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互聯網老兵的“自述”:我的產品前半生

3 評論 7410 瀏覽 34 收藏 25 分鐘

文章聊聊自己這些年在做產品時候的得與失,也借此文來回顧一下自己在產品方面走過的路。

我想了一下,我在產品方面的經歷,走過了幾個非常不同的階段。而且每個階段我的角色、面對的業務、所做的工作都是有比較大的差異的。但無疑都和產品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讓我對產品的理解也在發生著不斷地改變。在我經手過的產品中,有做的比較成功的,也有做的不很成功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可以給從事產品的工作者們帶來一些啟示,或參考意義!

我把它分為四個典型的不同階段,下面就來分別講述一下這些產品的故事:

第一階段:一個寫代碼的“產品經理”

這是我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從一家知名211工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本科畢業,滿懷期待的踏入社會,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那時是2000年左右,我進入了一家當時國內排名前三的財務軟件公司做了心目中高逼格的軟件工程師。

當時,公司主要服務的是企業用戶還有一些政府項目,主營產品為財務軟件和ERP軟件等。而我剛開始則負責進銷存管理軟件中的采購管理軟件。那個時候,沒有什么產品經理,主要就是開發人員找用戶調研、寫需求分析報告、產品功能設計、編寫代碼、自己做些簡單測試,然后給測試團隊。所有產品工作,一個人從頭包到了尾,也沒有什么交互設計師、UI設計師、前端和后端之分?,F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產品研發崗位分工之細,在那個時候是難以想象的,有什么問題也是客戶通過銷售反饋后,然后就按照客戶需求進行修改。

由于工作比較努力,表現也不錯,公司逐步委以重任。后來還主導了公司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客戶關系管理軟件、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等新產品的開發。職位也從軟件工程師到系統分析員、項目經理、產品經理不斷的變化。

總結這個階段的工作,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特點:

  1. 早期的產品經理很多都是軟件工程師自己擔任的。那時的軟件開發人員要做的事情很多,產品需求及功能調研、設計、編碼等等。也導致了精力被分散,各方面都不是特別專業,暴露出了很多的弊端。隨著企業發展,職位也開始出現了分化,往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2. 企業發展,主要靠老板定方向,搞好政企關系,盈利主要靠銷售推廣,用戶體驗主要靠產品操作培訓及售后技術支持。產品經理的存在感和重要性在該階段不是特別強烈。這樣的業務模式,即使在十多年后的現在,還是很多2B軟件公司的主要業務模式,改變不大;補充一句,懂技術和研發管理對產品工作真的有很大幫助!

第二階段:高度專業化的“產品經理”

這一段產品經歷,那也是在十年以前了,是在一家國內領先的電商B2B公司做產品經理工作。這家公司主要做電商出口貿易,已經連續多年在全球B2B行業中排名第一,擁有年收入幾十億的規模。整個線上產品團隊很龐大,有幾十個人,分為賣家、買家、收費等好幾個產品部門,整個網站按不同產品劃分為十多條產品線,線上主要是以產品為主導驅動。

這是一家很大的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與之前的軟件公司有著截然不同的業務運營模式,還有管理模式。無論是在研發、產品、運營、推廣等各方面都很不一樣。雖然線上團隊有著近千人的規模,但整個公司的管理卻給人一種創業小公司的感覺,充滿了活力和激情,沒有那種很死板的流程管理制度。由于這段產品經歷對產品小伙伴價值比較大,所以我會多寫一點。

我將舉三個產品案例來描述我的工作:

1)第一個案例

第一個產品案例,也是我剛進入公司的時候負責的第一個產品,是后臺的信息審核產品。當時,所有線上入駐商家發布的商品信息,還有會員注冊信息都是需要后臺人工審核以后,才能夠正式發布到網站上,目的主要是防止低質量信息還有商品侵權信息發布到網上。網站每天都有幾萬條上傳的信息,后臺的審核團隊有約五六十個人,即使每個審核人員都是英語八級畢業,但是平均每人每天至多也就能審核近千條內容信息。面對每天不斷增長的上傳信息量,也是感到無力應對,顯然不斷擴充信息審核團隊規模也不是個辦法。

面對這個問題,當時我們想了三個解決方案:第一個是優化信息審核界面的操作,增加每個人的審核效率;第二個是合并英文和中文的信息審核功能(原先是兩套系統,每次改需占用雙倍技術資源),第三個是開放審核綠色通道,即對優質供應商采取認證后其發布信息先上后審的方式。

