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怎么能不知道點互聯網金融

7 評論 23473 瀏覽 249 收藏 20 分鐘

關于互聯網金融,相信絕大多數人已經非常耳熟,但是是否能夠講的明白呢?我們通俗的理解應該就是互聯網+金融,或者說傳統(tǒng)的金融搭上了互聯網的便車吧。這理解正確嗎?從中國四十人論壇上的各位專家的講座,我們來對中國的金融行業(yè)有一個整體的大局觀。

1. 互聯網金融到底是什么

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最初是2012年謝平教授在中國四十人論壇上提出來的。要知道的是國外沒有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國外的是數字金融(Digital Finance)或者金融技術(Fintech)。我們的互聯網金融解釋的話分為兩種,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互聯網金融指互聯網公司從事金融交易活動,例如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包括支付寶和余額寶等),和金融機構在從事金融交易時利用互聯網技術,例如招商銀行提供網銀服務等。狹義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指前一種業(yè)態(tài)——互聯網公司從事金融。國外的則更多指傳統(tǒng)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金融能夠發(fā)展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互聯網從技術上能夠有效地幫助解決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個根本挑戰(zhàn),它能夠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比如幫助風險定價或信用評價和信用監(jiān)督等。另一方面,在中國興起應歸功于制度、市場和技術三個要素。制度上來看,監(jiān)管當局對于新興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比較寬容;市場上來看,中國的金融機構大部分服務于大型企業(yè),中小型企業(yè)和個人沒有較好的金融服務,這給新興的金融提供了有利條件;從技術上,互聯網通過超過13億部智能手機將大量的潛在客戶連接起來,擁有極低的邊際成本,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推動了個人征信的發(fā)展和風險的評估,有效地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fā)展。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也促生了大量的問題,例如P2P跑路和金融監(jiān)管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后面再作討論。

2. 互聯網金融2.0時代

我們的社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會進行升級換代,那么金融在更新迭代上也必不可少。所謂互聯網金融1.0也就是社會爭辯互聯網金融和金融互聯網的階段,在經過跨界融合、規(guī)范發(fā)展和轉型升級之后,進入了我們的新金融,也就是2.0階段。

金融是一個賦能型的行業(yè),是社會經濟的血脈,目的是推動社會經濟進步,達成社會目標。我們這兩年流行的供給側改革,本質上是從生產要素(技術、資本和勞動力)的角度發(fā)力,通過制度安排的改變來釋放生產要素相關行業(yè)的潛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新常態(tài)經濟條件下,強調的重點就是消費,通過小型化、專業(yè)化的生產去匹配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

互聯網金融的功能就是支付、融資、理財和保險,支付是金融的最基本功能,融資是第二個功能能夠幫助資源在全社會的有效分配,理財和保險是進行風險分散來增加企業(yè)和家庭的福利。

現階段我們已經接觸到了互聯網所有功能的方方面面,那么未來的互聯網金融將會如何發(fā)展呢?首先了解金融未來的三環(huán):商業(yè)生態(tài)、金融機構和金融監(jiān)管。社會的發(fā)展是先有了物質交換,才有了商業(yè),然后才有金融,所以商業(y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是為商業(yè)服務的,例如支付寶。所以現在很多的P2P平臺很多不成熟的原因就是沒有根植在商業(yè)生態(tài)中。第二個是金融機構,金融的底層就是渠道、數據和技術,渠道的觸達能力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導入流量、接近免費、屌絲經濟,例如騰訊的社交帝國。當然金融的另一個核心能力就是數據能力,基于信息和數據做風險甄別,征信機構的產生就是為了更好地評估風險。渠道、數據和技術,也是任何金融的底層,技術改變世界。第三個是金融監(jiān)管,人性貪婪,金融消費者更是貪婪、短視,因此金融監(jiān)管必須要在創(chuàng)新和風險方面尋找一個平衡。

未來改變金融的正是渠道、數據和技術。渠道拓展,能夠結合更多的場景和需求,例如余額寶與基金的消費場景緊密結合,還有Uber、微信社交金融等等。數據分析,提升商家和消費者的連接效率,甄別風險,使風險和回報更好匹配。技術的更新,幫助我們更安全、更低成本地拓展渠道和消費,做到金融普惠。

金融服務

3. P2P的發(fā)展和監(jiān)管

P2P,就是個人對個人借貸服務,大約從2005-2006年開始興起。在中國,從大學生開始,到白領、工薪階層、小微企業(yè),甚至農戶,這些都是我們傳統(tǒng)的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他們的需求都比較小,目標特征非常明顯,那么他們這些金融需求要如何解決呢,互聯網金融就在這方面金融了創(chuàng)新——P2P,可以通過有價值的人際關系和社交網絡來判斷這個用戶的信用值,基于信用給予金融需求滿足。

剛才我們提到商業(yè)是金融的本質,P2P平臺很多通過拆東墻補西墻的形式在根本上就沒有滿足商業(yè)生態(tài),所以必然會遇到過種各樣的問題。而根據發(fā)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對于P2P平臺的定義,也僅僅是信息中介,那么它在實際中有哪些風險和挑戰(zhàn)呢?

