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那些事——我對產品的一些認識
初涉互聯網,談談對產品的幾點認識,無太多經驗,為拋磚引玉。
1、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美”的產品更容易俘獲用戶的心。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PC端的產品漸漸往垂直化發展,而移動端的產品卻越做越“大”。那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大而全”還是“小而美”呢?首先得看產品定位,你的產品滿足哪些用戶的哪些需求,你要做平臺產品,還是一般產品,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幾乎每個互聯網產品都有“大而全”的夢想。但不管你有多大的野心,以“小而美”的產品進入市場,滿足核心用戶的核心功能,把細節做到極致,往往更容易吸引用戶,而不是一上來就囊括了所有的功能。
比如前陣子下的一款照相應用:Frontback。產品思路簡單到好笑:先用手機的后置攝像頭拍一張面前的場景,然后再用前置攝像頭來張自拍照,Frontback就會自動將兩張照片縫合起來。這款應用簡潔、易用、快,推出后深受用戶歡迎,零營銷迅速增長。
2、一句話就能清晰地描述你的產品。
一個清晰的產品定位才能成就一個好的產品,吸引并留住用戶,否則胡子眉毛一把抓終將以失敗告終。如果你產品的核心功能不能以一句話清楚地描述可能就有問題,因為用戶沒有那么多耐心去琢磨或研究。
比如,微信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產品。且不論它的推出承載了企鵝帝國多大的野心,它的誕生,定位簡單清晰,是為一款專為移動端設計的IM軟件,充分結合手機的特性,語音、圖片、定位等功能。而微信中的用戶是沒有離線狀態的,用戶假設隨時在線,像發短信一樣想發就發。?
3、做產品不是簡單的搭積木——功能的堆積。
一個產品在需求階段可能會有很多需求,來自BOSS的需求、用戶的需求需求。這些需求可能對應很多feature,做產品不是像搭積木一樣搭這些feature。首先,需求要經過分析和篩選,用戶需求或BOSS需求并不等于產品需求,用戶需求往往是用戶自以為的需求,不一定是用戶真正的渴求。而BOSS需求可能是BOSS對產品作的高瞻遠矚的戰略性思考,也可能是一時拍腦袋的結果。第二,需求優先級排序,要考慮商業優先級,評估技術、工期等,也就是做這個需求的性價比如何。
4、產品要自然,連接人性。
當你看到這張椅子時,很自然,傻子也知道怎么用。做互聯網產品也是如此,多用自然思維,而不是程序思維。產品應該簡單、自然、連接人性,包括功能的自然和UE的自然。
比如我們對比ios系統和android卸載程序的流程,ios只需長按然后點擊刪除即可,圖標的晃動好像在說“別刪我,別刪我”一樣,簡單、自然、連接人性。而android的卸載流程是典型的程序思維:進入應用程序管理——找到進入程序管理——卸載。
5、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要考慮產品生態系統。
產品競爭激烈,同質化現象嚴重。我們說“不要從新發明輪子”,但不能盲目copy,因為每個產品有不同的生態系統。比如你想在某社交圈子里做一個語音UGC功能,你也許會想抄襲喜馬拉雅、荔枝fm等軟件。因為你知道它們是專業做語音UGC的,功能豐富而且它們的UI也很nice。但正因為如此,你不能盲目的抄襲。喜馬拉雅是一個fm生態,它的語音功能是用來創建個人電臺,所以功能強大,可以剪輯、添加背景音樂、設置樣式等等。而你的需求呢?應該只是簡單、快速地生成一條語音動態即可。
6、拿用戶說事,更要拿數據說話。
一個或幾個用戶說的事,不代表多數用戶的事。做產品不能單憑感覺,更要拿數據說話。
如某社交軟件,有人反映刷屏現象,如同一個狀態被多個好友轉發多次出現在你的面前。沒錯,這可能是個問題,那我們是不是就要在下一版本去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要思考以下問題:首先,這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出現的概率高嗎?其次,你的用戶多嗎,粉絲多嗎,活躍嗎,有多少人投訴這個問題?第三,競品或標桿產品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第四,如果要解決,你的需求優先級如何,現階段是不是有其他更重要的需求要做?當你試著去回答這四個問題時你是不是目瞪口呆了,因為你沒有數據。而實際上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常態,你的產品也并沒有微博、人人空間這樣龐大的用戶,每個用戶也沒有那么多粉絲,而現階段你有其他更重要的需求要去做。
7、快速迭代,敏捷開發。
互聯網競爭,拼的是對需求的反映時間。對于移動端產品來說更是如此,客戶端快速迭代,敏捷開發。在前面我們提到將需求進行轉化,按優先級排序與組合,按優先級從高到低,如果在當前版本不能完成,則在下一版本迭代。如果新推出一個功能,基本功能快速開發上線,后期迭代完善。
8、也算一算運營的賬。
做產品要算經濟賬,性價比。如果某個產品或功能的誕生,需要增加大量的運營成本,那這個產品或功能可能是個畸形兒,生娃容易養娃難。要有運營的思維做產品,否則產品和運營打架事小,畸形兒淘汰事大。
本文由江丁丁投稿,轉載請注明出處并附帶本文鏈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