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的產品經理,該有的三種個人修為

12 評論 35982 瀏覽 278 收藏 27 分鐘

本文根據起點學院沙龍活動分享的課程整理而成,加入起點學院在線社員(或復制報名鏈接:http://t.cn/R53OsvD 到瀏覽器中詳細了解),即可觀看本課程視頻回放及尊享300門視頻課程學習特權。

以下為星徹演講實錄,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團隊筆記小組成員@Winky 依據嘉賓分享內容整理,編輯有修改:

做產品經理3-5年了,意味著什么?

最近特別想去分享三年五載的話題,因為我突然發現:當我干到五年的時候,我身邊有很多人工作3-5年的產品經理,甚至有兩年的產品經理都遇到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即有點像掉進沼澤什么都抓不住的感覺,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被這個行業和社會所吞沒。 那么做產品經理3-5年了,意味著什么呢?

1、意味著跳槽可以找獵頭

這種感覺是不是很爽?不用自己投簡歷,而是別人來說:

“唉!那個你要不要找這個工作,要不要考慮一下?”

“這個不考慮。”

“為什么不考慮?你考慮一下唄。”

……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

2、意味著不再需要問別人:什么是產品經理

當你工作兩三年的時候,你已經可以很清楚地告訴別人,產品經理到底在干嘛?怎么溝通開發?怎么挖掘需求……基本上,這些都可以達到了。

3、意味著薪水已經比剛畢業的時候多了很多

有時候50%往上漲,這個時候薪水已經比剛畢業時候要好很多了。

當你的收入已經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作為產品經理,你要感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比如在大學時候,吃一頓四五十的飯都會覺得很難受,那時候你很難體會誰花一百塊吃飯的感受,你是想不出來的。所以,當你的收入提高的時候,一定要去感受那種生活,因為這是把錢投資到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上。

4、意味著該尋找一個新的方向,可能是行業方向、崗位方向,也可能是工作狀態方向

可能3-5年你就會覺得,我學不到東西了,然后就會吐槽公司不靠譜,然后就會出現瓶頸,就會想走,甚至很多只有一年的產品經理也會有這種心態,所以三年五載的時候,該找一個方向了。

5、意味著可塑性不再是自己的標簽

工作三年以后,沒有人會說這個人可塑性很強,只有在你很弱的時候才有可能。比如,現在每個人有一百塊錢,你只有兩塊錢證明什么,證明你還可以有更多裝錢的空間;但反過來,你很窮,那可塑性強,也證明啥都沒有。在三年五載的時候。你已經沒有可塑性了,因為你的思維模式、工作習慣、你干事情的沖勁等這些東西都已經基本定型了,很難說出現一個人以前三年工作不努力,然后說我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只有一種可能,他欠債了。

6、意味著精力、體力不如以前

科學曾證明人過了24歲,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所以,大學的時候你玩的多猛,是你這輩子的健康的巔峰,現在身體精力跟體力都是下降的。

精力是誰分散的呢?是家庭,要考慮的事情越來越多,那精力就分散掉了。

身邊很多人在剛工作時覺得我終于解放了,可以自己賺錢了,沒有考慮和父母關系。然后等到過年回家,就會說,“我覺得我爸老了”,接著就開始反思這樣的關系,把更多時間放在家庭上。體力上也很明顯,你坐著的時間越長,你身體就越不適應運動,你的肌肉含量決定了你腦子轉的速度,就是肌肉含量越多,血脂越低,里面的含氧量就越高,腦子越快,不然為什么胖人容易困,是有科學道理的。

我當年剛進產品行業的時候在想:

“我走上了一條光明的大道,因為產品經理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職業,收入高,讓幾億人家喻戶曉,未來是CEO的材料。我要努力奔跑,學習方法論,打磨產品,體驗成為最優秀的產品經理,打造最優秀的產品?!?/p>

剛入職、一兩年的時候都是這么想的。所以,我底下寫的是一個年輕的靈魂,括號里面寫的是盲目。因為當時根本不知道自己未來面對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進了一個創業公司,進了一個傳統行業大集團的互聯網部門做產品,以為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可能一腳就踩到了坑里。