第一是反欺詐,平臺本身需要處理業(yè)務和風控,所以很容易成為詐騙團伙的目標。因為平臺交易時提供的身份、各類記錄和熟人等信息很容易造假,同時真實信息也存在片面性,這就造成了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第二是資金來源和存管,平臺缺乏對資金來源審查的手段,所以就極有可能被淪為洗錢工具或從事高利貸風險。當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監(jiān)督存管資金時,也就避免了借貸交易真實性和唯一性,以及資金歸屬權的問題(例如交易資金在途時資金權歸屬),同時也為平臺提供了誠信保障。

第三是多元化監(jiān)管,創(chuàng)新領域一般都存在監(jiān)管滯后的問題。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監(jiān)管機構發(fā)表的《意見》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不設門檻的備案制度,地方金融辦監(jiān)管是否恰當,互聯網金融無地域性的限制,當發(fā)生風險的時候,地方金融辦與銀監(jiān)會和銀監(jiān)局之間如何協調呢。

最后,根據北大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中,提出了幾個快速辨認問題平臺的角度和方法。第一注冊資本越低,生存概率越低(沒有公示注冊資本的,一年的生存概率只有25%);第二實繳資本越低生存概率越低;第三平臺利率越多樣則生存概率越高,小于8%和大于20%的生存概率也會更低;第四期限多樣性越多生存概率越高;第五項目多樣性越低生存概率越低,例如平臺上只有一個項目,那么它就很容易出問題;第六第三方保障,如果是銀行或者保險公司那么它的生存概率會更高些;第七是保本付息,越是保本付息的平臺,生存概率越低。一些信息確實的平臺那就很可能是危險平臺。

4. 中國的個人征信

征信是指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金融活動中最常見的活動就是借貸,借貸的預期回報率可以用下面的近似公式來計算:1+預期回報率≈(1+承諾名義利率)*(1-違約概率)所以信用風險越高,借貸產品的利率越高。我們在借貸的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的風險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事前風險,當你借給一個人資金的時候,不知道他的信用如何,不了解世界狀況,所以高風險的人就對應高利率,用來彌補對應的信用風險;另一類是事后風險,借款人做的事情可能會賠錢,那么如何規(guī)避這種風險呢,我們傳統(tǒng)的做法是設置抵押品,在P2P上主要是兩種,尋找擔保公司和風險保證金,這種方法在行業(yè)中叫做增信。

征信系統(tǒng)嚴格來講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yè)征信,這個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金融機構進行評定;另一類是個人征信,中國的個人征信發(fā)展是從1996年個人征信的十點開始的,后續(xù)03年設立征信管理局,06年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2013年征信業(yè)開始社會化、市場化,至此中國的征信發(fā)展才完全進入軌道。央行的征信中心的消息來源主要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為核心,而互聯網機構的征信尤其以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最為廣泛,中國八家民營征信機構的征信產品如下可以作為參考。

常見征信產品

說到征信的發(fā)展,我們的個人征信體系完全可以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高效率、多層次建立一個適應中國互聯網金融發(fā)展的新體系,形成1+K+N的競爭格局,以央行征信中心提供作為公共產品的基礎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少數幾家成為征信寡頭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型民營征信公司,和其他的專注于垂直細分領域的小型征信公司。

征信評分,常用的有信用評分和征信評分兩種。金融機構內部的叫做信用評分,分為申請評分、客戶行為評分和催收評分。征信局評分叫做征信評分,囊括了消費者在不同金融機構發(fā)生的全部信貸行為和記錄,征信報告就是想消費者在多家銀行的信用記錄。通常信用評分都是基于統(tǒng)計模型來統(tǒng)計的,目前全球通用的是費埃哲公司的評分模型(FICO),主要包含付款歷史、未償債務、信貸時長、爭取新信貸和信貸組合等方面。

信貸模型

5. 互聯網保險前景大有可圖

現在世界影響最大的科技趨勢第一類是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第二類是基因技術和生命科學,第三類是人工智能。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消費主要聚焦于四個方面,電子商務、信息獲取、溝通交流和娛樂,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等技術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影響,促使金融降低了成本,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特別是保險行業(yè),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信息不對稱。

