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產品總結

18 評論 27381 瀏覽 367 收藏 11 分鐘

又到年底了,開始各種總結,目前打算寫三篇系列總結文章: 我的2017產品總結;我是如何做刻意練習的;我是如何使用筆記系統管理知識與項目的。本篇文章是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主要是想總結下自己一年來對產品的理解。一開始取名「我的產品方法論」,貌似有點夸張,自己也只是做了些微小的工作,還沒資格使用「方法論」這三個字吧~

一、「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

這一年來,做了很多需求,有從客戶那里來的,也有從銷售那里來的,當然還有從上級那來的。從 CRM 到智能報表,從語音會議到審批,基本上 to B 行業的各個主場景都趟過了一遍,總結一句就是「了解需求背后的為什么,比了解需求是什么更重要」。

我想用一個案例來解釋這句話。我在做 CRM 系統(注: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主要用戶是一些銷售員。)的時候,有用戶提到希望我們提供一個排序的功能,根據「最后跟進時間」由舊到新排序。其實從開發角度看,這個功能并不難搞,很快就能上線,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了解用戶所提的這個「需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接著我們開始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調研,當時客戶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我有個客戶A,我上個月15號拜訪過了,這個月15號拜訪了另一個客戶 B。到了這個月底,在系統里面,我應該先看到 A,再看到 B。因為我接下來我要跟進的是 A,而不是剛拜訪過的 B。

很多產品經理或者產品設計師,到了這里可能就會停止發文,并且滿口答應說,「是的是的,你這個需求很合理,我們會搞」。但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了解其需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為啥用戶要先跟進 A ,而不是先跟進 B 。

多問了幾個為什么后,了解到原來背后有兩大原因。第一,銷售們為了防止因為太久沒跟進,而導致客戶流失,都會優先跟進很久沒跟進的客戶。第二,有些企業會限定銷售員跟進客戶的時間。如果銷售員沒法在30天內簽單的話,可能這個客戶就會轉到其他銷售員名下。明白了原因之后,我們再來看原來客戶提到的「排序」需求,你會發現「排序」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兩個問題,因為客戶提到的「排序」需求背后的真實需求是「提醒TA 跟進很久沒跟進的客戶」。所以最后,我們為客戶設計了「智能提醒」功能,每天會提醒 TA 哪些是需要當天跟進的。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找到了個很不錯的銷售管理模型——「客戶到期回收」,后來這個也成為了我們產品的一大賣點之一。

所以總結下來,就是當你接到需求的時候,不妨問下自己「為什么有這個需求」,因為你從別人那里得到的需求并不一定是用戶的真實需求。甚至連用戶或客戶提的需求也不一定是真實的。特別是 to B 產品的用戶提的需求,就更不能相信了,因為這類用戶對業務都非常熟悉,所以他們反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基于他們舊的業務角度看待問題,同時給出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需求。

二、要不要做?

了解完為什么后,我們就要問自己一個問題——要不要做?為何會有這個問題,原因就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需求做,而是需求太多,給用戶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其實確定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但是該如何判斷要不要做呢?我的答案是能不能給用戶「提供足夠」的價值。(當然了,決定要不要做,還需要考慮實現成本,是不是用戶最迫切的等,我這里更偏向于從更深的角度看待做不做的問題。)

判斷能否給用戶「提供足夠」的價值,我想引用下俞軍老師提到的一個產品價值公式:

產品價值 = ( 新體驗 – 舊體驗)- 換用成本

從這個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到,要想做出一個高產品價值的產品,首先「新體驗」要做到足夠好,其次「換用成本」要足夠低,最好「舊體驗」足夠差。所以我們在把需求轉化為產品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用戶的「舊體驗」是如何的,同時有沒有競品也在做。

比如我們接到一個「為00后設計一款聽音樂的產品」的需求,并且假設00后們的確有這個需求,那么我們就看00后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款新的聽音樂的產品,用已有的網易云音樂可以嗎?用 QQ 音樂不行嗎?

三、怎么做?

