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土老板”做產品:從0到1那些年,一起踩過的坑
產品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坑多難躲慘兮兮,吾愿與君同填兮。
傳統行業的普遍焦慮
天朝的商界,最近這幾年,那真是熱鬧非凡,觥籌交錯:
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互聯網+傳統行業等等,各路神仙,一直都在摩擦摩擦,秀著魔鬼的步伐。普惠金融、新零售、共享經濟、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等,新的領域,說著神話,催生著一個又一個新的獨角獸。
反觀傳統行業,因為新商業模式,新思維新技術的沖擊,利潤減少,債臺高筑,關門倒閉等等,很多行當的日子不好過,很難過。土老板們很憂慮,也很焦慮: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腫么辦?!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發。于是乎,很多是有擔當、有想法、有抱負的土老板,大旗一揮,振臂高呼:轉型!
老龍是幸運的,在這種大背景下的轉型公司待了2年,全程經歷了公司兩個戰略級產品從0到1的全過程。同時,老龍又是很不幸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停地踩坑,不停地填坑,欲仙欲死,沒玩沒了。
接下來,老龍就給大家講講故事,侃侃那些年,跟著“土老板”一起踩過填過的坑。
坑一:老板決定一切(危險指數:★★★★★)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所以:
- 老板的決心決定成敗:老板有多大決心,愿意投入多大資源去轉型?是當愛好來做,還是當作新的事業來做?從根本上決定了轉型是否成功。淺藏輒止的轉型,沒有資源投入保障的轉型,就是先天不足的嬰兒,一定會夭折。
- 老板的耐心決定路徑:流量壁壘、人才壁壘、技術壁壘、資金壁壘等等,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沉淀,才能形成互聯網產品的護城河:投入大,困難多,見效慢基本上是板凳上的釘釘。在這樣一個注定要痛苦的過程中,老板有多大的耐心,耐不耐得住寂寞,決定了核心戰略的變更頻率,也決定了轉型路徑是否正確。
- 老板的用心決定速度:老板自己,愿意投入多少精力,愿意投入多少熱情,決定了他個人的學習速度。而他的學習速度,又決定了各種問題的處理效率和質量,更決定了糾錯止損、撥亂反正的速度。
此外,老板還需要謹慎的選擇轉型方向:是從熟悉行當切入,還是做全新的領域?跨行業的轉型,通常要面臨更多的苦難,擁有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老龍的老板,人品,能力,格局,都是杠杠滴!戰略方向,對未來趨勢的遇見和判斷,也是杠杠滴!稱得上很有決心,超級用心!但是,缺乏耐心。!兩個戰略級產品,較為頻繁的改變核心戰略,消耗了大量時間,也浪費了大量資源。
PS:換位思考,老龍其實非常能理解老板的心情。畢竟沒融資,是從自己兜里掏錢,每個月300+W的支出,短期內又看不到成效,心痛啊,心急??!
坑二:切記腳踏實地,勿要好高騖遠(危險指數:★★★★★)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牙口胃口都不好,強吃定成腸梗阻。所以:
請踏踏實實做好2~3年內的戰略規劃,嚴嚴謹謹做好1年的短期可執行計劃。找準自己的優劣勢,梳理好核心需求,快速做出MLP(minimum lovable product),快速推向市場,快速試錯,及時止損,打造爆款產品,塑造口碑,然后再考慮擴張。
千萬別想著一次就生個金娃娃,一上來就把攤子鋪開。如果攤子太大,超過自己的承載能力,那最終的結果一定是:看似四面開花,實則顆粒無收!
不但浪費了資源,錯過了時機,還會對士氣造成致命打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老龍公司的第一個產品: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最初的戰略是:在一年內,搭建好平臺,并上線購物服務、餐飲服務和酒店服務。Oh My God!一年內,要做天貓+美團+攜程,堪比60年代轟轟烈烈的超英趕美!結果呢:60+技術人員,100+市場推廣人員,折騰了整整一年,花費了3000W大洋,最終回歸原點,放棄了餐飲和酒店服務,老老實實從電商服務進行切入。
3000W大洋啊,我都替老板心疼!考慮到我們公司在重慶擁有的特殊資源,我在入職公司3個月,曾向高層提出了只做農村電商+線上線下結合+優質貨源供應商合作這個產品,提出了建議并詳細說明了原因。結果被高層駁回,理由是:戰略問題別考慮,做好你的本職工作。哎,滿滿的都是淚啊。
坑三: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危險指數:★★★★)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所以:
最核心的骨干,特別是核心高層,一定要夠牛掰,一定要夠有擔當?;ヂ摼W公司和很多傳統行業公司的組織架構是不一樣的。想要轉型成功,請按這個姿勢搭建核心團隊:
一個懂互聯網的總經理+一個懂行業的專家+一個懂技術的產品總監+一個懂產品的技術總監+一個牛掰的測試總監。
此外,請給予測試足夠的尊重和支持,千萬別認為技術測試可有可無。傳統行業的質量檢測,很多是在過程中執行的(比如工程質量、6σ質量檢測等)。而互聯網產品的測試,更偏重于技術基本實現后的統一測試,對技能和方法的要求很不一樣,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更是非常重要。一個牛掰的測試團隊,能夠最大程度減少上線后的問題?;ヂ摼W產品,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線上問題,其結果基本上都是災難性的。
忠誠VS能力,誰更重要?忠誠高沒能力,一定是浪費時間和資源。能力強忠誠低,說不定神馬時候就整出幺蛾子。忠誠高能力強,可遇不可求。識人,用人,留人,培養人,這都是赤裸裸的擺在面前的問題。更惱火的是,對正在轉型的老板來說,面對的是新行業的人才喲,以前的套路,以前的經驗,很有可能不再管用。所以,請多花些精力在人上。
敢對老板說不的高層,才是有擔當的高層!費盡心思要搞定的,是產品的目標用戶,不是老板!老板懂戰略,懂資源調配,但他不一定懂戰術。所以當戰術有誤時,核心高層一定要敢于諫言,一定要采取合適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老龍公司,兩個現象挺有趣:
- 老板怎么說,大家一定怎么做。老板的個性需求,一定優先滿足,也會成為共性需求。有時候明明知道這么做有問題,就是不說,還是不說,打死不說。一切等著老板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調整戰略,去改進戰術
- 目前接近100號人的技術團隊,測試人員居然只有6人。每次測試(不管更新了多少功能),就只給人家3~5天,一周不到的測試時間(居然還包含了BUG修復+回歸測試的時間),這能有好結果嗎?產品的上線質量能保證嗎?
