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下,產品經理的“變”與“不變” — “不變”篇

0 評論 2569 瀏覽 10 收藏 14 分鐘

有這么一款產品,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實時的股票和數據分析,還有更具體的AI功能,你會用嗎?這篇文章,我們看看作者拆解的產品,表現怎么樣。

在上一篇,我們討論了產品經理在AI時代下需要哪些新技能,今天想繼續(xù)和大家討論哪些技能是核心不變的。

機器學習是實現人工智能的一個手段,機器學習的本質就是要讓機器找一個函數,而決定要找什么樣的函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準備。也就是說,如果公司想要引入人工智能的技術,無論是升級原有的產品還是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產品 ,其實第一個要想的問題就是,你要找什么樣的函數,這不是一個技術的問題,更多的是你要做什么樣的應用,滿足什么樣的需求。這是不是完全回到了產品經理的本職工作了?

舉個例子

比如我想要做一個應用給到柯南迷們,當輸入一個柯南中的人物照片,就能知道他的實力是多少。那我要找一個函數,它的輸入是一個人物照片,輸出就是這個人物的實力。輸入工藤新一的照片,輸出100;輸入服部平次的照片,輸出,99;輸入毛利小五郎的照片,輸出30。

再比如我還是想要做一個應用給到柯南迷們,當輸入一個人物照片,就知道這個人物是不是柯南中出現的。那我就要找另一個函數,它的輸入是一個人物照片,輸出就是是柯南的人物或不是柯南的人物。

總之,只有你決定了你要找什么樣的函數,才可以繼續(xù)之后的細節(jié)事項。那找什么樣的函數,其實用產品的行話來說,就是你怎么找到一個行業(yè)一直以來的難題,一個客戶要解決的問題,一個用戶的痛點。這不正是每個產品經理都需要的市場調研,需求分析技能么。

其實從我們的角度或目前已經實際經歷的AI項目經驗來看,產品經理大多數的技能都是不變的。關鍵是如何把這些技能很好的運用到AI產品設計中,因為可能相同的技能在AI時代運用的方式或深度會發(fā)生一些變化。

為了便于記憶,我們把產品經理所需要的各個技能,從市場分析到競品分析,從需求分析到產品規(guī)劃,從產品定價到GTM,從產品研發(fā)到產品測試,從產品實施到產品迭代等等等等,總結歸納為三大核心技能。后續(xù)我們也會抽時間總結產品經理的細節(jié)技能列表,方便處在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了解所需的技能及職業(yè)發(fā)展方向。

一、洞察需求的同理心

你被公司要求做出一款暢銷的產品或者服務,可能并沒有很大的市場營銷預算,也沒有酷炫的產品發(fā)布會,當然,你是不可能采取低價策略,因為這關系到是否能可持續(xù)成功。有沒有考慮過,相同的價格甚至相同的推廣策略下,為什么有些產品/服務會比其他產品/服務更成功?不賣關子直接拋答案,答案是——口碑傳播。而口碑傳播的來源就是用戶。

那怎么才能激發(fā)用戶的口碑傳播呢?我們來做個小實驗,選出你認為用戶有哪種感受會激發(fā)口碑傳播:

A. 這個產品好棒!

B. 這個公司好棒!

C. 這個品牌好棒!

3,2,1。

不好意思,答案是都不是,答案是 D. 讓用戶覺得“我好棒!”

舉個例子,當你的朋友和你說,“你看這個APP好厲害,既可以做這個又可以做這個?!?本質上你的朋友想表達的是,“你看我好厲害啊,我用了這個APP,既做出了這個又做出了那個。” 而你可能會給的反饋是,“你真的好棒啊,你居然能夠做出這個!” 接下來你可能就會想,是不是我用了這個APP,我也可以變得這么厲害呢。

而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更容易的成為更好的自己,是一個產品能夠成功的關鍵,也是產品經理的職責所在。

如何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有洞察需求的同理心。這是產品經理的第一個核心技能,也是一個不僅需要學習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歷練才能增加的技能。

如果你沒有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無論想什么問題都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去洞察他們真實的需求,即使你會用各種工具(同理心地圖、用戶體驗地圖、用戶建模流程等等)。

如果你沒有花時間去研究用戶所在的行業(yè)信息,所在公司的流程,他們怎么思考,怎么做事,有什么習慣,有什么問題等等,你可能完全沒有機會窺探到“冰山下”的需求。

那怎么可以讓自己自由切換到用戶視角,一個不錯的方式就是使用用戶故事,使用用戶故事不僅需要我們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并描述對用戶、軟件/系統(tǒng)采購者有價值的功能,更需要思考這些價值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加上用戶故事講故事的特性,也更容易和用戶,業(yè)務方討論對要解決的問題達成一致,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記住,你永遠在“對話”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而不是“想”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用戶故事之所以被設計出來,并不是要我們如何寫出更好的用戶故事,而是如何在協作中更好地使用它。這也是很多產品經理在使用用戶故事的時候最容易踏入的小坑~ 這個點值得開一篇文章細說。

小貼士:

用戶故事模版:As a <Role>, I want to <Activity>, so that <Business Value>.

