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產品經理的四大問題
有關產品經理的本質,作用以及發展前景等這些問題,本身就像是一張文科類考卷上的主觀題,要是你能把自己的觀點邏輯講述清楚且精彩,便可得高分,無對錯之分。
入坑產品經理沒幾年的時間里,看了各種關于產品經理的話題和疑問,見證了這個崗位從前幾年的火熱、大量人員涌入,到這兩年的依舊火熱、一大堆人失業的情景。產品經理是一個一直被質疑的崗位,不僅被研發、設計人員吐槽,甚至被有些產品經理自己質疑。以下是這兩年里看到關于產品經理比較火熱的問題: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 應屆生就能當產品經理?
- 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
- 產品經理未來會不會消失?
- 產品和運營在5年內哪個更有前途?
本文寫一下我個人針對這幾個產品經理問題的回答,順帶聊聊一些產品經理的本質,作用,發展前景等聽起來比較空洞的問題。
一、產品經理到底是什么?
圍繞產品經理的話題那么多,產品經理受到的質疑那么多,是因為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特殊性。產品經理是一個隨著互聯網行業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崗位。大多數傳統行業是沒有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盡管我們做產品的都會說寶潔公司發明了產品經理,但像寶潔這樣的公司并不多,而且傳統行業的產品經理的作用更像是職業經理人?;ヂ摼W行業的發展,讓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橫空出世。
除了互聯網行業,其他我見過產品經理最多的行業是金融和旅游,金融的產品經理是設計理財、基金等金融產品的,旅游的產品經理是設計旅游團、線路等旅游產品的。這三者都是服務業,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產品經理到底是干什么的。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本質,或者說,互聯網公司產品這個環節要做的事情,我把它概括為“設計互聯網產品的服務”。
一個完整的互聯網服務是這樣一個模型:
互聯網產品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產品,它包含作為服務的部分,和作為產品本身的部分。業務和產品是上游,負責設計互聯網服務部分,業務方負責服務模式的設定,產品經理負責產品需求的設定。設計、研發是下游,負責代碼、界面展現這些互聯網產品本身的制作、產出。上游和下游之間由產品經理來聯結。
可以拿傳統行業做個類比:
傳統行業并沒有服務的部分,只有作為產品本身的部分,由公司管理層負責產品的上游,設計師、研發人員負責產品的制造、生產,因此并不需要產品經理這一角色。還有一類傳統的IT行業,俗稱外包公司,將互聯網產品作為市場合作的交付物,產品的服務由客戶直接決定,因此也不需要產品經理,只需要有個將客戶需求和研發對接的需求分析師。
二、誰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明確了產品經理的本質,再來看看為什么產品經理整天被吐槽。研發、設計處在服務模型的下游,但需要有寫代碼、畫UI圖這些專業技能才能產出產品本身,而上游的產品經理掌控者產品的發展方向,卻整天被研發設計吐槽太水了。
產品經理需要做什么我們都知道,用戶調研,需求管理,產品功能設計,項目管理等等,而這些工作背后所需要的能力,比如需求挖掘能力,產品思維感覺,溝通能力,比起寫代碼、畫UI圖這些不會就沒法做的硬技能來說,門檻不夠高。要成為初級研發人員必須會寫代碼,但要成為初級產品專員只要會畫原型圖寫文檔,你隨便叫個做互聯網的人來都能做出一二,當然做出來的肯定很水。在一些人數很少的小公司里,甚至會存在需求管理、功能原型設計、項目管理這些職能分別被CEO、UI設計、研發人員瓜分的現象。
互聯網前幾年飛速發展,初級產品的人員多了一大堆。這就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由來,也是當前初級產品專員水貨過多的原因。
當然,作為產品經理,我認為產品經理的初級門檻過低不是問題,因為一個崗位的基礎能力偏軟性、偏文科其實很正常,比如運營、市場,比如大公司的管理培訓生,和業務相關崗位。通常這類崗位向上發展后,會作為決策的發起者,產品經理作為互聯網服務的上游,向上發展就是整個產品線的決策者,成為決策者必須有牛逼的市場需求洞察力、分配資源的能力等。這些能力都是從初級產品專員的軟實力發展起來的,所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定是個偽命題。
