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性角度看待微信,讓微信成為幸福的源泉

1 評論 6456 瀏覽 4 收藏 13 分鐘

 

微信在眾多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中脫穎而出,在短時間內形成了大規模的用戶群體,通信運營商、其他互聯網企業這些直接或是間接的競爭者都對其發展速度和受歡迎程度艷羨不已。微信產品對人類心理的滿足是如何實現的?對不同類型的人它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嗎?怎樣合理利用微信才能夠幫助使用者尋找真正心靈的安寧?微信的使用和幸福的獲得有怎樣的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這些問題,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微信,更好地使用微信追求幸福。

微信產品功能模塊對人類心理的滿足

為人所熟知的弗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結構理論是這樣表述的:人格原型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層次。本我是原始的與生俱來的潛意識部分,蘊儲這人性中接近獸性的本能性沖動;自我代表的是理性和機智,經外部世界經驗得來;超我則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等演化而生,它的形成是人被社會化了的結果。一般來說,人們心中的“本我”和“超我”幾乎是對立著的,而“自我”則永不疲倦的去根據現實規則去協調“本我”和“超我”之間的矛盾。這也就造成了“本我”一直被“自我”和“超我”所壓抑,例如人們總是不愿意承認自己有不被社會所容納的不良想法和需求等。

微信的功能中,“朋友圈”的功能比較適應于滿足超我的人格心理要求。因為在這里,人們更趨向于表達出符合社會共同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的形象,譬如理智、富于同情心、博學等等——這些社會認同的價值取向。其風險卻在于可能會如同戴上“人格面具”,按照外界的意愿行事,隱藏自身真實的想法。這一點在本文第二部分說明微信對外傾型人格的促進作用會再做分析?;仡櫸⑿拧芭笥讶Α敝械男畔?,我們會發現許多人透過這些信息呈現出來的形象與我們對他的認知可能會有一定差別。那是因為朋友圈中組成人員的多樣性。

榮格認為:人格就是一個人所使用過的所有面具的總和。人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不同的面具,而且無時無刻不戴著面具?!懊總€人都有不同的人格面具,個人按照他認為別人希望他那樣去做的方式行事?!痹谂笥讶χ?,同學、同事,還有的可能是無法推據的半熟不熟的“朋友”,因此使用者會體現出數張不同的人格面具。這就是我們發現朋友圈中的那個“人”似乎和我們平常認識的那個“人”有些不同的原因。

這個問題能夠在“朋友群”中得到解決。在每一個朋友群中,使用者都是以一個人格面具出現,他的行為與在這個特定群體中的形象會較為一致。

“掃一掃”、“搖一搖”和“漂流瓶”滿足的是本我層面的心理需求。在這個層面溝通的都是陌生人,不太需要顧及到在這種情形下本我的溝通會產生不良的社交后果。因此如同在酒局中微醉時的狀態一樣,人能充分的展示本我——這時候是能夠被接受的。人的脆弱、無助、粗魯、迷茫通常會在這個模塊里得到體現。這也是微信之相比其他社交工具所能滿足心理需求層面的不同之處。如果說在日常生活或是“朋友圈”這樣的場合,隱私以保護為需求的話;在這個產品模塊中,人能夠暴露隱私,從而從人格面具中解放出來。膨脹的的人格面具和縮小了的人格之間的矛盾得到了解決,更為有利于心理的健康發展。

微信通過這幾個滿足不同人格層次需求的產品功能,成功地提升了溝通這一需求。發送信息、打電話這些功能實際上都只是圍繞著上述訴求的一些手段而已。因此排除用戶產品體驗的因素,通信運營商圍繞著這些功能做文章實際上是很難和微信競爭的。

微信對兩種類型人格的影響及如何合理使用

榮格在《心理類型學》一書中根據心理能量的指向劃分成兩種性格類型:外傾型和內傾型。個體心理能量的活動傾向于外部環境,就是外傾型的人;心理能量的活動傾向于自己,就是內傾型的人。外傾型的人,重視外界,愛社交、活躍、開朗、自信、勇于進取、興趣廣、易適應環境;內傾型的人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常自我欣賞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換而言之,外傾型的人很多時候通過外界的認同尋得認可,內傾型的人則很多時候通過自省和反思慰藉自己。例如外傾型的人崇拜一個新近成名的男高音歌手是因為整個世界都崇拜他,而另一個內傾型的人的不置可否則并不是因為他不喜歡他,而是因為他覺得公眾所普遍崇拜的對象實際上并不值得崇拜。借用這個人格類型理論,我們可以對微信進行分析。