五個身邊人的例子

我舉五個例子,四個是我身邊的,一個是我前兩天面試過的人。

A君:5年經驗,從360到金山,再到搜狐暢游做平臺,現在到優酷土豆。

履歷很光鮮,可惜他找工作時并不理想。因為他在上面的幾個公司只做了一件事,做功能。因為這幾家公司沒有做行業,他無法積累任何行業的經驗,這意味著即使換工作,他也只能做功能。但是,沒有公司會招一個有五年的產品經理,30k的月薪去做功能,因為2個兩年的產品經理,完全可以替代他。所以要去做行業而不是做功能。

B君:11年經驗,經歷3家小公司,最后加入亞馬遜。

現在找工作并不理想,因為他跳槽的這幾個公司沒有關聯性。如果把它的這個職業軌跡當成爬山的話,爬了一個小山坡,用了兩年時間,然后下來,又爬了800米的海拔再下來,又爬了一個800米的海拔,然后下來又爬了一個800米的海拔,終于從這個800米上到了2000米,哪怕是11年,他也就是兩千米的海拔。

所以,大家在做職業規劃時,一定要想清楚每一步之間的關聯,千萬別任性。找工作不能完全改行的跳,因為只有連帶性的東西才有積累。比如清潔工阿姨,想找一個合適的工作,她需要選擇自己最優的點走下一步,她對馬路很熟悉,才會有最大的收益。

C君:13年工作經驗,經理了3家創業公司,其中最后一家待了10年。

我去跟他聊天,問工作有怎么樣的想法,平臺應該怎么設計的時候,發現他講的東西不成邏輯,他每一次都抓不到最核心的那個點。比如,他在產品設計時,關心的是你看我們這個邏輯完善不完善,卻沒有想過它的整個流程是否最簡單,是否最優。工作13年思維定式,家庭拖累,跟不上互聯網最前沿的產品形態,再找工作不容易。

D君:2年工作經驗,負責藝龍1個產品線的一個環節。

像藝龍、去哪兒這樣的APP,一個產品線是酒店,酒店的搭售,那就是一個環節。如果酒店搭售個保險,這保險誰談來的,不是產品經理吧。價錢誰定,不是產品經理吧。收完之后的客服誰做,不是產品經理,產品只能做頁面呈現,干了兩年,你覺得這個兩年的人出來之后他能學到什么?下一份工作問他的時候你能給我帶來什么,什么都沒有,除了跟人家說我執行力好,那個剛畢業的執行力比你好。兩年別看還是不錯的,但兩年內,他的收獲很少,可能根本無法滿足下一份工作的需求。

E君:2年工作經驗,傳統公司的互聯網部門,經歷了6個項目的從0到1,最后死掉的過程。

大部分項目只是發布上線,并沒有多少真實用戶,然后領導就改方向了。每個項目從0做到1,很有全局觀,但對于跳槽新公司來說講沒有意義。因為下一個能跳的大公司應該是有相關性的或者海拔再高一些的,但大公司是沒有從0到1的過程的,他們需要的是在某一個品類有自己的理解、方法論和套路的產品經理。

上面的五個典型的例子,大家用心體會一下。

在開始下個話題之前,先問一個問題:

你認為同理心可以培養嗎?是天賦還是后期的才能?

我是個做事兒比較偏的產品經理 ,我最近剛好在做這樣的事,我帶著人做一個叫 “人格分裂的場景帶入”,這個是我在做產品經理這五年里面收獲最大的,包括對外的商務溝通,跟身邊人的接觸,項目管理,用戶體驗。這個用戶角色帶入全都是靠人格分裂,就是逼著自己變成那個人,然后去寫畫像,碎片化,再把這些碎片化的東西全都記在腦中。

當看到該用戶角色的某一行為時,通過用戶的客觀行為去做一個關聯但不要下結論,先豐富自己對社會的認知,然后通過接觸很多類似的人把這些碎片都存下來,長時間后你腦中會形成一個人類大數據用戶畫像。

