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能力修煉:悟道、習術、參法、識勢
在產品經理的職業修行路上,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走,希望這段總結能給我也給你帶去一些助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產品經理這個職業也變得火熱了起來,在喬布斯、張小龍這些偉大產品經理的光輝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產品經理成為他們的理想職業。產品經理看似沒有什么門檻卻又熠熠生輝,但實際上是綜合要求極高的職業,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不僅需要自身不斷的磨礪,同時也需要環境與機遇的塑造。作為一個創業者和產品經理,在此將我對于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一些思考總結成文,以供大家交流。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術以立策,道不易,法簡易,術變易”
對于產品經理的職業能力,我想上面的一段話已經可以很明了的給出答案,即產品經理的能力修煉包含三個層次:價值觀、方法論和專業技能。
- 道就是價值觀,責任心(responsibility)和主導意識(ownership)是產品經理對于職業的核心價值觀,道不易就是職業價值觀作為地基是不會改變的。
- 法就是方法論,是基于對人性的理解與思考所形成的的一套完整的產品觀及實踐方法,法簡易就是產品觀和方法論是隨著時間逐漸打磨逐漸建立的。
- 術就是技能手法,包括產品設計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以及其所囊括的各類職業技能,術變易就是技能手法會與時俱進,新的技能需要被引入,老的技能需要被更替。
悟道:價值觀是貫穿整個職業生涯的修行
就初級的產品助理/產品專員/產品經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對于工作與產品的責任心,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一種對于產品的所有者意識(Ownership)。
產品常常被神話為潛在CEO,也常常被吐槽為全能背鍋俠,就是由于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負責,沒有責任心與所有者意識,根本無法完成繁雜的工作進而成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反而很容易淪為一個需求分析師或原型繪制者這樣尷尬的角色。從前期立項、市場調研、需求分析、產品設計、開發測試、運營推廣的每一步,凡是和所負責產品有關的事項,產品經理都應該積極參與,有時候也許并非職責所系但你也應該去了解關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你都應該想辦法去協調彌補。一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可以說是做好產品經理最基本也是最恒久的要求。
產品經理需要協調統籌各方面資源
價值觀作為空泛的概念掛在嘴邊容易,而一以貫之的在職業生涯中予以堅持才是困難所在?;ヂ摼W技術發展迅猛,商業模式創新不斷,在一波波浪潮中,難免會有瓶頸,難免會有失敗,難免會有低谷,難免會有倦怠,這時候是否還能保持一顆責任心和強調所有者意識,才是真正的考驗。
習術:職業技能需要多層次多方面的覆蓋
對于入門到中階的產品經理,所負責的功能模塊日漸復雜,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就需要不斷學習相關的職業技能。職業技能的磨練是一個水滴石穿,日積月累的過程,如果有幸自己帶隊負責一個獨立項目,在各方面都會有更快的成長。產品經理需要的技能相當繁雜,我在此將其歸納為大致兩類:產品設計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這兩大類能力下又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次級技能。
1.產品設計能力
產品設計能力包含了商業分析能力、需求管理能力、業務架構能力、體驗設計能力、技術理解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這些都是圍繞做出一款好產品本身所衍生出的能力要求,基本貫穿了產品生命全周期。
我曾在美國學習了三年時間的建筑理論知識,在這里我也引入一個建筑設計中常用的概念,即尺度感,原意是指設計中對于空間尺寸整體與細節的處理把控。在產品設計中,尺度感有助于我們由大至小,循序漸進的應用相應的技能完成產品設計工作。在這里借用《用戶體驗的要素》一書中所列的用戶體驗五要素這個非常經典的框架體系來闡明產品設計中所需要的尺度感。
作為產品的規劃者和設計者,需要從戰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層,依次深入的去思考和實現自身的構思。正如百尺高樓也需要從整體構思到結構設計再到細部構造一樣。
用戶體驗五要素
戰略層,是對產品總體方向的把控,包括產品的商業邏輯,商業價值,商業壁壘等。當前互聯網已進入下半場,大把燒錢野蠻生長的模式已經越來越不可持續。此時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更多的都將回歸到商業本質,即對產品商業屬性的思考。產品經理圈常說不要去創造需求而要去發現需求,真正地去滿足目標用戶的特定需求,因為這樣的產品才能具有商業價值,商業價值的大小可以通過市場規模分析,目標用戶價值分析等方式進行衡量。除此之外,對于自身商業壁壘的分析也十分重要,在明確自身優勢的同時可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些優勢以提高后來者的準入門檻,以此取得更為有利的發展空間。以上的分析內容可以匯編成MRD/BRD文檔以供決策團隊進行討論。
