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成為一名,跨境供應鏈產品經理的

7 評論 7658 瀏覽 65 收藏 11 分鐘

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2019年成為供應鏈產品經理的整個過程,以及在入職后的認識與感悟,希望能幫到大家。

2019年大學畢業,那時想做產品的意愿非常強烈 ,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對做出一款產品給別人用,很感興趣
  2. 有產品實習經歷,對 PM工作充滿信心。

有興趣,有經歷,再加上軟件工程出身,所以那會找 PM 工作還算順利,拿了一些 offer,但依然有諸多忐忑與不安,害怕去了家公司沒什么成長,且當時對成長比較模糊。比如想了解一家公司是如何經營,即便做互聯網,也想多跟社會打交道,不能僅僅學會了如何設計功能。

當時希望的成長,更多的還是社會閱歷上的提升,所以想來想去,覺得能跟實物多打點交道,可能電商公司比較合適。因此,當時簡單的一個想法,今天卻影響了自己的成長軌跡。

18、19年,跨境電商很熱門,很多互聯網的人才大量涌入這個賽道,跨境供應鏈產品經理這樣的崗位,也逐漸活躍在我面前,當時并不知道該崗位具體做什么,只覺得這個詞,高大上。

那時,對于跨境電商的概念,腦海中有張地圖:供應商和消費者遍布全球,為了把商品賣給消費者,要做商品計劃、采購、存儲、物流配送等工作,來滿足消費者購買需求?;谶@樣粗淺的認識,當時對供應鏈產品經理的第一直覺是:負責挖掘消費者需求,制定采購、存儲、物流配送方案,是公司的核心。

如果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既能跟不同人打交道,還能接觸到一線業務場景,應該蠻有意思的。于是帶著這種好奇心,開始學習各種供應鏈專欄,以及供應鏈業務書籍,并且嘗試性地面試供應鏈 PM 的崗位。

一、探索供應鏈背后縮影

2019 年通過校招加入一家跨境電商公司:「賽維時代」,從事供應鏈產品經理工作,負責設計倉儲系統。

一開始我不知道倉儲系統是什么,用來做什么,只記得面試那天,對方問了很多關于電商場景、流程相關的問題,比如:

  • 淘寶買東西的流程大概是怎樣的?
  • 包裹退貨,大概流程是怎樣的?
  • 你是否了解倉庫的作業流程?

這樣的問題,我沒有太多經驗,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大學期間點外賣的場景。

之前寫過一些外賣的競品分析,梳理過「餓了么」的下單配送流程,大學為了找外賣員聊天,特意點了好幾杯奶茶,現場咨詢他們搶單、配送過程。這些經歷也幫了我大忙,讓我在面試時候可以把簡單的流程畫出來。

通過面試后的半年,接觸了倉庫系統,發現供應鏈業務比想象得更加龐大、復雜,也比想象中的要更加專業。

當時遇到第一位老板,帶著我做倉儲優化項目,通過調整倉儲配貨路徑,提升作業效率。那天看到他畫的貨架圖,設計的配貨邏輯,以及配貨員的行走路線后,我深深佩服他的專業能力,被他做事情的魅力所鼓舞,當然,也激發了我想做好供應鏈項目的意愿。

但很快就出現了新的問題,十分困擾我:設計產品方案的時候,我沒有辦法把整個電商業務環節串起來,導致方案落地時總是被罵。

比如設計倉儲入庫流程,異常環節不及時處理,會影響采購需求的預測和供應商的評估,庫存數據若不準又會牽扯到銷售端的發貨,最終整個業務環節也會受到影響??傊?,當時發現整個鏈路很長,做起來非常的痛苦。于是,在這樣的困惑下,決定跑去倉庫實習。

(倉庫實習梳理)

那段時間瘋狂奔跑于倉庫,跟著作業人員把整個業務都實操一遍,直到自己梳理出一版倉儲作業相關的流程圖,才發現自己真正的初步了解一家公司的供應鏈業務,是如何運轉的。以及不同業務環節,會涉及到哪些部門。

