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關于B端產品經理的7點認知

0 評論 5036 瀏覽 24 收藏 9 分鐘

AI時代的到來,B端產品經理會不會被替代掉呢?下面是筆者整理的關于B端產品經理的7點認知的文章,大家一起往下看看,了解一下吧!

最近,前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特曼被董事會開除的消息,可以說是沸沸揚揚了。

風頭甚至蓋過了奧特曼剛發布的新項目:GPTs,即自定義GPT。

GPTs進一步放大了其“理解人類語言”的價值:

以前,你動動嘴,就可以生成一篇文章。

現在,你動動嘴,就能生成一個AI產品。

那么,隨著GPT越來越強大,它有沒有可能替代B端產品經理呢?

比如,用戶直接利用GPT(而不是通過產品經理)來生成B端應用。

如果是這樣,在GPT時代,B端產品經理的價值在哪里呢?

B端產品經理又該如何登上GPT的快車?

以下是我在和AI SaaS從業者交流后,梳理出來的7點認知,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GPT不會替代B端產品經理

GPT的優勢在于對人類語言的理解,以及智能化生成內容。

但是它的缺點同樣明顯:依賴線上數據、邏輯黑箱,以及內容的“幻覺”現象。

而B端產品經理的核心工作,恰恰是線下業務調研、邏輯嚴密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準確的需求理解和產品交付。

這些都是GPT不擅長的。

因此,GPT不會替代B端產品經理,反而會凸顯B端產品經理的獨特價值。

二、GPT不會淘汰“傳統”B端產品經理

雖然GPT更加智能,甚至有機會顛覆人類和互聯網的交互方式。

但是和APP一樣,GPT仍然只是一個工具,而且使用的門檻會越來越低。

相對來說,對業務場景的掌握、對客戶和行業的理解,比對GPT的掌握要難得多。

就好像移動互聯網時代,對“APP交互”的熟悉,并沒有成為B端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

因此,GPT的出現可能會造成B端產品的“換代”,但不會造成B端產品經理的“換代”。

甚至可以確定的說,在未來,對商業、對業務有深刻理解的B端產品經理,會更加吃香。

三、GPT將創造更多B端產品經理崗位

在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前,中國的B端產品經理崗位實際上是非常少的。

移動互聯網普及以后,由于很多線下業務場景有機會“在線化”,因此導致了APP的大爆發,也帶來了B端產品經理需求的井噴。

隨著GPT的能力不斷提升、成本不斷降低、新的使用場景不斷被開發出來,最終必定會再次帶來互聯網產品的大爆發。

因此,雖然未來不一定需要更多的程序員,但一定需要更多的B端產品經理。

四、成為基于GPT的AI產品經理,需要懂技術嗎?

懂一些當然更好,畢竟我們要和技術同學交流,雙方沒有共同語言難免影響溝通效率。

特別是傳統的AI產品經理,如果你不懂算法,就很難設計出滿足需求的AI產品。

但是,GPT的優勢恰恰是降低了技術門檻。

比如,它對人類語言的理解能力,讓我們可以通過“說話“(而不是寫代碼)就可以生成包含復雜算法的應用程序。

這就意味著,我們只要能夠理解GPT的能力和邊界,了解它所適用的場景特點。那么,即便你不懂算法,也能夠利用GPT構建出滿足需求的AI產品。

為了確認這一點,我特意征詢了AI SaaS創業者,Quick Creater聯合創始人閻總的意見。

他認為:設計基于GPT的AI應用產品,主要還是需要懂解業務,但并不需要懂算法,甚至不需要技術背景。

五、如何成為基于GPT的AI產品經理?

很重要的第一步,是成為GPT的重度用戶。

就好像要設計好APP功能,我們就必須先理解它、熟悉它,了解它的優勢和劣勢。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我們要在業務場景中,尋找能夠利用GPT優勢的場景。

一位GPT AI產品經理就告訴我:設計GPT AI功能,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實驗”。

只要確認了GPT在某個業務場景的應用效果,那么剩下的工作其實就簡單了。

當然,在利用GPT優勢的同時,還要注意規避GPT的劣勢。

比如,根據GPT生成包含SEO關鍵詞的文章就很棒。

但是根據GPT生成復雜的成本分析報表,我們就要小心GPT的“幻覺”問題了。

六、AI會讓B端產品經理的工作更輕松嗎?

AI可以提高B端產品經理的工作效率,但并不會讓產品經理變得更輕松,甚至都不能避免996。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更好的工具只會讓我們追求更高的增長。據說,1930 年的時候,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曾預測,由于創新,到 2030 年時我們每周將只需要工作15小時。

現在馬上2024年了,但我們和“15小時/周”的目標仍然相距甚遠。

七、需要盡早踏入AI產品賽道嗎?

長期來看,GPT確實非常重要,甚至就如小馬哥說的,是“幾百年一次的機遇”。

但是就目前來看,GPT在B端實際落地的場景仍然有限,也面臨著很多棘手的問題(比如邏輯黑箱)。

因此,關于GPT的游戲才剛剛開始,大家不用太焦慮。

實際上,對于普通人來說,利用好原有優勢,做“傳統產業+AI”,往往好過“換道超車”。

有些同學為了盡快改變命運,輕易拋棄原有賽道,全力轉型AI產品。

成功的機會當然有,但是失敗的概率更大。

所以,你最好想一些,如果“換道”失敗了,你的后路在哪里?

其實,做AI產品,未必要首先成為專職的AI產品經理。

在GPT越來越強大、對算法要求越來越低的背景下,從自己熟悉的業務場景出發,多試錯,在業務中找到GPT發揮價值的機會,反而是成為AI產品經理的捷徑。

切記: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好產品的核心仍然是差異化的定位。

而好產品經理的核心,仍然是洞察機會的能力。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