經過對審核人員的每一步操作動作記錄后,我們對整個信息審核界面進行的功能優化,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動作。原先的操作是看一條信息提交一條的,后改為一次看幾十條(具體可自定義),看完后直接一次提交,這樣就比之前操作少了大量的頁面提交等待的時間,使得效率一下提高了幾倍,再加上頁面信息展示優化及錯誤內容修改或退回操作的優化等,后臺審核團隊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從原先的平均每天每人審核約800條左右,提升到平均每天每人接近2000條,極大的激勵了審核團隊的士氣。由于工作成果不錯,第二、三項任務還在推進過程中,就被調到其它產品項目上。

2)第二個案例

第二個產品案例,是一個商品發布項目,也是當年網站最核心的關鍵KPI指標項目,因為一個電商平臺上面商品的數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平臺的價值。同時,方便供應商能把商品信息更好的上傳上來,對于海外買家來說也有更豐富的商品進行選擇,進而提升供應商的訂單成交量。供應商賺到更多錢了,也意味著網站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作為該產品項目的負責人,在經過一些商家的調研,發現通過網頁進行商品信息的編輯并上傳,是一件較為痛苦的過程。

  • 第一,信息編輯所需的時間較長,如果中途中斷較長時間后網頁容易失效導致信息丟失;
  • 第二,很多商家的不同商品屬性大部分相同,只是個別屬性不同,但是每次上傳商品都需要重新編輯這些信息,太費時費力,導致商家有很多商品不愿意上傳上來,只上傳了部分商品信息。

在經過網頁、客戶端等各種方式優缺點的比較后,后來我們決定采取Excel的方式上傳商品信息,也符合用戶日常的操作習慣。用戶可以將商品信息預先編輯在Excel上,利用Excel的粘貼復制和拖拉的功能很方便的就完成數十上百條的商品信息編輯,然后通過上傳Excel文件,可一次將上百條商品信息傳遞到網站上。該產品功能推出后,受到用戶的極大歡迎,極大的降低了商品信息編輯上傳的操作壓力,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案例。

3)第三個案例

第三個產品案例,是關于海外會員數增加一倍的項目,也是該公司B2B業務香港上市后第二年最重要的KPI項目之一。作為負責該產品線的重要產品經理,我們想了很多個方案來完成該目標。包括主注冊流程的優化,全站增加會員注冊的入口,利用關鍵功能引導用戶注冊等等。

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對主注冊進行了最大限度的體驗優化后(包括削減注冊項,優化出錯提示,提升視覺感受等),發現在實際用戶注冊轉化率上并沒有翻倍的提高,雖然這次的改進取得了用戶的稱贊,甚至一位來自印度的用戶還專門寫了一封贊揚信!

在增加會員注冊入口上,發現在一些關鍵頁面上(如主頁、列表頁、詳情頁等)僅只是增加用戶注冊的鏈接入口,效果也有但不夠顯著,反倒有時破壞了整個頁面的用戶體驗(就像廣告)。而利用重要功能引導用戶注冊卻取得了巨大的效果,比如我們在買家用戶發詢盤的時候,對未注冊買家加一個引導注冊“僅花5秒鐘完成用戶注冊,你就可以免費發詢盤給賣家”,當時在該功能上每天有5000個用戶訪問,而實際注冊用戶的轉換率達到了90%,所以經過這個案例后,我深刻的意識到,讓用戶去注冊其實是需要一個非常充足的理由的,而不僅僅只是放一個注冊按鈕,告訴用戶要注冊。

總結這個階段的工作,我們可以發現幾個特點:

  1. 公司很龐大,分工非常專業和細致,產品經理往往負責以某個產品為主的產品線,產品線分的很細,對產品用戶體驗有極致的追求;
  2. 產品經理往往是某些產品領域的頂尖專家,在相關產品的理解上國內無出其右,也是國內最棒的。數據驅動,對數據極其敏感,基于數據找問題,基于數據優化產品;
  3. 由于面對的是大量的用戶,離真實用戶也相對較遠,專業技能不夠全面,對平臺的整體認知比較缺乏,螺絲釘現象較嚴重;

第三階段:負責整個平臺運營的“產品經理”