總之,那一次的倉庫實習,最直觀的感受是:供應鏈產品經理的必修課,是知道業務是如何實際地運轉,而非系統功能設計。

二、初步實踐后的感慨

后來以跨境倉儲\物流產品經理的身份,開始做自己的第一個供應鏈項目:「波次配貨」。

當時對這個詞不了解,只知道很多倉儲 ERP 系統中都能看到,當時簡單的理解是,將訂單按照業務規則分類(比如相同快遞的訂單分為一類)生成配貨清單,倉儲作業人員可以根據清單進行配貨、打包、驗貨等。

我一直覺得,產品經理的職責是解決業務問題,所以第一時間聽到這個詞,雖然比較懵,但還是帶著產品經理的直覺:為什么要做這個事?背后業務流程是什么?怎么做才能解決問題?

  • 比如,當時為了優化「波次配貨」,我發現很多跨境電商公司,在配貨環節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有:訂單數量多,倉儲人力有限,訂單 one by one 處理效率低,容易配錯
  • 訂單 SKU 數量和種類不一,需要反復穿插在貨件之間,進行配貨
  • 每種物流方式都有特定的貼標、裝箱,攬收要求,需要提前區分

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找到現場作業人員跟著他們配貨,感受并記錄自己不舒服的點,通過這樣的過程,可以讓自己更接地氣的了解需求原貌。很多時候 PM 以為通過調研,可以讓自己對業務十分了解,但實際上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有代入感。

(倉庫調研現場)

當時發現:

  1. 配貨設備的 SKU 數量雜亂,導致我需要反復思考,比如有 SKU 數量 1 ,有的數量是 50、80 等;
  2. 缺乏配貨路徑建議,導致我在倉庫來回奔跑,浪費時間。

有了這樣實際操作后,提高了對系統設計的信心。

比如新增了一個配貨規則功能:幫助作業人員按照訂單類型、SKU類別、數量、物流等維度合并訂單,降低配貨的復雜度。其次,在合并訂單時,優先把貨架相互靠近的訂單,歸并在一起配貨,提高倉儲作業效率。

總之,第一個項目,讓我深刻意識到供應鏈領域的龐大,系統只是一部分。

三、對供應鏈PM的思考

過去 5 年,我做過跨境電商供應鏈項目,也做過國際物流 SaaS 產品(OneShip),突然發現跨境電商這個領域,有些東西一直在變,也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

變的是產品形態、系統功能和不斷涌入的新技術,不變的是通過完善供應鏈業務流程,降低企業采、倉、配等成本,提升效率是永恒訴求。

作為供應鏈 PM,未來依舊有很多成長和工作的空間。但因業務復雜,學習過程往往十分緩慢,不像做C端產品,做SaaS產品可以直接從用戶反饋,產品營收上看到效果,它是一個企業整體性的改進和提升,所以,需要耐得住性子,找機會多深入一線去經歷。

但供應鏈 PM ,并沒有有多高大上,因為真正提供業務實踐機會的公司,其實不多,大多數供應鏈 PM 也僅僅做的是部分模塊設計,能了解企業經營的,更多是一線人員。

其次,供應鏈吃業務經驗,是偏業務導向的工作,不需要發揮太多的創意,也不太需要用戶運營,所以做到后面,略顯枯燥,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我自己也抗拒過這類工作,也嘗試性地去做一些SaaS產品,選擇沒有對錯,都是經歷。

以上便是全文,希望我的經歷對你有一些啟發和思考。

本文由 @Lea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里有更多文章合集,可看:https://www.yuque.com/leam

    來自廣東 回復
  2. 我是去了易佰

    來自廣東 回復
  3. 公司想做供應鏈數字化,想交流下貴公司經驗

    來自廣東 回復
  4. 圖片放大也看不清楚了寫了啥

    來自廣東 回復
    1. 下載下來,放大看看呢,我上傳的是高清的

      來自廣東 回復
  5. 確實

    來自廣東 回復
  6. 1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