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經理對智能手表的狂吐糟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77.jpg)
智能穿戴設備紛亂無章,N多概念N多設備粉墨登場,作為一個臨醫系出身,又從小到大搞了幾十年電子的互聯網產品經理,對這個連蘋果都沒有貿然出手的產品,我有話要說:
1 . 是手環還是手表
首先我們說說手環到底是什么。其實手環的根源就是手銬,是束縛捆綁人的東西,其實最考究一下鐲子的來源就知道了,手腕上帶著這么一個環箍,其實就是約束人的。這樣說來,作為一個智能設備,手環是在約束什么呢?答曰:約束人之懶惰。其實無論是運動檢測,睡眠提醒,等一系列健康概念,手環所做的核心功能就是抵御自身的懶惰,刺激提醒人的主觀努力,來運動,來安睡,來感覺自己為健康負責。所以說,智能手環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緊箍咒,智能做得好,會箍的舒服點而已,做的時尚點,就是箍的藝術點而已。無論如何,手環的佩帶者,一定是正在向健康努力的人,絕不會是一個真正健康的人。這就跟孫悟空在西天取經修成正果后,緊箍咒還是要去掉一樣,真正的健康是自由的,真正健康的感覺是身體給予你的,而不是一個設備給予你的。
這就跟所謂睡眠檢測,真正睡的香不香好不好,只要你自己清楚。手環無論怎么檢測,也不會比你的感受更準確。一個相信設備而不相信自己的人,本身就不健康。千百年來人類都妄想克服自身的懶惰,而且用了無數的方法,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人類自身的惰性不僅無法戰勝,而且縱容惰性已然成為重要的生產力。不是說沒有人能戰勝自己的惰性,而是這種逆天的行為只能在極少數人身上成功。所以,凡是妄圖逆反人類懶惰本性的圖謀,都不可能獲得成功!—這是我對智能手環產品的終極憂慮。
對比作為智能緊箍咒的手環來說,智能手表是大有不同的。雖然也是腕帶,手表絕不是緊箍咒的角色,而是最方便的助手角色。因為人自身沒有精確的時間感應器,而人又對時間有非常精確的需求,導致了人必須要借助外部設備來獲取準確時間,而手表其實是最適合人獲取時間的設備,而且成功的為人類提供這個精確的服務過百年。因此人類對手表的潛意識是定位在最便捷最快的幫助者身份的。以前只是幫助人獲取時間,那今天,智能手表就應該定義為智能的理解佩帶者當前需要的一切信息并為之提供,這才是智能手表產品正確的設計思路。因此站在這個出發點上,把電話啊,游戲啊,救援啊加在手表上的設計,只能稱之為愚蠢!
2. 天馬行空—智能手表設計
先不考慮實現的技術細節,只從產品要求上來描述這個產品:
1)“智能”的核心理念:精確智能推測佩戴者隨時產生的求助需求。
比如,夜里看時間的需求,早上剛起床時對今天天氣了解的需求,快出門上班時對城市交通路況掌握的需求,到單位后對今天工作的重點安排的掌握,快吃午飯時,想知道哪里有好吃的新館子。
在這個思路下,“智能”是對你所處環境有可能產生的需求的預判斷,是根據環境、時間、用戶行為歷史進行深度挖掘的尖端科技!因此能做出符合人性可探測內心需求的智能手表很難很難。
2)智能手表必須具備的硬指標:
防水全封閉設計,絕對不能摘下來充電,即要求在供電設計上要有革命性突破,更不能插根線充電!必須做到能常年連續佩戴的腕帶手表,才可能讓人們傾注感情,最終接受。這里我提供一個參考設計:無線充電。我們可以把無線接收線圈放在腕底的連接處,并設計一個能量轉移模塊為之充電轉移電量。這樣的設計會很好玩很酷,也很通用。當自己的手表需要補充能量時,完全可向身邊的同事借一下能量塊補充一下,并且借來的能量塊最多只能補充不到1/2的電量,還有剩下一半留給原主人。這是不是有點變形金剛的節奏呢。
