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來,我的產品工作經歷

15 評論 16593 瀏覽 81 收藏 22 分鐘

誠如作者所說,新的一年,希望各位小伙伴依然對產品保有一份熱愛。加油^_^

好久沒有寫文章了??蓪懙臇|西很少,想寫的東西也不多。深層次的東西寫不出來,淺層次的東西大家都會。真是一個尷尬的境地,于是干脆就不寫好了。

感謝那么多關注我的朋友,謝謝你們不離不棄。雖然我的產出很低,質量也不高,但還是由衷地感謝大家,繼續關注我。這篇文字作為 17 年最后的總結,算是對大家的回饋。

從事產品工作兩年多來,我從一個對產品完全不懂的新手,慢慢學會怎么使用產品工具,怎么寫需求文檔,怎么做競品分析等一些最基礎的產品工作,到逐漸建立起對產品的認識觀與價值觀,培養自己的產品思維。進步雖小且慢,但所幸自己好歹也有些許成長。

一、這一年來的工作經歷

今年一共在兩家公司待過,上家公司是做跨境電商的,主營電子產品與服裝,算是深圳跨境電商領域的龍頭老大。目前這家公司是做O2O的,主營業務是為 B 端商家開發餐飲系統。從一個中大型公司跳到一個幾十號人的小公司,首先面對的就是工作模式的轉變,但這個都是比較容易適應的。

兩者的相同點在于,它們都是電子商務。而主要的區別在于:

  • 前者是純粹的線上電子商務,是 ?C 端產品,側重于滿足用戶的個人生活需求,給用戶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務與消費體驗,滿足他們的愉悅感(舒適、便利、虛榮心、榮耀感等),保證產品好玩、好看、有趣;
  • 而后者是線下線下相結合的電子商務(而且線下比線上更重要),是 B 端產品,側重于滿足組織的生產需求,提高組織的生產效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組織的生產成本,提高利潤,保證產品有用、好用。

二、思維上的改變

1、關于產品工具的使用

剛開始入行做產品的時候,我工作的重點側重于如何學習更多的產品設計軟件,如何用 Axure 學習制作更多炫酷牛逼的交互動效,寫 PRD 是用 excel 寫好還是用 word 文檔寫好或者是用 axure 寫更好。

現在,我依然覺得這些很重要,但遠遠沒有我想象地那么重要。

原型工具或文檔撰寫等等一系列工具性的東西,不再像以前那樣追求多而雜,而是秉承兩個原則:

  • 方便好用,符合個人使用習慣
  • 尊重和配合團隊工作習慣,方便其他成員閱讀查看

工作中我也會利用一些工具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如為知筆記(這是我用過的筆記軟件中體驗最好的),石墨文檔(協同共享文檔),teambition(作為個人需求記錄工具),百度腦圖…等等還有很多,由于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就不一一列出來了。大家根據習慣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即可。

2、對于產品設計的看法

最開始的時候,我特別關注設計層面的東西,比如按鈕是用圓角好還是直角好,是放左邊好還是右邊好,按鈕顏色是用紅色好還是綠色好…..等等諸如此類設計上的細節問題。

因為當初的想法很簡單,覺得做產品就是設計原型,畫個原型做個交互就可以了。

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誠然,設計也是產品經理工作內容的一部分,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產品經理對產品的設計應當是“系統層面”的設計,而不是具體樣式上的設計。按鈕用圓角還是直角,放左邊還是右邊,這是設計師該考慮的東西,不是產品經理該考慮的問題,原因有二:

  1. 從理論上講,對設計細節的把控,很多時候產品經理的專業度是比不上設計師的。(作者注:此處的設計師是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師。)
  2. 一般情況下,每款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規范,哪怕是沒有標準的設計規范文檔,設計師也會按照產品現有的一些規范進行設計。所以無需產品經理去過多考慮糾結設計細節問題。

我認為一款產品里如果出現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按鈕樣式,設計師是要承擔大部分責任的。這并不是因為我自己是產品經理就給自己找理由開脫。

