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作中的“執行”:執行執行,執心而行

18 評論 13738 瀏覽 61 收藏 22 分鐘

上一篇文章簡單的寫了一下“思考”(感興趣的話,可以閱讀一下:產品經理如何進行有效率的思考?),這篇文章我想寫一下和思考密切相關的一個詞——執行。友情提示,文章真的很長,建議收藏,另外,不要跟我吐槽文章很長,我會很桑心的。

我們每天都在做各種各樣的執行,一些來源于自己,另一些來源于他人,不管來源如何,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同樣一件事,有些人做的又快又好,有些人平平,而有些人又慢又差,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上個禮拜我檢查了一下新來的實習生“小白紙童鞋”回復的用戶反饋的內容,從中發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針對本質為不同類型的用戶反饋,但是卻用了類似的行為去對待,比如:

情況A:用戶提了一個小建議,建議闡述的比較明確;

回復a: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在之后的版本進行優化,希望您繼續支持我們;

情況B:用戶提了一個小建議,建議闡述的不明確但是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回復b: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在之后的版本進行優化,希望您繼續支持我們;

可能很多人乍一眼會覺得這兩種情況用同樣的回復并沒什么問題呀,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請停頓兩秒,再仔細想一下:我們為什么要(半)人工處理用戶反饋,而不采用純機器自動處理。

其中一個原因自然是用戶量還沒有大到一定程度,人力只需要不多的時間即可完成。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處理用戶反饋的過程有利于了解用戶+了解用戶的需求+改進產品,而上述例子中的情況B就是這樣一種需要你去追蹤的情況,怎么能在不完全理解的情況下直接“打發”掉呢?(一年前好像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雖然現在看來并不系統,但依舊值得一看:用戶反饋,最簡單也最困難!

處理用戶反饋在產品整個工作中,相比而言,確實是微不足道的,但就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不同的人不也有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方法嗎?為什么“小白紙童鞋”對于不同類型的用戶反饋會采用類似的回復呢?可能有幾種可能性:

  • 他不想做好,所以敷衍著隨便做;
  • 他想做好,但沒想明白怎么做;
  • 他想做好,想明白了怎么做,但是沒有嚴格的做好。

“小白紙童鞋”應該是屬于類型b和類型c之間:態度進取,想明白了一部分,但沒深入到核心去理解為什么要去人工處理用戶反饋。所以,在執行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有些回復的很不錯,有些又回復的不盡如人意。

說了這么久的“小白紙童鞋”,無非是要引出執行的三大點:

一、“想不想” —— 執行的意愿

這個想不想呢,其實可分為兩方面:想不想做以及的方向。而一旦涉及到這種特別“主觀”的東西,我個人覺得這是最復雜,也是最“妙”的,因為人心難測。

1、想不想做?

  • 重復工作你做不做?
  • 背鍋工作你做不做?
  • 接鍋工作你做不做?
  • 推鍋工作你做不做?
  • 簡單省力短期有甜頭長期有害處的工作你做不做?
  • 復雜費時短期沒效果但長期有甜頭的工作你做不做?
  • 工作范圍外但又有利自身成長的工作你做不做?
  • 工作范圍外且無利于自身成長的工作你做不做?
  • ……

“想不想做”,突然就變成了一個看似哲學性的問題。我并非要在這篇文章中去站在所謂 “工作人必須抱著一顆有責任、有熱忱、有專業” 的道德制高點去綁架大家,恰恰相反,我認為每個工作人抱有怎樣的工作態度是和他個人的價值觀密切相關的,這也就會造成同是工作人但差別千萬人的情況。

大家對工作的看法不同導致大家對工作的態度不同,舉個例子:

公司要出個新產品線,人少事多,但資源多比較重視,剛好有兩個產品經理有可能會負責這件事。

事業型產品經理A:內心咆哮“選我、選我、選我”,并且表現積極、工作更加賣力;

生活型產品經理B:內心低語“看不見我,看不見我,看不見我”,并且縮小工作動作。

【僅作例子而已,不要深究事業型、生活型,我就知道你們一定會反駁?!?/p>

想不想是每個人的選擇,但依舊想提醒一句:

最重要的是要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從而想明白工作中到底想不想

最怕的是腦袋想明白了但行動跟不上,那就只剩下尷尬了。

極大多數人最普遍最糾結的悲劇就在于心行不一,想做但沒做,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想明白這一點,很多同事的行為你可能就都能理解了,而不是狹路相逢,互罵一句笨蛋。

2、想做的方向

  • 明知做了有利,但就是反對,不做;
  • 明知做了有害,但就是贊同,做。

“想做的方向”,突然成了一種跟“職場政治覺悟”有關的事情。這方面的話,我不建議太小的童鞋們(工作2年以內)過早的有這種意識吧,你可以有意識的去分辨什么是垃圾工作、什么是有意義的工作,但是不要太早的去思考我該站在哪一隊這種東西。

當然,有關于這一點,我自己本身也沒啥經驗,因為目前所處的環境比較簡單、團隊主要還是以如何大家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為主。同時,我對于自己的成長設定還是以先學會又快又好的做事,后學會又圓潤又妥帖的做人。

當然,只要具備正常的情商,也不會出太大問題。接受有職場政治這件事,但是可以選擇不主動參與。反正我也不會,不多說了。

二、“怎么做” —— 執行的方法

相對“想不想”這個主觀因素來說,“怎么做”要客觀和理性、有邏輯的多。

怎么做 = 怎么思考 + 怎么落地執行,怎么思考決定做的順序以及以什么路徑去做,怎么落地執行決定是否能夠以思考的方式做完;

1、怎么思考?

這里的思考主要覆蓋兩個方面:優先級以及思考的方法。

(1) 優先級

你知道的,按天來看工作的話,總有很多事先已經安排好的工作等著你做,同時,還會被臨時插入很多工作。面對這么散亂又無序的場面,該怎么辦呢?

首先,一件工作一般可以被歸類為以下其中一種:

  • 重要且緊急的;
  • 重要不緊急的;
  • 不重要但緊急的;
  • 不重要且不緊急的。

那么就可以根據每件工作的類型,將所有的工作做一個優先級排序,然后根據優先級去一件件的完成它。如果遇到有臨時插入的工作,同樣,給它做歸類,然后合適的插入原先的優先級隊列中,隨時調整。

(2) 思考的方法

目前我個人認為比較高效且適合我的思考步驟為:

  1. 搞清楚什么問題需要被執行;
  2. 收集需要的各方信息做判斷,以搞清問題的現狀;
  3. 找出解決問題的核心;
  4. 根據核心做復雜問題的拆解;
  5. 對每個拆解的小問題找出解決的核心;
  6. 給每個無法拆解的小問題做解決方案;
  7. 得出整體解決問題的幾種方案,做優劣判斷;
  8. 選擇一定意義上性價比最高的一種;

當然,我的不一定對,并且步驟都是用來被靈活組合運用的。但對于個體來說,要在不斷工作中,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思考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再看看這篇:產品經理如何進行有效率的思考?

2、怎么落地執行?

按照正常路徑來說,你需要的是按照你所想的去貫徹,直到最后即可。但是,事情并不總是按照規劃好的路線走:

  • 走到一半,發現走不通了;
  • 走了一半,才發現走錯了一些;
  • 走完了全程,才發現去了相反的方向。

一般這個時候,雞湯就要上場了,“堅持住,不堅持你咋知道你挖不到大蘿卜呢?”

沒錯,堅持這個詞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或者科研路上確實很有意義,但是,事實是,在絕大多數工作場合中的執行上其實并不需要用“堅持”來證明。如果某個事兒,需要用到“堅持”了,那么基本上都在最高level,比如產品狗們很喜歡說的“商業思維”,然而誰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擁有“商業思維”呢,呵呵噠對不對~

因此,遇到走不下去的時候該怎么辦?