微功耗藍牙網絡通訊。從來自蘋果公司由iCloud支持的微功耗間歇鏈接的iBeacons通訊專利上看,該技術可以讓智能手表在及時獲取有效的云端網絡數據的同時,以極低的功耗來大幅度延長佩戴時間,這樣智能手表的可用性會大大增強。當然,如果你考慮現在推出產品,也只有安卓4.3和iOS6,7以上才能支持。
卓越的交互體驗:閱讀與提醒。
其實手表是人類能最快讀到信息的裝置,抬起胳膊就能看到時間。從在頭腦里有需求開始,到抬胳膊看表讀到數據,差不多只需要0.5秒。這比找到手機看信息要快很多。因此這成為腕帶設備的核心優勢。但,這里必須要注意的是,首先是你要先在頭腦里形成確切的需求,比如我要得到時間數據,或者我想得到天氣信息,或者我想了解交通路況等,有明確的需求后,手表才能最快速的給你提供。如果把手表作為一個查詢終端,那一定不如手機好用。因此想加語音識別,想把手表變成信息入口的,一定是深受周星馳大內密探零零發的影響,你很可能更需要一個帶吹風機功能的刮胡刀。當信息展現的精確需求出現后,需求推導的智能設計將變的異常關鍵,你不覺得要推導出你腦子里想要什么的功能是最牛逼的高科技么!其實展現信息從來都不是問題,但展現什么信息卻是個大大的問題。
這里再說說提醒??瓷先ヌ嵝押苋菀自O計,無關智能??墒?,一旦提醒被垃圾信息占據,那就是毫無疑義而且極其令人討厭的東西。提醒其實更需要規則更需要結構化也更需要和個人的具體需求匹配??纯次⑿攀窃趺词崂硖嵝褭C制的,它絕對比微博高幾個層級。說了這些就是告訴大家智能手表的提醒設計絕對要用心血凝聚來完成,一旦設計不到位,將成為導致死亡的巨大敗筆。智能的概念將再次在此起到關鍵性作用,就是:到底什么信息該提醒你!在什么時候提醒你!
3)傳統的奢華設計VS酷炫科技感
我認為,產品的外觀設計要結合時尚與傳統。即便我們能把真正的預測需求的智能都做到,手表的外觀設計也不適合用酷炫的科技范兒來展現。當前現代的手表早已包含了非常優秀的設計理念,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樣才能更貼近用戶的認知體系。從外觀設計來說我還是比較保守的,可以說還是iOS6的擬物設計思路,盡可能不讓人去思考,盡可能利用人類現有的認知體系;當然我也并不排斥iOS 7這類扁平化設計理念,可以說這類扁平化設計思想更適合用在手表這類顯示空間很小的設備里,但這樣會使用戶太愛操作你的手表了,這會讓電池大量消耗電能,這又跟我們需要的根本體驗產生悖論。因此平衡的駕馭設計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智能手表的設計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受制于電能提供技術。
4)與周邊智能設備的關聯與結合
孤木不成林,一個尖端的智能設備絕不可能靠自身實現一切服務,更多的是要靠體系。智能手表毫無疑問的要與手機,云來結合,更多的還需要跟其他任何有智能通訊的設備連接,比如智能血壓計等,體溫表,體重秤,血糖儀等,這是一個生態環境。對于生態環境構造的設計,將是考驗智能手表成為武林盟主的重要部分。這絕不是開放API就能勝任的,更多的是線下資源的整合談判,甚至于資本聯盟。
source:上方
充電的部分落后于時代了。幾百年前的機械手表就已經發明了不需要上弦,靠人走路的時候手臂擺動產生的能量補充能量的技術了。
所以說,智能手環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緊箍咒,智能做得好,會箍的舒服點而已,做的時尚點,就是箍的藝術點而已。無論如何,手環的佩帶者,一定是正在向健康努力的人,絕不會是一個真正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