確立一套完整的設計規范,這本身就是設計師該做的工作之一。如果沒做,要么是公司工作流問題,要么是設計師自己懶。

所以,如果產品經理過多地關注糾結這樣的細節問題,那就難免是越俎代庖了。

但是在開發過程中,產品經理必須對這些細節嚴格把關。如果開發沒有按照設計稿來做,對于視覺稿的還原度很低,那產品經理應當背鍋。

上面說了這么多,無非是想表達一個觀點——我現在很少過多關注設計上的細枝末節,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整個業務層面,去思考如何設計系統,為商家提供解決方案,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經營工作中的問題。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深入行業,學習研究細分行業領域的業務知識,深入理解業務。

其實我越來越發現,很多互聯網產品其實是用互聯網這個工具(或手段)幫助傳統企業(或產品)解決他們業已存在的問題,提高他們的效率。

就餐飲行業來說,它本質上仍然是傳統行業,只是借助互聯網系統這個有力工具,去幫助商家更好地拉動新顧客,培養忠實顧客,降低顧客的流失,通過完善的線上數據統計與分析更好地管理會員,進行會員營銷。

所以你必須深入學習專業的業務知識,而不只是簡單的設計一個頁面那么簡單。其中復雜的業務流程、數據流轉,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2)站在商家角度思考問題的同時,也要站在最終的用戶(即顧客)角度思考問題。

對于我來說,要在短期內完全熟知餐飲行業的整個業務與理解商家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完全可以將自己代入“顧客”的角色,去分析和理解顧客在每一次就餐消費中碰到的問題,并通過這些問題的呈現去反推商家的某些問題。

因為說白了,有些時候顧客體驗不夠好的地方,就是商家服務做得不到位,而商家服務做得不到位,很多就是因為系統現有的功能設計有缺陷或不足,無法很好地滿足商家(及顧客)的需求。

作為 B 端產品經理,就需要站在商家和用戶的兩端,去合理平衡兩者的需求,永遠不能為了某一方的利益,去過分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3)多參考學習競品。

競品之所以能在市場上跟你競爭,主要原因無非是:

  1. 你沒有的,人家卻有(你無人有);
  2. 你有的,人家也有,而且做得比你好(你有人優);
  3. 市場太大,你一個人無法收獲所有客戶,總得有人跟你分享這塊蛋糕。而很多時候,往往是前兩者。

所以,我們應當多學習研究競品,多學習借(抄)鑒(襲)人家的優點。在我看來,就算是抄襲別人的功能也無可厚非,商業社會,誰不是抄來抄去。但要記住一點,你要明白,為什么抄,思考清楚底層邏輯很重要。抄外殼是沒用的。

要做到這些,很難。我還在學習的路上。

三、「為什么」比「是什么」以及「怎么做」更重要

有多少產品經理做了幾百上千個需求,畫了成千上萬個交互原型,寫了幾十幾百篇需求文檔,懟過成十上百個開發,一直在產品的路上往前越走越遠,卻很少停下來認真地思考過——為什么要這么做。

「為什么」是本源的東西,「怎么做」從本源發散出來的東西,是經過前期的深思熟慮思考得到的結果。只要前期思考得足夠多足夠深入,后續需要改動的地方就更少。但實際上,太多太多時候,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甚至推翻打亂重來,往往是因為前期思考不夠,沒有去深刻理解業務,沒有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模擬操作場景。

我們很少去思考為什么,我個人認為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1. 公司領導層不要求你去思考為什么,只要按照領導的意思去做就行了
  2. 產品經理自身沒有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和思維意識,認為事情就應該是這樣的
  3. 工作太忙,沒時間去思考

可能的原因也許一大堆,但我認為往往是因為產品經理自身的意識所致——總認為事情就應該是這樣的,這么做就一定是合理的。而很少去想它為什么是這樣的,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我能不能換一個方式去實現呢,除了方案a,還有沒有方案b,方案c,方案d…

沒有在內心成百上千次拷問過自己的產品經理,是不合格的。

四、「選擇不做什么」比「選擇做什么」更重要

選擇做什么的原因總是驚人地一致,而選擇不做什么的原因卻千差萬別 。

選擇做什么其實很簡單的,只要對照市場上的直接競品和間接競品的功能一頓抄就行了,理由很簡單,競爭對手都做了,我們不能落后。

而選擇不做什么,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實際產品工作中,需求來源于很多方面,有來自用戶的,來自運營的,來自客服的,來自老板的,也有來自產品經理自己的。面對成千上萬個需求,我們不可能開發所有功能,把所有這些需求都一一滿足。