三、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談一談產品經理在互聯網公司的作用
很多人一邊說產品經理太水,一邊又說產品經理是CEO學前班,產品經理是產品的CEO,發展方向是創業成為CEO等等。很多入行產品的新人,看著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高大上,研讀著各種喬布斯和張小龍的文章,滿腔熱血企圖改變世界云云。這種看法也不對,實際上是拔高了產品經理。
前文已經描述了產品經理在互聯網公司中做的事,本質上是互聯網服務研發環節的一環。在這些環節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取決于哪一環占據主導權的位置。不同類型的互聯網公司,有產品驅動、運營驅動、技術驅動這幾種模式,比如微信是產品驅動,百度搜索是技術驅動,淘寶天貓是運營驅動,這個做產品的都知道。
分析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這些年中,互聯網公司主導權的變化。整個互聯網行業在不同時期的市場大環境下,主導權是在變化的。隨著技術、商業模式的升級,互聯網向各行業的拓展等因素,行業主導權按技術→產品→運營(業務)這樣一個軌跡發生著變化。
在十年前,國內互聯網剛發展的那會,技術是稀缺資源,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競爭力是研發,因此行業是技術主導的。這五年里,主流的研發技術已經成熟,行業開始關注運用技術,如何挖掘用戶的需求和痛點,如何通過產品來解決用戶需求,如何打造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這些事情是產品經理干的,行業的主導權在產品經理手中,一切需求、方案、商業模式,都是由產品經理發起的。所以這些年里,產品經理十分火熱,喬布斯、張小龍的崇拜,什么產品經理是CEO的學前班,甚至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些言論都冒了出來。
但是這兩年開始,慢慢地各個領域的用戶需求都已經有成型的解決方案,互聯網商業模式已經成熟,純互聯網的公司越來越少,行業的主導權已經從產品轉移到了運營、業務、市場那里,甚至互聯網本身,從高高在上的服務載體,慢慢滲透到了各個傳統行業中。在這些由業務主導的公司,制定業務模式的通常是運營、市場等部門,產品的作用變成了對外將業務互聯網化,對內通過互聯網手段提高效率。甚至在一些小公司或者傳統行業轉互聯網的公司,前期可以沒有產品這一環節,產品不再是重要的角色,與其說產品經理,不如說是產品支持。
根據前面的一張圖,細化一下這類公司的業務模型:
整個環節的最上游是業務方,由負責業務的運營人員直面用戶,制定業務、商業模式,做服務的管理維護,把服務本身做起來。產品經理一方面接收業務需求,將這種業務模式產品化,一方面面向C端和內部做產品功能,再到下游的設計研發。在這套模型里,起到核心作用的,也就是最接近CEO的,是負責業務的角色。產品負責小部分的服務發起,和大部分的服務支持,和研發、設計類似,只是一個環節,并不高大上。
比如滴滴、美團,以及教育、醫療、房地產等領域的業務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產等領域,在前期發展的時候,業務的運營是最重要的。拿滴滴舉個例子,最開始發展的時候,核心是業務運營,重點是司機端,怎么接入、管理司機,打車的模式是怎么樣的,合作模式又怎么樣,怎么分成,怎么補貼。而產品在早期的作用主要是兩個,一是面向C端解決用戶需求和帶流量,即滴滴的乘客端,二是支持業務運營的過程,將打車的業務模式通過產品實現,并積累數據。
回到前面問題,答案自然就出來了。如前文所寫,互聯網每個崗位的重要性都取決于是誰驅動的。只有在產品驅動的公司和環境中,產品經理才是和CEO最接近的人,業務驅動的公司中,業務運營的負責人顯然比產品經理更像是CEO的學前班。CEO的出身必然沒有限制,如果說產品經理的前景是CEO,那研發運營等的前景也可以是CEO,因此我一直認為,把產品經理和CEO聯系起來的言論其實是給產品經理貼金。
四、產品經理未來會消失?談談產品經理未來的發展前景
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產品經理5年后會消亡這個觀點,回答里還真有一些人認為產品經理會消亡。我不知道這個觀點是哪里來的,不過能從中看出這兩年隨著產品經理作用的下降、產品經理被各方質疑的背景下,產品人一種焦慮的心態。以我個人看來,如前文所寫,產品經理作用下降是行業正常的發展趨勢,而產品經理作為因互聯網行業而發揚光大的職業,在互聯網行業持續發展的環境下,產品人沒必要過于焦慮。
1、只要互聯網在發展,總得有人完成產品這個環節
