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提煉:一名To C的產品經理,教你如何做好To B的產品

1 評論 22427 瀏覽 158 收藏 7 分鐘

對于To B產品,工作的核心在哪?

當下,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面臨產品模式的轉變,從最初靠流量就能擁有幾千萬用戶的To C產品形態,逐步發展為現在教多的傳統企業轉型,對于企業型產品我們統稱為“To B”。To B型產品一般都有成熟的業務鏈條,能在復雜的系統中運轉起來。對于To C的產品經理而言,如何找到一種適合業務發展,提高業務推進效率的方法則是最核心的挑戰。

摸清流程,熟悉業務,滿足需求

To B產品經理的核心工作:努力搞明白內部邏輯,摸清業務流程。通過業務流程的探索,挖掘需求方真實的訴求。因為,To B的業務及產品形態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短時間也不會徹底改變,而是需要利用互聯網的透明及高效補給原有業務的不足。

ToB產品經理的存在價值:從產品引導用戶的思維轉變為用戶引導產品的思維。打通上下游渠道,較高整合資源。因為只有把業務了然于心后,你才擁有與需求方聊產品的籌碼。

對比To C產品經理,To B產品經理更多的時間,應該是花費在與市場銷售聊天,因為ToB的產品基本是市場銷售驅動型,所以走進一線市場做調研,真正了解最核心用戶的日常工作,融入行業最底層的員工隊伍中,摸清業務,懂用戶,才是找到真正需求的正確方式。當明白業務流程之后,再利用自己的互聯網思維改變不合理的現狀,提高低效的運轉,從而達到需求方的初衷,這才是解鎖ToB產品的正確方式。附上一篇分析需求的案例剖析文章,請參考《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案例剖析:家裝行業》。

系統化思維看需求,全局化思維看設計

To B的產品大部分是系統性較強的產品,或者說是線下已有需求”線上化”。相對To C的產品,用戶量可控,共性需求明確,固定。To B的產品流程管理及系統思維要求較高,因為很多需求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功能規劃,產品設計都要求全面思考,合理劃分。在不打亂現有業務流程的基礎之上,找到最合適的“MVP”。

To B的產品,由于早已有較為明確系統流程,因此,迭代周期一般較長但流程嚴格,分工明確。而ToC的產品更多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對于項目管理及跟進部分,可細讀《從傳統行業的人到互聯網產品經理,你需要做好這3點(三)》

高效溝通與梳理,善于用數據說話

用一張業務流程圖,與需求方溝通,力求雙方或者多方對需求的理解一致。因為當你試圖把原有線下的流程線上化之后,必然會出現理解和學習成本,必然也會受到需求方的質疑。

舉例:根據某金融公司業務發展,我們需要把線下的產品模式線上化,實現互聯網+的理念。

圖1是線下業務流程的復盤

圖2是根據需求方需求規劃的線上產品流程

從圖1到圖2,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業務流程的梳理,線上化的目標就是讓原有保險行業未透明的地方,盡量透明化。讓用戶使用更自如,花錢買放心。

流程梳理一致后,提供關鍵頁面的原型設計,進一步說清需要改變的地方長什么樣子,需要如何使用和推進。溝通基本無誤后,進入開發。開發階段也可能涉及多方合作和協調溝通,最終產品上線后,需求方會驗收結果,驗收內容通常兩個方面,一方面,這樣的改變是否有效?另外一方面,這樣的改變是否合理?這些都需要產品用數據說話,因此數據分析及項目規劃必不可少。

小Q來總結

做產品時間長了以后,其實無需區分To B亦或是To C,因為需求都是從C端產生,無非是解決方是個人還是企業。解決個人的問題,其自由度和體驗感要求就更高 ; 解決企業的問題,其規范性及流程化就更強。對于產品經理而言,構建完整生態,提升產品效率,就是最核心的目標。

做To B型的產品,產品經理應該盡量契合多年來此業務在固有用戶群的使用習慣,從傳統的用戶群中找到第一批互聯網式用戶,而非另起爐灶,挖掘一批全新的C端用戶群,而不是試圖利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去徹底推翻傳統的模式。任何模式的產品,都是需要理解需求,轉化需求,并實現需求。無論使用產品的用戶是誰,滿足他們的需求,并能做得比用戶想象中更好,足矣!

#專欄作家#

Mandy權,微信公眾號:小Q聊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善于資訊、母嬰、教育類產品設計與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