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認知」:我眼中的產品思維
作為PM的核心競爭力,“產品思維”的養(yǎng)成過程需要長期刻意的訓練積累,而難以速成。
1.?對“產品”的認知
1.1?產品的本質
度娘對產品的定義
能夠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
市場和人
定義:市場是提供給買賣雙方交易的平臺,而人在其中體現出主觀能動性。
凡是具有使用人群、使用場景的產品,必定有其市場;然而市場那么大,人群那么多,你要先確定邊界。大體來講,互聯網產品領域包括電商、社交、社區(qū)、游戲、工具、互金、教育、醫(yī)療、泛娛樂等,而人群又有男女老少、學生、白領、工人等,再加上地域上的區(qū)分等等,哪怕你是想要做一個類似平臺級的產品,也首先要確定你的產品是在哪個領域、針對哪一部分人群作為切入口,先考慮獲取這個領域的這部分用戶,然后才能再考慮更多更深層次的一些東西。
需求
定義:需求是人基于對于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現狀不滿而產生的欲求不得的心理訴求,從馬斯諾模型來說,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共5個層次。
對用戶而言,需求有痛點、癢點、興奮點之分;對產品團隊而言,需求則轉化為優(yōu)先級之分。PM會從紛至沓來的需求中,篩選排除反向型和無差異需求;針對用戶的痛點需求,做好產品的基本型需求功能;并針對用戶的癢點需求,打磨產品的期望型需求功能;而好的PM能發(fā)現、引導和挖掘用戶的興奮點,在產品中植入一兩個興奮型需求功能,從而打造產品的口碑。
舉幾個例子,同樣做社交和社區(qū),各大主流產品的切入點各有差異:
- 微信滿足的是通過移動端實時溝通無障礙的痛點需求,同時提供語音和視頻對話的癢點需求,還能滿足用戶展示自我、獲取收益的興奮點需求。
- 陌陌滿足的是基于地理位置尋找附近的陌生異性并與之交流的痛點需求,同時提供基于興趣愛好匹配的方式用以破冰搭訕的癢點需求,還能滿足用戶窺視陌生異性生活、工作、學習的求知欲,以及“約”的興奮點需求。
- 豆瓣滿足的是觀影、讀書前參考認知,以及之后發(fā)泄欲的痛點需求,同時提供基于三觀一致結識朋友的癢點需求,還能滿足用戶用戶針對文藝類作品評分和表達意見的興奮點需求。
在產品的不同階段,用戶對需求的要求側重點也不一樣:產品初期要確保產品方向正確、不出原則性錯誤,此時痛點需求是團隊處理優(yōu)先級別最高的;當獲取了一批種子用戶、需要繼續(xù)擴大產品影響力,此時癢點需求成為了團隊需要集中火力突破的方向;而產品進入沉穩(wěn)期,要使用戶感受到產品的生命力而不至于過早進入用戶流失的衰退期,興奮點需求的挖掘就要成為團隊思考的重點之一。
產品需求是個很大的領域,對需求的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PM的基本功,產品汪們需要在這方面打好基礎。
形式
定義:產品針對指定人群的指定使用場景,而提供的解決方式。
比如說,同樣是為了解決出行難的問題,滴滴針對的是用車難問題,采取的是C2B2C的產品形式,整合司機和用戶,實時提供同步信息,讓雙方信息對等;摩拜針對的是出行“最后三公里”,提供的是B2C產品,其實質是以租賃的方式提供給用戶解決方案。
1.2?互聯網產品的特殊屬性
行業(yè)界限日趨模糊
對傳統(tǒng)行業(yè)而言,基于互聯網高效、信息透明同步的特點,互聯網思維逐步影響了生活中的很多傳統(tǒng)行業(yè),形成被動的“互聯網+”;同時,其也被引入越來越多的行業(yè)和領域,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相對主動的“+互聯網”。長期來看,將沒有絕對獨立于互聯網而存在的行業(yè),它們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競爭對手隨時有可能從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殺出,等到響應過來,為時已晚。
快速迭代
傳統(tǒng)行業(yè)閉門造車式的產品研發(fā)流程不適合沿用到互聯網領域中,基于互聯網產品試錯成本相對低廉,采用敏捷開發(fā)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開發(fā)出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投入市場,收集用戶反饋,快速迭代,是主流的產品開發(fā)模式。
張小龍:大膽試錯是基于對產品有足夠理解、對人性和社會有足夠把握,才去做的嘗試,而不是茫無目的的行為。
2.?對產品“思維”的認知
度娘對思維的定義:人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
思維是一個很玄的東西,而產品思維的本質,是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在最恰當的時機和領域,提供一個解決方案,去解決一部分人的需求,并能從這部分人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完善這個解決方案。
