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利劍,讓你在產品崗上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3 評論 7684 瀏覽 132 收藏 16 分鐘

產品經理在工作時,所必須要必備的技能之一——文檔撰寫能力,要如何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產品文檔呢?下面這篇是筆者分享的關于此的內容,大家一起往下看看。

一、撰寫有根有據的產品文檔

文檔撰寫能力是產品經理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在工作中,產品要輸出各種類型的文檔,如BRD商業需求文檔,MRD市場需求文檔,PRD產品需求文檔,產品體驗/分析文檔跟競品分析分檔等等。寫作的本質是要把自己的思路,想法,IDEA形成文字,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然后讓閱讀對象閱讀并理解文檔里面的內容。這才是一個文檔的完整過程。所以如何才能出一份,合格,優良的產品文檔呢?

寫文檔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套路,除了公司發你那一個標準的模板,本人總結了以下3步曲:

1. 確定范圍

當要寫一個產品文檔之前,首先要定好文檔的范圍,通常要明確以下幾點:

  1. 文檔標題:要定位清晰,內容明確,還要加上迭代的版本號
  2. 文檔目的:用清晰簡潔的語言描述文檔的目的跟用途
  3. 文檔歸屬,閱讀對象
  4. 創建時間/更新時間
  5. 其它補充

2. 選模板

除了上面提到的文檔類型,還有用戶調研報告,行業分析報告等等,公司的模板不一定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IDEA,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模板,最好是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做好積累。

3. 守規范

規劃化是產品經理在職業成長過程中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職業素養。小到文檔撰寫,原型設計的規范,大到用戶調研,需求分析以及產品設計,都有一定的規定可以遵循,這樣往往能事半功倍。

4. 命名規范

例如:SCRM系統產品需求文檔V10.0,這樣通用標準的格式來命名,就可以準確的表達文檔的定位和類型。也不容易引起歧義。

5. 表達規范

要注意文字表達的規范,盡量結構化的語言闡述,用行業術語表達,而不是口語化,隨意的想到什么就說什么,這樣會表現得很不專業,很業余,沒有意思做產品應有的嚴謹與專業精神。

6. 版本迭代的規范

文檔不單單是寫給自己,領導看的,還會寫給開發、測試、運營等整條產品線,做好迭代的規范才會減少溝通的誤會,引起不必要的內耗,也是對其他同事的尊重。

二、繪制思維清晰的流程圖

畫得好的流程圖,可以很好的體現業務邏輯和產品邏輯;相反,畫歪了,就是無形中增加團隊的理解成本跟內耗,還會影響產品的個人形象,對于下一次的產品評審溝通等都會起到減分作用。

當面對復雜的業務流程和流轉邏輯時,語言描述和文字描述,往往沒有流程圖表達的清晰和簡潔,一張清晰簡明的流程圖不僅能更好的描述業務邏輯,還能查漏補缺。避免功能流程上、邏輯上出現遺漏,確保流程的完整性。流程圖在溝通的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邏輯更加清楚,有助于程序邏輯的實現和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1. 按表達的主體劃分

  1. 業務流程圖:描述的主體是業務邏輯。
  2. 數據流程圖:描述的主體是數據流。
  3. 程序流程圖:描述的主體是軟件程序的操作流程。
  4. 系統流程圖: 同時體現系統的操作流程和數據流。

2. 按表現形式劃分

  • 一般流程圖:不區分角色在其中的穿插,只關注業務、功能本身的閉環。
  • 泳道流程圖:業務、功能在多個角色之前穿插交互、流轉。

3. 按復雜程度劃分

  • 基本流程圖:只描述流程的關鍵節點,忽略細節闡述。
  • 完整流程圖:詳細的畫出整體流程的每一個環節。

三、繪制產品原型圖

原型設計在整個產品方案的輸出流程中處于很重要的位置,有這承上啟下的作用。進行原型設計之前,需求描述相對比較抽象,原型設計的過程就是將抽象的需求描述轉化成為具象的產品方案的過程,之后再配合PRD和流程圖對原型圖中的功能邏輯、交互邏輯及視覺邏輯進行描述和說明。

原型圖的最大優點在于,它可以有效的避免重要的元素被忽略,將需求邏輯可視化,促進整個團隊間的理解。

四、功能結構圖、信息架構圖、產品結構圖

對比各種產品輸出物(文檔、原型、流程圖)可以看出,產品結構圖的形式最簡單,其實也就是一個思維導圖,簡稱腦圖,但其復雜程度,涉及的范圍,抽象程度都是最高的,對產品整體的把握能力,思維能力也是最高的。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首先應該產出的是產品結構圖,思考這張圖如何畫的過程,就是幫助你梳理產品設計思路以及確定產品形態的過程。

其次,產品上線之后,無論是進行內部的宣講還是對外的推廣,都需要使用高度抽象,簡潔易懂的載體來介紹產品的整個情況,推廣信息不可能用繁雜的頁面和文字去描述,因此,產品結構圖就是介紹整個產品的理念,功能和設計的最好媒介。

常見的產品結構圖有功能結構圖,信息架構圖,產品結構圖,業務架構圖,混合結構圖等等。

主要有以下4個步驟:

  1. 確定對象:確定業務對象。
  2. 拆解架構:化整為零,拆分各個功能。
  3. 挖掘關系:理清個功能之間的干系,并列,父子,支撐,輔助等等。
  4. 輸出表達:逆向思維查漏補缺。

五、如何更好的研究和分析用戶

1. 問卷調研

問卷調研是用戶調研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形式之一,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設計調研問卷。問卷設計主要包括:合理性,一般性、邏輯性、明確性、非誘導性、便于理解分析等。