互聯網保險的發(fā)展,涉及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我們的保險發(fā)展相對于國外來說,仍有很大的距離,因此近幾年各種的互聯網和其他行業(yè)的企業(yè)紛紛進入保險業(yè)。而互聯網進入保險業(yè),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保險的產品創(chuàng)新,同時線上線下的深度場景化結合和互聯網技術都給互聯網保險帶來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未來互聯網保險的發(fā)展方向主要在于精準定價、精準營銷、精準服務和精準管理,以點到點、端到端、個性化和碎片化的方式來呈現。

6. 金融未來——大數據

大數據這個概念是在40年前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來的,到現在已經是我們各行業(yè)都在熱談的內容。而對于銀行來說,需要處理大量的業(yè)務、客戶和產品等,所以大數據對于銀行的管理和運作至關重要。關于大數據,我們可以分為上中下游,上游是大數據匯集,包括形成巨大基礎數據資源的各種機構、組織和企業(yè)等;中游是專門提供大數據挖掘分析的軟件工具和硬件平臺的一些公司,例如IBM、Oracle等;下游則是借助了大數據的分析軟件和平臺來展開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的各種機構,包括政府、企業(yè)、研究機構等為自身開展大數據分析應用,和受托為第三方開展大數據分析獲取服務費用的各類大數據分析服務商。

大數據建設的基礎就是數據治理和標準化,主要通過建立數據標準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來實現對數據質量的保證。數據質量管理一方面是數據清洗,對于多方面的數據需要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和正確性;另一方面就是異常值需要識別并且特別關注,比如一個人的年齡肯定不會是負數吧;最后就是需要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這就需要建立多個數據質量管理的規(guī)則和模型。信息標準化,實際上是信息統(tǒng)一語言、統(tǒng)一計量的過程,五個原則就是:定義統(tǒng)一、口徑統(tǒng)一、名稱統(tǒng)一、來源同一和參照統(tǒng)一。

信息標準化規(guī)則

關于大數據的發(fā)展方向,第一階段是報告型,設定報表,簡單進行事后查詢;第二階段就是分析型,可進行靈活查詢,對海量數據進行一定的分析,找出為什么;第三個階段就是預測型,可以告訴你將來會發(fā)生什么;第四個階段,就是實時性的運營分析型,本質上是一個流平臺可以反映、分析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第五個階段,是智慧型,對于業(yè)務機會、營銷機會可以自動捕捉,同時也可以自動觸發(fā)一些操作等等。流數據處理平臺就是對于正在運營的數據可以進行實時分析,并且及時能夠反饋到前臺部門,甚至反饋到客戶。

大數據的數據庫發(fā)展方向

7. 互聯網規(guī)范與發(fā)展

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監(jiān)管,不僅僅是經濟角度的研究,還需要了解政治、法律甚至別的學科,對于問題多發(fā)的互聯網金融問題,這就需要政府使用多學科交叉方法來研究市場和經濟行為。我們這里就互聯網金融的市場規(guī)范的幾個問題作簡要說明,第一是客戶資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必須建立,需客觀準確地披露機構的信息和風險;第二是網絡和信息安全,需要妥善保管客戶資料和交易信息;第三是反洗錢和防范金融犯罪問題,需有效識別客戶身份,并主動監(jiān)測和報告可以交易,保存記錄等;第四是加強行業(yè)自律,具體的業(yè)務規(guī)范、消費者保護和信息共享等需要自律;最后是監(jiān)管協調和數據共享,建立互聯網金融數據統(tǒng)計和檢測體系。

互聯網通過不斷地技術進步,促進行業(yè)成本降低,并盡可能最大范圍地覆蓋金融服務人群,這是互聯網金融承載普惠金融,為更多人提供金融服務的重要使命。

注:本文為《互聯網金融12講》書評,想要深入分析了解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監(jiān)管等方面的可具體查閱。

 

本文由 @菩提有鏡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贊一個

    來自廣東 回復
  2. 贊一個,比較系統(tǒng)全面。

    回復
    1. 謝謝關注 ??

      來自福建 回復
  3. 厲害了我的哥,已關注公眾號,可否給個微信勾搭

    回復
    1. 謝謝,微信18605953201,多多交流

      來自福建 回復
  4. 看好互聯網保險~期待未來能夠給大家?guī)砀嗟谋憷???

    來自廣東 回復
    1. 在書中針對保險有個更詳細的介紹,有機會會做個互聯網保險的研究補充 ??

      來自福建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