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錯,都是產品經理的錯
這也許是一篇得罪人的文章,但是我還是要寫出來。這也是一篇建議大家多讀幾遍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理解我所表述的這種“思維方式”,益處實在良多。
希望所有看到此文的產品同學們,都能接受、并且認可這個事實:所有的錯,都是產品經理的錯。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很多產品經理的社區、論壇、或者微信群、QQ群里面,很多產品同學一直都形容自己的日常工作是“背鍋”,老板的鍋、研發的鍋、設計師的鍋、 運營的鍋,都是自己背的,委屈的哭天搶地、六月飄雪。
一時間,產品經理就是“背鍋俠”這個說法甚囂塵上。當然,職場上本來也是一個“你來我往”的地方,既然有“背鍋”,相對應的,也有很多產品同學深諳“甩鍋”之道,不露痕跡之間,就把所有的責任推出去,給自己撇的的干干凈凈,一個人站在角落里眨著一雙純良無害的大眼睛做無辜可憐狀,仿佛自己才是受害者。
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鍋,到底是誰的。
當然,在討論之前,有很重要的一個事情,我們需要首先明確定義一下本文中“產品經理”這個概念:
在本文中的“產品經理”,指的是類似于“項目經理”的角色,是從需求輸出、研發測試、到驗收上線需要全生命周期跟進項目,并且對項目的最終結果負責的角色。如果在工作中,只負責將需求轉化成需求文檔輸出給研發,不跟跟進研發,不跟進測試,不跟進項目,不跟根據上線之后的數據進行迭代,這種角色很多團隊一般稱之為“原型助理”,而不會稱之為產品經理。
好了,列舉幾個常見的“甩鍋”場景:
甩鍋場景1:領導定了一個明顯有問題的功能(需求),上線之后發現市場反應跟大家預想的一樣差。
甩鍋給領導:他可是領導哎!他定的需求我怎么能改?我能說什么啊,我能怎么辦啊,我也很絕望啊,肯定不賴我??!
甩鍋場景2:某功能測試期間沒有測出問題,上線之后出現bug
甩鍋給測試:都怪測試同事測試的時候不仔細,沒有把測試場景全部覆蓋。跟我可沒什么關系!
甩鍋場景3:運營部門策劃了一個活動,完成開發測試,上線之后發現活動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
甩鍋給運營:都是運營的人沒想清楚,這個活動明顯就是有問題的(馬后炮)。跟我當然沒什么關系!
甩鍋場景4:研發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導致項目上線延期
甩鍋給研發:研發一點都不給力,這次我只改了三次需求,竟然還是延期了!
場景是不是有點眼熟,有沒有似曾相識,或者歷歷在目?
我們再把問題拆解一下:
場景一:
如果領導定的需求方向是錯誤的,那為什么不在項目開始就跟領導提出來?并不是說因為領導是領導,我們就要無條件的執行領導的命令。產品經理的一個很重要的職責就行進行需求分析,沒有分析出需求有問題,你說這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分析出問題,但是沒有跟領導說明,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跟領導說了,但是領導不為所動,說明你的說服能力或說服方式有問題,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至于如何跟領導撕逼,具體教程詳見另外一文:《產品經理,為什么你跟領導撕逼從來都贏不了?》也是可以當段子看的一篇文章)
場景二:
測試期間正常,但是上線之后出現嚴重bug,這種現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也不罕見。自問一下,產品經理在產品正式上線之前需不需要對自己負責的部分進行驗收?
如果沒有驗收,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是測試同學的測試用例沒有覆蓋全場景,那在測試用例評審的時候你有沒有參加?如果沒有參加,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參加了但是沒有看出有場景遺漏,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上線的功能本身就是一個短時間高密度訪問的功能(比如電商特惠限時搶購,或者大麥網周杰倫演唱會出票),但是你事先沒有想過要按照自家平臺最高峰時段2-3倍的PV量進行壓測,而上線之后訪問量過大、接口過載導致服務器宕機,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場景三:
運營部門策劃的活動上線之后效果不好。那你有沒有參與到整個運營活動的策劃中去?業界有一句話叫做:不參與市場和運營的產品經理都是耍流氓。作為產品經理,沒有參與到運營活動的策劃中,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你參與了,但是沒有評估出最終的結果,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是因為市場部門活動推廣力度不到為導致活動效果不好,你作為項目經理沒有去推動市場部門的推廣,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場景4:
項目延期,是不是因為你頻繁更改需求導致的?如果因為你一開始沒有想清楚,在研發過程中不斷更改需求,研發同學不斷返工導致項目延期,說明你一開始輸出的需求就是有問題的,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是因為其他情況導致項目延期,你是在一開始就發現了風險,還是最后已經無力回天的時候才知道風險的存在?如果是最后才知道項目風險,說明你跟進項目的時候有并沒有隨時掌握項目進度與風險點,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如果你提前知道了風險點,但是沒有給出解決風險的解決方案,你說是你說是不是你的錯?
