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年產品之路:前2個月、中間5個月、后5個月

8 評論 12333 瀏覽 96 收藏 12 分鐘

2017年已經結束了,意味著自己進入產品坑剛好滿一年,下面就簡單說說我這一年的產品之路。

一、前2個月

做人:

  • 貼標簽,即給自己貼標簽。經過之前的一年工作,已經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初入新公司的新崗位,首要的是要給自己打上標簽,比如我自己優勢是踏實認真,但是不太有創新想法等。所以在前兩個月就強化自己踏實認真的標簽,優點是能讓其他同事快速地認知熟知自己,缺點是改標簽的過程比較痛苦。
  • 識人,即識別并認識干系人,基本包括開發、QA、UI、運營等等。為什么在第一步做干系人識別呢?如果把入職當成一個項目進行管理,那么在入職前兩個月(啟動過程)中識別干系人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主要是了解相關干系人的工作職責、擅長點、喜好等等。一方面能快速容易團隊,另外一方面在后期實際項目過程中,可以很好的對干系人進行規劃和管理,減少相關風險。

做事:

(1)崗位理解

由于是轉行到產品的,所以需要了解兩件事,一是產品經理需要做哪些事;二是優秀的產品經理有什么要求和標準。只有了解清楚之后,才好進行落地實踐。

產品經理主要職責:

1.市場及用戶研究:市場分析、競品分析、用戶研究。

2.產品規劃及設計:需求管理、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版本管理。

3.開發及項目管理:需求確認、項目跟蹤管理、產品自己測試。

4.產品運營及推廣:協調溝通、數據分析、文檔整理、迭代計劃等。

優秀產品經理和糟糕產品經理對比:(全局觀與規劃性)—摘自出處不明,侵刪。

1. 優秀的PM腦海里總是有一張產品架構圖,他們總是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糟糕的PM沒有“腦?!?,只有眼前的目標、Backlog、KPI;

2. 優秀的PM給自己出題,并自己逐一填空解答;糟糕的PM只會答題;

3. 優秀的PM會告訴各個需求方他們的需求在Roadmap的哪一段;糟糕的PM每天被排優先級折騰;

4. 優秀的PM眼睛里閃著光;糟糕的PM睡不醒。

(2)業務熟悉

由于前一份工作是房地產行業的,現在轉行到非房地產行業,業務了解基本為0。我是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了解現有公司的業務。

  1. 梳理流程,自己用demo賬號完成整個業務流程,將前后臺業務流程串聯起來,并整理出自己理解的業務流程圖,以及在過程中遇到疑問點先記錄下來。
  2. 看文檔,產品相關PRD文檔、RP原型、測試用例等,帶著之前疑問和自己整理的流程進行對比查看,查漏補缺。
  3. 問同事,問問題還真是個技術活,兩個要點,一是能清晰的描述問題、二是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的想法表明自己思考過。問同事的目的一方是將自己仍存在疑問點進行解惑,另外也是深入了解同事的一個過程,對于同事擅長點進行了解,便于后期溝通。

二、中間5個月

工作方法建立

工作方法的話主要依據個人實際情況和所處公司環境而定,由于自己剛入職的公司產品流程和方法基本為0,所以比較迫切的需要自己整理一套適合于自己的工作方法。如下是我整理的3點相對比較重要的方法,僅供參考。

  • 待辦事項,也可以為記事本。主要功能是記錄當日未完成任務和當日已完成任務(也可進行任務分類,按照緊急-重要四象限原則進行細致的分類)。目的一方面是充當事件備忘錄,另外一方面可作為次日工作計劃。
  • 建立需求池,將各方需求的來源進行記錄,主要是記錄關鍵性的相關信息,如需求來源、添加時間、優先級、狀態等,具體可參考《需求池管理:有進有出、寬進嚴出》。目的主要是充當需求容器,需求緩沖地帶以及可作為后期版本規劃的參考條件。
  • 需求分析,前期收集到N多的需求,這些需求什么情況下會遇到?能不能解決用戶實際問題?該不該做?什么時間做?等等。如果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那么你不再是一名產品經理,而是需求的傳話筒,將需求從A傳達到開發口中。傳話筒做多了,既沒有工作成績,又沒有個人成就感。關于需求分析細節可參考《需求分析:它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額外補充一點,和業務部門對接需求,要做到敢于說不,一味地順從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

強化個人能力

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這里我就不一一贅述了。就簡單說說自己通過這2種方式去強化自身能力的。

