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優秀的產品:圍繞用戶的興趣點

1 評論 9418 瀏覽 38 收藏 10 分鐘

同樣做一個功能、一個活動,有的轉換率高,有的則比較低,這些影響用戶反應的最終結果取決于所呈現的信息、指引的行為與構造的場景是否圍繞用戶的興趣點展開。給用戶看到他感興趣的內容,推薦與他本身關聯程度高的人和內容,便更能吸引到用戶的注意,從而也提高了用戶的信息獲取效率。

第一步:首先來思考,用戶對什么感興趣?

每個人的興趣點可大致分為:

  • 與我們自己相關的東西,例如我認識的人,我參與的活動,存在交集的內容……
  • 我們在乎的利益點,譬如看重財富的人在意收益,厭惡風險的人則敏感損失……
  • 能夠激發我們行為動機的理由,諸如好奇心,獲得社交貨幣的心理需求……

上述內容對應到產品體系之中,則還是表現在產品的信息展示、行為操作與權益激勵之上。

如何為用戶推薦感興趣的內容?可以是在用戶列表頁可以進行其他用戶推薦,也可以在商品詳情頁進行其他商品推薦……而這些推薦需圍繞關聯度展開。

用戶推薦

為當前用戶推薦的其他用戶,可通過以下邏輯進行篩選:

  • 當前用戶與推薦用戶具有的聯系性與共同點,譬如他們都擁有某一相同的關注領域,他們當前都處于同一地理城市;
  • 推薦可能認識的人,利用通訊錄數據進行賬戶匹配,或者匹配經常停留的同一地理與使用相同IP的用戶。

活動推薦

如果產品體系內有可報名參與的活動模塊,則在活動的詳情頁可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其他活動。

  • 同一類型的活動,如用戶當前瀏覽的是“投資沙龍”的活動,則可推薦其他“投資沙龍”主題的活動;
  • 所感興趣人發起或參與的活動,如我關注的人或好友參與的活動。

能夠精準地進行內容推薦,則必然是取決于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匹配與判斷,從而得出符合邏輯規則要求的輸出結論。其中,可供分析的數據源,粗暴的方式是通過補充用戶的輸入項,如讓用戶選擇感興趣的領域的方式來獲得;而深入的方式則是通過記錄用戶全面的行為數據,進行高頻分析,如篩選出經常瀏覽內容的領域主題,以此得出用戶最有可能的興趣焦點。如果需運用多條邏輯規則,則還需設定不同規則所對應的優先級,優先級高的規則產出的數據進行優先排序展示,甚至進行置頂顯示。

第二步,有了精準的內容,也要讓用戶感受到“精準性”

有了精準的內容,此時還只是停留在我們自己知道的“精準”,剩下的還需要讓用戶直觀得感受到“精準性”。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打標簽”等方式,提供額外的信息補充。

推薦用戶

  • 若是根據相似度進行的推薦,則可重點展示兩者之間所共同關注的“興趣領域”和“用戶標簽”;
  • 若是根據地理遠近進行的推薦,則可展示當前與我相距的具體數值距離。

推薦內容

  • 若是根據相同主體和類型進行的推薦,則可展示共性的標簽,如平臺管理員發布的內容,可以都打上“官方”的標簽;
  • 若是根據感興趣的人所引發的內容推薦,則可展示通用的“好友參與”、“好友發起”等角標,甚至也可顯示具體的用戶昵稱。

第三步,延伸行為的推薦

停留在信息層面的推薦還是表面的,能夠由信息內容向用戶操作行為進行延伸推薦,才能使產品具備縱深性。

仍繼續用上述案例展開,“推薦用戶”在前兩者只完成了讓用戶看到了這部分用戶名單和標簽的信息內容,先僅是提供了列表頁面。接下來,在用戶行的用戶頭像邊上可放置“關注”、“加好友”和“聊天”的圖標按鈕,使得當前用戶行為可以延伸:從當前的廣場列表場景進入到下一個特定用戶的具體聯系場景之中。如此,當前用戶便從原本孤立的“看”的行為,激發到了“添加好友”與“聊天”等互動行為之上。

“發現好友→添加好友→好友內容→內容互動”,這條用戶行為路徑均可遵循“從內容的精準推薦,再到下一個場景的行為指引”的路線,一層層地將用戶停留在產品之中的操作行為引向縱深,不斷發散出來。而隨著用戶行為的豐富,用戶所產生的數據將必將更加豐富,從而為下一場景的數據匹配提供更精確的推薦邏輯維度,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第四步,加深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關聯度,使用戶的興趣點得以平緩地順延下來

產品只要做得一大,場景的切換必然就多,而場景與場景之間能呈現出因果聯系的,則最具備場景轉換的合理性。譬如在用戶個人主頁,點擊了頁面上的“咨詢”按鈕,然后跳轉到與該用戶的點對點IM對話交流頁面。在這個流程操作中,實現了從個人主頁的場景到IM對話場景的轉換,在前一個頁面中因為用戶想要“咨詢”,然后讓用戶進入了與其的對話頁面,兩者具有前后因果關聯性。

靜態的場景關聯或許比較好捕捉,而動態的場景聯系則要利用一切可關聯的因素,甚至創造關聯度。譬如,要做產品里面做一個產品的用戶問卷調查,那么在什么場景下,讓用戶進行問卷調查的參與最合適?

平白式的Banner廣告位、站內消息通知或者任務懸賞激勵來指引用戶進行問卷調查,這樣的效果一般會比較平淡。找最合適的埋入場景,一定是關聯度最高,而且能夠真正反映出問卷調查本意的。

所以,首先要分析調查問卷的具體問題內容,既然是與產品相關的調研,必然會涉及到具體產品模塊與業務操作,將這些具體的問題拆解到產品體系的每一個相關的功能模塊之中。最后,從現有的用戶行為操作之中非常自然地順帶出調研的問題。例如,產品之中有活動報名參與的功能模塊,問卷調查的問題諸如“您覺得平臺上的活動是否值得參與?”。那么,在用戶們剛完成了活動報名的行為時,在“恭喜您,活動報名成功!”的提示頁面的下方,可以帶入這個調研的問題。

這是利用現有的模塊進行穿插,還有一種則是無中生有創造新的關聯場景。沿用上述活動報名的案例,如果活動有具體的線下參與時間,則在達到活動參與時間之后最近一次的用戶登錄時,友好地進行彈窗請求用戶進行活動參與的評價(好評或星級評分),而在此評價的下方便緊跟此調研問題。

總體來看,要建立起兩個場景之間的聯系。如果無法一步到位構建起關聯度,則可以通過補充過渡場景的方式,使過渡場景具備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系,由此牽引出要切換的場景。

優秀的產品,可以使用戶的興趣點從一個點進行多元發散,并且發散路徑具有層層關聯,很柔滑地推進用戶行為路徑。

#專欄作家#

朱宇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魔都某公司產品總監,在金融系統搭建、金融社交平臺及理財投資產品應用領域均有豐富的積累,完整的前后端實踐經驗,擅長差異化競爭與全局視野,并對產品規劃與落地執行有著獨特的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神~膜拜~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