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產品第一個版本很久也出不來?
產品的第一個版本常常由于各種原因被各種耽擱,最終導致晚產甚至夭折,而本文就針對在這一問題分享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三個方面,供大家參考借鑒。
經常會參加一些創新產品早期輔導和討論,我發現一個普遍性問題——產品第一個版本總是要花費很長時間,遲遲做不出來。
我說的“久”是真的久,不是心理上感覺久。作為一個創新產品,無論是創業者、投資人,亦或企業內部的領導,都會對第一個版本報以厚望,就像腹中胎兒,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身上,恨不得今天說好,明天就做出來。這本質是著急。
除去心理因素,很多產品的第一個版本是真的很久,久到錯過時機,再也無法挽回。搜索一下這篇文章《2016倒閉的“互聯網+”名單!》,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已經死在剛剛開始的階段。
為了快,大家也是想盡辦法。比如,設定“Deadline”,結果是趕工出來的東西,一演示就漏洞百出,然后再改,結果交貨時間一拖再拖。再比如學習《精益創業》中的MVP,設定最小可行產品,把早期的功能減少,可是做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細節功能不得不做,又或者不斷修改,結果仍然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好的方法不一定會有好的結果,錯誤應用或片面應用都無法達成預期效果。
要想徹底解決“第一個版本慢”的問題,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下手。
第一,一致的初始目標
(我去,這不是廢話嗎?誰做不到嗎?)這個看似很初級的工作實際上很多人都做不到!舉個簡單的栗子,曾經在一個咨詢項目里,兩周前大家確定了產品的方向、第一個版本的功能、交付的時間。僅僅過了兩周再回到團隊的時候,隨便問了三個人交付時間,居然一個人不知道、一個人說了大概范圍,一個很肯定的說了一個錯誤時間。OMG!之前不是說好了嗎?大家天天在一起工作怎么會不知道?沒辦法,就是不知道?。?!
這才只是時間問題,目標能夠都知道嗎?很多產品早期的目標是非常模糊的,即便經歷過無數次PK,我敢跟你打賭,一定是“每個人嘴上說我們達成共識了,但實際上腦子中的目標全不一樣!”
這個時候,你心理可能會說:“好吧,我同意你說的,那么有什么好辦法呢?”
我有一個必殺的辦法叫做“不急這一時”。
對于目標,最簡單的達成一致的方式,就是“復述澄清”。讓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語言重復闡述一遍對目標的理解?!癢TF,這不是虐待嗎?太反人性了?。?!”沒錯,很多真正的有效方法都是反人性的,因為人性是有缺陷的。不但要復述,而且時間還不能少于10分鐘,還不能說一樣的話!一定要確保自己的真實理解被充分闡述,并被其他人充分理解和確認!
我的經驗是,如果五個人在一起“復述澄清”時間絕不會是50分鐘,而很可能是一天!甚至更多。因為每一個人復述完,你都會發現很多理解不一致,甚至是之前根本沒考慮過的事情,于是又要進一步討論。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建議第二天再來進行一輪“復述澄清”,這一輪時間可能會縮短到半天,那么在第三天再來一輪,直到能夠在1小時以內結束,便可確認大家“目標一致”。
你肯定會覺得這個過程太煩、太費時間,沒這個必要。但實際上,你最多只花三天時間,卻能節省下未來三個月的時間。因為之前沒說清楚的目標,會帶來的無數次討論、返工、多做、檢查等等各種時間浪費?!?b>不急這一時”。
第二,不能再小的MVP
我一直覺得《精益創業》是本好書,但是包括他介紹的方法在內其實都只是思路,不是方法,因為有太多可理解的空間和太多可操作的空間。就比如說MVP里的Minimum并未給出定義或標準,不易掌握和應用。很多人確定下來的MVP離最小還差的遠,只是比他心里那個偉大藍圖小了很多罷了。
我想說MVP的最小應該包含兩重含義,這兩重含義分別是針對兩種不同對象來說的。