范圍層,需要進一步討論產品所包含的具體功能,使產品從一個概念敘事開始轉化為功能聚合體。此時明確不需要做什么要比列出需要做什么更重要,太多的產品一上線便拖著一副臃腫的身軀,夾雜著大量產品經理自以為絕妙確一無是處的功能,最終落得失敗的結局。因此需要明確產品范圍邊界,梳理得到核心功能,以此構成最小可行方案(MVP),并通過落實最小可行方案來驗證產品的商業邏輯。產品經理常畫的用例圖便是在這個階段用來理清思路和確定核心功能模塊的。
結構層,此時開始進行產品的信息架構和交互設計。在明確了產品的商業邏輯和核心功能后,我們可以開始搭建產品的業務架構和相應的信息架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交互設計,確定頁面之間的層級和跳轉關系。此階段的輸出物一般為業務流程圖和操作流程圖。
框架層,是在交互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整個原型設計制作的階段,包括導航設計、界面設計和交互細節的設計。該階段的工作可由產品經理或交互設計師完成,輸出物一般為交互原型及功能說明。
表現層,主要是視覺設計,在這一階段由UI設計師或視覺設計師主導,產品經理為輔助角色。我個人而言并不贊同產品經理過多的干預視覺設計,但是需要在設計評審中對視覺設計是否符合產品整體規劃進行把控。此階段輸出物為視覺設計稿和高保真原型。
完成以上步驟并通過需求評審后,產品將進入開發階段,在開發、測試和后續的運營中,產品經理依然需要對表結構設計、開發模塊劃分、數據埋點需求和運營方案規劃提供自己的意見和幫助,可以說產品設計是覆蓋產品生命全周期的。
2.項目管理能力
產品經理的另一類主要技能是項目管理能力,任何好的產品都離不開其背后的優秀團隊。作為一個產品線的核心崗位,產品經理事實上是沒有任何賦權的,因此要凝聚團隊共識,一方面需要自己對產品各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將產品的愿景傳達給團隊里的成員,充分調動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溝通技巧,懂得如何與人溝通,與管理決策層、技術團隊、運營團隊都進行充分的溝通以取得共識,靠共識而非命令(或討好)來驅動項目推進。
以目前創業公司主流的敏捷開發模式舉例,在《敏捷軟件開發 原則、模式與實踐》一書中,作者對于如何構建一個卓有成效的敏捷開發團隊有詳細的闡述,產品經理在敏捷開發團隊中擔任PO=Product Owner的角色,與SM=Scrum Master協調推進項目開發,PO的團隊職責包括明確需求,凝聚共識,及時溝通,成果驗收等。在項目上線后,需要與運營團隊、市場團隊、數據團隊保持密切溝通,以確保最初賦予產品的商業邏輯得以恰當驗證,并通過市場反饋進行產品迭代。這種敏捷開發、快速迭代的方式也符合張小龍所說:產品是演化而來,而非規劃而來,是基于用戶體驗與反饋而來的意義。
敏捷開發流程示意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必然擁有優秀的項目管理能力,優秀的項目管理能力能夠確保產品設計落地不延時、不走樣,同時打通產品業務線上下游團隊,使產品更新迭代的過程更為高效和順暢。
參法:在實踐中總結自己的產品觀與方法論
對于中階以上的產品經理,職業技能日趨嫻熟,培養自身的產品思維便成了工作實踐中的重點,一個成功的產品經理都會有一套成熟的產品觀和方法論,這套系統的思想正是來源于工作實踐中不斷的參悟和打磨。
產品源于人的需求,產品與需求在各階段的關系如下所示:
需求捕捉 – 需求抽象 – 需求實現 – 數據反饋 – 調整迭代
在這個較高層級,產品嗅覺和需求捕捉是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需求的準確捕捉來自于對目標用戶群體深刻的理解,這里的目標用戶可以抽象為人、企業、團體等。而對于目標用戶深刻的理解則來自于長期的行業經驗或深入的行業調研(后者為次)。高級的產品經理必然是一個行業專家,是一個T型人才,對于一個行業(或用戶群體)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如張小龍所說,好的產品經理一定是重視目標用戶畫像,分析目標用戶心理,從用戶入手而不是從競品入手的。
捕捉需求后需要對目標用戶的需求進行抽象,從而形成產品的需求,并通過對應的場景化功能來滿足。好的產品是自帶場景的,是簡單明了的,是富有特色的。在此以KANO模型來說明產品需求與用戶反應的潛在關系:
KANO模型
基本型需求必須滿足,期望型需求要清晰明了,興奮型需求是引爆的關鍵,尤其是對于to C產品,好的特色尤為重要。而這種興奮型需求是屬于微創新還是破壞式創新則是基于對目標用戶理解的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確認產品需求后根據用戶體驗五要素的層級關系完成產品設計并開發上線,后續通過數據模型(如AARRR漏斗模型、RFM用戶模型等)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調整產品迭代規劃。
識勢:造就一個真正的產品大師
在說完了道、法、術后,還有器、勢,器就是產品經理常用的工具,主要是各類輔助軟件,這個很簡單在此不作討論,主要來講一下勢。
在真正的產品實踐當中,我們會發現成熟的產品觀和方法論只是一個成功產品經理的必要非充分條件。高級產品經理,更像是一個追授的頭銜,除了最終業務結果上的成功,我們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定義一個高級產品經理。產品的成功與失敗都有許多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客觀環境的成全與自身的努力一樣重要,偉大產品經理的出現往往是伴隨著行業大勢的興起與變遷,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也許是兩者相互成全,最終引領了一個新的時代。因此有更高追求的產品經理應該對科技趨勢和社會發展有關注有想法,在恰當的時候,嘗試去改變世界吧!
