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化面前,聊聊「計劃」的意義
“不管對外的計劃怎么包裝,項目經理必須有一張對內的計劃,能夠隨時并真實的反映出項目現狀?!?/p>
記得第一次做項目經理,中途接手一個銀行項目,開始內心是拒絕的,因為這事:
- 人多,團隊最高峰30多號人;
- 事雜,需要和行內十幾個系統進行對接;
- 除此之外,少不了做項目永遠的痛:工期緊。
在進組的前一天,想到這一大攤子事,不知道從哪里下手,心虛的很。
這時,有位老領導跟我說:
“不管對外的計劃怎么包裝,項目經理必須有一張對內的計劃,能夠隨時并真實的反映出項目現狀。”
就是這句話,不僅讓我順利地完成項目管理生涯的漂亮“起步”,也為后續形成自己的管理方法論打下基礎,受用至今。
沒錯,我是“計劃”的信徒。
但是說起“計劃”,自然聯想起另外一話:“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項目出現延期情況是大概率事件,沒辦法,誰叫影響項目進度的因素太多,要么無法預測,要么不受控制。
既然計劃和現實之間存在鴻溝,為什么還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做計劃”?
“計劃”是看穿泡沫的鏡子
制定一份完整計劃,需要考慮的事情大致包括:
- 目標是什么?實現目標需要做哪些事情?
- 每件事情需要哪些資源?每個任務,關鍵階段的完成時間,產出物?
- 風險點和應對方案?
看,這本身就是以“上帝視角”全局推演的過程,事情能不能成,整個計劃確定下來,心里也就清楚了一半。
回到開篇說的故事,之所以能順利“起步”,并不是靠面上的一紙計劃,而是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無形對項目現狀完成了一次深度梳理,計劃做的越細,對細節了解就越全。一來,可以幫你找到項目中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二來,也不至于讓你的管理,變成團隊眼中的“添亂子”。
“計劃”是出征前的儀式
想要順利完成一個項目,拋開外部風險不看,能否在內部形成合力,至關重要。
- 對上,要符合公司戰略方向,得到領導認可,只有這樣,在需要領導助攻的時候,才會顯得有理有據,不那么唐突。
- 對下,要讓團隊每一個人對目標形成共識,尤其要搞清楚各自手中的任務對整個項目進度影響的程度,避免陷入大家不急,只有你急的窘境。
而做計劃,就是這么一個統一上上下下的意志和決心,明確戰略方向,盤清資源家底的過程;是搖旗出征前,必不可少的儀式。
“計劃”是事故后的黑匣子
即便項目出現延期,或者徹底掛掉,從團隊的角度出發,要善于復盤,至少死也要死的明白。
“計劃”的好處,會讓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偏差,具象的顯示在你面前,就像淘寶買家秀和賣家秀一樣,會幫你更直觀的修正對事物原有判斷。
每一次的修正,目的是降低下一次的踩坑幾率,畢竟大部分的問題還是人為導致,你對計劃的控制力變強,就是對項目的控制力變強。
最后
做了這么多年的項目,個人感覺,要做出一份靠譜的計劃很累,過程里有太多的不確定,等著你去確定;這種走出舒適區的恐慌感,沒有人會喜歡。
關鍵是,這種恐慌感不會隨著經驗的累積而消失,每一次都像第一次,這是計劃最令人討厭的地方。
但是,如果一個項目,按照既定計劃走出你想要的模樣,其中產生成就感,經歷一次就會上癮,這也是“計劃”最誘惑人的地方。
作者:李哲,微信公眾號:secondthought
本文由 @李哲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你好厲害呀,get到
學習了
?? 多交流,互相學習
寫的不錯,里面的有3點,其中第三點風險點和對應解決方案,我覺得很對,也是我正缺的.
?? 謝謝,是的這也是最燒腦的地方
贊
謝謝 ??
?對上,要符合公司戰略方向,得到領導認可,只有這樣,在需要領導助攻的時候,才會顯得有理有據,不那么唐突。
?對下,要讓團隊每一個人對目標形成共識,尤其要搞清楚各自手中的任務對整個項目進度影響的程度,避免陷入大家不急,只有你急的窘境。
這兩點很認同!
?? 多交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