2. 用戶訪談

1)訪談時,訪談者要去適應被訪談者,不要讓被訪談者適應自己。

2)提問不要帶有主觀的誘導性。

3)讓被訪談者說出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不是他自己想出的解決方案。

3. 構建用戶畫像

1)戰略角度:用戶畫像做好,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市場洞察,預估市場規模,制定階段性目標,指導重大決策,提升ROI投資回報率。

2)產品角度:可以對用戶進行人群細分,確定產品的核心人群,從而更加準確的做產品定位并優化產品功能。

3)數據分析的角度:有助于建立數據資產,挖掘數據的價值,是數據分析更加準確,可以進行數據交易,促進數據流通。

六、管理需求的的方法

1. 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

所以的產品的誕生都是基于用戶的需求設計出來的,但用戶往往只會提出眼前的,表面上的訴求,而真正的,本質上的需求用戶往往沒有有意識的深思考,不考慮需求的實現前提到底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等等。

2. 評估需求的價值

用戶只考慮當下的問題,但是產品往往要考慮用戶維度,研發維度,商業維度等等,都是要綜合量化產品的ROI,所以必須要有清晰的價值認識。

3. 評估需求的優先級

價值權重,緊急程度,實現的難以程度,上級的指示,先后順序等等。

4. 開好產品的需求評審會

5. 需求池的應用

6. 父需求與子需求的平衡

7. 需求研發過程中的進度跟進

8. 需求上線后的項目復盤

七、設計優秀的產品

1. 構建自己的產品設計模型庫

工作中會經常遇到一些通用的產品設計方案,這些方案同時具備可遷移性和可復用性,作用于具體的行業和業務,只有數據上的不同,基于這些獨立的模塊,需要構建出自己的產品設計知識地圖,自己的產品設計模型。

2. 交互設計自查表

3. 產品的完整性與業務的閉環

4. 產品的高內聚與低耦合

保證產品單一功能模塊具備相對豐富的功能,且各模塊之間足夠獨立,一個模塊的改動對其他模塊影響不大,例如在RBAC模型中,賬戶管理,角色管理,權限管理三大模塊就具有高內聚低耦合的特性,具體體現在賬戶管理模塊的變更,角色管理模塊的變更,權限管理模塊的變更,三者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又如在電商體系的產品設計中,下單流程通常涉及商品模塊,用戶模塊和訂單模塊,在電商管理后臺中,這三大模塊都是完整的功能模塊,呈現出高內聚低耦合的特性,這三大模塊都支持各自的增刪查改,都不會對其他模塊造成影響,卻共同支撐整用戶的整個下單操作流程。

5. 產品交互的7大定律

1)菲茨定律:指點到達一個目標的時間,與設備當前的位置,和目標的距離,和 目標的寬度有關。

2)??硕桑?/strong>一個人面臨的選擇越多,需要做決定的時間就越長。

3)7+-2法則:人類大腦在最好的狀態下能記住5~9項信息后,后面還有就會容易出錯。

4)接近法則:如果2個或多個對象離得很近時,人的潛意識會認為他們是相關的。

5)防錯原則:我們不可能消除差錯,但是可以人為的發現并糾正差錯,最大限度避免損失。

6)復雜守恒定律:每一個過程都有其固有的復雜度,存在其臨界點,超過這個點就沒辦法簡化了,只能將復雜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7)奧卡姆剃刀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簡單即有限原則。

6. 雅各布·尼爾森10大交互原則

7. 輸出一份完整的產品分析報告

8. 產品用戶體驗的定義與思考

八、怎么進行數據分析

數據通??梢苑譃榻Y構性數據和非結構性數據,結構化數據是指可以按一定的規則可以格式化存儲的業務數據或用戶基礎數據,這些數據通常存儲在關系型的數據庫中,而非結構型數據通常是指那些非格式化處理的數據,如用戶的評論數據,這些數據通常存儲在非關系型的數據庫中。

數據分析是指用適當的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起來的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及形成結論的過程。數據分析通常分為描述性數據分析、探索性數據分析和驗證性數據分析。其中描述性分析是指側重于對現有的數據進行事實或結論的陳述。探索性分析側重于在數據之中發現新的特指,驗證性分析側重于對已有的假設驗證或證偽。

完整的數據分析過程分為:

  1. 明確目標
  2. 獲取數據
  3. 處理數據
  4. 展現數據
  5. 分析數據
  6. 輸出報告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指標是指衡量事物發展程度的單位或方法,通過需要經過計算或統計才能得到,比如PV、UV;維度是指事物本身所帶有的某種特征或屬性,抑或是一種描述事物的角度,如性別,時間,年齡,收入等。

九、如何做項目管理

瀑布模型將軟件生命周期劃分為需求分析、方案設計、實施/編碼、測試/評估、運維這5個基本活動,并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相互銜接的固定順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

物極必反,實現需求的目標的明確,研發流程的規范以及項目流程的嚴格控制,也犧牲了對需求變動響應的靈活性。導致在項目各個階段之間極少的反饋。只有在結束的后期才看到結果,如果最終結果與用戶的期望不一致,則會產生巨大的返工成本。瀑布模型的致命缺點就是不能用戶需求的變化。

敏捷是一種應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的軟件開發能力。敏捷不僅強調技術人員與產品及客戶之間的緊密協助,還重視面對面的溝通,認為這比書面文檔溝通更加有效,同時要求頻繁交付新的軟件版本并且不斷的反饋。更注重軟件開發過程中人的作用。

十、總結

以上,只是總結的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產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實踐,思考和應用,舉一反三,不斷的自我革新,相信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本文由 @短劍在閑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idea就不要大寫了,我還以為開發工具呢

    來自浙江 回復
  2. 最重要的是產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的實踐,思考和應用,舉一反三,不斷的自我革新

    來自安徽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