一味地進行功能疊加,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從來沒有哪一款產品是通過不斷地疊加功能就能建立自己的壁壘甚至獲得成功的。

那么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就非??简灝a品經理的能力了。(此處不考慮來自直屬上級或老板的強壓)

產品經理如何去決策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分別什么時候做這些事情,考驗的是產品經理對產品定位的準確界定,對產品的合理規劃,對業務的熟練程度,對用戶需求的理解能力。

五、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三項能力

業界流傳了很多關于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比如產品設計能力,產品運營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項目管理能力,需求分析能力…等等很多很多。曾經我也對照著騰訊的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對自己進行查漏補缺。只是時間一久,自己也就慢慢不把這事放在心上了。

經過兩年多的磨練,我也形成了自己的一點看法。我個人認為,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是業務理解能力/全局觀/同理心

1、業務理解能力

隨著做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產品其實是在做業務。任何一個細分領域,不管是電商、金融、社交,還是游戲、旅游、酒店,要想做好自己手頭上的這款產品,必須對業務(至少是其中某個分支或模塊)非常熟悉,否則你是做不好產品的。

業務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幾乎所有的工作都是建立在熟悉業務的基礎上的。產品經理不熟悉業務,就不可能進行準確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一環,所有工作都是如果從最初的需求分析都出錯了,那圍繞這點展開的文檔撰寫、功能設計、運營策略、盈利模式可能都是錯的。

業界有一個觀點,后端產品經理比前端產品經理要值錢一些。為什么?因為后端需要處理非常復雜的業務邏輯,后端的邏輯和數據流轉你是看不見的。而前端不一樣,雖然也需要處理一些邏輯,設計系統流程,但是相對來說復雜度低很多,而且前端的東西是看得見的,你完全可以對著競品抄。

以餐飲行業的“正餐業務”舉例,它的基本業務流程是“開臺——選擇菜品——下單——顧客就餐消費——支付”,但其中涉及非常多的業務邏輯,比如什么情況下可以換臺/轉臺/并臺/清臺,什么情況下可以退菜,什么叫掛單,什么叫提單,什么時候可以進行反結賬,什么情況下打印訂單(預覽單、結算單、廚房單、顧客小票),對賬以下單為準還是結算為準,統計又是以什么時間節點為準……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2、全局觀

產品經理應當站在整個產品或系統層面,去全盤把握產品的發展迭代方向。

雖然這需要時間的累積和經驗的沉淀,而且要做到比較好難度很大。但我想表達的是,不管你是剛入行毫無經驗的產品助理,還是2年左右經驗尚淺的產品經理,抑或是3-5年經驗比較成熟的產品經理,你都必須有這樣一個意識。

放在任何一個單獨的產品模塊上,可能某個功能設計完全是合理的,用戶體驗也比較友好,對于產品價值的提升也有一定幫助。但是放在整個產品層面,也許就會跟產品的定位相矛盾,對關聯產品模塊的耦合度較高,對整體用戶體驗的閉環是不完善的。

所以,產品經理必須樹立自己的全局觀,任何一個產品功能的設計、運營策略的制定,既要符合產品的定位,符合公司對產品的預期,也要照顧用戶的心理預期,滿足用戶的需求。

3、同理心

同理心,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同理心很簡單嘛,就是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

說起來就是這么個意思,但真正做起來卻并不那么容易。

我們任何一個人,永遠都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這句話不管什么時候,放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是絕對正確的。

你沒有站在當事人此時此刻的境地,去經歷一模一樣的事情,去用當事人的心情去感受,是無法做到感同身受的。

我相信每一個產品經理在工作中都會有意無意地說“我認為”、“我覺得”、“我以為”、“我要是用戶,就會怎么怎么樣“。哪怕是具有深厚產品基因的鵝廠,他們內部的產品經理嘴邊動不動就是“站在用戶角度,我認為怎么怎么樣”、“從用戶立場出發,怎么怎么樣”。并且他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專業的體現。我也承認是這樣的。

但其實說白了,他們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并不是站在用戶的角度。

只是鵝廠這么多年來的產品基因的培育、產品經驗的沉淀,以及他們手上掌握的上億用戶的數據,構建的許許多多用戶畫像,足夠支撐得起鵝廠的產品經理脫口而出的”從用戶立場出發“。這是最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手上掌握的用戶數據太強大了,對分析和理解用戶需求幫助非常大。