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人時,腦中首先會有一個此類人的特征及可能的行為。比如有個兩歲小孩,我就把我見過的地鐵上的、自己家里的、醫院的、電視劇里的所有兩歲小孩全調出來,然后模糊的形成一個兩歲小孩的特征,可能做的什么事,有哪些事情是意外等等。

3-5年的產品經理,該有的個人修為

產品能力修為

1、1秒鐘變傻瓜

當帶著用戶的視角去觀察一個App時,1秒鐘變傻瓜是因為這些用戶畫像已存在腦海中,你瞬間忘記自己是誰,這就是人格分裂。

比如,如果我要跟面前的這位女生握手,我所有的念頭和行為切片應該是什么樣子。我已經想跟它握手了,接下來我的手在哪,我要伸出手,抬起大臂,然后手向前伸,然后腿再向前邁一步,腳落地,然后手再向前伸,然后觀察他的反應,這是肢體切片。

再比如看APP的時候,把它變成毫秒級別的,一打開歡迎頁晃了我的眼睛,然后第一個頁面是這樣的,然后沒有按鈕,噢下面有那小點點,我劃一下試試,噢,是可以滑動的。然后翻到最后一個頁面的時候,小點點沒有了,那怎么進去呢,找不到按鈕,噢,原來有一個“立即體驗”,這個叫使用產品,我就點了一下“立即體驗”,進去之后頁面還有一個加載的過程,噢,上面寫的是什么?

這個過程叫一秒鐘變傻瓜,把所有的這種東西想出來講出來,講出來之后到底哪地方體驗好,哪地方體驗不好。

2、同理心

同理心的核心用法就是人類用戶畫像大數據,同理心很重要但很也缺乏。

那么,如何培養呢?

方法有很多,方法之一是觀察,人類用戶畫像大數據就是觀察后的結果,需要注意的是觀察時只看客觀事實,千萬不要帶入個人主觀意見,觀察后要找機會去確認。比方說一個儀表堂堂的哥們也能罵出臟話來,這是客觀事實,因為臟話就是臟話,但如果說一個儀表堂堂哥們素質不咋滴,這個就不對了,因為有些人就習慣性地說臟話,并不一定素質不好。還有一個辦法是表演,例如報表演班、看話劇、看電影。有些場景,不到一定年齡體會不到,那就把它抽象出來,然后不斷的放大這個場景。

我做產品經理,做的時間越長,看電視劇哭的可能性越高,是因為看的時候我就總是會把自己帶進去感受,不是感動了自己,而是被劇中的他的苦澀所感動。

3、溝通表達

不僅僅是跟產品團隊的人溝通,更多體現在如何跟陌生人溝通。我現在最愿意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出租車司機聊天,我特別有成就感,因為這個行業的人士壓抑在社會底層的人,所有人都認為他是服務者,所以出租車司機他心里面是極其壓抑的,為什么出租車的司機一打開話匣子就收不住了,因為他憋屈,這個時候你去站在他的角度說:

師傅,你現在滴滴接單活干得好嗎?

唉,就那樣。

平臺是不是壓榨你們挺狠的?

馬上共鳴產生,就是為了追求這種存在感和成就感。然后馬上把情緒調整下來,把你自己的情緒先調整下來,說到底好在哪?那你們怎么看呢?你們互相之間聊嗎?我這是在做用戶調研,抓住所有的跟陌生人溝通和接觸的時間做用戶調研。在你想說話的時候,用一些辦法,有些時候你跟司機聊天,他情緒不在的時候你就聊不出來。當做他的情緒很冷靜,他給你的基本都是假話。你問他你需要錢嗎?我需要對吧,但是如果說你把他情緒調到嗨起來,說唉你現在生活這么幸福,你有個兒子女兒孫子的,你需要錢嗎?唉呀不用,有孩子就行了。結果是不一樣的,人在忘記自我和徹底放開的時候,說的大部分是真話。

