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媒體思路該變了,通用型媒體既無壁壘也無盈利空間

2 評論 7377 瀏覽 1 收藏 14 分鐘

小編按:作者嘗試指出未來媒體行業的方向:細分和垂直。小編深以為然,并且非常贊同這一句:“媒體本身的形態可以多樣,可以是網站、微信號、APP或者其他形態”,尤其是“其他形態”,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推薦一讀。

最近跟做媒體的人聊天比較多,有新媒體的,也有老媒體的,總結了一些東西,部分觀點也延伸自他們,拿出來跟大家交流,并歡迎拍磚(吼吼之后還會有系列文章出來)。文章較長,為方便閱讀,把廢話全去掉了,語體形式類PPT,移動端適配。其中大部分觀點來自新媒體人,總結如下三大點:

一、不看好現在的媒體產品(2C 類的)理由:

1. 流量和廣告都會越來越不值錢。

2. 媒體形態變化太快,光做媒體太累,通用類媒體壁壘不高。

二、做媒體的思路該變了:

1. 掛靠行業、垂直類的有得做,因為雙重壁壘。

2. 垂直媒體怎么切太重要了,方向決定空間(p.s.為什么一定要從媒體開始做?)。

三、媒體的未來是這樣的:

1. 渠道和內容源都越來越分化,做得越來越極致。

2、未來會出現新的工具。
———————正文分割線—————————————-

一、不看好現在的媒體產品

1、泛媒體化,流量貶值,2C 沒什么好做。

在互聯網時代,媒體的本質發生了變化。媒體的本質是信息,任何提供信息的東西都可以叫做媒體,例如,百度,垂直搜索,在線數據庫,都是信息,都可以叫媒體;而PPTV,墨跡天氣,這些也是信息,也是媒體;未來人們將消費比現在更多的信息。換句話說,就是“媒體的競爭對象越來越模糊”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光做媒體(2C 的媒體)沒什么可做的,理由是:廣告不值錢了,流量不值錢了。因為向 C 收費的商業模式就是兩種:廣告,或者是付費訂閱。以前,媒體數量有限,廣告位有限,市場不充分競爭的時候,廣告是值錢的。然而現在,網站越來越多,廣告位也越來越多,用戶注意力越來越分散,廣告就越來越不值錢了。

另外,在以前,有流量就能變現。但是現在,互聯網的流量變得越來越大,于是單個網站在互聯網的份額會越來越小,流量因此而變得越來越不值錢。因為總的互聯網流量越來越大,分流了。所以以后向 C 收費也將越來越難,2C 的媒體也就沒什么好做的了——弱弱說句,連微博都沒做起來。

2、 媒體形態變化太快,光做媒體太累,通用類媒體壁壘不高

如今媒體的產品迭代太快,尤其是專注于做通用類的媒體,很難做下去:首先,通用類(相對垂直類的)的媒體,像微博、medium,信息壁壘不高;其次,如果通用類媒體的“品牌 + 產品體驗”能跟上,并且保持不收費,那么用戶就不會離開。

但如果信息整合、呈現的方式發生變化,用戶就會轉移。從內容形態來看,用戶今天喜歡文字,明天就可能喜歡圖片和視頻,內容形態。從生產模式來看,用戶今天喜歡打字,明天喜歡拍照,下一代更可能只喜歡語音輸入,不喜歡打字。一言以蔽之——用戶習慣和需求變太快。

從歷史來看 Blogger,twitter,medium等媒體產品,其內容形態不斷升級,產品不斷迭代,用戶不斷轉移。所以,光做媒體是個永無窮盡的事情。可以說,專注于做媒體,專注于怎么生產信息,怎么組織人力生產信息,是非常累的。

另外,對于通用類的內容平臺,還存在幾個特征:
第一、內容無法收費:信息渠道,你一收費別人就免費了
第二、內容壁壘不高:信息生產,除非你能把品牌做起來,品牌有一定慣性,但是壁壘也沒那么高
第三、流量要做非常大:除非做到中國互聯網圈的前十,不然很難(以知乎為例,現在就屬于把自己的用戶做分散了,只能依靠大流量變現)
第四、做不了上下游:內容盤子太大,沒法切

所以,通用類的內容平臺不好做,商業模式想象空間小,大部分只能做公益事業——別看現在有些平臺估值高,估值可能是傳統媒體估的,傳統媒體覺得那東西是他們的升級迭代版,但實際他們自己也沒看清楚。

等社會賦予一大批公益媒體不掙錢也能做的基礎和條件,那時候可以,但現在的社會條件還沒達到。

二、做媒體的思路該變了

1、掛靠行業、垂直類的有得做,因為雙重壁壘

媒體不跟商業掛鉤,就沒有長期的驅動力:
因為當流量越來越大,單純的信息就會越來越不值錢;相比之下,信息整合值錢,但信息的整合、效率,本質上都是商業驅動的。

對于商業類的信息,用戶不關心你的內容形態。什么形態不那么重要,不管是文字圖片視頻,只要能服務用戶,為用戶帶來價值即可。

對于垂直類 + 掛靠行業的媒體,

其一重壁壘在于:

