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業需要做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嗎?
上篇文章《互金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方法論》發文之后,我收到了很多回復,其中有一個長長的問題,我也做了一個長長的回答??紤]到可能對P2P行業的小伙伴們都能有點用,所以就把這個回答發出來給大家看看。
問題
看了上期《互金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方法論》?的文章,我有兩個問題:
1、關于流失預警和流失用戶的定義中,以最后一次回款“30天”為判斷的第一個條件。
- 雖然大部分活躍互金用戶投資頻率是1-2個月/次,但是,小部分的高價值客群的投資行為可能是低頻大額,對于這樣的用戶,依然以30天去刺激,是否合理?
- 新手用戶的復投轉化可能是1周之內,30天是否也比較長?
- 不知道在流失預警這樣的分析中,是否需要針對用戶本身的投資行為去區別預警條件?
2、我是P2P行業的,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在于投資額其實不能算是越多越好,理想是投資端資金和借款端資金的平衡。
P2P在理財端的目標是低成本地為借款端吸納資金,這部分資金到底是來源于忠實用戶還是新用戶還是老用戶并不重要,關鍵是看哪些資金成本比較低。
這個時候總覺得,與其去做用戶生命周期運營,還不如去研究用戶行為,探究什么樣的用戶對什么樣的活動敏感,如何在缺資金的時候快速找到目標人群,設計相應的活動及選擇相應的渠道即可。至于資金到底是來源于誰,好像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比較迷茫:像這樣的平臺,周期性去維護流失用戶真的劃算么?還是只要在缺資金的時候想辦法去激活即可,不管激活的是新用戶還是老用戶還是流失用戶。
回答
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拉新-促活-留存”是手段,目的是我在上文章開頭提到的用戶“轉化率”和“參與度”的提高,背后的邏輯,是為了讓用戶在平臺內的價值能夠持續提升,這樣用戶對平臺的依賴度和貢獻度才能穩中有升。任何互金平臺最終都是商業機構,都需要謀利,而只有用戶的持續留存和交易,前面提到的這些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這是大前提。
具體來說,互金平臺會以“活期+定期+權益類產品(或有)”的產品結構為基礎,配合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產品運營之類的手段,促成用戶完成多種類型產品的購買、多種期限產品的購買,并將這種行為持續下去。
問題1
(1)有關30天
30天是一個經驗值,根據統計數據,80%以上的留存用戶會在最后一筆回款后的30天內完成投資,但各平臺的長短可能會略有浮動,具體的數值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好。
(2)有關高價值客群
從數據來看,一個互金用戶往往同時會在2-3個平臺投資,所以如果你不去把他維系和活躍起來,別的平臺就會做同樣的事,最終還是會造成這部分用戶的流失。此外,互金行業是一個強運營驅動的行業,其實說到底同等水平的平臺產品差別不會很大,這就需要更強的運營刺激、更多的情感化運營來促使用戶忠誠度和依賴度的提升。
說到底,如果是高價值用戶,他們如果只買了平臺上某一只定期產品,只是一個多月才來看一次,只能說明對他的開發還不夠到位哦。
(3)有關新手復投
新手復投的邏輯以后我會有文章詳細展開說。新手確實是要今早轉化的,但在這里不是用流失率來考量。
(4)流失預警
流失預警的指標有兩大類:用戶投資交易指標和用戶交互行為指標。
文中也提到了:
“在最近一筆回款后30天內,若用戶賬戶中還有未贖回/未到期資產,則判斷在后續的M天內是否有關鍵操作發生?!?/p>
如果用戶發生了新的購買交易,則預警可以暫時解除。
如果用戶發生了贖回、解綁銀行卡之類的操作,那么就可以考慮觸發挽留策略了。
問題2
這個問題是“開源”和“節流”的關系,要開源,但也要提高留存,做好節流。
資金具體來自哪個人不重要,但是來自新客戶還是老客戶就很重要了,因為這能夠反映出平臺客戶的ARPU值和ROI的大小。公司要盈利,要給大家發工資,所以盡可能地留住老客戶,盡可能地從他們身上發掘價值,這是比獲取新客更重要的工作。這就是那些線下P2P平臺經常做的事。別看不起他們,其實他們經常陪小區老頭老太太聊天,送個米啊油啊之類的,就算是把老客戶留下來了。他們做的這個事兒,跟悟空理財持續做線下粉絲節、跟小米的粉絲經濟,說到底都是一回事兒
用戶生命周期管理要做,用戶特性也要去研究,這兩個只是運營大體系中的兩個方面,要做好互金運營,都是繞不過的功課。
相關閱讀
作者:張德春,微信公眾號:道是無。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與技術負責人,前平安壹錢包產品總監、Wind資訊移動產品負責人。專研(互聯網+金融)逾10年。
本文由 @張德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老師~關于新人復投的文章什么時候出呢,很很期待
好文,張總的文章在woshipm 互金類文章里是非常好的文章,每篇文章都讀過!我目前也在互金行業,也在這里發表了一些互金文章,希望能有更多的溝通交流。是否可以加我簡介里的wechat認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