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產品&用戶產品:2類互聯網產品盈利模式淺析

2 評論 17585 瀏覽 170 收藏 7 分鐘

談到互聯網產品,我們不得不談的就是它的盈利方式,這也是一個產品人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

如果說做產品是“生孩子”,運營是“養孩子”,那么我們非常關注的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能夠給你帶來的回報,盈利就像是孩子將來的工資收入會怎么樣,我能得到多少(當然只是類比啊,父母都是偉大無私滴~)。什么?沒養過孩子?那你可得抓緊咯,畢竟你小學同學的寶寶都已經上幼兒園啦~

話不多說,我就開始掰扯了~

首先呢,我想從互聯網產品的兩大分類入手:商業產品VS用戶產品。商業產品主要是針對于企業組織(或者是為了工作的個人)的一類產品,這類產品關注的是干活兒的效率和利潤,即使界面啥的奇丑無比,但,能用就行,吐習慣就好啦。而用戶產品主要是針對于普通大眾,那就要看用戶用的爽不爽啦,畢竟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產品速度延遲兩秒就有可能讓用戶棄你而去,說的高大上一點就是能否讓用戶產生情感共鳴。。

商業產品盈利模式

1.售賣租借產品服務

提供咨詢決策、系統支持、 軟件API等服務獲得回報

典型栗子:Growingio、阿里云、百度地圖

2.平臺傭金

平臺提供鋪位、流量入口以及管理服務等,收取固定的管理費或者根據用戶的收入按比例抽傭。

典型栗子:淘寶賣家服務平臺、大眾點評商家版、滴滴出行司機版

3.搜索推廣

通過出售搜索結果顯著位置獲得收入

典型栗子:百度、 Google、淘寶競價排名

用戶產品盈利模式

1.產品功能

很多產品采用基礎功能免費,高級功能收費的方式,也符合市場盈利的“二八原則”,即產品80%的利潤來源于20%的用戶。

典型栗子:

  • 在QQ的所有收費項目中,僅僅是QQ會員數量就超過5000w,每年為騰訊帶來的營收數十億。而QQ會員也體現了它的價值,擁有近80項特權,覆蓋QQ、游戲、生活、購物各個方面。
  • 美國著名社交軟件Tinder 針對年長用戶推出收費服務,利用價格歧視策略,“榨干”那些有高級需求并且愿意突顯自己經濟實力的大齡用戶們。
  • 當然了,日常當中使用的百度網盤、有道云筆記等很多應用都有這樣的盈利策略。

2.內容服務

通過售賣視頻、文學、素材等內容版權盈利。

典型栗子:愛奇藝會員、QQ閱讀、千圖網

3.產品交易

通過平臺出售產品,直接獲利。在這里呢,又分為實物產品和虛擬產品。

實物產品典型栗子:京東商城、聚美優品、當當等電商類應用

虛擬產品典型栗子:游戲裝備、應用裝扮、直播打賞禮物、網絡彩票等

4.合作伙伴

廣告、投資、數據交易、平臺導流

(1)廣告:這應該是互聯網產品最最最常見的盈利方式之一了,像Google、Facebook這樣的科技巨頭都是以廣告為主要盈利方式的。

說到這里呢,我想提一個很厲害的廣告模式——聯盟廣告。曾幾何時,你是不是在一家電商網站剛剛瀏覽了一件商品或者百度了一樣東西,而當你訪問其他網站時,這件或者這類商品馬上就會出現在其他網站的邊欄上呢?

這是由于這些網站組成了廣告聯盟,只要加入他們,就可以共享用戶瀏覽器cookie里面的數據,一件你曾經搜索過的商品就像一顆“追蹤彈”一樣跟在你的后面。而這樣的廣告策略可以將轉化率提升三倍以上。

(2)投資:這里不得不提的應用就是共享單車了。以摩拜單車為例,如今的注冊用戶數量將近4000w,每名用戶交的押金是300塊,那這些押金總額就將近120億。將這些押金存到銀行,利率在1.5%左右,那么每年的利息收入就是1.8億。。說實話,不少啦。。

當然,還有很多理財產品也是通過這種方式盈利的。

(3)數據交易:用戶在應用上留下的各種數據有利于對用戶行為進行深入剖析,產生更大的價值。相信很多用戶都體驗過地鐵上的花生地鐵免費Wi-Fi,之所以免費,還不是因為可以抓取到海量數據啊~

(4)導流:為其他應用提供流量入口,共同分享收益。微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啦,看看微信九宮格上的應用們,每天獲得了多少流量啊。當初騰訊入股京東,流量也是入股的籌碼哦。

5.交叉補貼

有的產品生來就很難盈利,但在整個公司中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就有發揮產品自身優勢,利用互補產品盈利補貼。例如,Apple用iPod補貼iTunes。

能想到的就是這些啦,歡迎大家補充哈~

 

本文由 @MarcoReus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普及貼,重新翻回來看的。

    來自上海 回復
  2. 有點意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