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有“道”,落地更重要
如果所有內容都要評審,而且所有人都要參加,那么一個2周的版本中間光全體評審會就要開至少4次,再加上站會、小結會等,這樣的節奏團隊無法承受。今天筆者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所有的實踐也都是筆者親身嘗試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近期筆者所在的團隊對評審這件事兒有些頭疼。一方面是評審質量,另一方面是流程不夠明確。
- 哪些要做評審?
- 哪些可以不做?
- 要做的必須需要誰參加?
- 達到什么效果?
如果所有內容都要評審,而且所有人都要參加,那么一個2周的版本中間光全體評審會就要開至少4次,再加上站會、小結會等,這樣的節奏團隊無法承受。今天筆者就這個問題跟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所有的實踐也都是筆者親身嘗試過),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工作中我們常見的評審可能有如下幾種:需求評審、交互稿評審、視覺評審、研發設計評審、測試用例評審、代碼評審、上線計劃評審、運營推廣計劃評審等等??墒敲總€版本如果都這么走一遭的話,還快的起來嗎?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有些小版本也就5-10個工作日,這么搞吃不消。那怎么辦?接下來請跟著筆者的思路走一趟,相信中間有些點你也深有同感。
1. 直面問題
讓大家直面問題,評審需要得到團隊的共同認可及對評審文化真正理解。寫在最前面也是決定后面成敗的最重要一環。筆者發現不同的企業文化對此的認知差別很大,而且接受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即便同一企業不同項目,對此的認知和認同也會不一樣。所以如果想能往下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團隊共同認可,認可的基礎是理解為什么這么做以及所闡釋的理念。
評審的目的是基于大家對評審內容的理解上發現問題,提高評審內容的質量,確保接下來在做大家共同認可的事。評審后的輸出則是所有評審人員共同的輸出物,所有評審人員共同為此負責,而非只是owner。
這點很重要,有很多人都只認為那是owner的事情,我只是去了解是什么,哪里不合適提提意見就可以了。所以大家會發現不少評審會當時風平浪靜,等交互案、視覺稿出來,又跳出來說這樣設計不合理,blabla…回過頭再去做重復功的情況時有發生。
只有得到團隊的認可和真正理解,接下來的事才能輕松且有效的往下走(這里的輕松是指大家共同認可后的執行會更順暢,讓發起者更輕松)。而要讓團隊認可和真正理解,往往實際情況是團隊在此確實遇到了問題,痛了。否則團隊可能會認為這是在浪費大家時間。所以在讓團隊認可和理解這件事上所選擇的時機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團隊自己發現并拋出來,效果往往要比旁觀者直接講效果要好很多。
所以,筆者建議的形式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去發現,然后讓團隊參與分析和解決,中間去引導大家舉一反三,最終達成大家所提出的共同認可的方式。
2. 團隊確認流程
2.1 確認必有的評審
在得到認同的情況下,由團隊或核心成員共同決策項目過程中各種評審的必要性和級別。哪些是一定要有的,哪些是在一定情況下要有的,哪些則是可選的(一般可選的往往都不會被執行)。必要性和級別的確定會根據當前團隊和項目類型及所處的階段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團隊在測試用例評審環節總是會發現很多問題,他們會將此評審優先級作為必選。有些項目是偏視覺的比如官網風格等,則視覺評審變得很重要。有些項目是底層存儲數據類項目,設計文檔以及上線計劃的評審是必須的等。
不同團隊、項目類型及所處階段不同會對此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團隊確認當前情況下項目過程中各評審的優先級。
2.2 確定評審的類型和必須參與的角色