總結
看到這里,相信各位同學應該已經看出來,其實“所有的錯,都是產品經理的錯”這句話的本意,并不是說所有的錯都是“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錯。這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即:所有的錯,都是自己的錯。如果你是運營,這篇文章的標題可以改為“所有的錯,都是運營的錯”;如果你是領導,這篇文章的標題可以改為“所有的錯,都是領導的錯?!彼?,這篇文章的標題可以理解為“所有的錯,都是你自己的錯”。
“所有的錯,都是自己的錯”,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全新的考慮問題的視角。
已經不記得我是什么時候養成了這種考慮問題的方式,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不管出現任何問題,都會下意識的思考:在這件事情當中,我自己的責任在哪兒?
這樣的思考方式,給我帶來得最珍貴的一句話,叫做:
沒有任何借口,凡事全力以赴。
人的大腦的潛意識都是趨利避害的,當一個人面臨一個比較困難的場景,需要努力的克服困難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就會自動開始為當前的局面尋找借口,從而緩解大腦的焦慮感。這種借口的尋找,完全是下意識的,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沒有感知,這種“自動搜索借口機制”其實就已經啟動了。就好像在一場傾盆大雨中尋找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屋檐,這是動物的本能。那么,這些屋檐一般都長什么樣呢?
- 這個同事不好溝通,這事兒不賴我;
- 這個項目本來時間就很緊,這事兒不賴我;
- 兄弟部門非暴力不合作,這事兒不賴我;
-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這事兒啊,真不賴我。
但是如果我們強迫自己深切的感知到“所有的錯,我是我的錯”,那這個自我保護機制就會被這種意識屏蔽代替掉,轉而激起的,是我們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在他的《動物的哲學》提出了一個“用進廢退”的觀點,在這個場景下是非常適合的:
長期強迫自己主動的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長此以往,這種意識和能力就會潛移默化的融入到自己的血肉與意識當中。這種意識和能力會成為一種下意識的思考和反應。
道理就好像楊過在古墓派的寒冰床上睡覺,即使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內功也運轉不輟、毫不懈怠,久而久之,自然事半功倍。
所以,工作中只要是有我參與的項目,我就會自動思考:如果我是第一責任人,我會怎么做?這個項目有什么風險與問題,什么是需要提前準備的,什么是需要提前溝通的,如果出現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如果有借口,這個事情一定做不好;如果沒有了任何借口,就相當于沒有了任何退路,那我們就只有全力以赴。你說,哪種心態做事的成功率更高一點?
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問題,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 同事不好溝通,你為什么不說你的溝通能力有問題?
- 項目時間緊,你為什么不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
- 兄弟部門非暴力不合作,你為什么不說你沒有領導力?
沒有溝通能力,沒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論,沒有領導力,你做的是哪門子的產品經理?
優秀的產品經理一定是善于解決問題的,然而優秀的產品經理不應該是一直在解決問題的,而是善于提前發現問題,并且在問題出現之前就能把問題規避掉的。而優秀的產品經理的這種提前規避問題的能力,一定是在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鍛煉出來的。見得多了,想的多了,解決的多了,自然就可以做到在問題出現之前就將問題消匿于無形。這就是為什么同樣一個項目,有些人做的順風順水,你卻一步一個坑。不是別人順,而是別人已經預見到了你走過的那些坑,在走過這個坑之前,就已經把坑填上了。你再回過頭看看你走過的那些坑,看的仔細一點,再仔細一點,你看,眼熟嗎?像不像你之前避過雨的屋檐?
甩鍋,很多人都會。但與此同時,甩掉的,是項目組成員對你的信任,也甩掉了你作為產品經理的擔當與責任。這個項目里你把鍋甩出去了,也許幸免于難,但是在下一個項目里,你覺得團隊成員還會再次信任你嗎?
在我負責的所有項目中,從需求分析、需求討論、到研發、測試、上線、迭代,我一直跟所有項目組成員灌輸一個思想:大家只管做,如果有問題,所有的后果,我來承擔。這句話拉近了所有項目組成員之間的距離,增加了成員與成員之間的信任感,規避掉了跟多團隊中都存在的相互猜忌、相互推諉的現象,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甩鍋,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職場生存法則。但是在我看來,勇于“背鍋”,是一種人生的晉升法則。
看到這兒,很多同學也許依然在找借口:我只是名義上的項目經理啊,然而并沒有任何實權啊,人家完全可以不甩我的,尤其是與其他部門的合作,更是很困難。這種情況領導也清楚?。?/p>
對,沒錯,很多項目經理都是名義上的項目經理,在組織架構與組織歸屬上是沒有實際權力的,項目成員的KPI考核也往往不在項目經理手里,還是在資源池的大領導手里。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合作在很多大公司也確實比較困難,這是很多大公司的通病。
道理我們都懂。
但是我還是要跟各位分享一句職場上的金玉良言:
領導,在乎的,只有結果。
領導,在乎的,只有結果。
領導,在乎的,只有結果。
事情沒有搞定,你自己也許會給自己找借口,但是你覺得你的領導會主動安慰,給你找借口嗎?然后溫柔的拍著你的肩膀,面帶微笑的跟你說:沒事的,這個事情確實很苦難,事情沒搞定,不怪你,下次再加油好了!