首先,是對用戶的。也就是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那就是MVP。但是這更加取決于產品的第一批用戶是誰?大多數的創新產品首批用戶并不是真正的用戶,可能是以下幾種中的一種:投資人、公司領導、主創團隊、種子用戶。即便是種子用戶,也是很特殊的一類小眾用戶,他們的訴求是非常鮮明特殊的。如果是投資人,事實上你要做的并非是一個實用產品,而是一個Demo,目的是讓投資人感受到產品的想象空間。此時的系統會非常簡單,只需要關注你最能打動投資人的那一兩個產品特性就夠了!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搞清楚第一批產品用戶是誰,他們最關注的是什么,那才是你選擇MVP的標準。
其次,是對技術的。也就是說對技術實現來說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所有做過互聯網產品的人都知道,用戶量每上升一個數量級,復雜度也會上升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做10個人的產品和做100個人的產品是很不一樣的,復雜相差很大。早期階段產品復雜度應該是很低的。所以最開始如果僅僅是給幾個投資人做演示,可以完全砍掉與網絡傳輸、并發處理、分支業務邏輯、后臺管理、平臺選擇、成本考量等諸多復雜問題。所以,一定要避免傳統架構師對可擴展性和基礎框架的執念,在技術方面,能省則省。技術能夠加速對想法的驗證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MVP的選擇上,多花點時間精打細算是值得的,不要拍腦袋,草草決定,多花三天時間就能省去未來幾個月的時間?!?b>不急這一時”。
第三,有邊界的產品定義
有了MVP,很多團隊就開干了。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很清楚要的是什么了。但MVP只是明確了范圍,并未給出清晰的邊界。比如,MVP確定要有上傳圖片的功能,但是到做的時候才發現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剪裁圖片、是否需要壓縮圖片、是否需要保存原圖等細節問題。而這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會花上你幾天時間來實現和調整。
所以這個時候,還需要確定詳細的產品定義,說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通過正反表述,給出一條清晰的邊界。如果沒有這條邊界就會出現,技術團隊自行決定實現到何種程度,往往他們會選擇一種復雜的全面的方式來實現,或者反復確認反復討論拖慢了后續的進程。
然而幾乎沒有一個創業團隊會在早期花時間寫這個,要么覺得沒必要,要么一刻也等不了的去實現想法。但其實寫的時間可能也就一周時間,卻讓產品的邊界非常清晰,既讓創始人的想法更加落地,也讓實現人更加快速交貨。能夠節省未來相當可觀的時間投入?!?b>不急這一時”。
這篇文章舉得栗子不多,原因是不想用過多筆墨去分析栗子,讓大家無法理解整體邏輯。所以最后,給大家一個產品可以做個思考練習,有答案可以給我留言。
我一直都為深圳沒有好吃的、方便的、種類豐富的早餐發愁,如果你想做一個互聯網+產品來解決這個問題,你會如何設定初始目標、第一個版本的MVP、明確的產品定義?
作者:艾老思,《騰訊之道》作者,TII咨詢創始人, 微信公眾號:「TII產品創新」
本文由 @艾老思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口味好吃因人而異,屬于用戶體驗,高級需求,初期舍棄??梢灾攸c先解決方便快捷,種類豐富兩個核心需求。
方便快捷有兩個實現點,送餐上門(家/公司),上班路過自?。ㄉ釛?,不合理);種類豐富則選取一家較大早餐店合作試驗。
兩種實現方法。
1,初期MVP可以采取一店服務多人,雇人掃樓以及送餐,每天限前20,電話訂單。
2,與早餐店合作入駐現有成熟外賣平臺,午飯,晚飯高頻訂單推送提供早餐信息,也是初期20,觀察銷量。因為沒有具體了解,有些想當然。第一種方法是線下實驗,然后線上,小程序或入駐平臺~~第二種則是直接利用現有成熟平臺,增加銷量。
初始目標都是每天持續穩定賣出20份早餐。后期則可以與更多店鋪合作(豐富種類),擴大消費群體,增加定制化服務(滿足好吃需求),增加騎手(方便快捷)。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不過早餐好像去年就有人做過了,不過好像都沒做起來。
三是對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