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端產品為例,談談如何圍繞產品目標去解決用戶問題
對于B端的使命,一是為了盈利,二是為了提高效率。這邊嘗試著在合作伙伴的使用平臺全流程中去進行分解這2個目標。
了解:如何讓合作伙伴快速地知道此B端產品會給他們帶來高額的利潤?
以更低的學習成本,更快捷的方式讓合作伙伴快速了解本產品的商業模式和玩法,讓他清楚知道,此商業模式,可以給他們企業帶來上佳的利潤就成功了。以現在的方式來說通過視頻+圖片的轟炸,未來如果做得更好有AI的加入,可以通過對話流的互動方式,沉浸感更強。
好介紹不如好口碑,成功者的現身說法更甚于介紹的沖擊,因為故事比數據更有說服力,故事能夠引發情感共鳴,有了情感共鳴,人們就會去處理這些數據和感知。故事和評論是堅定其他合作伙伴入駐平臺的催化劑,還有通過類比各類合作伙伴,其也能對號入座,衡量自己企業是否合適入駐。
類似實體體驗店讓你免費體驗一樣,讓你先用,更進一步的知道,這個產品的好,是不是適合自己企業使用,所以同樣,讓合作伙伴免費試用的方式,是一個增加用戶轉化率的極佳方式。
入駐:如何讓合作伙伴快速融入是個問題?
在入駐方面,可以避免一開始就要求合作伙伴企業提供各類證明、各類數據的窘境,整得獲取一個賬號需要耗費1天有的甚至一周,對于企業來講各類證明和數據不會在一個人手里,需要找多個人去獲取。如果先提供簡單快速入駐的方式,到真正要開始有交易發生了,在以此為驅動去讓合作伙伴去上傳對應的證明材料,這樣的漸進式滲透也是緩解工作量的方式,提高合作伙伴的心理效率。
初次登錄:如何讓合作伙伴快速掌握專業的B端平臺?
如果是2年前,大家會亦然選擇模態教程,但對于模態教程其實周圍的人的選擇是直接跳過,因為大家想盡快使用產品,這個跟我們買手機扔說明書是一個道理。引導性,融合性上佳的方法是任務流、互動性更強的按場景精準推薦,是戶在使用過程中,判斷對應的場景,推送相關的輔助信息,考慮到用戶的求助點,去給予幫助,做一個全方位的walkthrough。方式的話可以采用通訊類的對話流,利用主流溝通方式去推薦,最容易讓用戶接受,學習成本也最低。
選購產品:如何加快合作伙伴決策速度?
人在選擇太多的時候,反而會無所適從,因為選擇過多反而會麻痹思維過程,Lyengar做過一個果醬實驗,在一家繁忙的高檔零售店布置了一些展臺,展臺上種類有時多有時少,其中一半的時間擺放了6種果醬供人嘗試,一半時間24種。不論6種還是24種,人們只會品嘗其中的幾種,因為人每次只能記住3-4件事情。售賣的結果,停留6種前的顧客轉化率31%,停留24種前的顧客轉化率3%。所以設計中如果可能的話,每次提供選擇的數量限制在在3-4,如果不得不提供更多,嘗試漸進式,先從3-4種去選擇,然后再從子集中去選擇。
除了羅列式展現,鑒于各個合作伙伴的規模,所處行業的差異,最好能夠提供能基于合作伙伴自身條件的產品推薦,以此來提高效率。
關于付費方式方面,有一招比較適合企業類使用,固定長周期支付,價格優惠,而且為公司提供資金積累,同時增加合作伙伴的粘性。
小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其實也能讓我們看到,圍繞產品目標去打磨產品功能的重要性。以產品目標為基礎去打磨成功的產品。心中時刻縈繞幾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創造這個產品”,”誰會遇到哪些問題”,”我們怎么解決”“我們的目標是”,這些常規過程會引導我們創造全新的功能點。
暫時先從了解、入駐、初次登陸、選購產品4個流程去分解盈利和高效,等后續有時間了,在繼續完善去其他流程是怎么專注于是先盈利和高效兩個目標去解決用戶的問題的。
本文由 @agileyang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沒懂..
說的啥
你要看你想建立一個怎樣的B端互聯網產品了。然后戰略部署是怎樣的規劃。是否是純信息平臺,還是要切入到產業鏈當中。切入的話, 要怎么切入,從上游(采購,原材料等)還是下游(物流,訂單管理等)。要以什么形式切入,saas?erp?還是怎么樣的? 像我們公司現在就在集采(上游)切入。然后還有籌備信息平臺等戰略。怎么講吧,其實B端,客戶資源才是核心。因為你很難去參與進去。
確實如您說的基于客戶去打造平臺方為王道?,F在的局面許多公司也都是基于線下已有的客戶群去做2B的平臺為始?;谧约汗镜腃RM策略去管理客戶,提升商業價值。
1、不同行業類型B端產品,不同企業資源,不同階段,,差異較大,,TOB客戶獲門檻取和積累長期性,是TOC無法比喻的
2、哪怕都是TOB產品, 比如電子發票,云產品,支付系統,排課系統,OA ,HR都屬于一類表格模式軟件, 但是涉及到財務軟件,ERP系統就差異巨大,電商軟件介于前兩種之間的業務流程處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