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趨勢研究方法論:雙金字塔模型

5 評論 14523 瀏覽 78 收藏 33 分鐘

一葉落知天下秋,無論是產業的升級,科技的進步,還是社會的變革,都有著相類似的規律性。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想提升自己在職場中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提高個人能力,持續的學習和成長就必不可少。而任何一個職業、崗位的個人能力都可以總結為這三個方面:知識、技能、方法論。

以產品經理為例,知識包含行業知識、專業知識。像BAT最近又發布了什么產品,區塊鏈技術遭到了監管怎樣的打擊,諸如此類的就是行業知識,也是保證產品經理不至于被人說什么都不懂,能夠知道該做什么產品的基本知識。如微信小程序最近開放了什么新能力,移動端和PC端在注冊登錄功能上有何種區別,這類的就是專業知識,也是保證產品經理不至于被人說什么都不會,能夠知道產品該怎么做的核心知識。

技能則包括文檔技能、溝通技能、管理技能。思維導圖、Axure、Visio、PPT、Excel以及一眾項目管理工具,熟練運用這類工具的技能屬于文檔技能。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在工作中基本上每天都會遇到跨部門溝通的情況,而如何通過溝通技巧來最大限度的提高團隊效率,降低出現問題風險,就要取決于你的溝通技能。大部門的互聯網團隊已經很少再設立項目經理崗了,那么如何保證項目能夠保質保量按時上線,就得看產品經理的管理技能如何了。

方法論決定了一個人如何思考、處理問題,而產品經理方法論則包括三個方面:行業層面、企業層面、個人層面。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去掉齊家,剩下三者也同樣是產品人需要總結的方法論。

修身,提高個人層面的職業素養,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治國,給企業找到好的定位,活用企業資源做出合適的產品;平天下,吃透行業制定好產品Roadmap力爭成為行業龍頭。即便你還沒有能力和權利去治國平天下,熟悉企業層面和行業層面的模型也能對你選取企業和行業帶來思路,不至于浪費時間在缺乏前景的企業行業中工作。

什么是方法論?

如果你遇到一類沒做過的事情無從下手,那么你該看看別人的方法論。如果你面對做過很多次的事情卻還是很迷茫,那么你該總結自己的方法論。知識和技能相信不少人都會持續的學習成長,但很多人卻忽視了方法論的重要性,以至于只能長期從事基礎性、重復性工作,不會總結經驗,固化自己思考和做事的方法,導致無法提升自己。

對于一個產品人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素養在于判斷力,也就是預測未來的能力。小到判斷一行文檔能否被團隊理解,一個功能能否解決用戶的問題,大到判斷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有前景,一個行業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如何。因而我總結了該模型,希望能給諸位產品人在行業層面研究分析時帶來一些思路與啟發,從而盡可能的做出準確的判斷。

雙金字塔模型

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歷史有其規律性,吳軍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巔》中進行過詳細且深入的闡述。雙金字塔模型試圖在其基礎上進行補充完善,將行業切分為面向用戶的前端(客戶端)、提供服務的后端(服務端),探究其規律性及系統內部的聯系,并對未來的方向進行初步預測。

過去的歷程

在移動互聯網化之前,客戶端的生態圈經歷過幾個時代:以大型機&PC為核心的計算機時代、以Windows操作系統為核心的軟件時代、以大流量網站為核心的互聯網時代。而每一個時代背后,都有著對應的服務端產業,為客戶端產業提供支持,相輔相成,形成牢不可破的壟斷生態圈。他們分別是服務器開發商、處理器開發商、數據庫&網絡運營商。

隨著PC機的面世,廣大的個人用戶通過PC電腦辦公、娛樂,計算機不再是政府、科研機構、大型企業專門用來進行科學計算的工具,計算機行業才得以通過信息化迅速獲得發展普及。雖然PC電腦搶奪了一定量企業用戶的大型機市場份額,但IBM公司通過推廣Linux服務器,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可以說如果沒有大型機高性能計算的價值,也就沒有中小企業、個人用戶使用計算機的需求。而PC個人電腦的普及,進一步產生了更加大量的信息化數據需要企業來提供服務,反作用于服務器行業使其高速發展,再加上摩爾定律(IT產品18個月內性能會翻一番)保證了發展速度的穩定性,從而使得計算機及其衍生行業在現代社會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隨著PC銷量的持續增長,用戶對處理器計算性能的要求也日漸增高,而依靠著摩爾定律快速提高處理器性能的結果,PC能夠替代人處理越來越多的事情,其結果就是軟件市場的爆發,而爆發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圖形操作系統的發明。相較于指令式操作系統(如DOS),圖形操作系統(如Windows)給用戶帶來了使用價值上的飛躍,也大大的提高了生產力。

