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賺了嗎?與余額寶有關的9種心理

0 評論 11543 瀏覽 1 收藏 9 分鐘

自余額寶開始,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出現在視野中,從5%左右一路飆升到7%、8%甚至更高?;ヂ摼W的用戶是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的。尤其在剛剛興起的互聯網金融的環境下表現更加明顯。面對鈔票的誘惑,互聯網用戶遷移門檻非常低(幾乎沒有遷移成本),對于很多用戶來說,哪的收益率高就把錢放在哪。

不過,沒有十全十美的理財產品,你購買了任何一款,都意味著你的心理狀態要和曲線圖一起跌宕起伏。

■ 患得患失的心理

自從有了余額寶,我半夜上廁所都會摸出手機,看一眼收益。

心理分析:每個人都有賺小便宜和不要白不要的心態,且越是屌絲越強烈(這話讓自認“屌絲”的人看見了會不會很不爽?編者注)。所以,即便銀行存款利息一降再降,截至2013年8月,中國居民活期存款額仍超過16萬億?;ヂ摼W理財產品的賣點之一就是以變化的數字,每天提醒你,你正在賺小便宜!從而,鼓勵你繼續。

■ 技術宅的心理

微信紅包、打車軟件、余額寶,近半年來互聯網的主題其實是“社交媒體”,功能其實是飯局話題。

心理分析:今天你賺了嗎?已經成為朋友見面、同事聊天、男女搭訕的問候語。過去半年,互聯網三大土豪——BAT(百度、阿里、騰訊)一邊忙著并購,瓜分O2O入口,一邊自掏腰包,派利市,刷存在感,無非是培養各自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半p十一”證明,大佬們一出手,便是一次全民狂歡,既賣了產品,還賺了口碑;大佬們一交手,便是一次全民福利——更何況如今都是真金白銀。

■ 冷暖自知的心理

截至今天,我使用余額寶的最大感受是“余額”沒了。

心理分析:以余額寶為代表,在互聯網上買一份理財產品通常只需要3~4步;而在銀行,且不說理財產品清一色都是5萬元起步,通常還需要出示身份證、復印身份證、完成風險承受能力測試、比較各種產品的優劣、理解各種專業術語、下訂單、在各種格式合同上簽名等一系列步驟。于是,當養成了隨手把閑錢轉入余額寶的習慣后,賺不賺錢已經不重要了,至少閑錢沒亂花,省下了。

■ 洞悉一切的心理

你什么時候見過李嘉誠在網上曬今天又賺了多少?曬余額寶收益其實與曬等兩個鐘頭吃了頓雕爺牛腩、曬淡季去了趟馬爾代夫是一樣的。

心理分析:在互聯網上,炫富的不是富二代就是“被包養”,其結果不是坑了爹就是立了功,唯一可炫的是村上春樹式的“小確幸”——微小而確實的幸福,各種“寶”就屬于這一類。與實際收益相比,用戶的滿足感更多地來源于經歷和體驗,就像在朋友圈分享“我正在玩一款最IN 的App”,不時展示一下得分和排名。

■ 聊勝于無的心理

余額寶讓我感覺我和李嘉誠“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在用錢賺錢,只不過他每天賺的錢零在后面,我每天賺的錢零在前面。

心理分析:截至2月28日,余額寶用戶總量已達8100萬人。按官方公布的人均持有金額4307元計算,余額寶總規模已接近3500億元,但每天人均收益不到1元,所謂“理財”不過是以不貶值為目標的“儲蓄”。質變需要由量變來引發,無論線上線下,沒有哪種理財產品能夠三五年內把一塊錢變成一百塊錢——那是彩票和賭博。十萬級別的存款,最好的投資方式是增值自己;有了三五十萬,再考慮另擇一方式和方向不遲;所謂投資組合和“雞蛋”原則,那是有了固定資產后,尚有百萬閑錢該思考的問題。

■ 居安思危的心理

當余額寶剛問世時,我眼前一亮;當各種“寶”像嬰兒潮一般涌來時,我眼前一黑,立刻想起股市6000點時,收破爛的大媽都在談論基金。

心理分析:即便沒有央視的亂入,各種“寶”也不可能長期保持6%—8%的年化利率,那不科學。正如你不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原則上,銀行只有每個季度的季末有可能鬧錢荒,若僅基于此時的協議存款,余額寶一年只有四次機會出現,幾近于零風險,高收益,最長不超過一個月。有了其他“寶”之后,銀行選擇范圍增加,或許連四次機會都沒有。要維系產品,各種“寶”要么收益降低,要么風險上升,不可能有例外。別忘了,還有隨時可能出臺的新規定。

■ 精于計算的心理

本著閑著也是閑著的精神,我把余額寶登陸界面的廣告算了一下,要每天收益158元,必須在余額寶里存94.8萬。有這錢,我還放余額寶里干嘛?

心理分析:中國互聯網創業的不二法則是:得屌絲者得天下??墒聦嵶C明,屌絲好得,天下難守。因為屌絲的心態是,免費就用,收費就撤;有補貼(折扣)就用,沒補貼(折扣)就撤;每天有聊勝于無的收益就用,三天沒收益就撤。所以,互聯網大佬雖然能夠輕松、迅速地募集到巨款,卻不敢將全部拿去與銀行協議,不得不留存大部分以備用戶隨時撤出。

■ 被逼成學霸的心理

如果不是央視批余額寶是吸血蟲,估計我這一輩子也搞不懂什么是年化利率,什么是T+0,什么是同業拆借、協議存款、信托基金。

心理分析:自2003年中國推出第一支貨幣基金,經過十年的發展,2013年第一季度貨幣基金規模為5181億元。由于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加入,僅僅8個月,貨幣基金規模增長至6332億元。過去,基金公司處在銀行的背后,現在,處在各大網站的背后。銀行的宣傳方式是教育,以專業術語昭示其專業水準,顯然效果有限。網站的宣傳方式是參與,降低準入門檻,讓產品變得親民、好玩、可分享,反倒激發了用戶的求知欲。

■ 一勞永逸的心理

我并不指望在余額寶上發財,只是不想三天兩頭跟銀行的人吵架。

心理分析:互聯網理財產品最大的賣點可謂給了屌絲永遠不可能從銀行得到的平等和尊重。即便你只有1塊錢,你也有理財的權利——盡管沒有現實意義。余額寶背后的操盤手——天弘基金稱,他們投入了幾百萬元,進行了兩次系統改造,使用戶轉入1元錢,余額寶賬戶就顯示多了1元錢;一天24小時,周末無休,隨時可以買賣;原則上每天凌晨3點就能夠將客戶前一天的收益計算并呈現出來。而為了避免“恐慌心理”,凌晨3點前或者系統升級時,查詢結果以“客官別急”代替“暫無收益”。

后記:

一眾互聯網理財產品讓每個人都學會了用錢生錢,不過,有些錢生出來的是金蛋,有些只是皮蛋。

來源:心靈咖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