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提數據需求?
本文主要是介紹業務部門(主要是運營部門)在沒有完善的數據平臺時如何更好的提出數據需求,來滿足自己某些數據分析。
一、誰會提數據需求?
一般來說的話,更多的是運營提出的數據需求會更多。不過也會存在其他業務部門,比如財務、結算、市場、技術部等其他業務部門。
二、有哪些數據需求?
- 產品數據:PV、UV、頁面跳出率、DAU、留存率、事件轉化率、用戶屬性等等。
- 業務數據:注冊數、下載數、訂單數、取消數、注冊轉化率、訂單轉化率等等。
三、如何提數據需求?
舉個栗子:國慶節會上線一個新業務的推廣活動頁,到時候領導需要看到這個新業務上線后的效果情況如何?
時間規劃
雖然是國慶節上線,但是作為數據需求提出方,需要有時間規劃的意識。不要等到活動頁上線之后,再去和產品、數據小組提相關的數據需求,而是要學會把需求前置。特別是活動頁的PV、UV等用戶行為數據,因為如果在上線前沒有提出需求,開發一般不會主動埋點統計的,所以等上線后發現沒有埋點,已經為時已晚了。另外業務數據雖然可以從數據庫中提取,但是由于提出需求時間在上線后,留給數據小組的處理時間不多,往往會造成領導時時催你要數據,你時時催數據小組幫忙提取基礎數據。
分析維度
上線一個活動頁,作為運營你要知道領導想看上線后的效果,那么效果情況能從哪些數據進行呈現。這個過程需要哪些基礎數據,如何利用這些基礎數據來進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礎數據的來源。所以運營前期提數據需求時一定要明確基礎數據的維度是什么?避免基礎數據不是自己想分析的數據,以及減少與產品、數據小組來回溝通確認的時間成本。
假設場景:
運營:我需要國慶期間所有的訂單數據…
數據員:要訂單的哪些數據?訂單號、用戶ID、下單時間、預約取貨時間、預約還貨時間、訂單狀態??
運營:哦哦,我要訂單號、用戶ID、下單時間、預約取貨時間、預約還貨時間、訂單金額。
數據員:是下單時間在10.1-10.7號之間的訂單數據?預約取貨時間在10.1-10.7號之間的訂單數據呢?還是實際取貨時間在10.1-10.7號之間的訂單數據?
運營:我要下單時間在10.1-10.7號之間的訂單數據。
數據員:所有訂單都要嗎?還是只要預約成功的訂單?
運營:只要預約成功的訂單。
…….
以上溝通花了半天,這時候數據員把訂單號、用戶ID、下單時間、預約取貨時間、預約還貨時間、訂單金額這些數據給運營了。運營埋頭抓緊分析了,分析的過程中發現訂單金額明顯偏大,超出日常訂單金額的平均值。
運營:你給我的數據,訂單金額怎么那么大?是不是你拉錯了?
數據員排查半天。。。
數據員:沒有啊,這個就是訂單金額。
運營思考半天。。。
數據員:你是不是沒有排除優惠金額啊,訂單金額要排除使用的優惠金額的。
數據員心里一萬個。。。
上述這個場景,可以說是數據員還是比較負責的,會去和運營確認所需數據是什么。但是耗時較長,處理效率較低。那么如何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需要運營明確基礎數據分析維度。
就拿上面這個場景來說的話,需要明確時間維度、訂單維度、所需字段的特殊情況。最好是能夠了解訂單表常用字段,一方面是可以具體告知數據員要什么字段,提高處理效率;另一方面便于辨別數據員提供的數據是否存在異常。如果不了解表結構也沒關系,但是需要準確告知你要什么類型的數據以及相關特殊情況。
表達目的
提數據需求的時候,運營可簡單描述此數據需求的目的。比如誰要這個數據?為什么需要這些數據?這些數據用來分析什么內容的?
表達目的主要有三個優點:
- 需求是否合理,產品、數據員作為需求接收方,可以根據此需求來評估需求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情況是可以打回需求的。
- 需求優先級,產品、數據員接受到的需求很多,如何給你的需求進行排期,取決于你的需求是誰提出的?要分析什么數據?能解決什么問題?進行評估需求優先級,之后進行排期處理的。
- 需求是否存在優化空間,針對運營表達的目的和所需的基礎數據之間對比,為了能更好的滿足所表達的目的,基礎數據是不是可以有優化的空間,便于提供更優質的基礎數據供運營進行分析。
四、總結
簡單的來看,運營提數據需求好比是用戶提產品需求。由于需求是內部員工提出,占有一定的主動權。所以需要明確時間、維度、原因三要素,便于產品、數據員高效、準確的完成此數據需求。
以上是結合自己工作整理的,由于是自己公司遇到的相關問題,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歡迎大家多交流學習。
#專欄作家#
董小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喜歡研究各類好玩好用的APP,關注出行、電商等領域;擅長整理和分析APP亮點功能設計。微信公眾號:小白的產品之路。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