我也可以脫口而出“從用戶立場出發,應該怎么怎么樣”,可是有用嗎?我既對用戶不是很了解,也沒有掌握上億用戶的數據,不知道他們的特征,不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只是從口頭上站在用戶角度想問題是沒用的,本質上我還是代表我自己。

六、最后的拷問

我曾經無數次在心里拷問我自己:

  • 我到底適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 我到底喜不喜歡做產品
  • 做產品究竟是為了什么,是把它當作一份事業去追求,還是只是一份普通的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 做產品是不是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堅持,不能夠隨隨便便
  • 我的強迫癥到底是好還是壞,對做產品有沒有幫助
  • 做產品有沒有邊界,如果有,邊界在哪里
  • 如果不做產品,我還可以干點啥
  • ……

要拷問自己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突然一下子我竟然想不起來太多,根源上來說還是平時思考不夠多,或者是很快就忘記了自己的疑問。

很多問題我至今都沒有得到答案。而有些問題問得多了,我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比如第一個問題,我的答案就是我好像不太適合做產品經理。(盡管我知道這篇文章可能會被我的領導或老板看到,但我還是選擇說出來。)

事實上,我覺得一般常規的工作都不適合我。我喜歡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工作,比如畫畫、雕塑、手工等類似這樣的藝術型工作。

不過,既然我選擇了這樣一份工作,也身處當前這個崗位,我都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不管是大還是小,是難還是易。

最后,不管好與壞,話就說到這兒了。其實我還有很多很多的話想說,只是這種臨時起意的總結,每到打開電腦來敲字時,總是無法將心中所有的內容都及時想起來并寫出來呈現在大家面前。

不管怎么樣,新的一年,希望自己依然對產品保有一份熱愛。加油。

本文完。

#專欄作家#

卿宗偉,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探索電商與移動社交領域的產品設計與用戶體驗,分享一個產品人的野蠻成長歷程。同名公眾號:@卿宗偉(ID:HaloThanksBye)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點感同身受,5年測試經驗至今轉產品半年后,我突然有了這樣的反問,我適合做產品經理嗎,我對這個崗位是真的熱愛嗎?O(∩_∩)O哈哈~轉念一想,既然有機會,就拼盡全力做好,至于結果,留給廣大用戶和協同者去評判的,身處這個崗位的時候別人的評論不是你需要關心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 結尾的自我拷問特別感同身受,依自己的性格來活的話,還真只適合去做藝術型工作,獨居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里面

    回復
  3. 寫出了自己的心聲。感覺做產品經理真的好難,是什么都需要考慮,什么都需要會。恨不得把自己分成無數個自己。

    來自北京 回復
  4. 很好。學習了

    來自湖南 回復
  5. 寫出了真情實感。學習了。

    來自北京 回復
  6. 寫得真好

    來自廣東 回復
  7. 老實說,最后的拷問挺有意思的
    對于未進入產品的人來說,其實就已經在想自己是否適合干產品,得出的結論是有適合的地方,有不適合的地方
    那就把合適的地方先用在產品上唄,其他的先不想那么多

    來自廣東 回復
  8. 想問,如果沒有進入產品行業,正在找工作,怎么去了解業務知識?

    回復
    1. 選幾個行業,從產業鏈開始分析,通過權威機構的調查報告及數據分析,去了解整個鏈條上下游如何運作的,未來幾年的趨勢是如何等等,個人淺見希望能幫到你。

      來自廣東 回復
    2. 好的,謝謝你

      來自四川 回復
  9. 同樣覺得自己適合藝術型工作,埋頭產出,帶來驚喜。不過既然選擇了崗位,就調整自己吧。

    回復
    1. 是的。加油…

      來自廣東 回復
  10. ??

    回復
  11. 第一點,看得出作者很用心,工作用戶,思考用心,寫東西也用心。文字表達及總結能力在我看來還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第二點,剛剛登錄的時候發現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的登錄注冊模塊簡直是反人類設計。這里必須吐槽一波了,首先樣式和UI風格很難看,其次難用 感覺登錄 注冊 忘記密碼三個功能主次不分。要不是為了評論一下這篇深度長文,我估計看到那個登錄注冊面板的時候 我是會選擇放棄登錄的??!

    來自上海 回復
    1. 哈哈謝謝支持。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