產品定位、用戶調研、需求管理、產品功能設計等職能構成了互聯網服務流程中產品的一環,只要互聯網在發展,總得有人來做這些事情吧。如果說產品經理要消失,那要么互聯網公司不再發展并退化為傳統的軟件外包公司,這些事情不用做了。要么這些職能被其他崗位瓜分,或者有一個新的不叫產品經理的職位來做這些事情。目前我看不到運營研發設計這些職位會比產品經理更適合做這些事情,而如果說會有一個新職位來做這些事情,那反過來說,這個職位不就是產品經理的發展方向嘛。分析了這些后,我找不出什么理由說產品經理會消失。
2、今后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還是取決于主導權的問題
如上文所寫,今后這幾年內,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業務驅動的公司比起純互聯網公司會越來越多,業務運營的作用會比產品經理更大。在這樣的環境下,產品經理的作用會逐漸回歸到和研發設計同等地位,作為互聯網服務的一環,產品的從業態勢也會更加理性。
那么產品主導的時代是不是已經過去了呢?我認為,在互聯網每個新技術載體中,都會有從技術到產品到業務運營這樣一個主導權的變化軌跡。假設以后有個新的互聯網技術出現,還會有這么一個過程,初期技術不完善,研發占據主導地位,不斷發明新技術,技術完善后由產品主導,將這塊技術運用到各種用戶需求中去,可能將現有的互聯網產品更新一遍,產品成熟后由運營主導,將這些需求解決方案拓展到各個行業的業務線中去。當然這個所謂的新技術是什么,現在沒人知道,這些年里就已經出現了AI,VR,可穿戴設備等。我個人認為人工智能很可能就是下一波技術,AI現在不正處于技術主導階段嗎。
3、產品經理個人的前景,向產品業務總負責人發展
看到過一些產品大牛說,產品經理應該深入了解行業,發展成為行業專家、業務負責人。在一家業務驅動的公司做產品經理,我贊同這個觀點。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一種是橫向的產品專家,精通各個領域的產品模式,另一種是縱向的行業專家,精通一個行業、領域的產品和業務模式。產品經理的領域屬性很強,社交、電商、O2O、后臺系統、以及強業務型的金融、旅游、房地產等不同行業,行業特性、產品模式、邏輯都是不一樣的。
產品和業務同屬于互聯網服務模型的上游,關聯度比較大,思路是一致的,同樣是發現用戶、市場的需求,制定一種服務模式來解決問題。產品經理的職責不僅是業務支持,更是要作為傳統業務和互聯網的橋梁,需要站在業務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將其互聯網化,如何用產品滿足需求者、服務提供者等多角色的需求。
前文寫到未來幾年互聯網是業務驅動,以我個人的觀察,當下互聯網界的“業務運營“職能還不是一個明確的崗位,取決于公司的行業性質和大小,有些公司會有專門負責業務的獨立部門,有些公司由產品經理直接負責業務,也有些公司由線上運營人員負責業務。我認為,未來這幾年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去做“業務運營”這塊的職能。產品和業務之間的關聯,要大于不同領域之間產品的關聯,當產品經理向上發展到管理層級別時,會更偏向于產品業務總負責人這個方向,而不是天花板比較低的單純的產品經理。
從前面的分析來看,未來5年內產品和運營誰更有前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自然推導出來了。未來5年更重要的,是“業務運營”這么一件事,產品經理和運營人員誰離業務更近,成為業務負責人,誰就更有前途。
#專欄作家#
潘帕斯雄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進擊、踩坑中的產品狗一枚,關注互聯網,寫過小說,看過哲學。簡書:潘帕斯雄鷹。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主說的業務主導,B2B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屬于這種的?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產品目前都在尋求變現,也就是公司需要產品能夠結合業務,為公司帶來更大的利益輸出,產品是持續的,能夠盈利的業務是能夠給公司帶來新鮮血液的,技術決定著產品能夠展現出什么形態,運營決定產品如何更好的盈利,但是產品還是公司商業模式的主導,所以未來誰能給公司帶來可持續的盈利,誰就是不可替代的。
“在一些小公司或者傳統行業轉互聯網的公司,前期可以沒有產品這一環節,產品不再是重要的角色,與其說產品經理,不如說是產品支持?!?br /> 這是現實情況,從這也就意味著產品經理在這一類的企業,它的作用和所能發揮的空間其實是越來越有限的。
產品經理的作用和地位在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
有道理,技術、產品其實都是業務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