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顛覆性的5大巨變
導語:?微時代的三要素為碎片化、情感營銷和體驗經濟。只有理解好這三要素,你在微時代的營銷才可能游刃有余。
第一,從流量為王到關系為王。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意義超越了互聯網時代,因為互聯網是一個大媒體,生產和傳遞了大量的信息。移動互聯網并沒有創造更多的信息,卻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把信息的生產傳播閱讀的三元化變成了一體的,換句話說,以前一個信息創造出來,會通過渠道傳遞到用戶,信息渠道和用戶是三個部分。而現在,用戶通過微博微信等分享方式成為渠道的一部分。所以,之前的互聯網營銷即渠道營銷,無論是搜索引擎優化還是電商開店,都是誰掌控流量誰牛逼,而現在則成了誰掌控用戶關系誰牛逼。而這也是騰訊最大的優勢,基于用戶關系構建的商業體系。
加粉絲就是流量思想的從PC端到手機端上的一個延伸。大部分做微信營銷的,目前還處在加粉絲和傳授怎么加粉絲的階段。內容主要是如何通過各種工具、到各種群、發各種二維碼來獲取用戶。粉絲過萬了,不讓加了,就換個號再來。這種對微營銷的理解是膚淺的,而且不會有未來。目前我所知的月流水做的比較驚人的,其實粉絲數量都很普通。
而微營銷的重點在于挖掘和管理粉絲關系。
第二,大熊微時代三要素:碎片化、情感營銷和體驗經濟。
我總結的微時代的三要素是,碎片化、情感營銷和體驗經濟。碎片化的意思是,你不要指望做一個大事業了,做一個小事業,會很輕松和舒服。而大公司也很難過,他們無法壟斷這個市場了,各種小應用小游戲,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活的非常滋潤,再也不怕封殺了。所以巨頭在不斷的收購,不斷的封鎖,互相不讓提競爭對手,為了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開始了封鎖策略。微博不讓提微信,微信封鎖第三方下載,幾乎每個大公司都完全封閉了競爭對手的空間。但,最后,這些其實都會是徒勞無功的。因為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碎片化了,他們會不斷的切換各種應用耍耍,而不是像在pc上,有穩定的上網入口習慣。
情感營銷和體驗經濟做的最耳熟能詳的是海底撈,現在炒的火爆的幾個互聯網思維項目基本都是靠的體驗經濟,不管是煎餅還是肉夾饃,都做了升級和改造,東西未必好吃,但是逼格提升很多,引發很多圍觀。就好像一個段子說,上海掃黃,小姐的書包里都帶著安全套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過這里有一個悖論是,情感和體驗是無法標準化復制的,這也是為什么海底撈開多了,服務質量也下降一樣。所以,走這條路線的,基本都不太可能做大。當然,目前看到的這幾個炒作項目,都做足了體驗,但是沒有做情感在里面。所以,火一陣之后,顧客沒有產生感情,也就不再來了,流失和熱度都會降得比較快。
所以,做大做強,不是個好想法了,小而美則是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目標。就好像不管多爛的培訓老師,都有很多的培訓不能停。
第三?,?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之前的互聯網公司,目標基本都是全網用戶,而我們現在再面向全網用戶做,就會累死。這也是為什么我不再鼓勵中小企業商家做廣告投放,而是希望把這些費用花到顧客身上。比如有個甜品店老板問我為什么投了很多廣告、廣播都沒有效果。我說你真要用戶,就搞一個進店關注就送五元甜品活動,五萬塊可以獲得一萬個用戶。然后你出了新品群發優惠券,就是10%的轉化也有1000人。這就是電商的花錢買用戶打法,完全適合傳統企業使用。而微工具包括微信公眾號什么的,所提供的最大價值,就是方便的用戶管理功能。
不要想所有人都喜歡你,都成為你的客戶,讓幾萬人試過之后,自然就有喜歡的。像土曼手表那么爛的產品都有粉絲癡迷的不行,你稍微下點功夫,做個還不錯的產品,自然會贏得更多用戶的喜歡。伺候好他們,你就贏了。這也是為什么朋友圈營銷里面,做面膜是一個大概率成功品類,重復消費,情感溝通加消費習慣齊備。
只服務喜歡你的人,是微營銷時代,最明顯的特征。
第四?,?免費被收費代替
免費理論是服務大眾的一個很核心的理論,通過免費獲取大量用戶,然后再通過增值服務的形式轉化一部分收費用戶,幾乎成為互聯網所有企業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在微營銷時代,將會重新被收費代替。因為前面我說了,情感和體驗,這都是要付出時間成本和感情成本的,是無法大規模復制的,是你只服務喜歡你的人,所以,你沒有可能服務大眾做大流量的轉化,你就只能在小規模用戶身上直接收費。因為你付出的足夠多,服務足夠好,用戶也會愿意付費。自從我的會員開始收費以后,大家情緒高漲很多,熱情提升很多,我也動力十足,一片歌舞升平。而大部分免費群,基本都是死氣沉沉,首先是服務不夠好,其次是沒有交錢,沒有歸屬感。
然后我們想想KK的一千粉絲理論,一千個粉絲,每年給你他們的1日收入,這個數字大概在30w以上,應該已經可以活的不錯了吧。是個好自媒體就收費吧,不收費或者收不上來都說明你沒有價值。
FROM?互聯網的一些事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