補充
之前閱讀過知乎上@風塵棋客寫的關于如何煉成商業分析能力的文章,深受啟發,我覺得適當調整后運用在互聯網產品的商業邏輯梳理上也是一樣合適的。下面就根據調整后的TTPPRS模型,來介紹如何進行產品商業邏輯的分析。
TTPPRS = 趨勢 – 流量 – 包裝 – 產品 – 重復性消費 – 可持續增長
通過這樣一個關系鏈的分析可以對產品的商業邏輯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梳理。
趨勢(Trend):順應商業趨勢,做到順勢而為,更甚是洞察商業趨勢,引流時代潮流?!耙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边@句智者名言用來形容產品在商業趨勢下的命運也是符合的。
流量(Traffic):更精確的說應該是通過精準渠道獲取的有效流量。流量對于互聯網產品的成敗而言重要性無需多言。同時流量又涉及到產品市場規模預估(目標用戶人群數量)和推廣渠道投放的選擇,導流貫穿商業模式發展的始終,強勢品牌可以自導流量,這也是品牌的重要性之一,互聯網打破了導流的物理區域限制,因此馬太效應顯著,也造就了贏家通吃的局面。
包裝(Promotion):產品在產生購買行為前在消費者眼中的印象,決定了消費行為是否會發生,包裝(Promotion)影響消費決策,產品(Product)影響二次消費。包裝應是對產品優質屬性的高度強化,并最終塑造用戶對于產品的認知,甚至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心理感受。包裝最終成就一個品牌,而品牌就是終極的包裝。
產品(Product):產品滿足了用戶的某種真實需求,其概念不只是物品本身,也包含了服務,保養,售后等等一系列消費行為發生之后,消費者所得到的完整體驗。優秀的產品可以產生用戶自傳播行為,在具備內行(提供優質的產品)、推銷員(自發推廣的用戶)后,借助聯系員(業內KOL)即可觸發“引爆點”,因此一個優秀的產品的威力之大,可以瞬間打通TTPPRC中的四個要素(產品,流量,包裝,重復性消費),這是其他任何一個環節做得再好也無法做到的。
重復性消費(Revisit):即是否為高頻需求,決定了商業模式是否能可持續的運轉,低頻需求僅在剛需、高利潤的情況下可能成功,否則你需要“黏”住你的用戶。決定一個產品是否具有可重復消費屬性,一是商業項目的天然屬性,二是產品設計者對于該項目的設計。例如常見的等級體系、積分體系即是增強消費頻率的產品設計。
可持續增長(Sustainable):當整個商業模式得以高效運轉時,必須有可持續的增長模式來支撐其不斷成長,要么以極其快速的增長來獲得資本市場青睞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要么則具有自身盈利能力,通過自我造血不斷擴張,但歸根結底。
任何商業活動的本質,都是為了盈利而服務的,任何項目利潤的來源都是建立在所提供的服務價值能夠超越自身成本的基礎上。當然在很多項目在初期是以一個強勢單點切入市場的,可能盈利模式并不明確,但快速拓張覆蓋產業上下游形成生態閉環后,可以獲得較好的變現渠道,實現可持續增長。
以上就是我對于產品經理職業能力的一些思考和總結,很幸運,在不算太長的從業歷程中經歷過交易平臺,O2O,泛娛樂等多個領域的重要項目,從0到1負責過多款產品的設計研發工作,有的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應該是對于產品經理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了吧。在產品經理的職業修行路上,還有很長很遠的路要走,希望這段總結能給我也給你帶去一些助益。
本文由 @夜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厲害 膜拜大神
入門產品經理還有很多要學的
受教了????
總結的很好,感覺很有啟發,自己也在產品的路上,越是往前走,越是覺得產品的世界太過豐富,要去學習的內容也太過浩瀚,所以希望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是的,做一個T型人才,既有扎實的基礎,又有專精的能力,共勉!
受教lq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