知道用戶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因為做得太垂直太專注,所以做得也比較專業,很難有其他非專業媒體知道怎么做。說白了,掛靠行業的垂直類媒體優勢是在信息本身,即提供給用戶一般媒體無法篩選或生產的信息,而不是信息形式。不管形態怎么變,所有的內容形態、服務模式都是為了最終的成交,從用戶獲取的第一條信息開始,到后面的全套服務,都是為了最終的成交。

二重壁壘在于:
有人可能懂行業,但不一定懂媒體,不一定懂信息傳播和媒體運作,不一定懂用一個相對高效的方式,把專業信息傳播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垂直類媒體的競爭力,是由于垂直類媒體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當然,假如有一家媒體用更好的信息呈現方式,更快的速度將信息傳遞給用戶,現有的行業媒體也會被淘汰,只是這個時間不會那么快——因為行業媒體做的是上下游,而上下游的整合需要時間。

2、垂直媒體怎么切太重要了,方向決定空間,ps 為什么要從媒體開始做?

為什么要從媒體切入?這是一個問題。

首先,做媒體的思路需要改變。未來的形態會不會是先從行業、服務開始做,先想商業模式,而媒體只是個手段,而且是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媒體可以快速積累公司品牌,資源和影響力,對公司來說是一種很高效的方式,起碼初期如此。而媒體本身賺不賺錢無所謂,或不那么重要?

所以現在做一個媒體,你一定不是在做一個媒體。不是先做了媒體,后落地。而是先想行業,想服務,再做媒體。

做了媒體如何切,如何落地?
第一、盤子不能太大
第二、落地做的一定是應用場景
第三、應用場景是個很具體很明確很直接的東西
第四、合理的情況是,用戶看到你的內容就知道下一步做什么,他能關聯到相關的應用場景

現在有些媒體,表面上看做的也是垂直,但盤子太大,太大很難切。用戶看到它的內容,想象不到實際的應用場景。

很多互聯網公司,無心插柳做了媒體,做到一定用戶量再想商業模式,思路很繞彎——這種方式也是以前的套路。但現在,其實最好的就是不繞彎。比如《商業價值》、《福布斯》、《第一財經》,你覺得讀者看到他們的內容,覺得他們的屬性是什么?你可能覺得他們的用戶夠高端,所以他們實際上也做了高端俱樂部。但內容屬性依然模糊,做到后面,僅限于此,沒法再具體化,沒法再切,無法規?;?。

當然,對一個小團隊來說,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好。但如果你的定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想要規?;莾H僅為了聲譽、為了影響力,為了做媒體而做媒體,可能就遠遠不夠,就屬于沒想清楚的。商業的東西就是直接,越直接越好,最好一開始上來就告訴用戶,你是做什么的。

三、小議媒體的未來

1、渠道和內容源都越來越分化,做得越來越極致

信息源和信息渠道都將越來越散,越來越細分,很難有壟斷。在社交網絡上已經能看到這樣的趨勢:用戶在 Facebook 上是泛社交、生活的 profile;LinkedIn 職場社交、工作的 profile,微信熟人社交,Secret 和 SnapChat,私密社交。信息渠道已經變得越來越散,因為不同的表達就需要不同的渠道,信息渠道也就越來越分化。而現在用戶在不同的渠道上會分享不同的信息,發不同的帖——在 Quora 上做問答,在 Medium 上寫情感,在 LinkedIn 發工作相關的內容——不同社交網絡的分化也導致信息源的分化,所以信息源也會越來越散。

總而言之,未來,信息源和信息渠道都會越來越細分,很難產生壟斷。

2、平臺之上的平臺,以后會出現新的工具

以后,我們會看到很多很多的內容平臺,做得越來越垂直。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 Discuss 這樣的工具來搭建內容平臺,并且內容的呈現上則應該會有多重形式,也會有多重平臺滿足用戶傳播內容的需求。在這些媒體自建平臺上,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搭建、添加個性化的功能。媒體本身的形態可以多樣,可以是網站、微信號、APP或者其他形態。內容分發也可以多形式,可以是百度、Flipboard、微信訂閱號、APP Store,或者其他什么新形式。就現在來說,形態大概是沒錯的,以后就會越來越清楚。

不論專注于渠道,還是做內容分發,任何切入點上都將有一兩家贏家,都會越來越純粹,越來越極致,越來越清楚。

垂直的、通用的平臺,不論何種形式都會存活,也不一定做不大。但通用類的、純信息類的,它們的盈利空間就不一定了,應該不好做。

 

via:鈦媒體? ? ? ? ? ? ? ? 作者:陳小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 Discuss 這樣的工具來搭建內容平臺,并且內容的呈現上則應該會有多重形式,也會有多重平臺滿足用戶傳播內容的需求。

    來自廣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