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有目的性地系統學習

5 評論 17260 瀏覽 77 收藏 12 分鐘

這是一份參考借鑒的建議,以及如何有目的性的的學習提高,enjoy~

近期一直在給大家準備一份參考資料,從2017年7月,開始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上投稿,到目前已經發布有20篇了。從最開始僅僅想寫個心得體會,到后來可以分享自己經驗和方法,越來越多的讀者和留言,不斷提升我寫作的能力,獲得了很多建議,在此由衷感謝各位支持我的小伙伴。

自從上篇《作為產品負責人,該如何做好團隊的引領者》文章寫完,有不少新同學加我,近期我也和這些同學聊聊天、嘮嘮經驗,有謀求轉行的、有詢問建議的、還有就是想要了解PM的、還有想要轉崗的、還有就是問如何管理的。

這些有疑問同學,遇到的問題,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和我討論的目的是得出一個中肯的解決方案,我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給與了相應的建議,可是這份建議并不值錢。

首先是對來問的人,得到的太容易了,聽過看過也就拉倒了,在后續實踐的過程中,也可能僅僅嘗試了一番,就又回到了最初的狀態,不會再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方法或理論應用到實際,最終形成自己的方法。

其次是對我而言,給出的太容易了,導致我覺得這份建議并沒有實際的幫助到對方,或是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也就是說你的問題提醒了我,我考慮了,我借鑒到了經驗,但是對于對方而言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

所以,今天我準備給出一份參考借鑒的建議,以及如何有目的性的的學習提高,最后再給自己立個flag。哈,正文開始!

一、確定目標,學會思考

因為我是轉行做產品經理,所以加我的一部分同學也是想要轉行的,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你為什么要做產品經理?

50%以上的人都答不上來;30%左右的人能說自己和產品經理的聯系;10%左右的人能說出自己內心的動機;僅有5%左右的人能說出做產品經理的目標是什么,而這其中,更多是出于對原工作的不滿,以及對新工作的期望。

別不信,這是事實。你想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有目標動力的去實現更是另一回事。

舉個例子:

有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同學,問我“樸老師,1年后我想轉行做產品經理,我現在該準備些什么”,我說:“你現在能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他依舊不依不撓的問:“我確實想要轉行,你看看這些產品經理職責我該怎么去做好”,說罷,給我發來一個網上PM招聘截圖。我沒有回復,他又問了我些其他問題,我依然沒有回復,因為在我看來,他根本沒有想好,工作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個環境而已。

這就是典型的“問題”,基礎性的崗位知識還沒有學,就想著其他的工作,那轉行過來做PM也是一樣的效果。不管在哪,能把本職工作做好,說明是思考了,帶著這份思考,你來轉行做產品經理,事半功倍。

確定目標,有4個要素:目標、時間、目的、方法實踐,主動性是目標的關鍵。

1、一個明確的小目標

目的或目標,建議非常小,小到自己只需要認真的去做2個小時就能完成。就好比番茄工作法,你一天之內能完成幾個“番茄”,這樣可以使個人信心增加,保證持續的動力。(如果學過項目管理,這里非常類似WBS工作分解結構)

目標幾乎都是來自于一時間的想法,想到就寫下來,然后就要去做,否則10分鐘后,你就會忘記。這一點點的積累,3個月就能讓你變得和身邊人不一樣。(可誰又能傻傻的堅持3個月)

