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與后的社交關系鏈

3 評論 9887 瀏覽 41 收藏 7 分鐘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說網牽一發而引全身,這一點在社交網的場景下是否還符合呢?

社交產品總是不斷為進入產品的用戶推薦各種用戶,或是基于相同興趣或是基于相同標簽亦或者是基于推薦用戶內容等等以達到沉淀用戶的目的。但我們說社交網絡,是以人為中心向外觸及更多的人形成節點并將一條條關系鏈交織成的社交網絡?,F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說網牽一發而引全身,但這落于社交網絡還符合嗎?

這里先提出一個概念,人際流通者。什么是人際流通者?展開講:我微信內有許多人,我將我的部分朋友挑了出來。我認識A,是在一次社團面試內;我認識B,B帶我進入的社團,但我通過A認識B,A是B的校友;我認識C,我們曾一起共事,但我是通過A認識的C,A是C的舍友。我認識D,D是B的同事。里面有一個人始終被牽涉到,那就是A。A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混跡于各個領域內擁有一大票關系的人,任何人通過A這個節點都能迅速鏈接到社交網絡中的任何人,通過A我聯系結交上了許多的人。這里回顧上面那個問題,答案當然不符。

事實上,每個人是自己社交圈子的中心點,但不是整張社交網絡上的其中一個中心點。怎么理解,通過兩張圖來表示。

 

左圖強調以“我”為中心的社交網絡,“我認識多少人”

右圖強調以人際流通者為中心的社交網絡,以其強大的社交能力引導他人社交網絡的構成。

若產品能將這些人際流通者納入到產品內為其提供良好的體驗,口碑將自然而然順著其強大的社交鏈吸引潛在用戶們的入駐。產品設計期,就可以邀請用戶對其關系鏈進行簡單梳理尋找人際流通者,進而邀請人際流通者作為產品的種子用戶啟動產品引爆產品。

后: 關系鏈的建立與維持

關系鏈的建立及維持需要用戶之間的互動,這牽涉到怎么為用戶提供互動或說提供什么樣的互動。

可持續的互動需要雙方在一個合適的當下環境通過話題與行為引動情緒的正向變化。 ? ?

引用上一篇我眼中的社交產品體系,關系鏈的作用需要有互動的存在:從前有兩個村子,位于河的兩岸。兩個村子一頭有炸雞(內容),一頭有烤肉(內容),雙方現在也具備建立橋梁的方式(建立關系鏈的方式),但是兩邊沒有交換的需要(互動),于是炸雞永遠無法與烤肉進行碰撞,橋也就難建立起來。

那如何建立用戶之間的互動?首先是環境,可以是現實環境亦或者是虛擬世界/文化氛圍,都需要堅持建立在熟悉的環境下。什么是熟悉?你能掌握的或說在你預期內的。無秘提供的匿名八卦環境有成為一個約炮平臺的趨勢,說點什么都會被認為上這個平臺就是有目的的(約炮)或者被嘲諷,這時你還敢在上面單純交友或者發點什么嗎?環境應該是可以引導用戶讓淺互動(點贊評論)轉向深互動(聊天等)促進關系鏈,畢竟你會選擇一個言語中透露yp的產品還是一個清新治愈的產品去進行深互動呢?

我們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獲得存在感及價值感。

產品從行為入手,提供點贊功能及評論功能。筆者想過是否能將行為顯現化或者擴大化,即將點贊消息居于聊天頁面顯現或者讓用戶將點贊功能發揮極致,可以為優質的引起共鳴的內容提供多個贊,不過前者可能會使用戶聊天界面臃腫也不適配于僅僅消遣無聊點贊的用戶,不過后者可考慮下。并且產品為用戶之間建立“相同點”,基于身份特征或是內容,也就是上面的話題,雙方基于話題展開聊天。如故中的測試為用戶篩選出三觀匹配度極高的其他用戶,nice為用戶提供具有相同標簽的其他用戶。話題賦予互動以內容促進關系鏈的步步加深。為了防止尬聊,產品可以為用戶提供由淺入深的話題,由今回往。

最后是情緒,情緒賦予互動以印象性與持續性進一步鞏固關系鏈。有款產品佐佑主打情緒社交,用戶可以在小組列表尋找對應的小組然后發帖吐槽或傾訴,然后得到樂于助人的人的傾聽、安慰與建議。但這里要注意社交產品應該是能引導負情緒的中和,而不是放大這些負能量,這只會讓用戶不斷逃離就如我逃離的無秘。如何通過引動用戶情緒鞏固關系鏈,下篇會講。

 

作者:Eian,專注社交產品,期獲交流。

本文由 @Ei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作者對社交的看法和我類似~

    回復
    1. 也是很巧了~握手

      來自北京 回復
  2. 寫得不錯,看到本質,其實各種形式的產品都是各種屬性在本質之上的演化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