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點邏輯學還怎么談邏輯思維

4 評論 11131 瀏覽 84 收藏 15 分鐘

人是理性的動物。

亞里士多德曾給出過這樣一個經典的定義:“人是理性的動物”。這句話或多或少地透露出了理性對于人類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人之為人,是因為其具備了理性。

而理性又與邏輯緊密相連,它既是邏輯的前提又是其結果。由于理性的重要作用,邏輯本身也逐漸發展成為了一門學科或者說一門藝術。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和神秘的邏輯學來次美麗的邂逅,希望能夠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把一些邏輯學概念傳遞給感興趣的朋友。

注:本文分為3個部分,第I部分講述邏輯學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第Ⅱ部分講述傳統邏輯學的內容框架(四大基本原理),第Ⅲ部分結合生活實際,講述了一些常見的非邏輯思維的形式。如果覺得理論部分太過枯燥,可以直接看第Ⅲ部分吧!

Part I 概念

邏輯

到底什么是邏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有邏輯思維,那么問題來了:邏輯是什么?先別看下文,你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嗎?

是不是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想單憑邏輯這個詞語本身來理解它的含義是十分困難的,這是因為邏輯是一個外來詞匯,是英文“Logic”的音譯(起源古典希臘語logos)。狹義上來講,邏輯指的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是對思維過程的抽象。廣義上的邏輯則是泛指規律,包括思維規律和客觀規律。

在了解邏輯本身之后,我們接下來看看邏輯學中的3個重要概念:

事實

事實是指事情的真實情況,它是既成的,獨立于我們的觀念而存在。事實既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

客觀事實的表現形式是事物事件。事物就是存在的實體,通常情況下,事物都是有形狀的,能夠被人們所觀察到,如筆、手機、床等物品。那有人或許會問空氣是事物嗎?答案是肯定的,空氣也是事物,因為雖然它無形無色,不易被人們感知,但它有密度、有質量,是在客觀世界的真實存在,所以空氣也是事物。事件則是由事物的表現形式組成的,如手機被放在床上。我們不難看出:事物和事件都是存在于公眾領域的并且其在原則上可以被每個人獲得。

事實也可以被認為是主觀的,主觀的事實是指由個人親身經歷或者間接通過他人的經歷確認的事實。比如說,小明昨天做了一個夢。

相對于客觀事實,主觀事實的確認完全只能夠依賴于主觀體驗者本身,其不能夠被每個人獲得。簡單點說,小明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這個事實,如果小明沒有告訴你,那么只有小明這個體驗者能夠知道,你不能突然心靈感應到這件事情。

觀念

觀念是人類大腦對于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其最終的來源都可以追溯至客觀世界的事物。比如說中國人神話傳說中的“龍”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龍”這個形象的組成物卻來自于現實:“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簡單來說,就是你腦子中所想的所有東西都來源于現實中,即使是天馬行空的幻想,其素材也是來自現實中的客觀存在或者經歷。

真相

真相有兩種基本形態“本體真相”和“邏輯真相”。本體真相是指關乎存在的真相,如果某個事物被成為本體真相,比如前面提到的龍,如果我們說龍是本體真相,那么這句話也就意味著龍這個觀念正確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存在,即龍確實是存在的,雖然我們沒有看到過它,但它必然存在于某個地方。邏輯真相則是邏輯學家關注的真相形式,邏輯真相是關乎命題的真理性(命題:是一個可以做真假判斷的語言表述)。簡化理解,我們可以認為邏輯真相就是確定一段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真相只有一個”這句話,其實我們所有的邏輯推理及論證,其目的就是:“找出某個事物的唯一真相”。

Part II 四大基本原理

在了解了“事實、觀念、真相”這些重要概念后,我們簡要地認識一下邏輯學內容的基本框架:傳統邏輯學的四大基本原理。

同一律

事物只能是其本身。簡單地說:我們可以記做為世間沒有兩朵完全一模一樣的花。在同一律看來,現實客觀世界是由不計其數的個體所組成的。不同類別之間、同類別之間的事物都各有其特征和屬性,現實中沒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事物。

排中律

傳統邏輯首先把排中律當作事物的規律,意為任一事物在同一時間里具有某屬性或不具有某屬性,而沒有其他可能。即對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與“非”,不存在中間狀態。

這里拿事物的存在屬性舉個例子:桌上有一杯水。對這句話的判斷只可能有兩種結果:要么桌上真的放著一杯水,要么桌上實際沒有水,不可能存在中間狀態(桌上既有一杯水又沒有一杯水)。排中律同時也是思維的規律,即一個命題是真的或不是真的,此外沒有其他可能。

充足理由率(又稱因果律)

由萊布尼茨提出,他認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實的或實在的﹐任何一個陳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須有一個為什么這樣而不那樣的充足理由﹐雖然這些理由常??偸遣荒転槲覀兯赖摹?。

矛盾律

在同一時刻,一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在思維規律層面來解釋就是說:兩個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對的命題,不可能同時真,必有一假。

Part III 常見非邏輯思維形式

說了那么多理論,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哪些形式的非邏輯思維呢?我們介紹幾種常見的非邏輯思維的行為,希望能夠幫助大家避開這些思維陷阱。