產品思維要求PM對用戶有足夠深刻的理解、對用戶需求有真知灼見的見解、對產品定義有恰到好處的把控,以及對產品的核心結構有堅定不移的堅持。
2.1?對用戶的剖析與認知
分解用戶
根據產品的核心價值,將用戶分解成不同角色。按照《跨越鴻溝》的對用戶的理解,包括技術愛好者(極客)、產品嘗鮮者、實用主義者、保守主義者、懷疑主義者,不同用戶對產品的訴求不一致,一般而言,要努力引導產品嘗鮮者跨越鴻溝,轉化為實用主義者,并爭取保守主義者。
變成用戶
同理心的重要性。
你認為≠用戶認為,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包括:符合用戶已有的使用認知,拋棄自己的主觀意識,變成傻瓜來體驗流程
同時,放空自己,別人應該知道的≠別人真的知道,置身于小白的位置,才能看到產品真實的使用價值
知道你服務的用戶是誰,這部分用戶的真實訴求是什么,如何持續(xù)滿足與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這部分需求,在滿足過程中要不斷迭代改進產品,挖掘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用戶價值
該角色為什么會使用這個產品。產品解決了該用戶角色的什么核心痛點需求,解決的程度如何,相比市面上已經存在的直接或間接競品有哪些彼所不能及的優(yōu)勢,
該角色怎樣知曉和接觸這個產品。酒深也怕巷子深,通過適當的途徑與渠道,讓產品與目標用戶聯系起來,向他們展示產品功能與魅力
2.2?充分挖掘和分析需求
需求的本質是對現狀的不滿,參照天主教的觀點,人性的弱點有七宗罪:貪婪、暴食、色欲、暴怒、懶惰、傲慢、嫉妒,正如淘寶紅包返現深入骨髓式地滿足貪婪,舌尖中國滿足暴食,陌陌搖一搖滿足色欲,病毒式營銷滿足暴怒,O2O外賣滿足懶惰,游戲角色皮膚稱號滿足傲慢與嫉妒…
好的PM會從人性深處的弱點出發(fā),帶給大眾爽到極致的產品
2.3?對產品定義的把控
PM要而要抽象認知產品本質。借用張小龍的產品思維觀:所謂抽象就是要找到所有復雜東西的共性,然后就做共性的這一點點,所以他沒有給微信下標準定義答案,而是你如何使用微信,決定了微信對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不給產品下標準的定義,這樣一來可以讓產品更自由地發(fā)展,另一方面,也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象空間,因為產品最終是什么,是用戶說了算
2.4?確定產品的核心結構
PM在工作中,要避免由于奇奇怪怪的要求(用戶要求、KPI壓力、拍腦袋決定…)變成不斷加需求和功能的功能經理
引用張小龍的產品觀說明:
微信從一開始到現在,一直保持著核心的功能結構:一套包含眾多對象和消息的I/O?系統(tǒng)。其它的功能幾乎都以插件的形式存在,甚至,像是根本不存在
像搖一搖、漂流瓶這些功能,其實都是可以從微信里拿掉的。它們的有無都系統(tǒng)的結構是沒有影響的
同理,公眾號也不會讓微信復雜化,如果你不關注公眾號,你不會感受到它們的存在。公眾號已經是一個平臺,但在微信里它沒有地方存在,除非你關注了一個公眾號你才能看到它
這樣一個大平臺對微信來說,是沒有增加復雜度的,也沒有破壞微信的結構。從結構上來說,公眾號是一種動態(tài)的消息,它不是靜態(tài)的結構
感悟
IT行業(yè)對PM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對很多公司而言,好的PM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作為PM的核心競爭力,“產品思維”的養(yǎng)成過程需要長期刻意的訓練積累,而難以速成。產品汪們在分析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時,最好能夠同時從設計者的初衷、不同人群在不同場景下的體驗兩個角度去想問題:我如何能做到真正的“設身處地”,一秒變小白,在實際的使用場景中去使用,去理解設計者的意圖,產品有沒有出現什么問題,我能不能發(fā)現一些隱藏需求,是不是設計者發(fā)現并棄用了…
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則會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和“套路”,你的核心競爭力光環(huán)也就逐步形成了。
PS:附上產品思維腦圖
點擊查看大圖
作者:白貓與黑貓,B端PM
來源:微信公眾號:白貓與黑貓
本文由 @白貓與黑貓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豆瓣的癢點和興奮點是不是寫反了呀,評論應該是癢點,社交是興奮點?
受教了 感謝分享
感謝,但音質太!?。。?!
分析深刻到位,閱后受益匪淺! ??
真的厲害
左作者叫7月啊,你是安生吧 ??
做產品的,產品思維真的很重要,這個需要多看,多琢磨,多經歷項目等等、、
同意
看來以后要在人人發(fā)原創(chuàng)了
想說思維啥的都可以練習,但是直覺這東西很難練習的。這個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識過濾下的自然而生的產物。我覺得這才是產品最難的地方,或者說是能不能做好產品,特別重要的地方。
厲害
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