怎么做這一塊,我認為自己一年來只是不斷地深化理解,我當年對產品模型的理解,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什么樣的產品可以稱之為「好產品」?

簡單的說下,我認為一個好的產品由三大框架組成,分別是:

  1. 產品框架:包含核心、流程、細節
  2. 運營框架:由引擎和準則組成
  3. 商業框架

四、怎么衡量成功?

知道如何做之后,我們還要由能力去衡量成功。衡量成功的關鍵就是數據分析。一般產品經理或者產品設計師,會去看兩大數據:

  1. 用戶行為數據
  2. 運營數據

用戶行為數據一般包含用戶點擊、頁面停留時間等數據,而運營數據一般是根據用戶的行為數據計算的值,比如點擊率、付費轉換率等,當然還有些是通過問卷的形式的采取數據,再經過計算得出的值,比如凈推薦值。

但是我在學習數據分析的過程中,發現不能簡單地把運營數據看成獨立的值,運營數據應該分成兩個大類,一個是單體值,一個是整體值,做功能或者運營活動除了關注單體值,還需要關注總體值。因為有可能某些功能的單體值升高,導致整體值下降了。舉個例子,某個 IM 產品要搞個一鍵生成生日祝福功能,對于這個功能來說「使用生日功能的次數」這個運營值是個單體值,但是有可能會影響其他整體值,比如發送消息的數量,因為大家都使用一鍵發送祝福功能了,而不用傳統的文字或語音消息。

另一方面,在我做了兩年 to B 產品后,我發現除了關注行為數據與運營數據外,還有一個數據非常重要——用戶成功數據。舉幾個例子,說明下這個數據:

  • to B 產品的用戶成功數據:對于 to B 產品來說,可能付費轉化率這個運營數據很關鍵。但是對于企業客戶來說,他們期待的是「賺更多的錢」或「省更多的錢」。那對于 to B 產品來說,還需要關注用戶使用了產品后,比以前賺多了多少或比以前省了多少。這個數據就是產品的長期核心數據目標。當你的客戶從原來的小型企業成長成大型企業后,忠誠度以及付費能力也會隨至增高。
  • 線上職業教育平臺:對于這種產品,運營數據可能包括用戶點擊率,或付費轉化率。但是對于產品來說,長期數據目標是用戶的薪水有沒有張,有多少人因為這個培訓而成功換工作等?;谶@些數據指標,再去倒推產品功能,可能比看轉化率等數據還有效果。
  • 最后,再舉一個 Uber 的例子,Uber 在產品的早起關注的指標是乘客等車所花的時間,因為對于乘客來說「短時間內打到車」是他們的「成功」目標,當打車變得非常便利后,日活、凈推薦值都會有所提高。

五、總結

最后總結下,我將上面的四點,整理成以下一個圓形。越靠內的就越重要,里面的就像內力,外面的就像外功,越靠外,越容易修煉。

另一方面,我也將產品經理以及產品設計師的一些能力,往這個圓形靠,得出了這樣一幅圖:

最后,我也總結了下每個模塊常用到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作者:Jimmy Wang

本文由 @Jimmy Wang?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沒有張 -> 沒有漲
    早起關注 -> 早期關注

    如果能加上個人綜合知識面上的分析,就更完美了。

    Jack

    來自浙江 回復
  2. 邏輯嚴謹,理解的好透徹,牛人

    回復
  3. 同道中人,加一下微信吧

    回復
  4. 很扎實,很實在,值得學習

    回復
  5. 最后總結簡單精辟

    回復
  6. 總結的還行

    回復
  7. 有些點受到啟發,贊

    回復
  8. 我也做ToB產品,很有啟發

    來自遼寧 回復
  9. 請問,您做的具體是什么系統

    回復
  10. 思維模式不錯

    回復
  11. 寫得不錯,很受啟發!

    回復
  12. 很有體會,更深入理解了5W1H分析法

    來自四川 回復
  13. 好專業

    來自江蘇 回復
  14. 恩恩

    來自河北 回復
  15. 邏輯性好強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