陷阱一:民主謬誤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從眾”心理導致的思維陷阱。當社會的大多數都同意并認同一個理念時,往往人們會潛意識地忽視現實因素,更不會獨自去推理判斷。他們往往會傾向于符合主流的方向,避免成為社會中的少數??纱蟛糠秩怂淼囊膊豢赡芙^對正確(有興趣可以看看《烏合之眾》這本書),而為真理站在民眾的對面也必將是一件辛苦絕倫的事,歷史中的哥白尼悲劇正是其中代表。

陷阱二:簡化主義

簡化主義陷阱就是指人們對于簡化事物的過度追求??萍歼M步直接導致信息量呈指數級爆炸增長,如今人們不管干什么都希望簡化。讀著作只看寫好的要點概覽,看電影只看“2分鐘帶你看完XX電影”。當然這里并不是批判簡化,因為它的確能幫助提高效率,在需求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對事物在某方面做簡化提煉這種做法無可厚非。

但需要避免過度簡化,因為我們須知“一個整體大于其組成部分的總和”。就如同大學時期考前突擊“必考要點”的我們,雖然考試結果可能成績喜人,但你真的敢拍拍胸脯說我掌握了這個知識體系?等到需要在實踐中應用時,往往是悔不當初。

陷阱三:情感誤導

當我們選擇性的忽視掉一些與我們情感相抵觸的信息時,這個時候就已經掉入了情感誤導的邏輯陷阱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對某個人的初印象就不好,那么接下來他的一舉一動都可以被你的放大分析,你的大腦很可能自發地為這種不好印象尋找證據。

陷阱四:濫用專家意見

濫用專家意見是指不經論證就讓專家的話作為我們行動的理由。如果某個專家說應該這樣做,即使其沒有說明相關的理由,有些人也會直接將專家的話作為行動的理由,這樣在邏輯上看來是不理智的。生活中的一些盲從權威現象就是其中典型,比如說前些年,一些老人因盲從所謂專家的話生吃黃鱔養生結果導致住院。

陷阱五:兩難陷阱

常見的兩難陷阱實際上更多特指一種談判情景,談判方對一個問題只給出兩個困難的選擇,通過制造出一種情況急迫的氛圍迫使用戶選擇那個糟糕程度更輕的困難選擇。但問題的實際解決方案很可能不止兩個,這就要求我們提前有意識掌握這種思維陷阱,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時,我們可以先思考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

陷阱六:止于分析

人類天生就是分析動物,從小就喜歡分解不同的事物。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給兒童一個模型玩具,他鐵定不到一周時間內給你拆開得七零八落的。我們不能去怪小孩,畢竟拆分開一個事物的組成構件既是好奇的天性使然,也是其一種快速學習方式。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就像小孩一樣對遇到的事物進行拆解分析(物理或精神的),在弄清楚事物的組成構件后,就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掌握了這個事物的本質。但其實我們就像拆開后組裝不回原模型的小孩,就如簡化主義中提到的“一個整體大于其組成部分的總和”,我們止于分析地了解了組成部分的總和,但卻沒有了解其組成構件的相互作用和聯系方式。這對應著學習的階段就是:我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能夠聯系知識框架,將其內化。

陷阱七:質的量化

質的量化是指現代社會我們越來越重視數字指標,似乎萬事萬物皆可量化,我們日漸沉醉于量化的假象中,即使不能夠被量化也認為可能只是限于技術手段的落后。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質量是不可能被量化的,如果我們認為質量可以完美地被數量所量化所定義,那么質量和數量之間的界限也就消失了。

但實際上,許多重要的事物是不能被量化的,比如愛、善良、美麗、自由這些都是量化不了的事物,我們說不出它們的重量、速度、面積,也找不到可以衡量其的數字指標。也正如理性永遠成為不了生活本身的主題:邏輯推理固然重要,但生活的主角-人畢竟是感性與理性兼而有之的動物。即便理性真成為了生活的主題,但那樣的生活真的沒有脫離生命的意義嗎?

最后指出質的量化這個思維陷阱是希望能夠提醒一部分已經具有良好邏輯思維感的朋友,他們的生活往往充滿了理性,但某些場合下其可能過于集中于理性,導致生活或和他人的交流中,其往往在第三方眼中顯得過于“據理力爭”,但先賢不是早就說過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嗎?

最后一起來回顧一下,全文先介紹了邏輯學中的幾個重要概念(邏輯、事實、觀念、真相),然后簡單描述了傳統邏輯學的內容框架-四大基本原理,后半部分主要介紹了七種常見的非邏輯思維形式?,F在你對邏輯學有個簡單的認識了嗎?

 

作者:藍調Lee,微博號:藍調L

本文由 @藍調Lee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討論的時候,排中律感覺挺容易陷入陷阱里的。討論的時候,很多定義都是你知我知,有模糊的成分,模糊的問題如果用是或否來判斷,容易陷入兩極分化陷阱,曾經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不過理想情況下,的確就是1或0,對或錯。

    回復
  2. 好文,希望后續能在發表一些如何培養邏輯方面的文章,謝謝!

    來自江蘇 回復
    1. 好的,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洞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然后多問幾個為什么,再通過閱讀和思考,嘗試能夠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之后再收集他人的答案,看與自己總結的有什么異同,然后將問題的解決全過程總結復盤,思考得失。即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將邏輯融入自己的方法論中。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