比如,管理需求文檔,我的目標是完成3個需求的深度分析。

2、確定的時間周期

設置目標后,我要設置一個時間周期,也就是完成這個目標我大概需要多久。

比如,完成3需求的深度分析,大概需要5個小時,1周內完成。

3、目的

這個的意思是,我為什么要完成這個目標,我想要干嘛——我為什要做需求深度分析。

比如,做需求分析是為了和上司好好討論想法,從他這里獲取更多的經驗和想法;其次是提升自己對需求的判斷力。

4、實踐應用方法

為了實現目標,達成目的,我該用什么樣的方法,這點需要我自己思考一下。做了才是關鍵,否者一切都是空口白談,行動力、執行力必不可少。

比如,為了做深度需求分析,我要使用SWOT方法、電話回訪用戶、詢問同事、行業數據作為支撐依據。

總結:我要自主在一周內完成3個需求的深度分析,在周五和上司討論實際的應用情況,從而提升自己對需求的判斷力。

實際:一周內完成了3個需求深度分析,共計用時5個小時,和上司討論30分鐘,上司給與建議如下:XXXXXXXXXXX。

二、如何系統性的學習

知識或是經驗,到為你所用的時候,必然要經歷3個階段,如果想要做到爐火純青,那么還需要再加一個階段,總結起來4點:方法、經驗、實踐轉化、分享傳播。

1、學習方法、理解方法

不管我們從哪里獲取到的方法,我們首先要理解,其次是研究怎么使用,最后要制定一個可行性的方案出來。可是經常性的,我們能夠理解別人的方法和意思,看的很明白,可到了自己這里,實際卻很難應用。

因此,我們在這里要做的只有一點,“去試”?!霸嚒钡囊饬x在于,以他的方法為基礎,你通過執行,更好的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學習到他的理論知識,并結合自家產品的實際情況找到問題,從而逼迫自己去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2、學習經驗、避免錯誤

我們經常獲取的不光是知識,還有別人的經驗。很大程度上,我們只是看個樂呵,而有心人,可以從他的例子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或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點,總結記錄下來,并引以為鑒,避免日后再犯。

  • 學習經驗,“要看”,看他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結果;
  • 其次,“要想”,想如果是自己,如何做的更好;
  • 最后,“要比”,類比過往的經驗,有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

3、實踐應用、知識轉化

到了這里,我們將方法、知識、經驗,一點點做了出來,也將這些付諸到產品上去,完成了一個初期的閉環,也代表著完成了一次“小周天”。

這時,我們對這個方法或是經驗教訓有了一般的了解,等下次遇到的時候,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來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傻搅诉@里,我們對于這個知識的應用,也僅停留在認知和使用的層面。就像段譽使用“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這時我們就需要進一步的操作。

4、經驗分享與傳播

將知識、經驗完全吸收轉化,最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分享和傳播”。你給別人講一遍,自己也就加深了理解,講10幾遍,可能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這就是熟練程度。

比如我寫文章,通過回復評論,我可以對某個知識領域有更多的思考,從而讓我對這方面的理解更深刻,填補了我的知識、經驗盲區。

再比如,我想體驗APP,更多的了解設計理念,可是又不愿意一個人獨自體驗,因此我召集部門,每周每個演講人,分享一款APP,我發現現場體驗,更能加深我對這個產品的理解,全員的一起討論,讓每個人都獲得了收益。事后的分享總結,再一次加強了分享的作用,可謂是一箭三雕。

寫到最后

寫到這里,還是要感謝支持我的各位小伙伴,今年也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我會將更多的思考繼續分享給大家,同時,我也想做些更有意義的事,幫助更多0~3年的產品經理或是轉行者渡過迷茫的初期,具體可能初步建立小群、公眾號或是小程序之類的,分享系統性的知識、經驗、方法,以及產品理論體系、市場調研分析、商業模式分析、項目管理,和其他人所沒有的“套路”專題,全部實人實事(包括產品黑話、實際場景分析、緊急情況處理等等),讓知識分享不再單調。

所以,敬請期待吧!

接下來就是一個上次說的分享啦~

鏈接:pan.baidu.com/s/1mkegZu 密碼:t8xe(僅7天有效哦?。?/p>

#專欄作家#

樸老師,項目型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主做ToB移動辦公軟件,愛思考、愛學習,愛交流,歡迎各位留言建議。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來晚了,沒有模板,好可惜

    來自安徽 回復
  2. 來晚了干貨沒了嘛?求樸老師私信一波QAQ

    來自北京 回復
  3. 樸老師,分析無效了,可以再給一個嗎?

    來自廣東 回復
  4. 樸老師你好,請問有交流群或者微信公眾號嗎?一個剛入行產品的新人,希望可以學習更多您的的經驗。

    回復
  5. 微信號:DY402122152,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交流!
    添加請注明姓名和來源,無意向的請繞路~謝謝

    來自浙江 回復