(1)確定評審類型
先需要了解評審對象的重要性和復雜度,接下來確認不同重要性的評審所采用的方式。可能是最為正規的會議評審,可能是略微輕松的站會評審,也可能是郵件評審等。這里介紹下幾類評審的區別。
- 第一類會議評審:相對正式,提前發出會議邀請和評審內容,通過正式會議的形式讓評審員共同確認評審對象并對有疑義的地方做確認,從而輸出大家共同認可的評審對象。
- 第二類站會評審:相對形式活潑些,時間和地點都比較隨意。比較適合非關鍵性或很小的內容確認,幾個人在座位上一同確認評審對象并達成一致。
- 第三類郵件/線下評審:通過郵件的形式,在郵件指定的時間范圍內,各自進行評審,并反饋意見。
(2)確定評審角色
不同的評審對象所要求的評審成員可能是不同的。比如視覺評審,視覺主管、產品是必須的,交互、開發、測試是可選的;對于開發設計評審,對應的開發主管和測試同學是必須的,交互、視覺是可選的。所以要針對自己的項目和團隊組成情況,對不同的評審內容的角色進行確定。
2.3 關于執行
(1)評審會前
- 確定是會議評審還是郵件評審;
- 將評審材料至少提前一天發出,便于參會人提前了解評審內容;
- 所有關鍵評審員都要確認可以參加評審會議;
- 開會前收到所有關鍵評審員的反饋,此項標為可選項,因為會發現在不同類型的項目以及不同的團隊,所適用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用此環節來確保每個關鍵評審員都有提前看過材料,從而會上可以只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大大提高評審會上的效率。如果有人在會前沒有反饋,那么延遲會議并發郵件說明是因為什么而延遲,這樣下次基本就不會再出現這種情況。而有些項目可能是一次性且周期很短的情況,當場講述比寫詳細的文檔更高效。那評審的材料會當場講述,然后大家提出疑義和反饋意見??赡軙霈F的情況是,短暫的會議時間想到的點不全,會后就過去了,或者會后再提出再進行溝通討論。大家根據自己項目的類型以及團隊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
(2)評審會中
- 按照會議議程有序進行;
- 將所有的comments用相應的工具記錄下來以便會后跟蹤;
- 為保證會議高效,每個議題應控制在3~5分鐘;
- 除了主持人,其它人員不許帶電腦;
- 整個會議最好是1小時以內,不要超過2小時;
- 如果發現critical或者block級別的問題,則團隊會上立即商議是否需要二次評審。
(3)評審會后
- 作者根據評審會上接受的建議進行更新;
- 所有會上未有結論的議題,會后有公告,并將更新后的材料發出再次郵件確認;
- 所有關鍵評審員對更新的材料進行再次審核,沒有異議則Done;
- 執行流程確認后,可以做個簡單的checklist幫忙輔助確認。
在現實工作中,評審會后的跟進往往容易被輕視。特別是一些未確定但不會影響當前進展的問題,往往是到了開發在做的時候才再次被提出討論確認。這些問題甚至可能會引起更多問題,導致開發測試的重復功,所以待跟進問題的落實在團隊共同確定執行方式時也需要引起重視。
結語
以上便是筆者關于評審各環節的一些認知和實際做法,從團隊共同認可(認可并深刻理解評審文化:大家共同對評審內容負責,而不是只有作者 ),到團隊共同確認流程(哪些類型是要做評審的,以及是何種程度的評審),再到具體執行(執行方式的選擇和確認)。這些環節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團隊共同認可。只有大家真正認可和理解這件事,后面確定流程以及執行才能更深入人心。當然團隊的執行力也不容小覷,再完美的方案也需要落地才能見到效果。
作者:劉煦萍/Abble,曾先后在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任職?,F為網易資深項目經理,先后服務于網易云存儲、客戶端安全、易信、云信、七魚等產品,專注于流程優化、版本交付和團隊成長。愛好旅游、乒乓和美食?!毒W易一千零一夜》主要作者之一。
本文由 @網易杭研項目管理(微信公眾號:NetEaseP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真的是很實用了,17年的文章,現在還是有很多沒做到的
靠譜的人就是事事有回響,事事有交代
是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