最終,英特爾和微軟公司通過搭建WinTel體系,一方壟斷了處理器,另一方壟斷了操作系統,形成了軟件時代的核心生態圈,吃掉了產業鏈中大部分利潤。而處于非核心生態位(產業上下游)的PC制造商、軟件開發商,雖然也能隨著產業的發展、用戶的增長(主要是人口紅利)而迅猛成長,但行業增長達到飽和后,必然會很快就陷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然而WinTel體系卻能夠統治軟件時代二十余載,持續保持行業的高速發展,這要得益于硬件提高的性能很快被軟件消耗掉,使得產業能夠持續獲得動力向前發展,也就是吳軍博士提到的安迪比爾定律。不過我認為不應該把它局限的理解為硬件、軟件的更新規律,實際上這應當是信息科技行業的通用生態規律。即服務端產業的性能提高,會驅動客戶端產業去提供更優質、有價值的服務,而用戶對服務的使用及認可,會反過來驅動服務端產業繼續提升性能。

進一步看其本質,是“生產力決定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會擴展市場的需求以及期望,而市場的需求和期望也會驅使生產力繼續提高(也可以理解為經典管理學中生產與銷售的關系)。如同大型機的計算能力與PC電腦的市場,以及后面我們將提到的網絡運營商的網速與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第三方應用與社交平臺的生態,都有著相同的關系遵循著相同的規律。

軟件行業的發展雖然進一步滿足了人們提高生產力、辦公效率的需要,但也帶來了新的用戶需求,那就是對信息獲取與分享的需求。原本人們通過筆和紙產出的文檔現在都成了信息化的數據,但線下文檔的可傳遞性卻沒能被滿足。隨著信息化數據的越發增多,對信息獲取與分享的需求也就越發強烈,因而互聯網就應運而生。

與軟件時代的安迪比爾定律一樣,互聯網網速的發展與提供的服務內容也遵循著相互促進的規律。最早期上網的下載速度只有幾kb/s,用戶只能通過瀏覽文字來獲取信息,但文字傳遞信息的效率是很低的,而且對于閱讀者來說理解成本很高也容易出現偏差,于是網站就會偏向于使用圖片來傳達信息。但圖片相較于文字來說大多了,并且互聯網內容免費的模式和訪問無距離限制的優勢也使得各個網站的訪問數量更加成幾何數增長,這也就驅使著運營商去提高網速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網速的進一步提升使得信息的載體向視頻、流媒體方向發展,于是視頻網站、直播平臺也就逐步的發展起來,再配合上UGC內容產出模式的出現,信息爆炸的時代從此來臨。

雖然互聯網通過內容免費、廣告盈利的套路顛覆了人們對商業模式的僵化認知,但其本質與軟件時代的WinTel體系都是一樣的。即通過搭建生態圈并利用生產力與市場的相互促進關系來保持行業高速發展,而坐擁核心生態位的企業則賺的盆滿缽滿。其中操作系統的位置被大流量網站替代,處理器則被網絡運營商(電信、移動等)、網絡設備商(思科、華為等)、數據庫服務商等所替代,而不斷涌入互聯網產業的廣告主、中小網站、其他服務商則為互聯網生態圈的壯大貢獻出力。

生態圈,或是搭建平臺,由于其持續自然增長、低投入高盈利的特性,也成為后續產業探究商業模式創新時最喜歡嘗試的方法。不可否認,這確實是經得起時間驗證的優秀方案,在不少細分領域都有實際案例(如谷歌的Android、百度的Apollo)。但生態圈并不是隨便就能成功搭建的,對用戶的價值、上下游產業公司、以及客觀生產力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則,就會像某視頻網站一樣,成為時代的笑柄與投資者的眼淚。