靈活一點,換一條路走唄;遇到走錯的,那就回到上一層的思考重新來過唄,誰還沒遇到過這種事兒呢~

三、“做的怎么樣” —— 執行的結果

做的怎么樣 = 想不想 + 怎么做 + 一些其他因素

正常情況下,態度積極、方法得當的執行是不太會有問題的,也比較容易得到好的結果。但是,也會存在非預期的情況 ,舉個例子:

例子1:我們團隊之前和某公司的某個部門想要做比較深度的合作,雙方的期待也很高,配合度也很強,方案來來去去討論了也不下3、4次了,到最后一個方案的時候,雙方都挺滿意的。

結果呢?沒做成。

原因呢?對方領導就是覺得不可行。

……

例子2:一個功能,需求沒問題、流程沒問題、交互沒問題、代碼也沒問題,但是有些用戶給到的反饋就是無法使用。我們找了各種可能性,都沒找到問題所在,

結果呢?對方是定制機。

……

我們要接受不如人意的存在,但盡量往如人意的方向努力。

說完了執行的幾個要點,下面來簡單說說執行典型的常見誤區,也許很多小朋友還沒注意到這些自己一直在做的錯事喲喲喲:

1、為了做而做

這點,在日常其實非常常見,但是呢,可以隱藏的比較好。舉個例子:

臨近元旦的時候,運營童鞋跟我說,“瑤子呀,我們接下來要做這幾個活動,涉及到這幾個H5頁面,你看下能不能安排下開發跟進?”

我分別看了下后發現了一個問題:可做活動的時間太短,奈何活動又太多。滿打滿算,也是會出現幾個活動疊在一起的情況。

我:“為什么要這么趕著同時做幾個活動?”

運營:“因為這個季度規定要做n次活動”

我:“……”

這是一種為了做而做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下,至少執行的人是清楚可能結果會不好的,但因為指標或某種原因而不得不。當然,指標這個東西,有好有壞,看你怎么合理對待了,這又是另一個大話題,暫且不說。

另一種情況是,執行的人做的很high但其實并不知道為什么做。

例子1::很多產品助理或者經理在做產品的競品分析的時候,會習慣性把競品分析做的很大、很全,看似對比的角度很多,但其實很有可能在自high。有關于這個,之前也寫過文章,要看可以看一下:你以為你以為的“競品分析”就是你以為的嗎?

例子2:很多運營人員天天做活動,月月做活動,年年做活動,但是你去問,這個活動是用來干嘛的,是拉新?是促活?還是品宣?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的清楚的,這個也寫過一個角度:產品經理瞎扯活動運營最忌什么…

為了做而做,看似在做,但是顯然,都不知道為什么做,怎么會做的好呢?更有可能的是,成為一種“三廢”垃圾:廢時、廢力、廢資源。

2、做的越多越好

這個嘛,經常玩App的童鞋很容易就會發現一些此起彼伏的現象:原本方向明確、用戶友好的“小清流產品”,過一段時間再打開,陡然變成了方向不明確、用戶不友好的“大雜燴產品”。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很大情況下就是團隊做的太多:

  • 哎喲,社交很火呀,這不正好可以做嘛?評論、回復、私信必須得有;
  • 哎喲,直播很火呀,這不正好和我們的契合嘛?主播直播、觀眾送送小飛機什么可以有;
  • 哎喲,電商很火呀,這不又正好了嘛?我們的作者可以賣東西呀,做做做!

什么火,什么熱,反正我是百搭,我啥都做!做做做!

哎?什么?你們不做?那要你們干嘛?你們每天這么閑!

以上肯定是夸張了的啦,但是工作中確實會有很多人覺得我不能看起來沒在做事呀,還是再弄點新需求出來吧,還是想想把現在的設計風格改了吧,不然改個交互也可以。

如果這么怕自己沒東西做,那就去多去用戶群混一混、多去分析分析現有數據、多去看看競爭在干嘛、多去看看市場在干嘛…

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不要只倒騰手頭上的那么點小空間。

3、做的越快越好

又要舉例了:

老板說要做一個功能,產品經理蹭蹭蹭就去寫需求文檔畫原型圖了;

老板說要做一個活動,運營蹭蹭蹭就去寫流程安排渠道素材了;

產品經理說要做一個需求,程序猿蹭蹭蹭就擼起代碼了;

產品經理說要做一個設計稿,設計師蹭蹭蹭就打開Sketch浪起來了;

……以上這種場景一點兒都不少見,你要是多問些為什么,保準很多人根本答不上來,然后開始懷疑自己做的東西是不是垃圾了。

文檔不著急寫,分析這個功能有沒有意義、可以有什么做法、哪種最好才是重點;

活動不著急做,分析這個活動有沒有意義、可以有什么流程、哪種最快又好才是重點;

需求不著急碼,分析這個需求是什么、該怎么寫代碼、會不會影響現有內容才是重點;

欲速則不達這種老道理,雖然真的有點雞湯味,但真的是很對的。

4、做完就完了

哎喲喲, 這個實在是太高頻到被大家習以為常的行為:

寫完需求上完線就不管了,數據還看不看了?用戶對這個需求的反饋還看不看了?這個功能是不是用戶要的啊?