  • 訓練:不僅僅局限于本職工作,工作之余可以多鍛煉鍛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多了解新事物。鍛煉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的話,可以在天天問等平臺多去回答問題。問題看似簡單易懂,但是實際把自己想法寫出來,和同行一起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這樣你的收獲最大。另外天天問上也常用關于行業動向、新事物相關的問題,同樣值得去思考回答。(這波廣告不收費)。
  • 總結:我所負責是一款相對比較成熟的產品,每次產品的迭代主要局限于比較小的功能,沒法經歷一個從0到1完整的產品。相信不少人也和我有類似的經歷,久而久之會覺得自身價值不高,能力得不到展示等消極情況。雖然所負責的項目較小,但是還是有值得總結的地方。就拿產品設計來說,可橫向對比競品或有此功能的其他APP,分析各自的優劣勢和適用的場景。縱向對比它原有的模樣,熟知背后的故事。

業務理解

剛入職的前2個月,已經了解和熟悉相關的業務。為何我現在還要再次進行業務理解呢?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自己所負責的項目不僅僅局限于某個平臺的小功能。會存在涉及到跨平臺、跨業務線的需求,這時候僅靠當初了解的“皮毛”業務不足以支撐。那么會涉及到如下兩個方面:

  • 通盤思考問題,比如APP上的某個功能的上線,不僅僅要思考用戶在APP上如何操作使用,還要考慮后臺系統如何處理,客服系統如何處理等等情況。要學會通盤思考問題,而不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 跨組交流,職能型的組織架構跨組交流簡直費勁,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聽,二是聽不懂。不聽主要是我不是他的項目經理,聽不懂是他不知道APP上的功能是究竟個啥內容,我也不知道他負責的是啥?對于第一條,目前能做的就是問題前置和提高需求優先級,大家有好的方法可以多交流。對于第二條,你沒辦法要求別人去學習你的產品,但是你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描述問題。另外就是自己多學習理解跨平臺的業務,而不是僅僅做一個知道某個APP業務的產品經理。

三、后5個月

推動方案落地

隨著越來越了解業務和產品的實際情況,待優化的點也越來越多,歷史遺留的難點凸顯出來,但是又遲遲得不到解決。這時候如何去推動方案落地呢?

  • 投其所好,方案的呈現如果能投關鍵決策人所好,那方案被采納的幾率會大大的提高。我們公司領導(關鍵決策人)分兩種,一類是喜歡和競品比較;另外一類喜歡看數據。一旦摸清楚關鍵決策人喜好,在方案中可以突出關鍵決策人喜好的點,以此來打動他同意實施方案。
  • 放大問題,公司高層是沒法直接了解到用戶真實的感受,對于利用戶但增加公司成本的方案,一般很難被通過,而這時候如果把用戶真實的反饋呈現給領導及高層,用戶直接不滿的情緒遠比我們方案更加直接有力。

運營思路

面對一款成熟的產品,日活、轉化率、訂單量等數據如死灰一般的沉寂,沒有一絲絲波動,同樣也是一個可怕的事。不禁思考,為啥就沒有用戶?為啥戶不活躍?為啥沒有訂單量?即使成熟產品的主流程可優化的空間不多了,但是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的運營手段來促活,而不是將自己的工作局限在產品范圍,應該多思考哪些運營方式可以促活、提高轉化。關于運營相關的簡單想法,可參考《從AARRR模型,看平臺型租車產品的“第二春”》

以上是基于自己轉行做產品這一年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多交流學習!

#專欄作家#

董小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喜歡研究各類好玩好用的APP,關注出行、電商等領域;擅長整理和分析APP亮點功能設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寫的很好,我剛剛入行就是一頭亂撞,現在才開始總結方法,打算在一年內完成前幾個月丟掉的東西,達到自己一年應有的實際水平。

    來自北京 回復
  2. 可否分享你的轉行之路

    回復
    1. 額,這個還真分享不出來,機緣巧合做了產品。。。

      來自上海 回復
  3. 寫得真的很好,如果我轉行成功了產品,真希望和你聊聊

    來自香港 回復
    1. 歡迎交流 ??

      來自上海 回復
  4. 在產品行業工作一年就能寫這么好的文章,真贊!糟糕產品經理的特質,我感覺我都中了 ? ? 我得好好反思自己了

    來自廣東 回復
    1. 嗯是啊。寫的真是很好。

      來自北京 回復
  5.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