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

嚴格意義上來說,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不是在縱向時間軸上創造了一個新時代,而是屬于在橫向上拓寬了產業的應用場景與范圍。移動互聯網化的出現使得原本只能在辦公室、家中使用的服務變得隨時隨地可以使用了。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替代了PC電腦,APP替代了軟件,各大網站也都紛紛打出了all in移動互聯網的戰略方針。而這些變化產生的先決條件,是手機的普及與3G/4G技術的興起,其根源還是生產力的進步。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企業也越來越多,每一家互聯網企業都單獨去租用服務器、維護后臺服務、開發通用性的產品功能,就顯得效率低下了。于是,云計算技術出現了,從成本、效率、效能三方面為互聯網企業帶來提升,使得企業能夠將精力集中于為前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傳統服務端產業中的服務器等硬件服務進化成了IAAS,數據庫、網絡服務進化成了PAAS,而原本離線使用的一些工具、應用則進化成了SAAS。如果說傳統服務是為傳統企業提供后臺服務,那么云計算就是針對互聯網企業提供更精細化的后臺服務。

隨著時代跨入了21世紀,我們驚喜的發現,在移動互聯網化之后,中國在許多的細分領域逐步的反超了美日等科技強國,例如移動支付技術、電商行業、O2O領域等。這不由得引起我們總結我們是如何在這些細分領域彎道超車的,而最終會發現其中的共通點,那就是在舊的模式發展越欠缺的情況下,越容易出現顛覆式的新模式。

正是因為中國信用卡行業的普及度不高,才使得移動支付沒有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而迅速發展,并且在不成熟的信用卡支付與落后的現金支付的反襯下,顯得用戶價值巨大;也正是因為中國線下商品分銷體系的不完善、零售行業的不成熟,才使得電商的價格優勢和長尾效應得以放大,迅速發展并且反過來革新整個供應鏈產業。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哪里落后哪里就會有革新,科技行業的發展規律很多時候與社會的發展規律都是相通的。

社交平臺時代

互聯網的出現帶來信息量的爆炸增長,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變得前所未有的廣闊,但這也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就是如何篩選過濾信息。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和禽獸的分別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而社交平臺的迅猛發展,正好提供了一種能幫助人們簡化篩選信息的方式,使得人們能夠模仿他人分享的信息,看朋友所看,學達人所學,圍觀大眾所圍觀。

可能位于時代變化中的我們很難察覺到,但我們確實正在逐步過渡到以社交平臺為核心的平臺時代。平臺帶來的價值是資源的整合,是入口的縮減,是體驗的提升。在互聯網時代,人們需要打開瀏覽器訪問上百個網站去使用它們的服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會把常用的二三十個APP放在手機桌面。而在社交平臺時代,人們會漸漸只使用幾個巨頭平臺的入口,而在這些平臺的產品之內,找尋需要的信息與服務。

于是我們發現,原本直接面向用戶的一些產品與服務,已經退居幕后變成了平臺中的一個個小應用,從前臺產品轉化為了后臺服務。上至做功能的微信、支付寶小程序,下至做內容的YouTube、頭條號,都是平臺整合資源的結果。而這一轉變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開發者解決了營銷獲客問題,用戶減少了決策成本,平臺找到了盈利及可持續發展模式。

可能閱讀前文時會有人疑惑為什么要把模式圖畫成三角形,現在你可以理解不同階段寬度所代表的含義,就是市場(行業)集中度,寬度越窄代表市場集中度越高。產業的發展有其規律性,在每一個產業時代剛興起時,客戶端產業的市場集中度都是比較高的,無論是計算機時代的PC種類,軟件時代的軟件類型,還是互聯網時代的門戶網站數量。但隨著產業的爆發,競爭會越發激烈,技術進步也會使得壁壘降低,市場集中度會逐步降低。當核心產業遷移至下一個時代,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降低。

縱向從時間線來看,客戶端產業每一個新時代的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F在你能看到成百上千的PC/移動設備品牌,數百種軟件/產品類型,幾十個大流量網站,但真正搭建起生態圈能稱之為平臺的恐怕只有寥寥個位數。反觀服務端產業,隨著產業的升級,市場集中度反而越來越低。從壟斷大型機的IBM,到瓜分處理器行業的英特爾、AMD、高通、聯發科、三星,再到亞馬遜、阿里云、騰訊云等一眾云計算公司,以及成千上萬的SAAS公司,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規律:提供后臺服務的企業將會越來越分散,而掌握前臺用戶的企業將會越來越集中。

AI時代

無論是互聯網時代的用戶主動搜尋、查找信息,還是通過社交平臺被動獲取他人分享的信息,都還是一種需要人工思考、人為操作的方式。然而人類的惰性還是會驅動市場提供更加便捷直接的方式,那就是交由算法主動給人們提供服務和傳遞信息,用戶只需要予以正負反饋,來訓練AI成長。而這一切所需要的信息化數據量基礎已經初步具備,在社交平臺時代專注于提供后臺服務的第三方應用/SAAS公司也具備了一定數量,并且專注于提高產品價值而非市場營銷了。至此,需求、價值、技術條件全部具備,AI算法及其服務才有了大規模出現的條件。

