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不看好秒拍
秒拍是渣浪微博新推出的官方段視頻APP。具體戳:http://www.y
不看好秒拍的理由如下: 1. 誰需要10秒的限制 | 誰被10秒限制 秒拍之所以稱為秒拍,在于單視頻拍攝時間上限:10秒。新浪什么官許良杰稱,10秒視頻主要解決了用戶上傳速度及流量的問題。——一個十秒的視僅占600k,媽媽再也不擔心我的流量超支了。” 懷著感動的心情我下載了秒拍,并曾試圖作為一下,為視頻貢獻些許上傳量。這時,作為一個普通社交產品使用者,尷尬便出現了:我并不知道可以講什么故事。于是我上網瀏覽了國外那些「不作死就不會死」「喵星人搞笑集錦」等等傳世名作,并開始發揮想象力試圖炮制一個同樣短小精悍集起承轉合為一體的短視頻并需要完美地在10秒內演繹完成。 秒拍的這個主要問題就是:十秒的形態是對視頻內容的故事性和情節緊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用戶只做功能限制而沒有在內容創造力上提供幫助,對普通用戶而言使用門檻非常高。 你要說,那為什么Vine就火起來了吶!首先,人群的基因是真的有差別。這點把youtube的原創上傳量和中國視頻網站的來比比就承認了。從想象力、執行力、分享欲、環境、內容素材等各方面來比,國內用戶古來都不是那么擅長。第二,Vine與其說是短視頻,不如稱為「動圖」,其產品形態與這一概念融合地相當一致;而秒拍,雖理論上說也能拍6s以內的東西,但就產品形態來是標準的「視頻」,相比之下就提高了用戶心中的使用門檻。況其本質與微可拍啦,啪啪奇啦等一眾古而有之的拍客app無本質區別,概念并不足以吸引眼球。 好吧,你說秒拍的主要服務對象本就不是我這樣的普通人,明星及拍客達人才是重點。普通人扮演的角色就是「分享者」。這一點比較符合國情,并且似乎渣浪微博也是如此設計的?!冈S良杰強調,移動短視頻的關鍵不是播放而是分享,只有微博這樣的社交平臺,才可能孕育出秒拍這樣的短視頻應用?!埂肱膶⒃?014年投入1000萬元創意基金用于鼓勵10秒原創視頻內容,并且從8月份開始,斥巨資邀請李某迪、田亮、賈乃亮、陳曉東、龔琳娜等百位明星入駐。 秒拍是否能借明星的勢帶動持續的用戶增長稍后分析,但顯見的是:明星并不在乎神馬「10秒限制、視頻壓縮技術」等等節省的流量,相反會粗暴地截斷他們的發揮!于是——大部分很火的秒拍視頻就是一段say hi,內容干澀。其短期火爆傳播的原因永遠是明星效應大于實質內容。而明星與秒拍合作無疑是看中新浪微博的傳播平臺——這一點,秒拍具有天然優勢,但又十分脆弱,以下詳述。 總結第一點:也許想做大眾視頻長傳分享工具,但產品形態太想當然?!胀▽沤z被「時長」帶來的內容制作成本所束縛,且成本遠遠高于省流量的便利;且產品與運營目標背離——明星拍客等目前主要服務群體與「秒拍」的初衷并不一致,產品需求也大相徑庭。 2. 產品工具化,用戶粘度低 秒拍作為新浪微博的官方應用,本身不具備封閉的社交屬性。用戶關系及所有的數據(評論、轉發、贊等),全部從微博自動導入,并且,app本身的設計也并不鼓勵互動等操作——入口深,成本甚至比視頻播放本身大太多??梢钥隙ǖ氖牵@是一個徹底工具化了的app。 與之不同的是,騰訊微視、weico可拍等,都具有獨立的社交圈。 定位本身并無搞下之分。關鍵在于,工具型app的用戶量增長主要依靠應用本身是否存有復制壁壘較高的功能體驗——顯然,秒拍或者說新浪都不具備這一能力;試想用戶進入秒拍客戶端最常見的場景可能是:在官方微博界面點擊視頻上傳并自動完成跳轉。這一類強引導適合于即拍即發的場景,例如突發事件等,是相當小眾的。而在其他情況下,秒拍作為工具型應用都具有相當高的可替代性——微博是傳播平臺,本身就包容且歡迎所有內容的輸出分享。 3. 收看成本高、傳播效率低 基于第二點對秒拍產品功能定位的分析,可見秒拍視頻的收看場景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而顯然微博并沒有做好準備迎接它的親兒子——視頻的收看成本原本就遠高于文字和圖片,而微博對秒拍視頻的展現簡直是坑爹至極,毫無誠意——最高10秒的視頻,先加載2秒播放器,然后開始緩慢加載視頻資源。就算是馬伯庸親王用秒拍講一個十秒鬼故事,其傳播效力也許都及不上一篇140字的文字微博。 –好吧,也許一開始會為了看看馬親王的動態儀容好奇點開它,就跟啪啪似的。 作為10秒短視頻,在內容呈現上絲毫沒有突出「輕便」「易得」的優勢,更逞論基于它進行二次傳播、互動、沉淀。 本文由吐火球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自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攜帶本文地址。
你這吐槽吐的一個理論都不成立,10秒的秒拍已經比8秒的微視多了2秒,按照你這個說法,微視是不是更失?。棵琅囊惨粯邮?0秒,你干脆說短視頻行業集體倒閉得了。VINE也是短視頻。2、工具化粘性低,秒拍不好說有多好,至少美拍現在這個工具很火,大眾都是傻子嗎?3、工具又扯到社交,你這個邏輯好像有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