做完活動就不管了,數據還看不看、分不分析了?這家渠道到底好不好啊?這個活動有沒有啥漏洞和缺陷啊?有沒有地方能再優化提高一點?。?/p>

……

復盤,這個詞講過很多遍了,好處也講過很多遍了:以已有的結果視角重新全盤的看待整件事,梳理流程、回顧過程、得到一些經驗。

做了,不反思,那就只是這一次的執行;

做了,反思,那就是一次十足的經驗;

其實好像還有很多可以寫,但是感覺最重要的應該也差不多了,力竭不多寫了,那就先這樣吧。另外,我發現,寫的過于歡快,是不是可以去拍吐槽小視頻了?哈哈哈~

最后,理科生的綜上所述來一下:

  1. 執行前要動腦、執行中要動腦、執行后要動腦;
  2. 腦子是個好東西,要多用,不用就壞特惹。

四、寫在最后

你可以說我寫的不好,告訴我哪兒不對,但我真特別討厭別人跟我說文章太長,太長你別看啊,你咋不看看每個字是不是有道理呢,咋不想想我是想了多久、打了多久的字才寫完的。

雖說,我寫文章的目的在于梳理貫穿自己的想法,也希望聽到別人對寫的主題的一些其他看法,但是你這種還沒看就在吐槽文章長的人,我想說,泥揍凱!

#專欄作家#

killifer,微信公眾號:killifer,金融資訊&工具類產品經理。腦洞大、笑點低、間歇性“有毛病”的理工科實力逗比少女。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你好,我想提個不成熟的可能會顯得比較幼稚的小問題,執行力應該怎么聯系呢。我總感覺自己是只說不干的那種。比如制定目標的時候我就不敢給他下期限。害怕自己完成不了。有什么辦法訓練么。

    來自山東 回復
  2. killifer一定是個逗比產品經理,我好喜歡。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干嘛突然表白我,羞澀 ~

      來自上海 回復
    2. ?? 有男票么,你看我合適不,關注你很久了。

      來自廣東 回復
    3. 關注我很久了,為何還不來勾搭我。。。這很不科學。。

      來自上海 回復
    4. …這個我開始有點懷疑你的性向,哈哈哈哈哈…畢竟我是那么污的女孩子

      來自上海 回復
    5. ?? ?? 我并不介意性向啊

      來自上海 回復
    6. 那我只能說,歐陽在等著你勾搭~快去~

      來自上海 回復
  3. 寫的真的挺好的, 但是我總感覺自己一到辦事情就忘光光,然后就失去了思考能力,變成了機器,有解決辦法么。。。

    來自河北 回復
    1. 先找到忘光光(失去思考)的原因,再想解決方法。一般來說,是因為太急于解決問題,所以會特別沖動,然后就容易做錯,是我猜測的這樣嗎?

      來自上海 回復
    2. 嗯,其實接到個東西是想用最快的速度解決的。。但是往往就是解決了,但是也是沒有思考的就做完了,所以基本上領導都不是很滿意,就是他們覺得就這么著吧的情況。。。

      來自河北 回復
    3. 最快不一定等于性價比高。。說明還是沒有形成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工作久了發現其實問題雖然不一樣,但是解決的思路其實都是一樣的。。建議自己總結一下,然后再去實踐再調整再實踐,不然你看下我上一篇文章講思考的,說不定能獲得點靈感。。。

      來自上海 回復
    4. 嗯,我已經看啦,兩篇都是覺得挺讓我受益的,只不過我想得再經歷幾個工作,有意識的去思考,才能改變現狀吧。

      來自河北 回復
    5. 從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思考。。

      來自上海 回復
  4. 下你們app 注冊告訴我驗證碼是錯的(輸入了3遍)再獲取驗證碼就提示請求失敗了

    回復
    1. 多謝反饋信息給我,我會去跟進看看是什么情況噠~~~

      來自上海 回復
  5. 寫的挺好的!稀飯

    回復
    1. 多謝支持^_^*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