少年,醒醒。
你要想的不是這個事情如何如何困難,而是如何解決,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很多事情有難度,領導當然知道。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領導,你的下屬面對一個有困難的項目,他最后沒搞定,你第一個想到的,是為這個下屬找借口、找理由,因為這個事情如何如何困難,所以他搞不定是應該的,還是心里默默給這個下屬的頭像打一個小小的紅色的叉。再想一下,所有人都搞不定的事情,你的某一位下屬搞定了,下次有升值加薪的機會的時候,你說你腦子里想到的第一個人是誰?
職場上從來都是以結果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
你搞定了,你就是hero;你搞不定,你就是loser。
什么理由什么借口什么困難,拜托,請你都收起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所以,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應該是興奮,眼睛里閃爍的應該是嗜血和狼性。
因為,你升職加薪的機會到了。
就像玩游戲一樣,你打死的怪越高級,獲得的獎勵就越豐厚。
人生,如游戲。
勇于“背鍋”,直面困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勇氣,如果你現在還沒有這個勇氣,為了你自己好,麻煩你跟梁靜茹要一點。
再強調一遍:所有的錯,都是你的錯。
作者:譚小超(微信號:tanchao594460),一個只想把事情做好的小學生。
本文由 @譚小超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道理是這樣的,其實我感覺我也是這樣的人,還沒有具體做產品崗工作所以不敢說具體工作中這樣,但是生活中我就是這樣的,出現問題,先問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以至于造成現在局面,如果這么做會不會好一點。
但是目前我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總害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而給集體團隊造成不好的結果,而使得自己有些畏手畏腳,這是個很不好的地方,還有待改正。
文章中超哥描述的這種產品經理就是我想要成為的那種,希望以后具體工作中會改正自己不好的地方,在工作中鍛煉提升自己。
沒大毛病,PM困難重重的求生之路
上次聽課的時候聽到一種說法:一個事情的最終成功與否,其實和物理里面的力學原理是一樣的,一定存在著推力和阻力; 如果你全力以赴,不是經常想著這個困難、那個困難,以及是否背鍋的問題,通常推力會大于阻力,那么事情就容易向成功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反之; 所以,在心理認知上,你是如何看待這個事情,真的對于這個事情成敗有著重要的影響;
頂小超,支持你的觀點;
感謝老貝!共勉!
所有的錯都是自己的錯,所有的問題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少推脫,少找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凡事全力以赴。
作為產品經理個人成長提升,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是值得所有人學習和點贊的!我先點個贊!
感謝~ ??
第一個不贊同哈,分分鐘把你炒了,雖然早走早超生(但是也有特殊情況的),只能說本文說法覆蓋了很多,但是一些類似于1%的情況還是會夾雜在本文說的里面,總結,過于絕對
道理是對的,不過項目管控可能只有產品總監才夠格。有些事情本來就沒答案,領導要試錯,你也要試錯。那結果只能是領導試錯,你背鍋。真正獨立負責產品線,大部分還是樂意“背鍋”的
寫得非常自勉。但是過猶不及。畢竟我們是工作,不是每天分鍋玩。工作的本質是解決問題,就好比上戰場是為了勝利不是為了犧牲。在作者心態很好,但是如果能更進一步考慮問題的話就更靠譜了,問題的原因你了解了,但是引起問題的根結和機理是什么你有沒有考慮過,背鍋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不能背兩口一樣的鍋。產品經理不單是要對產品負責,更要對生產產品的流程負責(當然,有些時候會有過程改進專家負責)。一個優秀的生產體系能極大地提高產品質量。
理論上而言,凡是沒想到的,都可以算是PM的錯;想到了執行不了的,特別是由于資源限制或者其他部門的原因導致執行不了的(保留相關記錄),PM可以免責;這不是推卸責任,而是涉及到公平問題和團隊士氣。該PM擔的責任絕不諉過,但不該擔的責任,也絕不攬過。
承擔責任,不反對;不計任何場景地承擔責任,不敢茍同;明明是腦子出問題了,卻硬要說是腿壞了,結果把腿截了,腦子的問題依然在。文章主旨是背鍋俠為導向嗎,哈哈;想起了一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別多想,這句話只是告訴自己,做事情沒有任何借口,敘利亞的事兒,產品經理真的解決不了。
對
非常好的角度,凡是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