溝通表達還表現在你未來的匯報上、跨行業溝通上。我們是年輕人,愿意接受新事物,做互聯網的反應快,但都有一個問題是不尊重傳統行業,其實傳統行業很牛的。所有的需求來自于人肉體和精神,它不是你閉眼睛想創造就能創造出來的。所有的傳統行業能發展100年1000年2000年,是因為一直圍繞著肉體去做事情。

人總要出門,出門就要有工具有汽車,人總要睡覺,睡覺覺有床,人總要喝水,喝水就得有杯子,這些東西是一直存在的,互聯網只是把傳統行業的信息更快速的給到我們,所以它是工具,傳統行業提供的是實體,除了社交、搜索這些屬于純互聯網產品,大部分互聯網必須要依賴傳統行業,才能把信息更快速的展現給用戶,所以互聯網本質上是工具。

未來一定要帶著尊重和敬畏之心和傳統行業人士去溝通,因為他們隨口講的一句話可能會顛覆你的三觀,傳統行業也是未來產品經理的一個出路。

思維視野修為

1、行業內

現在但凡看起來是夸一個公司的文章基本都是公關稿,很多公司在今日頭條上發文章給誰看,給投資人看,給潛在投資人看,因為人家有靜音放大的可能,我看這個公司還有新聞,他再冷靜也會進行放大,所以投資的可能性就高了一些。

當看到一件熱門事件,在行業內一定要靜下心去理解其背后的本質。所有的事情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同樣的東西,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所謂的新互聯網模式的縮影,這些規律沒有新的,全都來自生活。 例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出現時,因為好玩兒,還是因為真正明白什么是共享。共享經濟古代就有類似的,它只是一種資源使用的模式。共享單車本質上是租自行車的一種形態,只是不需要去店里歸還。

2、跨行業

思考一下自己做的功能還是行業,因為功能容易被替代而行業不會。一個職場人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能力而是經驗,經驗的背后是時間,跨行業就是對每個行業要有自己的理解,只有時間帶來的沉淀才能積累對行業的理解。

你的沉淀是最重要的,所以跨行業這件事情,尤其是對每個行業的理解特別重要,他是不斷地沉淀下來的。

3、社會洞察力

平時生活中遇到一種現象,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做產品時要思考產品是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這就是做社會洞察。

我們平常生活中遇到的,要看到這個社會的人,到底要的是啥?所以,當你做產品的時候,先不要說“啊,最簡單的體驗就是最好的”。你要想他急他浮躁,你要做的不是簡單,而是滿足他的急,比如說滴滴打車等待的時候,出現一秒兩秒三秒沒有意義,你加點別的,比如說你知道我是個男的,出給小女生在那跳跳舞,十秒鐘我都感覺不到啊對,本來我就急,就不要再出倒數時間了。

情商心態修為

1、自我:對自我深刻剖析和了解

我首先看清楚自己是誰,我是一個存在的這個世界上的一個20多歲的,擁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和什么樣的背景的一個人。

2、他人:觀察分析,換位思考

這個APP的使用者或者是現代社會群體分成哪幾種,他們是什么樣的特點,有什么樣的這個心理狀態等。

3、世界:多讀史書,讀史使人明智

我喜歡看歷史,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不斷的在一遍遍一模一樣的上演,發現規律是那些,然后運轉的形態可能也就那些。你想想古代的皇帝有多少為了寵愛妃子死了,全都是這樣,那為什么當皇帝的人還沒有前車之鑒嗎?它的成本有多大,國家亡了,財產沒了,命也沒了,那他怎么就不學呢?但他就是不學。

產品經理的出路

我認為未來產品經理出路有兩條:

互聯網+:了解傳統行業的基本規則,用互聯網思維展現給用戶

第一,互聯網+一定是互聯網人干出來的,一定不是傳統行業的人干出來的,雖然他們懂基本的知識,但是無論從體制還是從能力,從對互聯網東西的了解和能力,它們都干不了。只有外行的人像我們這種天不怕地不怕,認為傳統行業就這么兩點一線,把中間環節全打掉的人可干,然后一腳踩進去,發現自行車還得維護呢!還有人專門毀自行車呢!那你踩進來了沒辦法了,只能是半年之內快速融資再融資,保證自己死不了,這事勉強干了。

