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現在互聯網界觀察人士偏向于解讀,卻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互聯網社會究竟是什么。我建議各位,少談些互聯網思維,想想如何改善生產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別讓客戶老投訴;少談些電子商務戰略,想想如何降低成本,暢通渠道,切實的給消費者實惠。
“互聯網思維”這種東西你早就煩了吧?少談主義,空談誤人
封面用黃太吉煎餅,主要是因為三點:
1、? 它太火了,還宣稱走互聯網路線;
2、? 它的煎餅跟5塊錢一個的比口感差別不大,加上價格因素的話,差距就非常大了;
3、? 消費不到150不開發票的煎餅店,最需要解釋的是“誰可以一次吃150塊錢的煎餅”。
近日重讀胡適先生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于我很有感觸,啟發極大,其中的觀點運用到當前互聯網熱、與互聯網有關不知所云詞流行、與互聯網有關的模糊概念橫行等現象中,只叫人唏噓——時代在變,癥結不變。
文章開篇一句:現在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么東西。此話回到現在,可以改編為:現在互聯網界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解讀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互聯網社會究竟是什么。有實在的考察,才有深刻的洞察,沒有根據的空談,沒有實操的假設,縱然可以用寫作技術使文章揮灑淋漓,讀者讀起來也暢快自如,但總是缺少些說明書一樣的要領和規范,到頭來點子很多,要領不得,還是做不成事。
文章看多了,思路必會寬闊,寬闊的思路配上狹窄的操作水平,只讓些樂觀的人都感嘆“干貨不干”,其實即便夠干,也未必保真。
回到胡適先生的文章題目“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我的觀點是:大佬們可以放肆的談主義,其余的人就不必談了。當然,例外也是有的,如果閣下希望有一天也成為大佬,當然可以大談闊談主義,本人不反對反而支持,前提是莫跟風、莫捧腳、莫舔菊。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火了一陣子,現在提及怕會遭人側目,因為我們的媒體環境變了,導致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出現了,一些“概括性極強”的不知所云詞匯大行其道,其中包括:屌絲、女士、學霸、電子商務、互聯網思維等。其中以互聯網思維的高大上氣質最受追捧。
“互聯網思維”很多人試圖詮釋,但極少有人說的清楚,這也就是“互聯網思維”的高度概括性所在,因為無所不包,所以無所不包。于是“互聯網思維”成為了主義,每個人圍繞這個主義展開了個人的思想流浪,每個人各執一詞發表自己的注解,這倒是符合互聯網的海星模式——去中心化,但是我們的目的是給中心找到個定義,現在變成了外圍討論火熱,中心還是沒定義,豈不是怪事。
胡適先生說: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都能做的事。如果將好聽作為標準,那是極容易的事,但是好聽之后又怎么樣?問題沒有答案,困惑沒有解開。
折讓我想起前些年,“成功”、“致富”、“創業”等概念流行的時候,好多故事好聽的不得了,舉當年流行的故事作為例子:
一個年輕人渴望成功,他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健身房的銷售,剛開始沒有工作經驗的他業績很不好,他想突破,于是他細心的觀察健身房里的顧客,經過一周的時間機會出現了,以前經常光顧的一個客人因為價格原因沒有續費,經他了解,這個顧客在附近寫字樓的一家企業工作,他從客戶資料中找到了對方的電話,找了個時間前去拜訪,準備以一個折扣價格請對方續費。續費談的很成功,年輕人在這次拜訪中了解到對方公司的一些情況,于是他想如果可以把他們公司的老板發展成健身房的客戶,那下面的人還不蜂擁而至啊。年輕人再次去到那家公司,找到公司的老板,介紹自己是附近健身房的員工,希望他能去多鍛煉一下身體,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對方欣然接受了邀請,然后一個接一個的中層看到老板去了健身房,都覺得這是跟老板建立個人關系的好機會,也紛紛去辦了健身卡,年輕人一下子成了銷售冠軍……
多么好聽又勵志的一個故事啊,可是又有多少可行性呢?當前的“互聯網思維”就是那時候的成功小貼士。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在當代,這句話有更改警醒我們,少談些互聯網思維,想想如何改善生產控制,提高產品質量,別讓客戶老投訴;少談些電子商務戰略,想想如何降低成本,暢通渠道,切實的給消費者實惠。談了再多主義,也是要解決問題,多元化的輿論值得鼓勵,警醒不要陷入夸夸其談,主義不是良藥,頂多是個談資。
本文出自鈦媒體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