于是,服務于用戶的客戶端產品將逐漸整合為一個大一統的智能助手產品,最大限度的減少用戶的選擇成本,提升用戶體驗。而對應的后臺服務端產品將形成一個真正的開發者平臺,無數的算法開發公司通過接口提供服務而非直接開發應用。AI開發者平臺將發布用戶的需求任務,并提供基礎數據以供算法開發者開發和測試算法,最終雙方根據上線后算法的調用次數分成。

從此不再會有公司因為算法的提升而再新開發一款新聞類產品、音樂類產品,殺入一個行業過度競爭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用戶對服務不滿意時,AI開發者平臺將自動替換算法優化服務,甚至可能在用戶初期啟用服務時就由多個算法同時服務灰度競爭(例如信息流中的第一條由算法A提供,第二條由算法B提供)。如同吳恩達博士所說,AI時代三要素用戶、需求、數據相輔相乘循環推動。平臺客戶端壟斷用戶,獲取用戶需求。提供基礎數據供開發者編寫算法,解決需求。時刻調整最佳的算法服務于用戶,壟斷行業。

從現在看來微信是最有可能轉型成為智能助手平臺,但最終應該會是政府成為這個平臺的管理者,真正做到商業上的絕對中立,法律上的監管可控。否則擁有了如此大量的社會資源、數據的企業,是不會一直只作為企業而存在的。我們也會看到,在智能助手時代,面向用戶的產品會縮減到了一個,而通過接口提供后臺服務、算法的公司數量則會進一步爆發增長,繼續遵循著上一節所總結的市場集中度規律。

對于智能助手時代再往后的發展趨勢,我給出了以下的猜測,雖然未來無法預測全靠腦補,不過思路和方向還是可以拋磚引玉供大家討論的。智能助手起到的作用是連接線上的一切,但是地球上還是有很多的信息并沒有接入線上。在智能助手已經能將線上的一切信息完全準確的按需求提供給人類時,人們下一步必然會追求將已知的一切全部聯網,從而大大推進服務端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發展(如傳感器、RFID等)。而物聯網的成熟會推動客戶端進入智能機器人時代,從此人類不只是可以通過AI獲取一切信息,還能通過機器人進行一切操作。

智能機器人不僅會替代人類進行實踐,還能比人類更為有效的收集現實世界中的數據,作為其增強學習的基礎,使得信息化的數據量更加幾何式增長。最終促使服務端超級數據中心的出現,實現連接一切數據,提供了客戶端最終形態“超級AI”的形成條件。超級AI使得智能機器人不僅能反饋一切信息,進行一切操作,還能提供一切決策。所以我大膽推測客戶端產業將會按照智能助手——智能機器人——超級AI的方向發展,而服務端產業則會通過接口——物聯網——超級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為客戶端提供支持。

規律與總結

一葉落知天下秋,無論是產業的升級,科技的進步,還是社會的變革,都有著相類似的規律性。我將雙金字塔模型中涉及到的一些規律總結為以下五點∶

一是漸進性。產業的升級轉型必須有量變的累積才能達到質變,主客觀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會形成新的風口,客觀生產力(技術)的進步是其充分條件,對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是其必要條件。比如在3G/4G技術普及之前,任何做移動端轉型的互聯網產品都很難成功。在信息化數據量達到臨界點之前,人工智能將爆發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ヂ摼W產業進入紅海競爭之前,不會有那么多企業放棄做直面用戶的前臺產品,社交平臺時代也就無法到來。

而在判斷新產品、新模式是否有價值的時候,我們也應當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則。比如在移動端視頻產品出現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用戶不會習慣在手機/Pad的小尺寸屏幕上瀏覽視頻,直到之后找機會嘗試了幾天,發現我錯了。移動端的便利性帶來的價值完全超出其屏幕大小的負面影響,并且也因為每晚躺床上手機看視頻付出了視力下降的代價。

二是延續性。整個信息科技行業的關聯度都非常之高,后續核心產業都是站在之前核心產業的肩膀上出現的,也越來越聚焦于小的細分潛力領域,但必須聚焦于用戶的核心訴求。比如軟件行業是計算機行業的細分領域,互聯網又是軟件行業的細分領域,社交平臺更是互聯網中的一小細分領域。在計算機時代后期,用戶的核心訴求是電腦的應用場景不完善,于是軟件產業發展起來了;在軟件時代后期,用戶的核心訴求是信息無法共享,于是互聯網產業發展起來了;在互聯網時代后期,用戶的核心訴求是缺乏信息篩選方式,于是社交平臺發展起來了。