我在一家國內領先的股票軟件上市公司,擔任網站平臺的負責人。當時,這個平臺已經過多年的運作,暫時進入了一個瓶頸期,甚至出現了行業排名下降的趨勢,而平臺本身主要是由一些證券行業的專業人士在負責開發和運營。在思索求變的情況下,寄希望找專業互聯網行業的人帶來新的突破。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對整個平臺進行了詳細了解和分析后,主要采取了三種方法:

  • 第一是對整個網站的產品進行全面改造和功能體驗優化,按照一流互聯網公司的產品標準來重新構造整個平臺;
  • 第二是對平臺主要的流量入口進行優化,加大整個平臺的流量導入,使平臺和其主打的某免費炒股軟件更好的在功能上結合在一起;
  • 第三是構建基于整個平臺的獨立數據分析系統。

在第一種方式下,我們對原有的網站首頁、各個頻道首頁、列表及詳情頁面等進行了重新設計和研發,并且參考了行業排名前三的網站的優秀設計,并且在借鑒的基礎上,制定了對標超越的相關目標。在經過了半年多時間的產品體驗改進,平臺所有的產品功能都發生了顛覆式體驗的改進,并且與行業排名前三的如新浪財經、和訊等相比也不弱。這樣的改進優化帶來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用戶給予了熱烈的反饋,網站的行業排名迅速往前提升,從原先排三十多名,一直沖到了行業前十五名。

第二種方式,在分析了用戶多種來源渠道后,發現用戶主要來自炒股軟件的用戶,在這里我們重點改進了網站股票資訊內容在軟件中的展示體驗,包括重新設計了軟件打開后彈出的資訊小窗口(類似騰訊QQ打開后會彈出的小新聞窗口),并且一天兩次,早上為每日資訊,晚上為每日股市專家點評。通過該種方式,把網站與炒股軟件結合的更緊密了,并且也大幅提升了網站用戶的轉化率,最終達到了產品相互促進的作用。

第三種方式,構建了完整的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系統,為網站和股票軟件提供了精確數據分析的工具,包括整站用戶流量分布、頁面內點擊分布、實現每個功能按小時跟蹤用戶流量、單步路徑跟蹤分析、用戶來源渠道分析等等,這有助于我們更好的去分析基于整個網站的用戶數據情況、診斷問題,并且跟蹤產品及運營每一次優化后的數據變化情況等,以幫助我們實現更精準的產品及內容體驗優化,達到更好的用戶體驗及數據表現。

最終,在經過持續不斷的優化后,從最初的排名30多位,最后殺到了排名行業前8,成為國內知名的財經門戶之一。但是,在不斷的運營過程中,我們也意識到,新聞是最容易腐爛的東西,若要達到更大的突破,除非我們能夠在財經資訊原創領域獲得巨大的突破才行,能夠第一時間發布最具權威的財經資訊和評論,但是作為一家高科技軟件公司而非媒體公司在這一點上很難做到!

總結這個階段的工作,我有這樣一些收獲:

  1. 對平臺的整體業務及產品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我覺得一個產品經理如果做過運營則會對他的工作有很大幫助,更能夠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
  2. 讓我意思到產品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影響網站流量不斷提升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并不僅僅只需提升單個產品功能體驗就行的,產品經理并不代表一切;

第四階段:創業公司的“產品經理”

在大互聯網公司工作多年后,也遇到了能力發展的瓶頸,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夠找到自身的突破口。由于也是個愛折騰的人,想去互聯網初創公司體驗一下,也因為在過去從業的過程中,發現初創企業能夠成長起來的比例很少,想去了解一下原因,本身內心對創業也是有些渴望的。在經歷一些轉折后,我去了一家二手車初創公司,這家公司成立才一年多,有十幾個員工,在經歷了對二手車市場已有模式的大量調研后,決心從B2C的模式突破。由于老板自身對互聯網不是特別專業,團隊中也沒有特別專業的成員,所以希望能夠找一個擁有豐富經驗的人把這個事情做起來。

由于自己對汽車這個行業比較感興趣,加上幾次接觸交流后,也覺得這是一個有巨大發展潛力的行業,希望能夠挑戰一下自己。在對項目做了大量的了解后,發現最初定位的做二手車社區導購平臺的想法不是很準確。