總結:如果你要有洞察需求的同理心,你需要:

  1. 時刻提醒自己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思考這個功能做出來對用戶意味著什么,可以高性價比的給他們帶去什么價值或峰值體驗。
  2. 多出去和用戶“對話”,而不是自己“想”。
  3. 使用“用戶故事”,并以此做內外部討論,而不僅僅接收功能并產出需求文檔。
  4. 一些工具的輔助(同理心地圖、用戶體驗地圖、服務流程、用戶建模、虛擬用戶等)幫助我們更全面的整理、分析用戶。

二、解決問題的邏輯力

邏輯力可以幫助我們:

  1. 找到事物的規(guī)律,從而做抽象提煉。
  2. 結構化思考,整理復雜信息,理清問題脈絡,從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
  3. 系統(tǒng)思考不同事物的關聯,既見樹又見林。

而產品經理其實不斷的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無論是做產品定位時候不能匹配公司戰(zhàn)略目標,規(guī)劃產品的時候資源不足,還是研發(fā)產品時和協作部門合作不順暢,做出來的產品和原始設計落差很大,甚至是產品上線后出問題,推出產品的時候效果不盡人意。相信我舉的這些例子大家肯定都感同身受,那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在一個產品研發(fā)全周期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我們無非就是這個過程中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確保產品成功。

解決問題的邏輯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這是產品經理的第二個核心技能。

可能有些伙伴覺得這個核心技能有點大,不怎么知道操作,我給大家舉一個很常見的場景:

你要做一個AI+客服問答平臺服務于多家客戶,好幾個客戶針對平臺的AI+服務流程提出了他們想要的優(yōu)化點,有些優(yōu)化點可能很相似但有細微差別,有些優(yōu)化點可能對于服務流程本身看起來久有沖突。

下下策是你把所有的優(yōu)化點都整合到你的平臺上設計了一套無比復雜的服務流程,既費時費資源,也因為設計的太過靈活客戶每次使用都有很多問題。

而當你有了解決問題的邏輯力,你可能收到這幾個客戶需求的時候,你會先做服務流程的抽象提煉,再一一深入分析,最后跳出細節(jié)本身從大局看,哪些功能對公司有利,哪些是AI技術實現成本最有優(yōu)勢的,哪些功能值得擴展,并思考功能和功能間的關聯。相信我,有了這樣解決問題的思考后,你設計出來的產品會完全不一樣!

三、市場業(yè)務的判斷力

大多數時候,設計一個產品的目的是要達成商業(yè)目標,直白點說就是成就生意。無論是分析商業(yè)模式,制定產品定價策略、渠道運營策略等等,都需要確保商業(yè)可行性和盈利性。

業(yè)務分析對于一個高階產品經理非常重要性,不僅要通過閱讀大量的行業(yè)報告和行業(yè)數據深入了解行業(yè)信息,還要了解相關的政策信息,市場規(guī)模,技術成熟度等等。 那當我們收集到了這些信息之后,我們怎么轉化成產品規(guī)劃前的分析結論,這就需要第三個核心技能,對市場業(yè)務的判斷力。

我們需要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做出各種各樣的判斷,判斷產品有沒有機會進入相應的行業(yè)或市場,是否值得進入相應的市場,進入市場之后有什么風險以及可能的應對措施,進入之后預期的規(guī)模變化,可能有的增長或帶來的收益等等。

而這樣的判斷力,就是基于你收集到的信息、數據為基礎做決策,并持續(xù)關注這個決策是否需要調整。這是一個相對高階的能力,在大多數公司做這樣判斷的人大概率會是產品總監(jiān)。

舉個例子

很多企業(yè)都有公司內部孵化項目,每個孵化項目都需要一個產品經理,帶著一個小團隊去分析,討論,并匯報這個孵化項目的初始想法為什么能成為一個機會點,并證明這個項目最終給公司帶來什么商業(yè)價值從而值得被投資。產品經理需要根據實際的分析判斷是不是值得在這個moment做這件事,是否會花很大的投入做出一個領先市場不止一步的產品,從而不僅沒有搶先占領甚至可能需要更多的用戶教育成本。只有分析全面,判斷準確才能說服投資方投資,讓這個項目成功立項。

本文由 @AI 實踐干貨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