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真/假”CEO思維

2 評論 2887 瀏覽 29 收藏 11 分鐘

相信不少人都是因為“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職位”這句話入行的,而工作后才發現并不是如此。其實這句話沒錯,只是我們的理解上有一些偏差;不信?你看看作者怎么說。

很多年前,互聯網行業就流傳一句話:

產品經理是最像CEO的崗位;

或者說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崗位等。

這句話讓產品經理這個崗位著實火了幾年,但當越來越多的人躬身入局之后,感覺并不是這么回事。

更多的人成為了原型仔、需求仔、打雜的人,漸漸的這句話變成了一種諷刺。

我在軟件行業混跡了九年,開發、測試、需求分析、項目經理、售前、產品這些常見的崗位都做過。

正式做產品也有五年了,大大小小的產品0-1、1-100也做了很多,最近兩年更多在做產品孵化階段的方案設計,我越來越覺得這句話并不是一句玩笑:真正的產品經理確實是CEO思維。

我的觀點可能并不具備說服力,因此本文我將從下面四個維度來闡述,各位讀者看看是不是這樣。

一、聽聽教授怎么說

前段時間我的MBA老師,《創新創業管理》課程的教授,在講解創業課程時,提到了“創業思維”這個概念。

當老板創業中,尋找發力點的時候,需要評估分析“四大可行性”:

  1. 產品或服務(下文以“產品”代指)的可行性;
  2. 行業或目標(下文以“行業”代指)的可行性;
  3. 組織的可行性;
  4. 財務的可行性。

其中:

  1. 產品的可行性主要分為這個產品“是否有用戶需求”、“是否有吸引力”兩方面;
  2. 行業可行性分為“行業的吸引力”、“行業的生命周期”(即處在哪個階段)、“行業分散化程度”、以及“目標市場的吸引力”四方面;
  3. 組織可行性分為“團隊中管理才能”、“資源豐富程度”兩方面;
  4. 財務可行性分為“啟動資金”、“同類企業財務情況”、“預期銷售額”與“回報率”。

很顯然,除了你要真正注冊一家公司,并進行企業相關的經營管理之外,在要做什么這個重大決策上,CEO考慮的過程,其實和產品經理做0-1產品設計時的思路是非常相似的。

上面四點就是我們常說的行業分析、市場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團隊能力分析、需求洞察、產品價值、產品效益、成本等。

只不過很多宏觀的,或者關于管理與成本的角度,大多數產品經理沒有涉及到。

可真正到了產品總監及以上,勢必需要以這樣的全局思維來規劃設計產品。

二、大部分產品經理并沒有CEO思維

可惜的是,大部分產品同行并不會接觸到上述這些角度,因為沒做過,所以很難共情其中的思考邏輯。

這個現象也是因為這幾年互聯網增長見頂,市場空間很難再給從業者提供廣袤的舞臺和機會去施展,只能在團隊中做執行。

這就是個職場金字塔,如果你的領導上不去,自己很難有出頭之日。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就像我在做測試的時候,總覺得開發不好,天天寫bug,還不認真改,總是找理由;

  • 我做開發的時候總覺得測試吹毛求疵,挑我毛病,需求亂提,售前亂挖坑;
  • 做項目經理的時候又覺得產品標準化太低,研發團隊不給力;
  • 做產品的時候,覺得誰也不如自己懂業務。

但實際上,我們都是一葉障目,被自己當下的角色蒙蔽了。

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只有當我們知道目標在哪,才會有前進的方向。

很多人想進步,但不知道怎么使勁,經常做無用功,關鍵的一點就是不知道目標在哪,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才是更好的。

而思維更是這樣,這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處處被別人感知的力量,如果我們不知道怎樣的思維是更宏觀、更全面,那自然也不會在遇到事情時按照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考慮。

所以,大部分產品經理都是“假”CEO思維,但實際上,市場上更需要產品經理的“真”CEO思維。

三、像售前一樣培養商業思維

因為我做過兩年售前,現在做的很多方案設計其實也是站在售前的角度對業務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類似的方案基本都會包含業務、行業、企業的背景分析,競品分析,現階段的問題(痛點/難點),業務目標,方案設計,實施步驟,預期效果,資源與保障分析,風險分析等幾類維度。

具體的名稱各有不同,但這些維度都是相通的。

所以我會覺得,售前+產品經理兩者結合,更加符合CEO思維:

既要向外看,有宏觀戰略定位,有中觀業務與產品規劃;

又要向內看,有中觀的資源與能力分析,有微觀的實施步驟。

因此,產品經理可以多站在售前和解決方案的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平時很難接觸到的商業思維。

四、再小的老板,也是老板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身份和角色不轉變,僅靠同理心和換位思考是很難掌握本質的。

無論是創業,還是做副業,當邁出這一步時,才會真正培養自己的CEO思維。

以很多產品經理做的知識付費相關副業為例:

  • 目標客戶是誰?
  • 他們的需求是什么?
  • 我們的產品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 價值是什么,
  • 定價策略是什么,
  • 交付策略是什么,
  • 售后服務怎么做,

等等問題都需要自己來思考、解決、嘗試、迭代。

  • 比如我也在做知識星球,但同樣的模式,我的特色是什么?這個問題我和四位合伙人討論了很多次,這種討論的過程很像創業初期的產品定位與企業內部資源與能力分析。
  • 比如我在做寫作訓練營,訓練營的定價定到多少?不同的周期是否有變化,是否需要差異化定價,如何將定價與時間成本關聯起來,類似于這些問題我也考慮了很久,甚至專門讀了一本《定價致勝》的書。
  • 比如我開始進行全國范圍的線上服務后,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越來越多的人會超乎我的想象,突破我的認知。這個過程有些痛苦,但也很有趣,這些如果只是通過原來的線下接觸,我相信一輩子都遇不到。

它讓我更能理解“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同時要構建起自己的服務邊界。

因此,再小的公司,也是老板,也會站在經營的角度全方位設計產品與服務,就像文章開頭說的“創業思維”。

所以,作為產品從業者,真的可以嘗試一下“低成本創業”,邁出這一步并不是為了單干和財務自由,而是去體會創業思維。

再把這份思維模式遷移到自己的產品工作中,我相信你會從團隊中脫穎而出!

寫在最后

寫了這么多,還有很多關鍵要素沒有提及,但核心理念是一樣的:

高階產品經理的思維需要向CEO看齊,去學習CEO的視野和全面性。

從行業、市場、用戶、資源、能力、戰略、財務、營銷、運營、研發等多個維度設計、規劃自己的產品,讓自己更“通透”。

當然,因為存在信息差和“身份差”,在面對一些關鍵決策和挑戰時,無法真正站在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還經常難以理解老板的決策邏輯,覺得老板是難得一見的大傻瓜。

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而且一旦我們具備了更全面的產品思維和創業思維,以后無論是工作、創業、還是經營自己,都將受益匪淺。

專欄作家

不想延期,公眾號:不想延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半路轉行的B端泛金融產品,堅持“以實踐驗證理論,以輸出倒逼成長”的目標。點滴珍貴,重在積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當一個產品經理有了CEO思維之后,大概率是痛苦的吧

    來自北京 回復
    1. 嗯,會很痛苦,尤其是缺少CEO的職權時,很多事情推不動,但卻能看到問題,這就顯得力不從心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