主要基于兩個原因:一個是在經過市場調研后并未發現二手車社區有較強的用戶需求,加之在產品體驗的過程中我認為用戶首先關心的是車,而不是加入一個論壇來交流二手車。

所以,在后來我們調整了定位做二手車B2C商城。在業務及產品推進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加了一些優秀的合作伙伴,有行業十年耕耘下來的國內知名二手車B2B網站,有骨灰級的行業二手車玩家,有行業知名的認證二手車貸款公司等。隨著產品的不斷發展,和行業內人士的交流增加,我們對整個二手車行業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诙周囆袠I的痛點,逐步形成了做認證二手車的定位,并且通過二手車交易入手,主要發展商家貸款、消費者貸款的盈利模式。

在面向B端的車源獲取問題,通過與某知名二手車電商網站合作解決了初期的車源來源問題,過程比較順。在面向C端用戶的獲取上,開始主要通過在線流量獲取及轉化的方式,也是在該過程中,我們開始走的比較困難。因為當年杭州市開始汽車限牌,導致大量用戶對二手車購買采取了觀望的態度,加上新的公司要獲取市場的信任是需要有個過程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的業務嘗試,包括與91.8汽車電臺合作舉辦線下認證二手車展,并通過其電臺廣告及微信公眾號邀請消費者去車展現場看車、買車。通過百度、趕集、58等媒體獲取用戶流量,電話聯系方式,然后通過線上客服進行車輛推薦及問題解答,將有意向的客戶約好時間,線下帶客戶去車商這邊去看車、驗車、買車,完成售后的相關各種服務。并且提供價格優惠的汽車保險服務等。

我們就這樣一個用戶一個用戶的做,在這過程中不斷的提升改進網站產品的體驗,更多的真實車源信息,更好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逐步打造了用戶的口碑體驗,體驗過的用戶都稱贊不已!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堅持以用戶為核心,堅持提升產品、服務等方面的用戶體驗,并開創了當時在行業內都屬領先的一些方案,比如行業首個認證二手車電商、1024項二手車檢測、撮合交易、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等,在用戶獲取成本上,我們也創下了當時行業最低,其它二手車電商獲取一個用戶平均營銷成本約3000元,而我們只有1500元。

當然,在過程中,也走了不少的彎路,比如過于追求成長速度,而忽視了實際業務的困難程度。過于追求小米、雕爺牛腩等帶來的流量神話,而忽視了產品的差異性,在當時也對整個運營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不過,隨著不斷的產品及服務體驗提升,用戶口碑的積累,還有推廣渠道的擴展,業務也隨之不斷的提速,在二手車行業內也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公司在后來的B輪獲得了約2億美金的融資,引起了行業的轟動。

總結這個階段的工作,我有這樣一些收獲:

  1. 已經上了固定賽道多年的成熟互聯網平臺,與初創公司做產品是有著巨大差別的,往往大公司的產品經驗到了創業公司都無效了,原因在于它們解決的問題完全不同,大公司更注重產品體驗,初創公司先要證明業務模式正確;
  2. 初創公司做產品,要求快速出功能進行驗證,產品體驗在初期并不重要,數據分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停的去和用戶交流驗證功能的可行性,確定產品方向和具體的賽道,團隊內部對業務達成初步的共識;

上面有些啰嗦的舉了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類型公司的一些產品經歷。但是在做產品的時候感受到的體驗是有很大不同的,很多是所在企業環境帶給你的影響。而且,很多時候做什么產品并不是產品經理說了算的,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往往是總經理或業務負責人說了算的。

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產品的實現,而不清楚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因為最關鍵的產品決策過程沒有參與到。因為這個問題,所以很多做產品經理工作的同學,就很難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產品經理,即使那些有著高級產品經理頭銜的一些同學!

作者在文章中舉得一些例子,可以供從事產品工作的同學進行參考,前面一些案例針對具體產品講的多一些,后面的案例講的關于產品的業務思考方面多一些,但這恰恰也是很重要的,主要講述了我們為什么要做這些產品?往往這卻是更加重要的!

 

作者:原力行者

來源:http://www.jianshu.com/p/c1dab8a9118b

本文由 @原力行者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感覺產品經理算是最近接”為什么的人了,所以我很喜歡這個職位。看了您的文章在大層面上很受教!感謝!

    來自浙江 回復
  2. 1、樓主職業定位,發展比較跳躍,聚焦差些。轉型比較早,不然,,,財務老三新中大出來的不好整的,

    來自四川 回復
  3. 贊,非常用心的體驗,不同公司,不同階段,關注的目標是不同的,大公司和創業公司有些巨大的鴻溝,只有用心的觀察思考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常規套用是不合理的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