對于積極發送原創信息的用戶,可能存在兩種可能。一種屬于外傾型的人格,需要通過客體的認同尋得心理的安寧。也就是說,被關注的欲望是這種行為的重要動機。另外一種屬于內傾型的人格但依然喜歡表達,這種人發布的信息其實更多的不是為了與他人對話或是尋得評論、關注、轉發。他更像是一種與自身的對話者,把發布信息作為一種記錄自身的工具。選擇使用微信只是因為其類似電子日記一樣的體驗,與微信的社交性并沒有太大的關系。積極轉發信息的用戶,則屬于外傾型人格的比例會更大些。

總體來說,微信的社交性是比較鼓勵外傾型人格發展的。具有外傾型人格特性的人會從微信的回復中體驗到外界對自身的評價——因為“朋友圈”是屬于緊密型的社交圈子,在這個圈子中基于中國文化用戶可能會得到客體更多的正面回饋。因此外傾型人格的人會更為傾向于從微信這個工具中獲得認同和歸屬感——看起來,具有外傾型人格特性的人可能會從微信中更多獲益。這種現象可能會有其負面的成分。因為外向情感過分地把自己的人格投入了客體,而被客體同化,從而導致情感個人特征的消失。于是,那些依賴于情感的生命形式將在外傾型中遭受壓抑,例如,審美活動、趣味、藝術感受、友誼的藝術等等。非理性形式和宗教體驗以及諸如此類的激情都經常被抹掉,甚至使之完全成為無意識的東西。我們可以觀察到,那些走向外傾型極端的用戶,就像形成了一種期待外界不??隙ǖ纳罘绞健糜我l布、吃飯要發布、娛樂要發布,而且發布的信息會讓人感覺喪失了原有人性的溫暖,給人一種惺惺作態、反復無常、不可信賴的印象。極端情況下甚至會讓人覺得歇斯底里。

對內傾型人格的人來說,微信所起到的作用可能會更加正面。因為其實種人并不太過于關注經驗的作用,他更沉迷于主觀世界。隨著這種性格的增強,他的信念會變得更加剛硬不屈。他的語氣會更加個人化和不客氣,思維卻更趨深刻。在這種情況下,微信這個讓他能夠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客觀,更多吸取客觀信息反饋的渠道就能夠幫助他朝向人格平衡的方向進行發展。

如果上述結論成立的話,我們在對待微信時應該做到對自己人格類型的把握,并在此基礎上合理使用,才能夠實現平衡和統一的人格。具體而言就是:外傾型人格的人需要克制,更多自省和避免無意義的只是為了獲得客觀世界反饋而活躍;內傾型人格的人更多參與,通過參與改善人際關系,尊重客觀意見,讓自身的反思能夠更為多元。

微信和幸福

從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微信,是因為他們能夠通過微信滿足各種層次的心理需求。表面上微信的信息交換功能是為了解決溝通的需求,實際上根本目標還是“追求幸?!?。

羅素說:?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是恬靜的生活,因為真正的快樂只能存在于恬靜的氣氛中。榮格認為追求幸福的手段在于實現人格的完善,形成每個個體單獨的、獨一無二的、同質的存在。他說道:正如任何片面的追求都必然把人扭曲一樣,對“物質”的貪得無厭會成為精神追求的最大限制,因而總是蘊含著把人降低到動物水平回或者機器水平的危險。所以總體而言,恬靜、精神追求、反功利主義是他們對追求幸福所定義的精要。那么要怎樣用好微信,達到這些要求呢?

首先是要注意我們所分析的合理利用促進外傾型人格的功能。在功利社會中,外傾型人格容易形成對物質的過度追求而忽視精神追求,從而喪失幸福感。微信中各種“職業生涯規劃”,?“成功經驗”是沒有錯的,但是千萬不要疏忽了腳下的幸福還來自于內心的安寧。

其次要警惕微信帶來隨時大量信息分散注意力從而導致幸福感的下降。當人由于各種信息過度而造成“注意力缺失”時,人類固有的智慧和理性就會停滯,人的判斷力、靈活性和幽默感就會喪失——他們會變得焦躁而失去幸福感。羅素在《幸福之路》中提到“一個習慣于過度興奮的人,就像一個對胡椒粉過份愛好的人一樣,對足以使別人窒息的一定份量的胡椒粉,他甚至不能品嘗出一絲味道來。為了避免過度的興奮,一定量的厭煩是不可缺少的;過度的興奮不僅有害于健康,而且會使對各種快樂的欣賞能力變得脆弱,使得廣泛的機體滿足為興奮所代替,智慧被機靈所代替,美感被驚詫所代替?!币虼?,有意識的自我脫離微信的實時信息或許或是合理過濾篩選以保持足夠的注意力非常重要。

 

來源:互聯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得好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