坑四:流程為先,規范為準(危險指數:★★★★)
合理有效的流程,可以減少常規性錯誤發生的概率,可以讓笨人、傻子干好自己的工作。所以:
一定要今早搭建整個業務線/產品線上,所有的必要流程及規范,并確保執行到位。比如產品需求搜集+分析篩選流程及規范,產品設計流程及規范,UI/UE整體風格及規范,技術研發流程及規范,測試流程及規范,產品發版流程及規范等等。
嚴格按流程執行,最大限度避免低級錯誤的出現。嚴格按規范做事,最大程度上讓所有人的產出基本一致。當然,流程和規范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非常完善,這很正常。但重點是:要有這個意識!要有這個意識!要有這個意識!
老龍公司,要么是有流程不執行,要么是干脆沒流程,吃虧后還不長記性。結果捏,每次大版本更新后,PC端,APP端產品就出現一大堆問題,然后就是一通雞飛狗跳。哎,屢試不爽,災難啊,災難啊。
坑五:令行禁止、定期復盤、就事論事(危險指數:★★★★)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表面上一團和氣的團隊,往往干不成事情。所以:
在流程和規范的基礎上,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事前要盡可能的多方求證和充分討論,一旦有了決定,哪怕是存在異議,也要毫無抵觸的全力執行。對有意刁難,故意作梗的人,一經發現,一定要重處。同時,一定要定期總結和復盤,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偏和及時止損。
要養成就事論事的文化和環境,會議上爭論可以拍桌子吹鼻子,會議結束后可以勾肩搭背,真正做到對事不對人。同時,要建立有效的基層員工反饋渠道,打消他們的顧慮,鼓勵他們反饋信息和提出建議。打通渠道,用心去傾聽基層的聲音,一定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坑六:合理的薪酬體系、敢于優化人才(危險指數:★★★★)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重賞之下,必有牛人。
互聯網行業,是個朝陽產業,是人才密集型的行業,受到資本熱捧,所以必然存在泡沫。相對而言,互聯網很多崗位的薪酬普遍較高。如果不去搭建相對公平、清晰可見的人才晉升通道和薪酬體系,那么一定留不住人才,更留不住悍將。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當團隊出現人崗不匹配時,一定要果斷且及時的優化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在互聯網的江湖混,搶的就是時間,拼得就是速度,過了這個村往往就沒這個店了。所以當人員出現問題,不能勝任工作時,一定要快刀斬亂麻,優柔寡斷只會擴大損失和傷害。
優化人才,別只把眼睛放在基層員工身上,更要把盯著中層乃至高層?;鶎訂T工有問題,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較有限的。但如果中層或者高層員工有問題,那影響的范圍和造成的危害,往往會增加幾個量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破壞也越大。
與君同在
無論是土老板轉型做產品,還是初創公司做產品,又或者是成熟公司做產品,這些年踩過的這些坑,都有可能出現,都有可能被踩到。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團隊,踩坑的概率不一樣,填坑的速度不一樣,最終的命運也不一樣。
一個產品要做成,必定要經歷磨難。一帆風順那是傳說,火煉真金才是王道。有坑,不要緊,踩坑,也不要緊。要緊的,是多維度思考后的提前預防,踩進去后填坑的速度,以及摔痛了之后的復盤和反思。
產品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坑多難躲慘兮兮,吾愿與君同填兮。
本文由 @老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前公司占了3個,前公司還有個現象和老板開會,安安靜靜沒有一個領導說話,老板開會從頭罵到尾,一罵就是幾個小時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破壞也越大!
比如產品需求搜集 分析篩選流程及規范,產品設計流程及規范,UI/UE整體風格及規范,技術研發流程及規范,測試流程及規范,產品發版流程及規范等等。
互聯網公司和很多傳統行業公司的組織架構是不一樣的。想要轉型成功,請按這個姿勢搭建核心團隊:
一個懂互聯網的總經理 一個懂行業的專家 一個懂技術的產品總監 一個懂產品的技術總監 一個牛掰的測試總監。
總結的不錯??
經理很相似,回想起來心有不甘。當年建議做B2B的老板轉做B2C或C2C,因為當年我們老板擁有絕對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的資源。結果老板不同意非要和阿里競爭B2B。結果可想而知,當初如果轉做B2C或C2C,至少比淘寶早半年。
當初在重慶做了3個公司都是你說的傳統行業老板帶頭的,坑基本踩完,已飛升
都是理想化的,千古佳話也只有一對李世民與魏征,更多的是曹操和楊修。
沒花錢就買到了經驗和教訓,值了。
沒有踩坑就買到了經驗和教訓
你的核心團隊里居然沒有設計,唉。。。
確實,一個牛逼的設計團隊可以抵的上半個產品總監
不喜歡人人都談戰略,不要當老板都傻
但也別當老板都英明,二線城市的互聯網創業環境真的很無奈
還是有錢啊,3000W燒一年,即便找到融資方也得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