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深度的差別:一個優先級選擇和工作效率提升的復合型問題

20 評論 19672 瀏覽 219 收藏 10 分鐘

往往瓶頸期意味著舊的套路和思維模式的不受用,同樣也意味著新視角、深度的革新。陷入瓶頸期的產品經理,不妨考慮下這三點……

意識到深度的問題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講我們要做事做得更深,思考地更透徹。結果有很多同學擔心這樣會增加工作量或時間,根本不可行。

首先,我們先框定一個探討范圍。這個問題是一個維度很繁雜的問題,單一地說,如果你的時間不允許你把需求做到最好,時間就成了你的瓶頸,你需要提高效率甚至招人來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在我們認為時間充足的情況下,如何分配時間,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

我們可以思考很簡單的一個問題,2017年過去了,A產品經理做了100個需求,B產品經理做了10個需求,請問A和B誰更優秀?

我想答案基本沒有爭議,就是不確定。

那么不確定的點在哪呢?常規上來講,A的工作量和時間甚至加班,應該是遠大于B的,但是誰做的更好呢?

我們看的是需求的價值,并不是需求的數量和工作量對嗎?如果100個需求是因為產品定義偏差,而引申出來的縫縫補補,反倒是一種浪費對嗎?

拋開價值談工作量,完全是扯淡。

所以我們聊的其實是一個優先級選擇和工作效率提升的復合型問題,我決定從三個角度來說一下這個事情。

加深工作的三個發力點

1、跟最好的方案去比成本

產品經理要做的不是去找到一個事的解決方案,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往往有千萬種,但是如果不是最優解,就意味著資源的浪費和價值的衰減。產品經理是一個做選擇的職業,不管你是選擇強硬還是選擇妥協,都會有蝴蝶效應似的后果,只不過我們往往不愿意這樣去想。

所以說,好和最好之間,往往取決于一個產品經理的追求高度和思考深度。那么對于這個度的提高,需要我們好好反思兩個問題:

  1. 你看到的效率,很可能是粉飾太平,后續的優化成本或重做成本,你并沒有看到。產品經理的工作周期是很長的,一個項目可能2個月就上線了,但是后續的價值可能要留存一年,往往半年左右,你才能評判自己這一次選擇是否正確。而如果每一次都得過且過,就會在工作中越來越陷入被動。如果你效率很高,要警惕自己是不是某些事沒做透,自己是在創造價值還是挖坑。
  2. 如果你覺得時間不夠用,嘗試審視一下自己的工作重點和時間配比。你的工作重點到底是完成文檔還是完善功能?你的工作時間有多少花在畫和寫上,又有多少花在了思考和選擇上?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其實產品經理從初級到高級的過程,伴隨著執行責任的減少和選擇責任的增加。也就意味著,我們工作和提升的重點,要從基本功轉移到思考深度了。所以,永遠定一個高的要求,而不是被時間和進度追著走??辞宄男┦强?,哪些是路,再決定跳不跳。

2、同理心存在于各個方面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是什么?其中熱度最高的幾個答案一定有這個詞——同理心。

但是同理心到底重要在何處呢?我深有體會的有以下三點:

(1)最普遍體現在和研發、設計團隊的溝通中

這一點其實不需要贅述,無非就是理解合作搭檔的立場,在互相理解的情況下,溝通會更順暢,也能減少大家的不理解和反彈。一句話講,做事前,先拿出好的態度。

(2)最關鍵體現在對用戶行為和需求的體會中

這一點往往也能感受的到,就是一秒變小白、一秒變黑用戶的能力,擁有這樣的能力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用戶、挑剔地找到流程中的優化點。

(3)最深度體會在多方會議和對接中

這一點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也是最考驗產品經理深度的。比如涉及到跨部門協作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大家會進行多輪次的溝通,互相推、懟、妥協,最后往往有可能做出來的東西是一個四不像產物。大家都有一個想做好的心,最后卻沒有好的結果,但是問題根源在哪呢?其實僅僅自己有同理心是不夠的,要影響團隊也有同理心的思考模式,這樣才不會讓熱情都浪費在懷疑和不理解上。往往一個會議的主導者也許不是那個最優秀或最有能力的團隊,但一定是最能融合,最包容各方的持方。

3、找到最終的答案和解釋

在3年期左右的產品經理,最容易陷入的漩渦是:我已經有了足夠熟練的產品技術,我一定會比不懂產品的做的好。當這個問題落實到乙方產品身上,往往矛盾更加激烈。你會看到很多場景,當一個新手PM熱心地調研需求,把業務的訴求講的很透徹的時候,他的老司機領導說“我們是產品專家,這些需求根本就不合理”,一方面自以為站在平臺立場上去懟需求,殊不知忽略了很多業務上真的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說,一個優秀的產品,并不一定帶來價值。比如你把7億用戶的qq賣給企業做辦公工具,但是用起來沒有釘釘好用。這就是需求和場景的關系,雖然這個例子不太恰當,但是我們要展示的道理是,產品形態并非是我們最終的答案,產品形態只是我們追逐價值的工具,而產生的價值才是最終的答案。

那么其實在過程中,或者作為執行者時,我們是很難有復盤的感覺,或者很難看到真正的價值。那么這個時候,我們要有一種求甚解的心態,這個心態有兩方面:

  1. 不滿足于目前找到的答案。
  2. 找不到答案的情況下不去強行解釋。

當你找到了一個答案或者理論或者解釋,不要貿然地全盤吸收,要去驗證和求索,探尋自己認知的邊界。否則就會陷入戰術懶惰,戰略勤奮。

找不到答案的時候,強行解釋的后果就是誤入歧途。比如在評判BAT的產品時,很多人把商業模式的成功歸結為產品形態的優秀,其實也許很復雜的原因,如果被簡單的解釋下去,你的視角也會越來越窄。

加深思考走出瓶頸

對于陷入瓶頸期的產品經理,不妨思考一下上面的三點。往往瓶頸期意味著舊的套路和思維模式的不受用,同樣也意味著新視角、深度的革新。所以痛苦往往是必須的,但隨著踏出舒適圈,你也將伴隨著更深的成長和升級。

#專欄作家#

花生醬先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產品之術。金融業資深產品經理,對職涯規劃與個人發展有豐富經驗,產品涉獵廣泛,ERP、金融領域較多。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從鍛煉基本功到深度思考。能力的塑造,知識的廣度、理解力的提升~

    來自山西 回復
  2. 還會不會就你家那位人

    回復
    1. 你在說啥嘞

      回復
  3. 思考是個痛苦卻必須的成長過程,但是也有方法和經驗可以學習,如果能有引路人帶帶,那就是一日千里,現在也慢慢理解了,為什么一兩句話的指點可以讓人提升一個層次!

    回復
    1. 能理解就是成長的開始

      回復
  4. 不斷去思考,挑戰自己的認知邊界

    回復
    1. 可以的

      回復
  5. 非常棒!產品只是一種工具或手段,其本質在于:解決用戶存在的問題,為用戶提供價值。因此,規劃和設計產品應以用戶的價值主張為導向,深入的揣摩用戶行為和言語背后的本質需求(或價值主張)。

    回復
    1. 說的好

      回復
  6.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回復
    1. 加油

      回復
  7. 精辟

    回復
    1. 謝謝啊

      回復
  8. 先收藏在看

    回復
    1. 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9. 產品內功是需要修煉的

    來自北京 回復
    1. 同意,無招勝有招

      來自廣東 回復
  10. 天天看著軟件產品專員在寫方案方案方案方方方方方方案

    來自廣東 回復
    1. 也有可能是真的忙啦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