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洞察2B產品用戶需求

12 評論 17264 瀏覽 199 收藏 11 分鐘

“2C的是用戶,和2B的是客戶,區別還是非常大的。一個是要讓用戶爽,一個是要讓客戶贏;一個是瞬間體驗決策,一個是集體決策;引發內部的組織方式也不同,一個是小團隊獨立作戰就可以搞的定,一個是必須多團隊協同?!?/p>

苦逼的2B產品經理

請注意2B產品經理不是罵人??!而是指做企業產品的2B產品經理。(怎么感覺還是有點怪,干這行真吃虧)

艾老思認為2B產品經理是宇宙里最苦逼的產品經理!他們有三大苦難(排名不分先后):

1、自己做的產品,自己永遠也用不上

正如金蝶李帆老師講到的:“做了十幾年2B軟件產品,難以成為最終用戶。但是即便2B,也必須要有用戶的思維和最接近用戶的方法,否則做的產品只是紙上談兵。所以,靠自己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必須借助外腦?!?/p>

2、客戶和用戶分離,到底該聽誰的?反正自己說話不管用

艾老思也在后援團里說過:

“2B表面上是服務客戶,但再往前挖一層,可能會有兩種情況。如果2B產品是給自己企業用的,例如OA,真正的用戶是客戶企業的實際使用用戶。如果2B產品是給自己的客戶用的,例如訂貨系統,真正的用戶是客戶的客戶,甚至是客戶的客戶的用戶。”

3、客戶要求極高,容錯度極低

相比2C用戶,2B客戶那要求可是相當高。每一個細節都會反復確認。更重要的是不!能!出!錯!誰都擔不起這個風險。很多時候我們要花費了80%的時間在20%的細節上反復調試修改。

難怪無數2B產品經理會去羨慕2C產品經理作上帝的感覺……

艾老思后援團里的岳三峰老師對二者的總結非常精彩:

“2C的是用戶,和2B的是客戶,區別還是非常大的。一個是要讓用戶爽,一個是要讓客戶贏;一個是瞬間體驗決策,一個是集體決策;引發內部的組織方式也不同,一個是小團隊獨立作戰就可以搞的定,一個是必須多團隊協同?!?/p>

難以洞察的用戶需求

很多年前,我被關在江蘇泰州的一個小黑屋里,和3個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開發一款偉大的產品——某藥廠ERP系統!那年我上大四,因為本碩連讀的原因,沒有學習和考研的任務,蒙導師恩典,被送到企業一線鍛煉,開始了為企業服務的生涯。

相比最牛叉的ERP——SAP,我們的競爭優勢是“定制化”。上線前我們完全根據客戶的業務特征進行定制,每一個字段都可以定制。上線后客戶說要什么報表,我們就能迅速開發一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既是碼農,又是產品經理,我們需要不斷的收集需求、溝通需求、設計產品、培訓使用……

絕對的以客戶為中心。但是以客戶為中心,并不代表客戶滿意。我們遇到過至少以下N種情況:

  • 接口人A告訴你,他可以全權代理所有內部需求,不必去和部門溝通。
  • 業務部門員工B告訴你,他非常忙,沒時間跟你溝通需求。
  • 員工C告訴你,我需要請示我們領導,時間過了一周。。。
  • 員工D熱情的告訴你他的需求,但是他的需求只是“他的需求”
  • 員工E堅定的告訴你,我們要的就是這個,但是做出來說不對
  • 你問員工F需要什么,他告訴你,一切都挺好啊
  • 你問員工G我們可以幫你簡化現在工作,他告訴你,省省吧,別來折騰我們了
  • ……

難吧?這些難題逼退了很多人對真相的追求。傳統的需求調研、需求分析,重點都放在客戶代表身上,間接獲取用戶。真正面對用戶的時候一般是比較粗略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驗收項目的是客戶代表。但每天要用一百遍的是內部用戶,他們才決定了我們的產品是否能夠用好,帶來好口碑。但他們的需求如上所述,實在難以洞察。

十步洞察2B產品用戶需求

好,知識點來了……

艾老思分享一套科學的洞察2B產品的用戶需求的方法。

第一步:要搞清楚的是用戶有哪些?

財務軟件的用戶可不只是財務人員,至少還會涉及領導查看報表、業務部門提交單據、IT部門負責數據安全和權限。

一定要搞清楚除了核心角色以外所有關聯角色,哪怕是不使用產品的人,如果與該核心角色有利益關系,那么他們也是我們的間接用戶。因為他們的需求很可能會左右核心角色工作業績。

第二步:他們的滿意度來源是什么?

