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公司應屆產品經理面試指南

11 評論 15860 瀏覽 38 收藏 9 分鐘

大概看起來Web公司(Google, Facebook, Yahoo, Linkedin, etc.)對PM的要求是類似的. 微軟(Project Manager + Product Manager) 和游戲公司(e.g. Zynga, 極為偏重數據分析) 定位有些不同. Amazon常常要求MBA背景.

PM要求人很雜. 但在國內”很雜”好像被應屆童鞋普遍理解成了”要是什么都不會那么就做PM好了”,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嘛”. 硬生生把產品崗變成了校招投遞錄取比最高的職位, 想想也的確是文科生進發展還不錯的互聯網行業的首選 (很多還真能進去..). 但對比的看看今年Yahoo梅姐著名的APM (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 項目中收的本科應屆生的逆天水準:

Michael Plasmeier

  • MIT 計算機+管理雙學位
  • 本科4年7個實習(包括產品經理, web/App開發, 管理咨詢)
  • 做過一個130w用戶的Facebook App
  • 自己的wiki寫了6000+文章

真是膝蓋碎一地, 自勉自勉.

這樣相比之下硅谷公司對應屆生進PM職位的要求要嚴酷的多, 每年招收的數量也相當的少 (很多PM是在其它崗位之后轉型而來). Google一年校招全球估計上千人, 只有35個左右APM. 而梅姐去Yahoo之后今年的第一批APM一共只有9個人, 其中2個還是剛收購的創業公司的co-founder. 這些APM進入公司后會進入一個2年的培訓項目, 輪流每年進入一個產品團隊, 兩年之間有一個去公司全球office的訪問, 看一看世界各地的創業公司和互聯網環境. 雖然這些應屆PM的title叫”產品副經理”, 但他們從一開始就跟普通的PM有一樣的職權, 直接獨立負責產品feature. 這也是梅姐當年定下的”用超過能力的責任來促使APM迅速成長”理念 (據說她跟別的高管打賭說, 姐自己培養出來PM的速度肯定比你從外面挖到適合的PM更快).

流程

整個招聘流程很漫長, 以Google為例:

  • 簡歷篩選, 通過后HR跟你聯絡
  • 2輪電話面試.
  • 如果通過, 會邀請到總部 (歐洲候選人到蘇黎世)進行6個小時連續5輪的終面.
  • 5輪面試之間有一個“午飯面試”, 一個面試官會帶你去吃點東西聊聊天.
  • 即使是產品經理面試, 這5輪中也一定有一輪一小時的技術面, 面試官是軟件工程師而非產品相關的人.
  • 這5個人會根據你的背景做選擇, 并且盡量平衡國籍/性別/校友/背景可能帶來的偏差.
  • 所有面試官互相不會交流, 結束后每人獨立寫一份你的面試報告, 最后匯總到負責的HR手中
  • 如果結果非常差, HR會直接掛掉你. 否則這個HR會將面試結果和關于你的所有資料(包括公司在網上搜集到的信息)合并起來做成一包文件, 再遞交給總部一個4人組成的招聘委員會討論做最終的決定.

吐槽這樣招聘流程的也不少, 不過這些本身就注重數據驅動的公司, 流程想必也是經過了許多A/B測試得到的目前最優的選擇.

問題

在每一輪面試中可能會碰到問題都是類似的(包括電面), 大概有七類基本問題:

  • 產品設計: 設計一個郵件客戶端, 設計一個替代平板的產品, 設計一個超市手推車, Facebook要怎么改才能得到更多照片分享, 你要怎么改進Linkedin的注冊流程和界面.
  • 數據, 分析能力: 美國一共有多少停車位, Gmail的廣告每天能給Google賺多少錢, CEO對你說我要加x功能你會怎么做, 你會用哪些mtrics衡量x功能的表現
  • 市場: 為什么人會用微博, 怎么增加微博用戶數量, 微博用了哪些方式讓用戶回訪
  • 戰略: 如果你是Facebook CEO同時有任意多的資源你會做什么事去改進Facebook, 你覺得Google目前需要投入最多的三個產品是什么
  • 技術: 算法/數據結構, Web技術, OO設計, 數據庫設計, 搜索引擎原理, etc. 白板coding也會出現. 但總的難度比工程師面試問題低很多
  • 合作: 如何說服/影響工程師, CEO跟你說加x功能你會怎么做
  • 企業文化: 為什么我們公司, 為什么PM
  • 傳說中的燒腦問題 (好像已經不太常見, 很多跟數學有關的可能在工程師面試中更多, 所以不算在7類之內): 跟臺北101一樣高的一堆硬幣能不能裝滿你的浴室, 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家如果生女兒就繼續生直到生兒子才停止 男女比例是多少

總結起來大概是:

  • 攻城師無障礙溝通能力(aka贏得攻城師信任的能力), 設計/市場/高管溝通的能力
  • Produce sense
  • Business sense
  • Design/UX基礎

可以看到這些面試問題基本上不太涉及具體的“知識” (很難突擊背十本書就能通過), 不太問你之前做過什么項目的經驗, 更用不上什么組織社團經歷, 或者在PM論壇QQ群大家扯扯淡或看”分析師“文章讀來的”思想“, 到連HR面試和behavior questions都完全被簡化掉了. 面試官所做的事情就是丟給你一個接一個非常困難的但跟PM工作相關問題, 然后看你如何一步一步解決它. 同時保持問題盡量是開放式的, 讓你就算提前見過問題也不會比別人有太多優勢 (但不要以為開放式問題沒有正確的方向和方式).

準備

跟技術職位相比產品職位沒有什么集中的面試書或資料可以參考, 很多依靠平常的累積, 或者分布在不同行業的資料里. 這個月剛出了一本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 目前只在北美發售還不太好買, 不知道內容怎樣.

關于尋找推薦, 簡歷準備, 投遞等等可看The Google Resume (豆瓣), 除了面試部分是針對技術職位寫的, 其它部分都有用.

  • 產品設計: 1) 寫個APP/Web產品 (放上線去, 運營它), 2) 實習, 3) UX/產品/創業/設計/商業/社會學/心理學書籍和blog, 4) 試用.
  • 數據: 用游戲行業PM面試資料來準備, Zynga是數據驅動最徹底(并不是好事)的公司之一
  • 分析: 用咨詢行業面試資料來準備, 大多數的估算都屬于費米問題,偶爾也有定價,市場方面的問題
  • 技術: 1) 按照工程師面試資料來準備, 只會涉及其中難度較低的一些. 可以看看Careercup的面試題或讀讀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 (豆瓣) 2) 對公司和行業的基礎技術有基本的了解, 知道搜索引擎怎么工作, PageRank算法怎么回事, MapReduce是什么, 整個web產品前后端由哪些部分組成, 等等.
  • 燒腦題: 不用在這浪費時間, 實在閑的無聊可以看看 誰是谷歌想要的人才 (豆瓣)

覺得硅谷和國內對于應屆產品經理需求量有很大區別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國內大量的新產品其實都是大型公司做的, 所以這些大公司有數量較大的應屆PM需求. 相對來說硅谷大公司的產品線少很多, 所以需要的應屆PM數量少要求高, 相應給的權限和責任也很高. 而大量新產品都是創業公司在做, 想來很多想當產品經理的人都變成了創業公司CEO, 也許等將來被收購了才會變成大公司的pm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迷你CEO”吧).

源自:知乎專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請教一下APM與NPM分別代表什么?有什么區別呢?

    來自北京 回復
  2. 以此為標準繼續前行

    來自上海 回復
  3. 真是膝蓋碎一地, 自勉自勉.。。。。

    來自福建 回復
  4. 差距太大了,這樣的實習生在國內都可以做CEO了

    來自廣東 回復
  5. 國內產品經理門檻太低了,真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梢噪S隨便便進入這個崗位,可以隨隨便便轉行到這個崗位,是該提高產品經理的門檻了。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