第二,互聯網+的行業非常非常多,如果身邊有人的話,找工作5到10年的傳統行業的人,跟他交換,你把互聯網的東西告訴他,把一些想法告訴它,它把行業的基本常識告訴你。不要問它對行業的理解,因為行業理解是我們這行不行了,這行沒什么意思了,你要問他基本情況。

我跟一個阿姨聊天,她做絲綢,只能在微信上朋友圈里掛,然后參加中國絲綢協會的大會,就跟人家講,我在微信里賣一般絲綢這種東西。這樣節奏很慢,而且客單價很高,很難出線。我說你給我講講絲綢從養蠶到繅絲,到后面的工藝產品的基本常識,然后我問,你覺得在絲綢領域一個普通中產階級的入門級產品是什么?她說手帕絲巾。我說不對,手帕跟絲巾有很多東西可以馬上替換掉,而且體現不出絲綢的特點,那什么東西最能夠體現出絲綢的全方面的特點,飽暖絲滑,貼身舒服,而且輕,是睡衣。我跟她講睡衣絕對是你的爆品,而且穿過睡衣的人就會成為絲綢的忠實用戶,你不要再去推絲巾了。這就是從互聯網的思維角度了解了基本常識,給他一個解決方案。

全能崗位

大家有沒有覺得產品經理,啥都會但好像哪個都不太行,有沒有覺得我要是會寫代碼就好了,有沒有覺得開發千萬不要有產品思維,不然我就下崗對吧。但相反,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開發有產品思維。你看到這種人是不是都鬧心,我都不搶你寫代碼的活。還有設計師UI交互懟你,天天說為什么這么設計,那產品經理能干嘛?產品經理以后能干全能,一個公司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分屬各自的崗位,但總得有一種人,他需要了解全部。

比如,我們在做微信搖一搖電視平臺的時候,總得有商務去跟電視臺談,商務可以給他講,但是電視臺說你能干A,那個A加B能干嗎?蒙了吧,那個得基于我們接口能力,那哪個接口能力呢?不知道!開發又不會去參加這種會議,所以這是產品經理能干的事情。產品經理就是問你一個人,就跟問所有人一樣,效率也提高。有些事情在一個人的腦子里面,好過整合在兩個人腦子里面,就算兩個人溝通再好,天天睡一張床上,得到的結論未必是好的。

所以,未來產品經理有可能成為全能的人,可能出現在公司轉型的時候,重大項目的時候,跨行業的時候。需要全能型的人,既要去談,又要知道能力,要有產品的功能策劃能力。

這是我覺得產品經理未來可能有的兩個方向。

 

本文系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筆記小組整理編輯發布,未經本站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一定要有規劃,打磨才能成功,最重要還是產品信心

    來自陜西 回復
  2. 就和現在的社會現象一樣,很多90后叫囂著結婚有啥用,男人有啥用,生孩子有啥用,自己一輩子不好嗎。。。。他們覺得結婚生孩子是俗氣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越俗氣就越幸福。。錢俗氣嗎?我拿錢砸你,你還會覺得俗氣嗎?

    來自浙江 回復
  3. 販賣焦慮的文章

    來自北京 回復
  4. 想問一句,產品經理的上升渠道就這么悲哀撒?嚇到了,我還是干回我的內容運營了

    回復
  5. 發人深省

    來自四川 回復
  6. 以偏概全

    來自北京 回復
  7. 很有啟發可以反復閱讀的一篇文

    來自北京 回復
  8. 個人感覺最好還是有一點是最擅長的。

    來自北京 回復
  9. ??

    來自上海 回復
  10. 不錯,只要用誠意做產品的都是好的產品經理

    來自甘肅 回復
  11. 非常棒

    回復
  12. 以偏概全

    來自遼寧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