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俞軍問題:如何讓用戶更多地使用拼車功能?

7 評論 8148 瀏覽 47 收藏 9 分鐘

如何讓用戶更多地使用拼車功能?俞軍老師提了這么一個問題?;卮疬@個問題的角度很多,我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基本都停留在產品功能上,先分析目標用戶群,需求,再做出針對性功能優化。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應該簡單地考慮功能,產品經理除了產品本身,也得適當關注業務模式、商業模式,滴滴這類產品,核心是派單策略而不是產品功能。本文站得更高一些,以業務、商業的思路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討論如何讓更多用戶拼車之前,需要先理解清楚拼車的基本原理。滴滴的基本收入公式,總收入=總單量*平均單價,其中取決總單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派單效率,我們可以類似地認為是用戶等待時間。平均單價很好理解,就是用戶的價格,包含了距離、拼車降價、高峰漲價、多等待的降價、活動優惠等多方面因素。做過平臺的產品經理應該都知道,滴滴這種雙邊平臺,核心在于匹配策略,如何平衡效率和單價,提升一個降低另一個,讓總收入達到最高。匹配策略的作用比具體功能要來的重要。

那么拼車這個功能是什么邏輯呢?拼車的基本原理,就是在訂單量大于車數量的前提下,小幅降低單價,大幅提高派單效率,以此提高總收入。

首先前提是打車訂單數大于快車數,下文的所有例子都是基于這個前提來的,因為如果是車大于訂單,那就是資源閑置,拼車就沒有意義了。然后是平衡單價和效率,通過小幅度降低單價,比如降20%,來提高派單的效率。如不考慮繞路接人,兩單拼車相當于效率提高了一倍,那么相乘后,總收入自然提高了。那么小幅度降價的幅度有多???理論上只要單價乘拼車訂單數不小于不拼車的單價,總收入就能提高,比如兩單拼車半價,3單拼車三分之一價。

我們可以模擬一個簡單的模型。這個模型中忽略兩個因素,一是訂單的人數,人數多少和模型本身不沖突,二是拼車在司機端的分成計算,我不是司機,不知道這里有沒有進一步的計算規則,因此暫且按正常的訂單收入計算。假設有兩輛車,同樣行程,一趟25塊,如不拼車,那一趟車行程內總收入2*25=50塊?,F在其中一輛車兩單拼車,單價80%即20塊,一趟車行程的總收入就提高到了2*20+25=65塊??梢钥吹?,只要單價不降至12.5塊,拼車就是賺錢的。

說明了拼車原理之后,回到問題,下一步需要明確需求的原因,為什么要讓用戶更多地使用拼車功能?讓用戶拼車,是為了提高收入,提高運營效率?還是當前拼車功能的使用率過低需要優化?還是為了針對新用戶提高留存率?還是在一個新城市剛上拼車功能需要拓展目標用戶?顯然,脫離了需求的原因,產品沒法做,為了提高收入和為了在剛上線的新城市拓展這兩個目的,得出的方案一定差別很大。

題目里沒給出做這個功能的原因,因此我們只能猜,在這里先考慮比較普遍的原因,即提高收入和派單效率。因為前文分析過,拼車功能的本意是通過優化派單效率來提高收入,所以如有更多的用戶用,收入自然會提高。

接下來正式回答問題,如何讓用戶更多地使用拼車功能。以產品角度考慮這個問題,核心無非是兩點:提高轉化率,或者拓展目標用戶群體。拓展目標群體就是把快車以外的用戶通過拼車拉倒快車中,而快車的目標用戶群體比較固定,畫像大致是日常出行較多、對價格敏感、對服務要求不高的普通白領,和專車等業務線的群體差別不小。因此這個問題不考慮群體拓展,得考慮如何提高轉化率。

提高轉化率,要考慮用戶在拼車時會考慮的因素,價格、等待時間、拼車人數、安全性、路上拼人繞路的耗費、頁面上的一些提示等。其中最關鍵的3項因素:價格、等待時間、拼車人數,本質上是派單模型中的關鍵參數。提高轉化率可以繼續細分,一個是將不拼車的用戶轉移到拼車,二是提高拼車用戶使用拼車的比例,三是再加一步更深的轉化路徑,進一步轉化拼車用戶。

