術部門領導
溝通內容:確定核心流程
原型體現:產品核心流程圖(子流程自包含名稱,沒有過多細節)
溝通目標:與產品用戶達成需求共識
溝通3:可行性溝通
溝通形式:會議
干系人:產品部門領導、技術部門領導、技術骨干成員(項目相關,包含設計、制作、開發、測試等部門)
溝通內容:評估產品技術可行性
原型體現:可交互的線框圖(只包含頁面及板塊交互,不含細節交互)
溝通目標:確定產品開發可行
溝通4:需求確認
溝通形式:郵件或會議
干系人:業務部門領導、業務代表或全部(不少于10人)、產品部門領導、技術部門領導、技術骨干成員
溝通內容:在可行的基礎上查漏補缺
原型體現:可交互的線框圖(只包含頁面及板塊交互,不含細節交互)
溝通目標:確定產品可開發
溝通5:項目啟動溝通
溝通形式:會議
干系人:業務代表若干、產品部門領導、技術部門領導、技術骨干成員(項目相關,包含設計、制作、開發、測試等部門)
溝通內容:詳細溝通產品細節(輔助需求文檔)
原型體現:含交互細節的高保真原型
溝通目標:確定產品執行標準
結語
正如開頭所講的,產品原型是產品經理與外界溝通的載體,其核心價值不在于原型外觀做得多么精美,而在提升溝通的效率。在此認識下,我們可以進一步關注溝通的不同階段及其階段目標,采用與之相匹配的產品原型,進而實現我們的最終目標—有效溝通。
本文由 @E木筆記?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