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從0到1,該考慮哪些維度?
從0到1,再到N是每一個產品經理心中永遠的夢,也是每一個產品經理心中永遠的痛,以下就是筆者本人整理的一點“不成熟的小經驗”,說說自己對從0到1的理解,和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過程。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對下圖中所說的各個部分肯定都有所了解,筆者之所以用一個金字塔結構,是因為考慮到:創業就是要找一個高頻、強需求的大市場來做,這個是基本條件,是金字塔的地基;然后再考慮自身的資源和強項、行業狀態等因素,做到單點突破,所以在從0到1階段用戶體驗的到部分就是這個突破的點。
以下說說筆者對各個層次的簡單理解:
- 戰略層:需要充分地了解用戶需求、用戶場景(關于場景可以看筆者之前的文章:《兩千字,談談我所理解的“場景”》),需要清晰地明確商業目標,類似拉投資的BP等;
- 范圍層:需要界定那些用戶是現階段的主要服務對象,有哪些內容、功能是要做的,而且需要結合產品/項目階段的時間因素一起考慮,類似業務架構、公司流程等;
- 結構層:需要展示那些信息,不同的信息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用戶需要按照怎樣的路線操作應用,類似功能的流程圖;
- 框架層:需要怎樣的布局來展示功能、信息的優先級是什么樣的,如何更好的縮短相關路徑、提高效率,類似制作的線框稿;
- 表現層:需要怎樣的界面搭配突顯品牌,需要怎樣的界面讓用戶流連忘返,需要怎樣的界面來提醒用戶,類似設計師的UI稿;
這些寬泛的概念怎么與具體的事例想結合?在考慮的過程中,對需求的強度(有用)、產品設計的優劣(好用)、技術的實現程度(可實現),該從多大程度上去考慮哪?以下便一個一個來聊。
戰略層的目標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需要給一個有需求且沒有被滿足(很好滿足)的市場提供供給,那么這個時候最基本的底線就是:你做的產品需要”有用“。
這個有用可以是實際的、物理的用途,比如一把錘子可以用來釘釘子,比如一輛高級轎車更好的滿足了用戶的出行需求;也可以是虛擬的、心理的用途,比如kindle的電子書,比如拍照軟件中那些需要付費的濾鏡。
所以如果一個需求沒有用,那就無需進行后續的層次分析。同時最好能找到足夠大、足夠強的需求,比如上面提到的kindle和濾鏡,哪個需求更大,哪個需求更強,我想已經不言而喻了吧。戰略層的狀態,就決定了這個項目的大廈能起多高,盈利能力能有多大。
范圍層決定了這個項目要做那些事(功能和內容),要充分考慮“可實現”的方面,而這個問題必須結合時間因素考慮,在大家都在爭賽道的時候,實現方案的速度最重要,當你已經是領頭羊了,那么做讓自己保持優勢的事情更重要(可參考筆者的文章《產品方案應是簡單粗暴,還是精耕細作?》);
同時也需要考慮用戶的體驗,比如現在做一個垂直的電商領域的APP,那么必須要支持在線支付,而且至少支持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的其中一種,因為用戶已經習慣了這種快捷支付方式,從線下711、全家的購買行為也可見一斑,這是個類基礎設施的功能,而且已經存在支付的第三方SDK,可實現性基本沒問題;
用戶會關心購買之后的物流信息和速度,但是如果有人現在(當下)做一個用無人機送貨的電商,確實能吸引眼球,而且能提高配送速度,但是很這個實現成本太高,或者說不可實現,那么就不要考慮這個方案,而是積極地去尋找替代方案,比如:接入現有的第三方物流平臺。
所以此時主要的考慮是用盡量少的時間,來實現一個盡量滿足用戶最主要需求的技術方案。此時的“好用”所占的比例要低很多,主要的目的就是“可實現”。
結構層時需要考慮信息(數據)架構,也需要考慮主要功能的交互流程,此時前者更關注于好用,而后者更關注于可實現,可以認為兩者是平分秋色。
- 交互流程要順暢,
- 符合用戶的認知,
- 盡量零學習成本,
我們還是以電商的流程舉例,現在電商的流程都是選擇地址在前,然后再付費,如果把這個順序顛倒,用戶會不會疑惑?轉化率會不會下降?這個答案應該很明確的。同時也需要考慮,現有的普世交互流程中,是否有可以優化的地方,比方說微信的拍照、小視頻的融合就是很好的交互設計,比原生相機需要選擇是拍照還是錄像更簡單、快捷。當然這個和其拍攝視頻長度有很大的關系。
信息架構要看是否可以實現,設計出一套萬無一失的數據架構的意義何在?可以參考筆者之前的文章《有損設計:4個場景分析,到底什么是適當的損度?》。
框架層類似于PM的線框稿,好用要遠遠大于可實現;簡單、直接、銳利、一目了然才是好的,此層次基本不存在不可實現的問題。一個比較明顯的事例就是:iOS 11的設計。
iOS 11的設計被很多人說丑,字太大,不夠細膩,但是這種用字重來改變可讀性的方式,讓用戶在紛繁復雜的應用環境中,獲得關鍵信息的成本降低了,這就是改進,這就是以用戶體驗為首要目的的信息設計。
表現層主要就是好用,賞心悅目,在現有的技術情況下,前端實現就是效率問題,不卡且流暢,所以此部分更加考驗的是UI設計師的能力、審美、品味,比如氧氣這個APP,界面做的效果很好,推薦大家可以看下,然后再和其他電商的頁面對比下。此部分就不方截圖了。
把上文提到的五個層次再按照《用戶體驗要素》的詳細內容進行展示,結合有用、好用、可實現的維度去看,大體如下圖所示:
這個五個要素中,戰略層是對用戶需求(有用)的高度抽象概括,然后從離用戶較遠的范圍層開始,到離用戶實際使用最近表現層,其好用的屬性便會變得越大,而可實現的屬性會相對減弱;而產品經理在從0到1、從1到n、從n到n+1的過程中,就是在這五個層級中往復循環、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衣帶漸寬終不悔,每時每刻思考: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好用、是否有更高效的實現方案,然后找到那個平衡點。
#專欄作家#
代成龍(微信號dcl_utopia),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產品狗,從視頻巨頭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繼續產品設計工作。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文章加幾個小標題,邏輯會更清晰,讀起來更舒服
收到,多謝,哈哈
一直不敢寫自己的東西,一方面不想抄別人的(借口),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自己太懶了吧(主要原因)
開始吧,元旦假期可以先寫一篇,2018第一個小目標,哈哈
最近做產品也遇到一些困惑,不知道線下是否可以聽到一些產品經理的學習課程?
杭州的話,近期我有聽到海螺邦有線下產品的課程,還是免費的,本周六也有分享,在活動行平臺上就可以報名
考慮的更多的是產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