另外,后續產業與前序產業、客戶端與服務端的發展與推進都有著很強的相互促進作用,即生產力決定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反作用于生產力。比如大型機的發展推動了PC電腦的普及,而PC電腦的普及又反作用于服務器行業使其高速發展;處理器性能的提升使得軟件行業可以實現更優質、有價值的功能,而用戶對新功能的需求又反過來要求提升處理器性能;互聯網網速的發展促使信息載體向圖片、視頻發展,圖片、視頻內容的流行又反過來要求網速進一步提升。

三是規律性。在每一個新時代,客戶端產業的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服務端產業的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低,并且隨著核心產業遷移至下一個時代,客戶端產業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降低。客戶端產業呈現倒金字塔型,從數百種軟件/產品類型,幾十個大流量網站,個位數的社交平臺,到唯一的智能助手,前臺用戶決策成本越來越低。服務端產業呈現正金字塔型,從極少量的服務器、處理器企業,少量的云計算公司,大量的第三方應用/SaaS公司,到海量的算法服務開發者,后臺支持產業隊伍越發龐大。

無論是計算機時代的PC種類,軟件時代的軟件類型,還是互聯網時代的網站數量,都隨著產業的爆發而競爭激烈,技術門檻降低,市場集中度也會逐步降低,利潤也隨之降低。當核心產業遷移至下一個時代,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降低,現在互聯網上的網站數量已經和2000年之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四是生態性。每一個時代都會由客戶端產業與服務端產業組成一個核心生態圈(平臺),吸引上下游企業加入其中,形成持續自然增長、低投入高盈利的穩定模式。比如在軟件時代,英特爾和微軟公司通過搭建WinTel體系生態圈,保持了長期的輝煌;在互聯網時代,大流量網站、網絡運營商、網絡設備商等構成了互聯網生態圈,統治了很長一段周期;在社交平臺時代,社交平臺與第三方開發者(內容創作者)組成了平臺生態圈,還會繼續霸占著主流用戶的市場。

生態圈為何能持續增長盈利,其共通原因是帶來新的用戶價值,以及人口紅利,但每個時代也都有除此之外的其他增長點。軟件時代的WinTel體系依托于摩爾定律使得用戶不斷的有更換設備的需求,互聯網時代通過提升廣告投放效率開拓了新的市場需求,而社交平臺時代則通過一站式的服務將用戶牢牢的黏在平臺上降低了用戶的流失。因而,在下一個時代到來之前,每個生態圈都能保證長期的擴大和增長。

五是跳躍性。在舊的模式發展越欠缺的情況下,越容易出現顛覆式的新模式。比如正是因為歐洲中世紀君主制發展程度不高,才使得資本主義制度能夠迅速成長,成為近代崛起的新勢力;正是因為中國信用卡行業的普及度不高,才使得移動支付沒有受到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而迅速發展,反超歐美強國;也正是因為中國線下商品分銷體系的不完善、零售行業的不成熟,才使得電商的價格優勢和長尾效應得以放大,迅速發展并且反過來革新整個供應鏈產業。

正如吳軍博士所說,“科技的發展不是均勻的,而是以浪潮的形式出現。而每一波浪潮又會推進著行業的高速發展?!泵恳徊óa業革新的時候,都會涌現出大量顛覆和反超的機會,未能緊跟時代步伐的企業與個人,將會迅速被時代淘汰。而在這個時間節點,AI時代到來的浪潮看起來已經不是遙不可及了。如果有機會,讓我們一起站在浪潮之巔,看看人類社會到底會如何發展吧。

本文中的觀點可能存在不少偏頗、錯誤之處,歡迎大家積極思考,提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畢竟方法論不是拿來生搬硬套的,最重要的是獨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才能真正得到成長。

 

本文由 @?稲穂信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信息量豐富,值得收藏仔細拜讀。辛苦了~

    來自浙江 回復
  2. 你說的吳軍是硅谷來信的吳軍老師嗎?

    來自吉林 回復
    1. 應該是《浪潮之巔》的作者

      來自湖北 回復
  3. 讀過不少預測未來的文章,這篇我給90分,作者一定是有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思考

    來自廣東 回復
    1. 我愿意給99分

      來自臺灣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