識別出所有不同類型用戶的滿意度來源,例如他們的KPI、經濟收益、工作負荷等。如果不是顯性的滿意因素,那么就需要通過分析他們的核心工作場景來獲得他們工作中的痛點,解決他們的痛點將會獲得他們的滿意。

第三步:用戶類別優先級是什么?

如果你識別出的用戶少于3類,那么你應該還沒識別全,通常我們能夠識別出超過8類以上的用戶類別。我們全面識別是為了找到最重要的用戶。所以我們要對用戶類別進行強制排序,然后選出最重要的1~3類用戶,作為我們的核心用戶。

第四步:找到他們的利益共同點

找到3類核心用戶的利益共同點,作為他們之間的連通紐帶,這個將是我們的工作核心,一旦滿足,我們將同時收獲三類用戶的滿意度。

第五步:識別關鍵產品特性

需求與特性區別是,需求是原本的訴求,而特性是滿足需求的實現方式或者解決方案,所以當我們識別出核心用戶的需求之后,就需要想辦法解決他們的需求,制定出關鍵的產品特性。

第六步:繪制特性地圖

對特性進行優先級排序是比較常規的做法,但是特性之間是有依賴關系的,我們需要結合這兩個參數,繪制出特性地圖。

第七步:強制拆分成三期規劃

對特性地圖中的幾十個特性,進行強制分期,找到邏輯間隙,劃分開來,然后把焦點放在第一期上。

第八步:第一期強制拆分周粒度版本

再對第一期的特性進行細化和再拆分——特性裂解。把粒度降到最低可驗證規模。

然后以周為單位進行開發。

第九步:與核心用戶每周驗證中間成果

周迭代的核心目的是要求強制加速反饋驗證的速度,保證至少每周一次對結果的驗證,加速我們用戶體驗產品的速度。

第十步:迅速調整后續特性與規劃

基于用戶的反饋,對好的特性保留,錯的特性刪除,差的特性改進,用最快速度進行調整,并體現在下一周的迭代里。對于重大調整還需要調整產品整體規劃。

為什么做不到?

以上方法也許你知道,或者自己也能想到,但是為什么做不到呢?

這一部分才是重點。

大多數企業的產品經理是將前四步合并為“需求分析”一步,而且由大量主觀、片面、離散信息組成,更未經過嚴謹論證,僅僅是通過簡單的群體決策或上級決策,得出結論。

第五步則由“撰寫產品規格說明書”代替,這可能是花費時間最多,評審次數最多的步驟,但實際并沒有什么價值,因為文檔中通常存在大量bug,甚至是邏輯缺陷。更悲催的是在后續開發過程中,沒有幾個人領會說明書的每個設計初衷。

后五步,則通常省略,直接用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時間一次性做完,推給市場,用市場檢驗,用數據說話。然而檢驗的結果通常是打臉。返工、調整、撕逼、扯皮……噩夢開始。

沒有什么可以化身用戶的辦法,你就是你,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承認自己是常人,就按常人的辦法——科學理性的方法一步一步老老實實的做,一定能成,這個事并沒那么難。

 

本文由 @艾老思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佬,那個特性是不是功能的意思?。?/p>

    來自北京 回復
  2. 寫的不錯

    回復
  3. 能給些具體案例不?!

    來自浙江 回復
  4. 第四條利益共同點,這點可以給個案例說明嗎?

    回復
  5. 雖然不是產品經理,但感同身受,寫的還是有事實依據,但是我想說的是:“然并卵 * 2”, ??
    第一:客戶不配合(可以死磕,也可以拿合同去框)
    第二:自己公司/團隊Leader不作為,這個真的可怕!無力吐槽 ??

    來自北京 回復
  6. To Be or Not 2B,is a question… ??

    來自廣東 回復
    1. 因為這個問題,我和哥倫比亞的一個研究生討論了一上午,最終人家拿出了專業論文來印證是2B

      來自北京 回復
  7. 2B的心聲啊~2B的文章那么少 希望筆者多寫一些這類的文章

    來自上海 回復
  8. 學習了~

    來自內蒙古 回復
  9. to B產品運營我有個觀點:NO裝B,NO TO B

    來自天津 回復
  10. 有值得思考的點,先馬一下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