在這里,我運用前面寫的基本模型,提出一種我認為最優的方案:小幅降低3單/4單拼車的價格來提高拼車轉化率,并在派單模型中提高3單/4單拼車的比例。這套方案通過調整價格、拼車人數這兩個轉化關鍵因素來調整派單模型,預期效果是加一步更深的轉化路徑,來進一步轉化拼車用戶。

到目前為止,滴滴僅僅只有拼車/不拼車的選擇,而兩單拼車和3單拼車之間的邏輯和拼車/不拼車的邏輯是一樣的:小幅降低單價,大幅提高派單效率。對比兩單拼車,3單拼車完全可以給出一個更低的價格來提高總收入。拿前文的例子來說,不拼車的收入50塊,有一輛車兩單拼車,收入65塊,那假如3單拼車,單價乘90%,即18塊,那總收入又提高到了3*18+25=79塊。

當然現在完全有3單拼車的情況,但滴滴是將拼車人數和價格計算方式寫進派單策略里面去的,對用戶而言只有1個選擇,和1個價格變化。因此,滴滴可以增加一個不同參數的派單模型,新派單模型中提高3單/4單拼車的比例,降低單價,把這個模型和原先的模型區別開來。在功能的實現上,將這個更多單拼車的選擇交給用戶,跟進用戶的選擇來分配派單模型。

其實現在滴滴已經有一個類似的功能,就是拼車價格顯示下面的那個愿等的選擇框,本質上愿等這個功能就是一個增加等待時間、降低單價的派單模型。

有人會問用戶為什么會點擊這個功能,這就是用戶在價格和體驗之間的選擇,是否犧牲拼車車上的體驗來換取優惠價格。只要有一部分用戶愿意,那么這個功能的目的就達到了。

至于具體的實現方式,不是說要列出一排價格讓用戶選,那樣不太不合理。我認為和愿等的功能同樣設計比較好,加一個選擇框。當然還可以有其它方式,不一定非要像前文寫的那樣由用戶主動選擇,可以由平臺進一步區分用戶群體,分出一類價格敏感、體驗不敏感的用戶群,對這類用戶群直接采用新的即多單拼車、降低價格的派單模型。

#專欄作家#

潘帕斯雄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進擊、踩坑中的產品狗一枚,關注互聯網,寫過小說,看過哲學。簡書:潘帕斯雄鷹。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mrgreen:

    來自廣東 回復
  2. 最怕繞路,等待時間太長

    來自廣東 回復
  3. 單單從提高拼單量來看,是否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一下,1.使用拼車的一個情景,幾個朋友一起打車,提供一個輸入打車人數,使用拼車的功能,解決多人打車的需求 2.在小區早高峰或者商業區晚高峰的時候,推薦用戶拼車 3.目的地是景區或者遠程的用戶推薦拼車,通過拼車解決用戶單程價格過高的需求

    回復
  4. 我認為有一條特別重要:大數據,技術的匹配,定位的精準,如何更好的將每一個用戶的拼車路線匹配最佳的拼友

    回復
  5. 搶個沙發

    回復
  6. 問題:如何讓用戶更多地使用拼車功能

    最常見的理解
    1、提升拼車人數,減少每位用車乘客的費用支出;
    2、最大程度的調動資源,緩解特殊時段用車壓力;
    3、提升每臺車的座位使用率,以提高司機收益;

    然而上述所有問題都繞不開一個前置條件
    拼不拼車,其主動權在那位“有約車需求”并且是“第一位上車”的用戶手里;
    假設第一位上車的用戶,不想拼車,則以上所有的設想都不成立;

    試著跳出常有思維邏輯,加點社交屬性,將【提示框】作如下修改

    1、求搭車,愿意與陌生人拼車(不需要支付費用);
    2、不拼車,一人一車費用約13.00元;
    3、我買單,約13.00元,順路可帶1名男性/女性同行;

    當然這樣會有很多延伸的問題要解決,但應該也會是個i’m feeling lucky,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